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5年黄冈专区早稻获得了丰收,尤以矮秆型品种中的矮脚南特产量更为突出。全区种矮脚南特9.3万亩,平均单产在800斤左右,比全区早稻平均单产增产3—4成,并出现了大量的千斤高产典型。如浠水十月大队1,101亩,单产1,010斤;鄂城新庙公社鷹山大队第七生产队19.63亩,单产1,034斤;新洲县农科所12.2亩,单产1,001.2斤;黄冈农校16.14亩,单产1,016.4斤;专区农科所51.63亩,单产1,079.9斤,最  相似文献   

2.
黄冈农校的耕作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历年来双季早稻单产没有突破700斤关,1965年种植早稻样板田16.14亩,全部选用矮杆型品种,实收总产16,404斤,平均单产1,016.4斤,其中矮脚南特14亩,平均单产1,019.3斤,珍珠矮2.14亩,单产997斤,并出了1,156.6斤的田块。 矮脚南特千斤高产的栽培技术是围绕着苗、蘖、穗、粒、重五个因素进行的。其中  相似文献   

3.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4.
一我县今年推广八千一百一十一亩矮脚南特号,普遍获得增产,一般亩产在六百斤到八百斤,高的千斤以上,比其他早稻品种增产一到三成。根据我們調查和各地汇报,矮脚南特插到那里,那里增产。早稻一向高产的圩区白果公社双圩大队占圩生产队,今年插十亩三分,亩产平均高达一千零二十斤。天林公社金山大队胜利生产队,今年插十二亩三分,亩产九百五十六斤六两。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5.
矮脚南特亩产千斤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我所在鄂城县新庙公社鷹山大队梁家湾生产队办了水稻高产样板田,种植早籼矮衔南特33.8亩(市亩,下同),平均单产933斤,其中亩产千斤以上的有19.63亩,平均单产达1,034斤。通过一年的生产实践,取得如下几点初步的经验和体会。 一、矮脚南特的高产特性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温州市永中公社普门大队第三生产队,1963年种植早中稻晚季栽培(又称倒种春)的矮脚南特34亩、陆财号9.5亩、钱丰3亩、田基度1.3亩,共计47.8亩。总收燥谷34,446斤,平均亩产720.6斤。其中最高的一坵1.15亩,收燥谷1,042斤,折合亩产906斤,比当季一般连作晚稻增产  相似文献   

7.
一 早籼矮脚南特品种系广东省潮阳县农民育种家洪群英、洪春利二人在1956年于南特16号田内,单株选育而来。经试种繁殖,增产显著。1959年引入福建、浙江等省试种,表现良好。1961年开始,各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64年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共种植500多万亩。1965年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种植面积发展到1,100多万亩,其中浙江省种植达670万亩,蕭山、余杭等县双季早稻中70%左右种了矮脚南特。  相似文献   

8.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用矮脚南特作双季晚稻栽培二百六十六点五亩,占双季晚稻面积的21.5%,部分田获得较好收成,亩产五百多斤,比小红稻增产五成甚至一倍多,一般亩产三百五十至四百斤,比小红稻增产二三成;但也有部分田产量很低,只收二百来斤。为了总结这一经验教训,在矮脚南特收刈前后,我们曾经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召开社员座谈会。现将其结果,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965年我所矮脚南特栽培面积45.73亩,占早稻总面积的94%,平均亩产906.8斤。其中塑料薄膜育秧的本田面积12.2亩,平均亩产1,001.2斤,产量最高的2.15亩,单产达1,077.6斤。现在初步分析总结如下: 一、叶色变化规律与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关系 水稻叶色变化,与植株内部营养状态有关,是氮碳活动机能转化的外部反映。从  相似文献   

10.
一、种植情况早秈矮脚南特在我省种植已有四年历史。由于各級党政領导的重視,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65年已发展到二十五万二千亩。从几年种植情况看,矮脚南特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广。在沿江及江南地区,作双季早、晚稻及間作早稻,在江淮丘陵地区作一季早稻或早中稻,在沿淮地区作一季春稻或麦茬稻栽培,增产效果均极显著。一般亩产六百至八百斤,高的达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11.
矮脚南特号是个早熟性良种,1958年引入我省,1962年起各地开始扩大试种,由于没有普遍掌握其栽培特性,增产表现不一致,因而1964年1月在全省水稻品种审定会议上,认为这个品种还缺乏系统而有力的增产数据,建议科研单位继续试验。实际上,矮脚南特号几年来在浙江省大面积推广之后,带来大幅度增产,当前已成为该省早稻“王牌”品种。我们一认为,对待这个品种,不是什么能否增产问题,而是如何掌握其丰产特性问题。因此,本所在1963年早稻品种区域试验矮脚南特号占首位的技术基础上,1964年进行了矮脚南特号丰产栽培试验,着重从苗、密、肥、水的联合反应中,探讨这个品种的生产潜力,以便为制订矮脚南特号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今年柳州专区各县,组织社员群众和干部六千七百多人,分别到融安浮石公社、来宾合隆公社、象州礼教公社和大苗山新国公社,参观了广东潮汕技术能手的早稻高产样板田。这四个地方潮汕能手栽培的矮脚南特,都于六月底七月初收割,平均亩产都达到七八百斤,大大超过当地同品种的产量水平。通过参观,讨论,大家认为,当地栽培矮脚南特的技术,与潮汕能手的先进经验比较差距很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今年,我区早稻空前丰收,发出高额和平衡两大卫星,全区7个乡早稻面积40,808亩,总产量达一亿另三百四十四万八千二百八十斤,平均亩产2,535斤。比去年早稻增产二倍半以上,其中平均亩产3,000千以上的有2个乡,31个社,336个生产队,5,000斤至10,000斤的田1,093亩,10,000斤至25,000斤以上的田34亩,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朋兴乡长风社主任官木生,同青年突击队共同培育的1.21亩南特号创造了亩产15,361.10斤的纪录,还有六合乡五四社副主任刘伯千等培育的1.1亩,南特号创造了亩产26,679.9斤的新纪录,丰收后,社员们反映说:“说一万,收一万,不愁吃,不愁穿,  相似文献   

14.
在区农业科学院的广东潮汕水稻技术能手,今年早造栽培样板田5.66亩,品种有早熟的“矮脚南特”,有中熟的“广选3号”,也有迟熟的“矮仔粘”,都表现出穗大粒多而又粒重的丰产性状(表1),亩  相似文献   

15.
正据国家统计局,我省2017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744亿斤,比2016年增长0.56亿斤,继续位居全国第4位,占全国总产量的7.34%;单产987斤/亩,基本与2016年持平,位居全国第2位,比全国平均高出253斤/亩。2017年的丰收是在种植结构进行大幅调整的前提下获得的。调减籽粒玉米221.10万亩,增加水稻50万亩、大豆88.76万亩、杂粮杂豆27.39万亩、花生12.61万亩、粮改饲20万亩,蔬菜、薯类、中药材等22.34万亩,两年累计调减553.68万亩。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西部易旱区和东部冷凉区,仅松原、白城和延边三个地区就占59.8%。粮食总产连续5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保持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饲草料种植生产概况 根据2011年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市草原站2011年饲草料普查数字显示:巴彦淖尔市饲草生产总量达到308亿斤,玉米籽实生产总量达到38亿斤(293万亩×1300斤)。其中饲草生产情况:玉米秸秆生产总量234亿斤(293万亩×8000斤鲜草);优质牧草生产总量1亿斤(一年生及多年生牧草10万亩×1000斤干草);多汁饲料生产总量3亿斤(2万亩×15000斤鲜);农副产品生产总量70亿斤,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果品加工原料及生产概况: 我省果树面积500万亩,总产各种干鲜果18亿斤。果品种类繁多,尤以苹果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全省现有苹果面积200万亩产量达9亿斤;梨35万亩,年产约1.5亿斤;葡萄12万亩。产量已达5千万斤;枣100万亩产枣2亿斤;猕猴桃分布于大别山、伏牛山区,属野生状态,总产可达2500万斤;核桃70万亩,年产1200万斤:板栗35万亩,年产1200万斤;柿子55万亩,年产约2亿斤;山楂20万亩,年产1000万斤。由于近年新发展果园增多,幼树比率较大,所以今后果品产量还将  相似文献   

18.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下放农场师生和农工,今年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认真的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夺取了早稻丰收,繁植区67.78亩双季早稻,实收稻谷49841斤,平均单产735.3斤,(有芒早粳平均751斤,南特号726斤,莲塘早600斤。)比去年平均单产650斤增产13%,其中4.98亩有芒早粳平均亩产1102斤,比去年最高单产890斤增产23.8%。今年早稻的栽培措施,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全国     
《新农业》2019,(2)
<正>根据内蒙古农牧厅的数据显示,2018年内蒙古粮食面积10 185万亩,比2017年增加13.6万亩;粮食产量710.6亿斤,首次突破700亿斤,创历史新高,比2017年增加59.7亿斤,增幅9.17%;粮食单产697.73斤/亩,比2017年增加57.77斤/亩,增幅8.32%。  相似文献   

20.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