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2010年陕西省180个返乡农民T的调查建立了Logit模型,对陕西地区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生活担忧度和外出务工收入变化对外出务工意愿有显著影响,性别、外出务工形式和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对山西省18个县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省外出务工农民基本特征,采用修正后的Mincer模型,对影响山西外出农民务工收入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有无技能等因素对务工收入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教育水平及本省范围内务工地点对务工收入的影响不太显著。因此,为了提高山西外出农民务工收入,必须采取培训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突出,人地关系紧张,农民外出务工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农民收入来源构建了农民外出务工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贡献测算模型,定量评价了2001—2005年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为制订相应管理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彭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06-7008
选取位于豫东地区的农业大市周口市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周口市6个县市(周口市共辖8县1市1区)的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展开调研,探讨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效应问题。认为,农民外出务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观念。同时还指出,农民外出务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村的贫困状况,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突出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霞 《甘肃农业》2002,(10):15-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就显得更加紧迫.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提高缓慢和农民外出务工受阻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省农调队对全省30个县、180个村、1800户就甘肃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真正了解农民外出务工遇到的各种困难及原因,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开发、促使我省劳务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以及农村环境几个方面综述了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外出务工经历、土地流转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土地流转在外出务工经历和农民创业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外出务工经历会显著抑制农民创业,土地流转则显著促进农民创业,但不同的流转方向对农民创业影响不同,土地流出对农民创业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外出务工经历、土地流转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土地流转在外出务工经历和农民创业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外出务工经历会显著抑制农民创业,土地流转则显著促进农民创业,但不同的流转方向对农民创业影响不同,土地流出对农民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流入则对农民创业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同时,通过分析可知,土地流转在外出务工经历和农民创业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创业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应当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吸纳人才(特别是乡村人才)返乡入乡留乡就业创业,同时也要强化农民创业培训,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东平  彭建强  闫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94-13296
利用河北省在学农村儿童的调查数据,重点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及学习辅导和监督的影响,并对影响留守子女学习成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的学习影响具有明显的负效应;父亲文化程度、班级人数和是否重点学校也是影响留守子女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64-167
以重庆市两个国家级贫困县295户农户为例,采用Probit模型分析生计资本框架下公共政策对农民外出务工行为影响,并用Tobit模型分析对农民打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得出结论:农民生计资本条件较差,政策参与程度较低,人均纯收入偏低,外出务工是最大也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影响农民务工行为及其收入的政策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危房改造、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劳动力培训。  相似文献   

11.
农民合作社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但农民合作社的规模和内部治理机制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将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视作合作社集体行动的结果,分析合作社的规模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系,探讨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问题。结果表明,合作社应保持一定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通过更多的盈余返还增强农户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动力;但合作社的规模过大不利于农产品质量控制。同时,合作社应构建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通过准入管理合理控制合作社规模、完善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退出管理、设计合理的农户生产行为约束机制、增强合作社农产品的排他属性和质量溢价能力。因此,为了有效实施规模控制、提升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提出了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加强理事会的权威性和管理能力;加强对合作社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江西省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两步聚类法优化了农户分化类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水稻单产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农户响应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仅为47.4%,传统农户和专业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偏低。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的家庭水稻单产为7.087 t/hm2,高于未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显著提升了水稻单产,这一结果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实现集约化生产、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改善土壤质量和采纳新品种提升水稻抗病害性能的渠道来提高水稻单产。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粮食主产县、双季稻种植均显著强化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水稻增产作用。因此,在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下,建议要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地流转、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的获取成本,加大对从事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主产县和双季稻种植区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13.
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位于黑龙江省玉米核心产区的现代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生产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生产效率及适度经营规模,探讨典型样本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中27.2%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是DEA有效的,现有条件下样本合作社适度经营规模为873.3-966.7 hm2。生产和管理水平低导致产出不足是影响低效率样本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资源配置合理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将对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目前粮食主产区农机合作社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大型农机具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合作社管理人员应强化学习意识,定期组织成员参加农机、农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管理规程,执行标准化生产;构建农机租赁平台,提高大型农机具利用效率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有效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资本因互联网的嵌入已分化为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这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可能不同。基于互联网嵌入视角,利用西安市406个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现实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负向影响、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现实社会资本;虚拟社会资本正在逐步取代部分现实社会资本成为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推力;互联网嵌入对于现实社会资本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对虚拟社会资本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组织发展,增加现实社会资本的累积;建立并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互联网信息审核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显著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作为一种高效的劳动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推动了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使部分区域种植结构呈"趋同化""趋粮化"发展;促进了种粮主体、农机投资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兼业和转移就业人员等多方式增收。通过农业机械化投资,以投资锁定效应、沉淀成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和粮食规模经营;并以劳动节约、效率提升实现了节本增效,提升了粮食基础竞争力,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已经深刻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格局。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生产作业服务予以补贴,不失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