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2-羟-4-(甲硫基)丁酸异丙酯(HMBi)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16头经产奶牛,采用有重复的4×4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4周.奶牛自由采食精粗比为1:1(DM基础)的TMR日粮,日粮中分别含有6.71%和1.86%的赖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蛋白质分别为低蛋白质日粮、6.74%和1.82%的标准蛋白质日粮.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组成在每期的第4周进行测定.各处理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均为24.7 kg/d.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和HMBi对产奶量和3.5%的乳脂校正乳存在互作影响,在饲喂低蛋白质日粮条件下添加HMBi减少了牛奶及标准乳的产量,但在饲喂标准蛋白质日粮条件下添加HMBi对牛奶及标准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在饲喂标准蛋白质日粮条件下添加HMBi增加了乳蛋白的浓度和产量,与日粮粗蛋白质浓度无关.但是在饲喂低蛋白质日粮条件下添加HMBi对乳蛋白无显著影响.仅在饲喂标准蛋白质日粮的条件下添加JMBi对乳蛋白才有促进作用,当日粮蛋白质的添加受到限制时,其他因素对HMBi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围产前期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奶牛围产前期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为确定奶牛围产前期适宜的日粮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在干奶牛车间选取胎次、体重以及上一个泌乳期校正产奶量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在围产前期分别饲喂A(14.0%)、B(12.1%)、C(9.6%)3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日粮,测定其对分娩后胎衣排出时间、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娩后60 d内的平均泌乳量、乳脂率、乳蛋白及乳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围产前期日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奶牛分娩后胎衣排出时间、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娩后60 d内的平均泌乳量、乳成分、乳汁理化性质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和乳干物质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经产荷斯坦奶牛围产前期可以考虑使用低蛋白质日粮.  相似文献   

3.
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4头处于泌乳前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配对设计分成4组,研究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200g棕榈油脂肪酸钙、大豆油脂肪酸钙和葵花籽油脂肪酸钙对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3种脂肪酸钙均不影响奶牛采食量(P>0.05);添加棕榈油脂肪酸钙后产奶量提高10.45%、乳脂率提高7.42%、乳蛋白率降低4.67%、乳干物质提高1.41%(P>0.05);添加大豆油脂肪酸钙后产奶量提高4.25%、乳脂率提高8.54%、乳蛋白率降低4.64%、乳干物质提高2.67%(P>0.05);添加葵花籽油脂肪酸钙后产奶量提高4.76%、乳脂率提高3.52%、乳蛋白率降低3.35%、乳干物质提高1.42%(P>0.05)。  相似文献   

4.
在加拿大西部,利用不同比例玉米和小麦混合物生产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并将其用于泌乳奶牛日粮作为饲料粗蛋白的来源.本研究旨在确定提高日粮中小麦DDGS的配给量对泌乳中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性能、乳成分、饲料效率、血浆代谢产物和瘤胃发酵的影响.16头经产和16头初产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试验3周.试验日粮如下:以菜籽粕作为主要蛋白质源的日粮设置为对照日粮(CON),试验日粮中利用小麦DDGS增量代替玉米DDGS(配给量为0、50%和100%日粮DDGS),处理组的蛋白质源约占饲料粗蛋白质的35%.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DDGS提高了奶牛产奶量、乳脂肪、乳糖和能量校正乳含量.尽管饲喂DDGS日粮的奶牛粗蛋白质消化率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但瘤胃中氨氮浓度、血浆尿素氮浓度、乳中尿素氮浓度有所提高,而乳蛋白浓度下降.随着日粮中小麦DDGS添加量的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呈线性升高,产奶量不受影响,因此饲料效率线性下降.增量饲喂小麦DDGS有线性降低血浆葡萄糖浓度的趋势,同时血浆中亮氨酸浓度呈线性下降,而谷氨酰胺浓度呈线性升高.除粗蛋白质外,各处理组其他营养物质的肠道表观消化率未受影响.小麦和玉米的DDGS混合物似乎具有相似的饲喂价值,且可以被用于泌乳奶牛日粮的替代蛋白质源.但是,利用小麦DDGS替代玉米DDGS可能降低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三聚氰胺对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并探讨饲粮中三聚氰胺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试验选择9头泌乳中期[泌乳日龄(DIM)为(160±21)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添加0.1%(MEL1组)、0.5%(MEL2组)和1.0%(MEL3组)三聚氰胺的饲粮(干物质基础)。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三聚氰胺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乳中尿素含量随着三聚氰胺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乳中三聚氰胺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MEL1、MEL2和MEL3这3个组的含量分别为5.48、28.32和51.96mg/L,乳中三聚氰胺产量分别为66.00、420.05和745.20 mg/d。饲粮中三聚氰胺向乳中转化的效率在3个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转化率为(0.51±0.10)%。在停喂三聚氰胺后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迅速降低,在停喂后第3天三聚氰胺残留量均低于0.05 mg/L。综合本试验结果可知,泌乳奶牛日粮添加三聚氰胺可显著提高牛奶中三聚氰胺残留量,但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紫花豌豆替代部分日粮中豆粕和玉米对奶牛采食量、乳产量、养分消化率、尿氮和粪氮损失的影响,选用24头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依据胎次、日产奶量以及2周产奶量的变异相关性分为两组。两组试验奶牛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紫花豌豆日粮组,试验组采用15%的紫花豌豆(干物质基础)替代对照组日粮中近45%的玉米和78%的豆粕。紫花豌豆中含有25%粗蛋白质,泌乳净能约为1.98 Mcal/kg。试验持续70d。试验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对照组与紫花豌豆日粮组分别为25.9和26.3 kg/d)、乳产量(35.4和35.6 kg/d)、4%乳脂校正乳产量(33.0和34.6 kg/d)、乳脂率(3.54%和3.76%)和乳蛋白含量(3.00%和2.99%)以及产量、乳中有效氮含量(26%和24%)等在两种日粮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乳尿氮含量不受两组日粮处理的影响(分别为14.3和15.0 mg/dl)。日粮有机物和氮采食量不受日粮处理影响,但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降低,淀粉采食量升高。紫花豌豆日粮组的淀粉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2.1%和88.3%),而干物质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相对于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两组日粮条件下,尿氮和粪氮损失量无显著差异。牛奶感官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豌豆替代15%日粮豆粕和玉米可安全饲喂高产奶牛,并对乳产量和乳组成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双乙酸钠对奶牛生产性能及消化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3组,每组10头,分别为精粗分开饲喂组(SI)、裹包全混合日粮组(bTMR)和裹包TMR中添加双乙酸钠组(SDA),日粮精粗比均为50:50.试验期10周.试验结果表明,与SI组相比裹包TMR饲喂奶牛极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表现消化率(P<0.01),产奶量、4%标准乳、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现消化率也有所提高(P>0.05).裹包TMK中添加SDA组奶牛乳脂率、乳脂产量显著提高(P<0.05),乳糖含量也较SI组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和4%标准乳也极显著提高(P<0.01).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相比,采用裹包TMR饲喂奶牛可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和日粮养分表现消化率,且在裹包TMR中添加双乙酸钠可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脂产量(P<0.05).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日粮中添加陈皮和酸甜剂对奶牛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5头健康无病,体况、采食量、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n=15),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陈皮,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酸甜剂,预试期14d,正试期90d。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内,试验1组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采食量提高3.80%(P0.05),产奶量提高2.34%(P0.05);与试验2组相比,干物质采食量提高2.43%(P0.05),产奶量提高1.95%(P0.05)。试验2组在第1~30天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2.51%(P0.05),之后试验阶段两组无明显差异,试验第30、90天测定发现2组乳脂率显著高于1组、对照组;试验第30、60、90天,试验1组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组和对照组,体细胞数也低于后二者,且在第90天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陈皮和酸甜剂能够不同程度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提高牛奶乳蛋白率,降低牛奶体细胞数,进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而且添加陈皮的效果比酸甜剂更好。  相似文献   

9.
A.  R.  J.  Cabrita  张喜武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5):28-28
试验选取12头奶牛采用正反交设计模型(基础日粮为玉米青贮),分3期试验(每期试验历时3周)研究不同蛋白质和淀粉浓度对采食量、产奶量、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日粮组成为45%玉米青贮、5%铡短麦秸和50%精料的全混合日粮(以干物质计)。4种日粮处理能量均相同,但粗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不同(以干物质计):低蛋白低淀粉(LPLS;含14%粗蛋白质和15%淀粉);低蛋白高淀粉(LPHS;含14%粗蛋白质和25%淀粉);高蛋白低淀粉(HPLS;含16%粗蛋白质和15%淀粉)以及高蛋白低淀粉(HPHS;含16%粗蛋白质和25%淀粉)。试验结果表明:LPLS处理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乳糖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日粮缺乏瘤胃微生物需要的可降解蛋白和供应动物机体的生糖营养素;而HPLS和LPHS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此类日粮能提供满足瘤胃微生物需要的可降解蛋白,同时也不降低采食量;同时也表明此类日粮提供了充足的生糖营养素,节省了氨基酸,满足了奶牛泌乳中期的氨基酸需要。当日粮进一步增加蛋白质含量可导致奶牛血浆尿素含量上升,降低了日粮中氮向乳中氮的转化效率。日粮不同浓度淀粉和蛋白影响乳脂脂肪酸组成,且前者影响大于后者。另外,随着日粮淀粉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日粮多不饱和脂肪酸向乳中转化的表观转化率,且间接表明增加了日粮脂肪酸向脂肪组织的转化。同时,本试验结果还进一步表明,动物组织中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是从头合成。  相似文献   

10.
饲料蛋白质组分对泌乳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采用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粗蛋白质中瘤胃未降解蛋白质(RUP)比例由35.9%逐步提高到40.9%,其他营养成分基本保持一致),选择32头处于中产水平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和泌乳日龄按配对法随机分为四组,研究了不同蛋白质组分水平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乳脂率有下降的趋势,乳蛋白产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0头体况、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1,2,3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70%、18.60%、20.60%的日粮,测定生产性能指标和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降低(P<0.05),乳糖显著高于1,2组(P<0.05),乳中尿素氮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日粮中过高的蛋白质水平可以增加奶牛产奶量,但对乳成分并没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含氧化脂肪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2%新鲜脂肪(FF)和氧化脂肪(OF)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Agrado Plus(AOX;Novus Interna-tional,St.Louis,MO)对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性能、乳成分和奶牛抗氧化状态的影响。试验选用44头泌乳中后期的初产奶牛拴系圈养畜棚中,饲喂含2?日粮15 d作为过渡期,然后随机分配到1~4种日粮(FF、FF AOX、OF和OF AOX)饲喂6周,饲喂AOX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3.5%乳脂校正乳和乳脂产量提高,乳蛋白水平降低,但乳蛋白产量不降低,OF组乳脂产量提高,但干物质采食量和体增重降低。各处理对乳脂成分有影响:AOX组cis18∶1提高,trans-11 18∶1降低,OF组trans-9和trans-11 18∶1及cis-9,tran-s11 18∶2降低。各处理影响血浆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状态。饲喂OF可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降低过氧化物状态。饲喂OF日粮时,添加AOX提高各种脂肪类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并提高抗氧化状态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饲喂AOX提高产奶量和各种脂肪类型的过氧化物状态,饲喂OF提高乳脂产量,降低干物质采食量、体增重和抗氧化状态。AOX在一定程度上可缓减饲喂OF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代谢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对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对照组日粮能量充足但代谢蛋白质轻微受限。代谢蛋白质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浓度分别为1.87%和5.93%,处理组如下(可代谢蛋白质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的百分数):L=以干物质计,对照日粮中添加0.49%的L-蛋氨酸盐酸盐(蛋氨酸,1.87;赖氨酸,7.00);M=对照日粮添加0.15%的2-羟基-4-甲硫基-丁酸(HMB)(蛋氨酸2.35;赖氨酸5.93);ML=对照组日粮同时添加0.49%赖氨酸盐酸盐和0.15%的2-羟基-4-甲硫基-丁酸(蛋氨酸2.39;赖氨酸7.10)。以上日粮用于饲喂60头泌乳中期奶牛,连续饲喂8周。单独添加赖氨酸(1.5 kg/d)或蛋氨酸(2.0 kg/d)可提高牛乳产量,且同时添加2种氨基酸可进一步提高牛乳产量(3.8 kg/d)。不同处理组奶牛采食量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和饲喂L日粮组奶牛相比,饲喂M和ML组日粮的奶牛乳脂肪含量较高,但乳蛋白、乳糖和体细胞数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添加蛋氨酸或赖氨酸可显著提高动脉血浆中蛋氨酸和赖氨酸浓度。饲喂ML日粮奶牛摄入氮向乳氮的转化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尿液和乳中尿氮浓度低于对照组。饲喂可代谢蛋白质轻微受限的日粮时,添加HMB和L-蛋氨酸盐酸盐以提供2.3%蛋氨酸和7.0%赖氨酸提高了乳产量、乳蛋白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试验检测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油菜籽的饲养效果 ,试验分 3个处理 ,每个处理1 0头奶牛 ,基础日粮为干草和饲用甜菜 ,碎油菜籽分别为 :A组 ,0 ;B组 ,1 % ;C组 ,1 .5%。以观察油菜籽对奶牛产奶量 ,采食量和乳品质的影响。A、B、C组日粮干物质中粗脂肪含量分别占 2 .4、4 .4和 5.4 %。在给阉公羊饲喂油菜籽的类似试验中 ,发现采食量和日粮消化率均未下降 ,但日粮中谷类饲料的比例可适当降低。而试验中饲喂油菜籽后 ,奶牛产奶量提高 ,仅乳蛋白和乳脂有轻微下降。总之 ,饲喂油菜籽改变了奶牛对油酸和棕榈酸的摄入量 ,而它们是在乳脂中占重要成…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评价饲喂高蛋白质干酒糟(HPDDG)对奶牛瘤胃降解率、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16头泌乳荷斯坦奶牛(12头经产牛和4头初产牛),平均泌乳日龄80&#177;14d,随机分配2种处理日粮,采用2&#215;2交叉试验设计。用HPDDG(20%干物质)替换对照组日粮中的全部大豆蛋白和部分粗饲料。每期试验21d,在第19~21天每天记录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每期的第20~21天采集奶样。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日粮精饲料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可消化性和氮损失的影响。试验选用6头泌乳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适应期16 d。在每个适应期开始时交换奶牛瘤胃内容物,本试验测定的两种日粮组成(以干物质计)如下:对照日粮(低水平精饲料)含有52%精饲料,试验日粮(高水平精饲料)含有72%精饲料。以上两种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5%和16.4%。与对照组相比,泌乳奶牛饲喂高水平精饲料可降低瘤胃pH和氨浓度,但可提高丙酸浓度。对照组奶牛瘤胃中乙酸?丙酸比值偏高。瘤胃甲烷产量和微生物蛋白合成未受日粮影响。两组奶牛日粮干物质采食量相似,饲喂高水平精饲料可提高奶牛产奶量(36.0和33.2 kg/d),而使乳脂肪含量和产量及肠道NDF表观消化率下降。泌乳奶牛采食高水平精饲料有利于瘤胃氨氮向乳蛋白转化,而尿素氮排泄、血浆尿素氮和乳中尿素氮浓度未受日粮影响。两种奶牛粪中排出的氨相似。奶牛采食高水平精饲料可降低瘤胃氨浓度,并可提高利用氨合成乳蛋白的效率。然而,以上结果虽表明饲喂高水平精饲料可降低尿氮损失,但对于提高乳中氮转化率甚微。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高水平精饲料并非是减少肠道甲烷产量和粪中氨排泄的有效...  相似文献   

17.
选用12头泌乳中期黑白花奶牛,按反转试验设计法进行饲养试验,每试验期4周,对玉米面筋粉和血粉的混合料(CGM—BM)与豆饼作日粮蛋白质补充料的饲喂效果进行比较。全部日粮均含60%[按干物质(DM)计]氨化青贮玉米和基础混合精料(玉米:燕麦为2:1)。日粮包括:(1)对照日粮[含12.5%粗蛋白质(CP)];(2)豆饼日粮(SBM)(含16.1% CP);(3)低蛋白CGM—BM日粮(LM)(含14.3%CP);(4)高蛋白CGM—BM日粮(HM)(含16.8%CP)。喂对照日粮时,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均比喂其他日粮时低;但蛋白质转化效率和乳脂率比喂其他日粮时高。3.5%乳脂校正乳(FCM)和乳脂产量在各日粮间无差异。高蛋白质日粮(即SBM和HM)使蛋白质转化效率降低,非脂固形物(SNF)含量提高。低降解度蛋白质日粮(即CGM—BM日粮)的每单位DMI的产奶量高于SBM。无论日根CP高低,低降解度蛋白质补充料—CGM—BM的产奶效应与豆饼相似。本研究表明,泌乳中期黑白花奶牛,喂完全混合日粮,所需的日粮CP含量和非降解蛋白质(UDP)含量可能低于一般推荐值。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高湿全混合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水对饲料温度及奶牛采食量、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泌乳荷斯坦奶牛(155.8±60.1DIM),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28d。每天10∶00饲喂1次。基础日粮由30.9%的玉米青贮、30.3%的苜蓿草、21.2%的高湿玉米和17.6%的蛋白质饲料原料组成。通过降低水的添加量来调控日粮干物质含量,处理日粮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56.3%,50.8%和44.1%。试验在5~8月间进行,牛舍外环境温度为18.2℃±3.6℃,牛舍内环境温度为24.4℃±3.3℃。每期试验的最后14d测定干物质采食量;最后7d,每日3次(10∶00,13∶00和16∶00)测定产奶量、饲料温度和牛舍内温湿度,采集鲜日粮样品和剩余饲料样品用于测定奶牛的采食行为;最后4d,采集乳样品分析乳成分。鲜日粮样品和剩料样品采用滨州筛分离,用于测定奶牛的采食行为,滨州筛由三层筛网(19,8和1.18mm)和一个底盘组成,饲料被分成4个组分(长、中等、短和适中)。采食行为以每种组分实际采食量占预测采食量的百分比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投喂日粮数小时后,随着水添加比例的提高,日粮长颗粒分数越多,日粮温度升高越快,并且降低了干物质和淀粉及中性洗涤纤维的总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不受添加水量的影响。乳的生产效率随着水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更高的牛舍内温度也提高了投喂日粮的温度,导致了饲料酸败和干物质采食量降低。总之,对于由牧草和青贮饲料组成的高湿日粮(干物质含量低于60%),额外的添加水提高了奶牛的挑食行为,特别是牛舍内温度较高时,挑食现象更加严重并且降低了养分的消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通过向日粮中添加一种离子型饲料添加剂(别名为巴尔吡尔)研究在热应激条件下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牛200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饲喂常规TMR)和试验组(TMR中添加50m L/头·d巴尔吡尔),每组各100头,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牛舍THI值大于72,处于热应激环境下;日粮中添加巴尔吡尔可降低奶牛直肠温度,奶牛平均采食量提高6.46%;群体每日产奶量和单头平均产奶量分别升高9.18%和8.19%;饲喂巴尔吡尔还可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但乳蛋白、乳脂、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低1.75%、7.18%、1.94%和1.82%。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巴尔吡尔可提高在奶牛热应激环境下的采食量和产奶量,有助于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择围产期荷斯坦奶牛16头,按年龄、体重、胎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4.0%,B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9.6%,在精粗比3:7条件下(能量浓度基本一致,1.41-1.42Mcal/kgDM)。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及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总干物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营养表观消化率、分娩后60d内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乳总干物质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乳蛋白和总干物质有随围产期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