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京尼平苷等含量的影响,提高杜仲雄花有效成分的利用率。[方法]分别采用炒制、热风、真空、冷冻、晒干、阴干的方式对杜仲雄花鲜叶进行干燥,通过感官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进行评价。[结果]真空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含量最高,炒制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总黄酮、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含量均高于热风干燥处理,但热风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桃叶珊瑚苷含量高于炒制干燥处理。[结论]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处理的杜仲雄花无论外观还是成分含量效果均最佳,晒干和阴干效果最差,但冷冻干燥成本高、耗时长,因此建议采用真空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Eucommia ulmoides雄花氨基酸含量差异,评价杜仲雄花基于氨基酸构成的综合品质。【方法】利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193份杜仲种质雄花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杜仲雄花氨基酸进行客观评价,计算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193份杜仲种质雄花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06.23和68.37 mg·g-1,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主要的2种氨基酸。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且第1和第2主成分(必需氨基酸因子)对杜仲雄花氨基酸影响较大。按5%入选率确定了氨基酸性状优良的6种雄花资源,综合评价得出9个种质(10419x、10519x、10345x、10444x、10370x、10552x、10589x、10339x和10515x)杜仲雄花氨基酸品质较好。【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有效比较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HNO3-HClO4消解体系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杜仲雄花样品进行消解,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杜仲雄花中的K、Na、Ca、Mg、Cu、Fe、Mn、Zn、Pb、Cd 10种元素含量,进行10种元素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选择及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该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加标回收率为90.0~102.0;相对标准偏差(RSD,n=8)为0.95~6.25.结果表明,杜仲雄花中富含K、Ca、Cu、Fe、Mn等元素,Zn含量很低,杜仲雄花中矿质元素K/Na及Cu/Zn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由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杜红岩研究员主持选育的"华仲11号""华仲12号""华仲13号""华仲14号""华仲15号"5个杜仲新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这是我国第一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杜仲新品种。据了解,"华仲11号"适于建立杜仲雄花茶园和叶用林兼用基地,其早花、高产、稳产,雄花量大,盛花期每公顷产鲜雄花4.3~4.8吨;"华仲12号"为观赏型和叶用杜仲良种,叶片绿原酸含量高。达4.9%,适于营建雄花、叶  相似文献   

5.
为对杜仲茶新型加工技术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以杜仲雄花为材料,以汤色、外形、滋味、香味及叶底为评判指标,研究杜仲雄花茶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处理B方案工艺最佳,即选用材料为杜仲雄株花蕾,采用微波杀青,于70摄氏度烘干5小时;处理方案A1效果也较好,工艺流程为雄株花蕾微波方式杀青,于90摄氏度烘干5小时。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测定杜仲雄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C18色谱柱(4.6 mm×250.0 mm, 5μm),乙腈-0.4%醋酸(10∶90)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箱温度35℃,327 nm单波长检测,通过试验对该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杜仲雄花绿原酸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30%。供试品溶液处理方法为环境友好型方法,能更好地减少环境污染,对实验人员安全性更高,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重复性,可用作杜仲雄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杜仲标准与杜仲产业发展的关系,通过国家及各省级地方标准平台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5月31日的杜仲标准,进而分析标准类型、实施时间、主题及主体、地域分布和更新代替等方面.结果表明,杜仲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数量分别为2、11、21和4篇;杜仲的第1篇标准实施在1999年,2010和2019年是杜仲标准实施的2个峰值年份;杜仲三大主题标准数量相差不大,种苗培育为14篇,造林培育为17篇,杜仲产品为16篇;以杜仲皮、杜仲雄花、杜仲叶和杜仲果/籽/种仁为主体的标准数量(43篇),远超其他主体的标准数量(3篇);陕西省地方标准数量最多(11篇),数量占比高达50%,与全国杜仲种植规模排序基本一致;杜仲标准的更新代替全部集中在林业行业标准,以标准"杜仲丰产林技术"(LY/T 1561—1999)的更新代替最显著和重要.目前,杜仲标准主题多集中在杜仲栽植培育和杜仲各部位初级产品,亟待增加高附加值的杜仲精深加工产品为主题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杜仲胶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介绍了杜仲含胶细胞形态与分布,杜仲高产胶培育技术及杜仲果园栽培模式,杜仲胶的提取、分离以及杜仲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的新进展;总结了杜仲胶开发的现状;阐述了杜仲胶产业化开发与培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加工方法是形成中药质量的关键点,不同加工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不同。以杜仲皮作为药用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杜仲的其他部位做进一步的研究,以缓解杜仲皮资源的匮乏。综述了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皮、杜仲叶、杜仲雄花以及杜仲胶4个部位质量的影响,从而为杜仲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多波长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杜仲雄花茶中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3种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Thermal Hypersil BDS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6℃;多波长检测206、238、327 nm。[结果]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均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同一时期内采集,不同产地的杜仲雄花茶因环境的影响,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杜仲雄花茶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及京尼平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杜仲为中国特有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重要药用、保健价值。笔者简单介绍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系统分析了杜仲在药品、保健品、饲料添加剂、杜仲胶及木材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根据目前杜仲产业发展的基础及问题,提出杜仲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意义,并探讨杜仲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策略,认为技术策略实施的重点是关键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查阅、分析、总结近年有关中药超微粉质量控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咨询生产厂家关于破壁饮片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方法。中药超微粉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主要有基因鉴别技术、粒度测定、细胞破壁率检查等,集中在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鉴别主要有薄层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法和DNA分子鉴定技术法等,含量测定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目前中药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不够完善,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快、光合作用强、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等化合物,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生物能源等行业。建立简易、安全和高效的藻细胞破壁技术是蛋白核小球藻等微藻高值天然化合物萃取及其商业化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方法]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为试材,以细胞破碎率和油脂得率为指标,对超声波破壁法的条件(藻液体积、藻细胞含水量等)和参数(功率、时间、温度等)进行系统优化。[结果]结果表明,超声波破壁最佳条件和参数为:室温25℃,湿藻液pH5,藻细胞含水量20%~50%,超声波输出功率250 W,处理时间为15min,和处理量每次120mL。依此条件和参数进行处理,蛋白核小球藻破壁率达94.8%,油脂萃取率达40.1%。[结论]这一优化的超声波破壁方法简便高效、成本低,对后续产品加工无负影响,为建立蛋白核小球藻高值天然产物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杜仲含胶细胞的整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变性处理和整体透明相结合的方法对杜仲各组织中含胶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以及不同生长条件下含胶细胞的分布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含胶细胞是一种细长的、两端略膨大的、丝状分泌单细胞,在植株体内的分布与维管系统密切相关。在当年生杜仲幼茎中主要分布于初生韧皮部并靠近形成层的部位。光照有利于杜仲胶合成。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3期申延等杜仲含胶细胞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15.
杜仲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中药材,也是极具潜力的温带胶源树种,在制药、制胶等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该文综述了杜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性状遗传变异评价,杜仲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技术与良种选育,以及杜仲无性系繁殖技术等研究现状,指出面向立地条件较差、劳力资源紧张的杜仲栽培地区,发展杜仲栽培以及制药、制胶产业,仍然以数量巨大、收集容易、成本低廉的叶片作为生产原料最为切实可行。在杜仲良种选育中,利用多倍体代谢产物增加等特性,通过诱导配子染色体加倍获得杂种三倍体,则是大幅度提高杜仲叶片含胶量、药效成分含量以及植株产叶量最具希望的途径。在未来杜仲多倍体育种中,应加强杜仲叶片含胶量、药效成分含量等目标性状配合力高的杂交亲本选配,在利用基因剂量效应带来的倍性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异源配子结合产生的杂种优势;创制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杜仲胶、药效成分等次生代谢产物检测技术方法,提高优良无性系选择效率和效果;研发技术环节简约、出圃快、苗木幼化、成本低廉的杜仲无性繁殖技术,加快良种规模生产。可以预见,随着杜仲三倍体的选育成功,通过一轮次多倍体育种过程实现杜仲多目标性状综合改良,必将更为有力地促进以制药、制胶为核心的杜仲绿色循环经济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细胞破壁对猪血豆腐质构的影响,采用美国Brookfiled公司的CT3型质构仪,在TPA模式、剪切模式以及破裂模式下以不同质构参数为指标分析不同破壁率对猪血豆腐的影响,分别以拟合回归方程计算和感官评定方法得到不同破壁率的产品质构品质感官得分。试验结果表明,硬度、可恢复功、胶着性、咀嚼性、剪切力和剪切断裂性随破壁率的增加变化显著,在破壁率为18.76%时呈现最大值;破壁后样品弹性显著增大,破裂力、破裂断裂性和破裂断裂形变随破壁率增大显著增大,在破壁率为52%之后又显著减小;两种感官得分的结果随破壁率变化趋势一致,多汁性和总体接受性的分值在破壁率33.33%时最大,而嫩度和细腻度在细胞破壁后分值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小球藻营养丰富且全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保健功效,在营养品、保健品、功能食品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小球藻的细胞壁十分坚硬,破碎困难,胞内的有效成分不易释放,抑制了其产业化发展。因此,一种安全有效的破壁方法是小球藻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该研究采用超声波破壁技术处理小球藻,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料液比对细胞破碎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破壁效果的影响力大小依次为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料液比。Design-Expert 8.0.6软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0(g∶mL)、超声波功率为450 W、超声时间为15 min。该条件下细胞破壁率为79.51%,与模型预测值80%非常接近。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破碎藻细胞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对啤酒酵母泥中多糖的提取效果,旨在为啤酒酵母泥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热水浸提法、超声波处理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法、冻融法和酶法从啤酒酵母泥中提取多糖,比较提取效果,并研究了其中提取效果较好的2种方法对酵母多糖提取的协同作用。【结果】传统热水浸提法的酵母多糖提取率为12.8mg/g,酵母细胞破壁率为38%;采用超声波处理技术提取时,时间应控制在30min内,酵母多糖提取率最高达17.6mg/g,酵母细胞破壁率为54%;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时,时间应不超过3.5min,酵母多糖提取率最高达16.6mg/g,酵母细胞破壁率达48%;采用冻融法处理啤酒酵母泥,反复冻融5次时,酵母多糖提取率最高可达13.7mg/g,酵母细胞破壁率达42%;采用酶法处理时,当木瓜蛋白酶用量为200IU/g、温度为50℃、时间为15h时,酵母多糖提取率为18.0mg/g,酵母细胞破壁率为58%;采用超声波处理技术与酶法相结合处理啤酒酵母泥时,酵母多糖提取率可达24.5mg/g,酵母细胞破壁率达75%。【结论】采用超声波处理技术与酶法提取酵母泥中的多糖时,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且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对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进行评价和利用,对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杜仲雄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上,京尼平苷含量(112.00%)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紫云英苷含量(89.56%)、京尼平苷酸含量(88.60%),氨基酸含量(12.52%)变异系数最小。经K-S检验,花高、雄蕊长度、雄蕊数、桃叶珊瑚苷含量、绿原酸含量、异槲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等8个数量性状Sig值大于0.05,均符合正态分布;花径、鲜质量、干质量均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京尼平苷酸含量、京尼平苷含量、紫云英苷含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 8S)、(X-0.524 6S)、(X+0.524 6S)、(X+1.281 8S)4个点分为5级,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按实际分布情况分级,使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   相似文献   

20.
板栗芽变短雄花序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板栗芽变短雄花序的生长动态、形态特征及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芽变雄花序长度和粗度生长缓慢,长度和直径都明显小于对照雄花序。通过细胞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雄花序上部细胞发生异常死亡的时间在5月14日-5月16日之间,此期雄花序发育内部处于花被分化期,外部顶端开始变黄,并逐渐弯曲直至枯死,最终导致上部雄花序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