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孜州从60年代开始有目的多途径地培育青稞新品种以来,先后育成10个青稞新品种(系),对甘孜州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基础研究滞后,近10年没有培育出综合性状良好的新品种等问题。阐述了甘孜州青稞育种成就及现状,提出未来青稞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国第二大藏区,青稞是藏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秸秆是牲畜过冬的主要饲料,因此,青稞产量的高低对于甘孜州经济、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灾害性天气气候频发,干旱已成为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根据甘孜州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育种研究,在优异种质收集、筛选鉴定;相关基因的克隆、结构、表达模式分析、功能分析、验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为青稞抗旱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青稞育种工作及产业发展,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生态条件、生产情况、青稞育种发展历程及长期从事青稞育种工作实践经验,针对康青系列青稞品种的选育经验进行分析,得出康青系列青稞品种取得成功的主要选育经验,主要为合理制定、适时调整育种目标,切实加强亲本材料的搜集、研究和利用,亲本组配合理,选育策略合理。并对甘孜州青稞育种工作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甘孜州青稞育种应主要从选育有特殊保健功能的专用品种和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2个方面考虑,以期为促进青稞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孜州青稞育种已经历了50年,以甘孜州农科所为主,引育成品种25个。青稞生产统计数据表明,解放初期(1950年)全州青稞平均产量仅570kg/hm2,2004年达到2494.5kg/hm2,产量提高了4.4倍,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一般都比当时大面积生产种增产8%~20%,最高可达63%。对同期的青稞增产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青稞育种已经历了50年,以甘孜州农科所为主,引育成品种25个。青稞生产统计数据表明,解放初期(1950年)全州青稞平均产量仅570kg/hm^2,2004年达到2494.5kg/hm^2,产量提高了4.4倍,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一般都比当时大面积生产种增产8%~20%,最高可达63%。对同期的青稞增产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6.
康青3号是由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采用复交与辐射相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中(秆)、早、丰、抗、优,青稞(裸大麦)新品种。适应范围广,生产使用周期长。1988年通过四川省甘孜州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7.
青稞良种康青3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青3号是由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采用复交与辐射相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中(秆)、早、丰、抗、优,青稞(裸大麦)新品种。适应范围广,生产使用周期长。1988年通过四川省甘孜州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8.
青稞生产在甘孜州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此主要介绍了甘孜州青稞生产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加强青稞生产科学研究、加强高产专用品种的选育、加强青稞多渠道利用开发研究 ,开辟青稞综合利用新途径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甘孜州青稞生产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稞生产在甘孜州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此主要介绍了甘孜州青稞生产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青稞生产科学研究、加强高产专用品种的选育、加强青稞多渠道利用开发研究。开辟青稞综合利用新途径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种植的青稞新品种,2010—2012年在四川甘孜对16个青稞参试品种(系)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参试品种(系)中,康青8号、康青7号、甘青5号、藏青25、藏青690、昆仑13这6个青稞品种比对照品种813增产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在甘孜州青稞适宜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系)与对照品种813相比,产量相当或减产,可作为种质资源利用或保存。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青稞新品种"康青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裸大麦)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农作物,是藏族农牧民的特需主粮。该生态区海拔高,气温低,以一年一熟的春播青稞为主。农业生产历来耕作粗放,投入少,单产低,2005年青稞平均2 445 kg/hm2。优质高产食用青稞新品种康青7号是甘孜州农科所继康青3号、康青6号之后选育成功的又一新品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藏民族聚居区。青棵种植历史悠久,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面积和单产都居甘孜州粮食作物第1位,常年播种面积50万亩左右。我州扣年代开始大量收集整理地方品种和国外品种直接在生产上利用和间接地用作杂交亲本材料。从60年代开始有目的多途径地培育新品种,先后育成10个青棵良种。在育成品种中除康青4号以外,其余品种都由甘孜州农科所育成。160年代育成品种60年代属系统育种及单交改良期,育成品种秆硬抗倒,抗病,粒大丰产。1.16248(Var.himalay6nseRltt.)组合为:白六棱/蜗县青棵。…  相似文献   

13.
阿青 4号是阿坝州农科所针对阿坝州青稞生产中良种缺乏和青稞大量缺口的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 ,经过 8年的选择、鉴定育成的青稞新品种。表现出丰产性好、抗病虫、抗倒性强 ,品质优良等特点。是目前阿坝州青稞中熟主推品种肚里黄和本地青稞的接班良种。现将其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栽培要点概述如下。1 选育程序1987年以墨西哥引进大麦品种S— 2 33作母本、3个育成品系F1( 2 687∥ 310 3/ 5113)作父本杂交。1988年在本所繁殖F1,1989年F2 播于本所 ,1990、1991年F3、F4 播种在阿坝县农技站试验场 ,1992、1993年F5、F6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甘孜州青稞 (大麦 )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专家系统 ,水稻、小麦等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应用情况 ,说明在大麦上应用推广农业专家系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90-1991年青藏高原地区联合区域试验结果.分析总结了区域内各单位八十年代中期育成的青稞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和适应范围.同时结合对不同地区青稞生产与育种发展现状.各地区品种性状演化趋势的分析,就进一步开展全区域的青稞育种协作必要性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藏区青稞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对青藏高原青稞主产区的生产、加工和科研概况进行了考察和资源收集.并与青稞研究单位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工作和种质资源交流,进一步了解到青稞研究动态.在青稞产品开发、新品种选育、综合栽培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攻关目标,达成了共识和合作意向.在国家小宗粮豆委员会的工作平台上,更好地开展联合育种攻关和国家青稞区域试验工作.依据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气候区,制定相应的区域育种目标和生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7.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参加 1990~ 1991青藏高原青稞新品种联合区试的 11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并将所得结果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高稳系数 (HSC)能综合地表示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 ,是分析青稞新品种 (系 )高产稳产性的简捷方法 ,可在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参加1990-1991青藏高原青稞新品种联合区试的11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将所得结果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高稳系数(HSC)能综合地表示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是分析青稞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简捷方法,可在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优质青稞新品种甘青3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青3号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8年以肚里黄为母本,浙多1号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选育而成的优良青稞新品系.1993至1994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1995至1998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1999至2001年参加甘南州青稞区域试验,2003至2005年参加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开始多点生产示范.2006年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甘青3号,是甘南州农科所育成的又一个优良青稞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在甘南州农科所试验地进行了青稞新品种甘青5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密度水平下,甘青5号在甘南州适宜的种植密度是375万.525万粒/hm^2,平均折合产量为5250—548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