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伟  于立河 《作物杂志》2012,28(1):31-34
分别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混合模拟不同浓度的盐碱胁迫条件,对龙麦26和克旱16两种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幼苗进行7d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以探讨盐、碱两种胁迫下小麦根系对离子交换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混合胁迫增强了小麦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加了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大了根系活力。这3个指标受胁迫溶液离子浓度、pH值、碱性盐比例等多重影响,且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石灰土中植物缺铁失绿的生理生化机理,综述了石灰土或重碳酸盐胁迫下植物对铁吸收和转运的研究进展。在石灰土壤中,由于存在CaCO3或MgCO3,它们与CO2和H2O反应形成过量的碳酸氢根离子(也叫重碳酸盐),从而导致了石灰土中富含重碳酸盐。总结了重碳酸盐改变土壤pH,降低了土壤中铁的可利用性,从而限制了植物对土壤中铁的吸收;另一方面,植物在重碳酸盐胁迫下,诱导植物根系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响应低铁生境,包括植物根系分泌相关的物质或质子到根际土壤酸化土壤,诱导根系铁还原酶基因表达从而增强铁还原酶活性,以及诱导铁转运体基因的表达等。石灰土壤中的存在大量的重碳酸盐,针对该土壤环境的特殊性,未来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重点研究重碳酸盐对铁在植物组织之间的长距离运输的影响,挖掘重碳盐影响铁转运的分子机制;(2)植物细胞内的铁蛋白是否受到重碳酸盐的影响,仍然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3)进一步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与重碳酸盐在植物胁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棉花不同品种根系特性对缺硼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 ,缺硼后两棉花品种根系生长受抑制 ,根重、体积、总吸收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均显著降低 ,但敏感品种 970 6降低幅度比不敏感品种 970 2更大 ;缺硼还使敏感品种根系比表面积降低 ,而不敏感品种却明显增加。缺硼胁迫对两棉花品种伤流量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也不同 ,它们的一些组分如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NO- 3、K+和无机磷等的含量在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加春1、2、4号)根系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苗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基因型差异以及与根系形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小麦的根重、根长、根条数、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活性吸收面积、根系活力均明显降低,但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明显,加春2号根系具有较好的形态学与生理  相似文献   

5.
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高硼土壤面积的分布,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硼处理研究表明,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黄叶率增加,干物质生产受阻,根系分布浅、根量小,而且根系比地上部分对硼毒更敏感。品种基因型之间对硼的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植株体内硼浓度随品种基因型和土壤硼含量的不同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根系干重对水分的反应类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塑料管栽培方法,对15个黄淮海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根系对水分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根系对水分反应不同。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品种分为正敏感型、不敏感型、较敏感型和负敏感型4种类型。品种的抗旱指数与根系反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系分隔的根盒试验,研究了小麦/燕麦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土壤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锰肥处理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和吸锰量,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小麦的地上部干重、锰浓度和吸锰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品种吸收活化土壤锰的能力不同,表现为燕麦>小麦;9023>川麦28;坝莜4号>坝莜3号。但在本试验条件下,与燕麦间作没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可能是作物种植密度大,而根系生长空间较小造成的,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低磷胁迫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在对照(200 μmol/L KH2PO4)和低磷(5 μmol/L KH2PO4)条件下比较了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不同,低磷诱导小麦根系伸长,根系生物量(根鲜重和根干重)增加,供试的6个小麦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的根系鲜重和干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低磷处理对地上部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对不同品种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总体来看,低磷胁迫处理对小麦根系性状的影响大于地上部性状,不同苗期性状受低磷胁迫影响的程度分别为:根系鲜重>最长根长>根系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苗长。6个供试小麦品种中,‘中国春’对低磷胁迫最为敏感,而‘京411’的耐低磷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9.
北方超级粳稻根系生理、叶片光合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根系伤流速度、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6在整个生育期内根系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和伤流速度都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特别是在生育后期,根系衰老缓慢,生理活性强。在灌浆结实期,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光合特性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粳稻沈农265和沈农606具有明显的根系生理优势和叶片光合优势,灌浆结实期根系生理活性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钼对不同专用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钼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理和结构效应,以不同专用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钼对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发芽势、发芽率、根系活力、根尖结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钼处理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0 mg/L促进效果最佳,高浓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钼影响种子淀粉酶活力相一致;小麦根系活力、根长、芽长、根重和芽重随钼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促进后抑制变化趋势,但根比芽对钼敏感;一定钼浓度能促进根尖分生区细胞体积变大和数量的增多,但分生区不同部位对浓度响应有差异;不同专用小麦对不同钼浓度响应有别,品种对钼反应敏感表现为中筋小麦‘扬麦16’>弱筋小麦‘扬麦19’>强筋小麦‘罗麦8号’。  相似文献   

11.
镉对小白菜根细胞质膜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小白菜根细胞质膜上存在氧化还原系统。1 mg/L Cd使2个小白菜品种的根细胞质膜NADH氧化速率显著升高,对Fe(CN)63-和EDTA-Fe3 还原速率无明显影响;10 mg/L Cd使2个小白菜品种根细胞质膜的NADH氧化速率、Fe(CN)63-和EDTA-Fe3 还原速率显著降低,说明高浓度Cd抑制了小白菜根细胞质膜的氧化还原系统活性。Cd处理后,2品种小白菜根细胞质膜NADPH氧化速率表现不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CaCO3对不同基因型小麦Zn吸收的影响,采用人工春化后的小麦幼苗在温室中进行了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缺Zn和在营养液中添加100 mg/L CaCO3对小麦分蘖和生长发育未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影响,而供试的3种基因型小麦(远丰998、中育6号及小偃22)的分蘖数及长势有明显的差异。与缺Zn相比,供Zn使小麦根部P吸收量增加25.6%,但对N,K吸收无明显影响。供Zn显著提高了小麦植株各部分尤其是根中的Zn含量和吸收量,而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添加CaCO3未降低对Zn的吸收。添加CaCO3后,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降低21.4%,但对小麦植株的Fe吸收无明显影响。据此推测叶绿素SPAD值的降低并非由于CaCO3降低小麦对Fe的吸收而引起的,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供Zn仅能增加小麦根部Fe吸收量,对地上部无明显影响。无论是否供Zn,Fe主要累积在小麦的根部,而供Zn加剧了这种累积。  相似文献   

13.
桃铁离子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毛桃幼苗为试材,对不同铁形态、pH值和盐胁迫条件下铁离子吸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是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因素,不同铁形态的有效性随pH的变化而变化;pH和铁形态影响桃铁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Km和Imax;NaCI胁迫对盐敏感性植物(桃)铁吸收特性的影响,可能与质膜透性、载体系统活性以及介质中有效铁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Growth responses of 12 wheat cultivars and their phosphorus utilization were studied in a greenhouse. They were grown for 18 days in a solution containing rock phosphate as the phosphorus (p) source. Biomass of 26 day old plants of all the cultivars varied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eir shoot to root ratio stayed constant. The dry matter yield of all the 12 cultivar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 uptake (r = 0.74). Whereas the higher p uptake by all the cultivars was significantly (P < 0.01) related to the drop in the root medium pH, which was presumably owing to the H+ efflux from their roots. The wheat cultivar Blue Silver proved to be the most efficient p user and therefore seems to have the highest potential of making best growth in soils with poor p availability among the 12 wheat cultivars und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5.
不同P-Zn配比对小麦幼苗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P水平(0,0.6,3.0 mmol/L)和3个Zn水平(0,3,30 μmol/L)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生长及Zn、Fe、Cu、Mn营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小麦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Zn的正常供应促进了小麦生长,二者的缺乏与过量均会抑制小麦发育,且这种影响在冠部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小麦苗期,Zn与Cu的吸收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供Zn则促进了Zn和Cu的转运,而Mn转运则受到了抑制;过量供Zn时,大量Zn被转运到冠部,同时明显抑制了(Fe+Cu+Mn)的吸收总量;P的供应显著地抑制了Fe的吸收,但P的供应提高了Zn、Cu、Mn的转运率;P、Zn在对Zn与Fe、Cu、Mn间吸收竞争的影响中,Zn本身的影响要比P的影响更为明显,供Zn明显促进了小麦幼苗对Zn的吸收;在小麦幼苗冠部,Zn与Fe的竞争中,供P利于Zn的吸收,缺P则利于Fe的吸收;而Zn与Cu以及Zn与Mn间的竞争中,缺磷时利于Zn的吸收,供磷后则利于Cu和Mn的吸收.总之,小麦幼苗Zn、Fe、Cu、Mn营养中,P、Zn的不同配比会不同程度地改变Zn与Fe、Cu、Mn的协同或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石灰性潮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种植两茬樱桃萝卜,研究小麦秸秆和猪粪施用对植株生长、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性状的当季效应及其后效。结果表明,秸秆施用显著提高了两茬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对提高了植株中钾含量效果明显,但降低了第一茬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及植株含氮量。猪粪施用后,两茬植株地上部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还维持较高水平,累积后效明显。高量猪粪使用明显促进了第一茬植株生长,提高植株中氮磷钾含量。两茬植株收获后,施用猪粪的土壤pH值下降。中高量秸秆和3种用量猪粪处理的土壤EC值(可溶性盐含量)明显上升。结论认为:猪粪和秸秆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并能维持后效,但秸秆有机碳和钾含量较高,施用时注意配施氮磷肥,调节好C/N比。猪粪施用明显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80~240 W射频等离子体处理小麦种子,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功率等离子体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功率的等离子体处理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效果不同,80~200 W处理对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根数、根长、株高、幼苗干重和根冠比各项指标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240 W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产生了抑制效应。其中160 W处理小麦种子在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根数、根长及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4.29%、16.94%和9.76%;丙二醛(MOD)含量及质膜透性比对照明显降低,防止或降低了膜质过氧化作用对膜的伤害;SOD、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比对照高,表明保护性酶系统增强,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提高了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对早稻根系质膜ATPase活性及NH+4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高温耐性品种农大228、082和高温敏感品种茉莉占、协青早B,比较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根系质膜ATPase活性和NH4^+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农大228和082根系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比对照提高,而茉莉占和协青早B分别比对照大幅度下降,品种间差异显著(Duncan’s法检验)。根系质膜蛋白含量在高温胁迫后均表现下降。082的NH4^+吸收速率不受高温影响,热敏感型品种NH4^+吸收速率受高温胁迫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离子交换树脂膜作为养分提取手段在土壤铵钾交互作用研究上的应用效果,设置了相同培养条件下的树脂膜埋置实验和油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减少铵的膜提取量,而施铵对钾的膜提取量影响不显著,这与铵钾同时施用时铵优先固定有关。膜提取养分量与植株养分吸收量及干物重之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加上树脂膜使用便捷且可以原位提取养分,因而树脂膜可以被当作“根系模拟器”进行养分原位提取和养分交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但由于膜与真正的植物根系毕竟不同,故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膜提取养分量与植株养分吸收量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这一点在前人的研究中甚少提及,这些情况的发现说明今后的研究中对树脂膜的应用条件还应多加注意,以便对树脂膜更好地利用,达到仅通过树脂膜这种便捷手段不需要通过植物试验就能了解土壤中养分交互作用可能对养分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营养液pH变化对刺梨苗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介质pH变化条件下刺梨(Rosa roxburghii)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特性的影响,能为不同pH土壤上刺梨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贵农5号’刺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和离子耗竭法,在分别供给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条件下,设置营养液分别为pH 4、5、6、7、8、9的6个处理,测定不同pH营养液培养的刺梨苗对NO3-、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和刺梨苗的植株高度、干重生物量、氮含量及氮吸收量,分析营养液pH变化与NO3-、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和营养液pH变化与刺梨苗植株高度、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素吸收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刺梨根系对硝态氮、铵态氮及总氮的吸收规律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营养液的pH变化能够改变刺梨苗根系对NO3-和NH4+的吸收特性。在营养液pH 4~9的范围内和供给硝态氮的条件下,刺梨实生苗的根系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根系与NO3-的亲和力、NO3-流入根系的速率(α)、植株高度、干重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的吸收量随营养液pH的增大而明显降低,营养液的pH变化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供给铵态氮的条件下,刺梨实生苗根系对NH4+的上述指标随营养液pH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营养液的pH变化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刺梨苗对硝态氮的吸收,升高营养液的pH不利于刺梨苗吸收硝态氮。碱性条件有利于刺梨苗对铵态氮的吸收,酸性条件对刺梨苗吸收铵态氮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