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物质含量.【方法】以酿酒酵母VR以及VR与非酿酒酵母(MGFSH-5)混合发酵的‘蛇龙珠’干红葡萄酒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其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两种发酵方式发酵酒样中共检测出11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1种、酯类58种、酸类13种、萜烯类13种,其中相同成分有50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发酵方式的酒样中醇、酯、酸、萜烯类化合物可以很好地区分,其中混菌发酵酒样中分为3类,单一菌株发酵方式的酒样中则分为两类;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2-丁醇、己酸异丁酯、辛酸甲酯、正己醇、乳酸异戊酯、辛酸异戊酯、异戊醇对酒的贡献很大.【结论】酿酒和非酿酒酵母共酵可提高‘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  相似文献   

2.
武威地区‘黑比诺’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武威地区凉州区黄羊河农场和民勤苏武山两个葡萄园区葡萄原料酿造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评价各香气化合物对酒样总体香气的贡献.酒样中共检出57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物质为: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醇、正丙醇、2,3-丁二醇、正己酸、3-羟基-2-丁酮;主要香气贡献物有: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苯乙醇、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异戊酸、2-甲基丁酸、己酸和辛酸.其中,黄羊河农场酒样中共检出53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593.49mg/L,苏武山酒样中共检出26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472.62mg/L.对比分析两个产地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其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贡献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均有所差异,赋予葡萄酒不同的香气特性.  相似文献   

3.
3个地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不同地区(四川西昌、陕西杨陵和陕西蓝田)2002年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3种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54种香气成分,其中酮类3种,醇类11种,酯类18种.杨陵酒样检出17种成分,蓝田酒样22种,西昌酒样31种.醇类是3种酒所有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一类物质(蓝田酒95.48%,杨陵酒65.99%,西昌酒42.73%),其次是酯类(西昌酒37.00 %,杨陵酒33.87%,蓝田酒4.22%).蓝田酒和杨陵酒苯乙醇含量最高,分别达56.46%和46.31%,西昌酒1-戊醇含量最高(29.13%);丁二酸乙酯是杨陵酒(18.1%)和蓝田酒(2.96%)含量最高的酯类,而西昌酒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含量(18.94%)最高.此外,3种酒均检测出萜烯、呋喃、烷烃等类化合物,但含量较少(杨陵酒1.15%,蓝田酒0.28%,西昌酒9.09%).3种酒香气成分既表现出品种的一致性,在种类组成和相对含量等方面亦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采用不锈钢罐、微氧罐、橡木桶进行陈酿处理,与原酒作为对照,以期探究不同容器陈酿对干红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容器陈酿的干红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容器陈酿葡萄酒总糖、总酸、色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原酒,3种容器陈酿的葡萄酒色度值均有显著提升,但对葡萄酒酒度、挥发酸、pH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电子鼻和HS-SPME-GC-MS结果均表明原酒与不同容器陈酿的干红葡萄酒挥发性成分之间存在差异。HS-SPME-GC-MS在4类酒样中共检测出6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萜烯类及其他类物质,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多,醇类物质次之。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与原酒相比,不同容器陈酿能够明显增强葡萄酒花香和果香特征,降低酒样的脂肪味,并且经橡木桶和微氧罐陈酿的葡萄酒酸甜适宜,口感更加柔顺。因此,相较于不锈钢罐,微氧罐陈酿有利于葡萄酒的熟化,对葡萄酒的感官提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地形条件下品丽珠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平地、低坡和高坡品丽珠葡萄酒中共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主要以醇、酯和脂肪酸类物质为主。所测酒样挥发性成分有13种具有活性,其中8种是3个地形葡萄酒中共有的气味活性成分,11种是2个坡地葡萄酒中共有的气味活性成分,且尤以辛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活性值最高,它们赋予酒样花香和水果香气特征。与平地酒相比,2种坡地葡萄酒具有较浓的果香和花香味,且香气特征也更为复杂。地形条件能影响品丽珠葡萄酒的香气组成和含量,但其香气骨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可可鲜豆为原料,选取酿酒曲増香高产型、葡萄酒/果酒专用型、32762、1425、1557、葡萄酒/果酒高活性型、1793共7种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7种可可果酒不同发酵阶段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发酵2周时,酒液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分别为41、47、37、39、36、50、35种,其中葡萄酒/果酒高活性型酿制的果酒中香气成分种类较多;可可果酒中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酯类为主,主要的酯类成分为辛酸乙酯、癸酸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醇类中乙醇和苯乙醇存在较多,其中苯乙醇为呈香成分,这些特征香气成分赋予了可可果酒独特的风味。通过仪器测定和嗅闻感官综合判断,葡萄酒/果酒专用型、葡萄酒/果酒高活性型发酵的可可果酒香气和口感较好,适宜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7.
葡萄干酒,是用纯葡萄汁发酵,完全靠葡萄本身的糖(或发酵前补加的白糖).经葡萄酵母发酵,把糖变成酒的。用红葡萄带皮发酵酿成的,叫干红葡萄酒;用白葡萄去皮发酵酿成的,叫干自葡萄酒。高级干红,不准加糖,也不外加酒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 346)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 ES488)混菌发酵对低醇美乐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混菌发酵增香性能最优的接种比例,以期为酿造高品质的低醇葡萄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将M.pulcherrima 346与S.cerevisia ES488以0.5∶1、1∶1、1∶0.5的比例接种发酵美乐葡萄醪,以纯种发酵为对照,利用GC-MS分析发酵酒样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种类及含量.【结果】不同接种比例酿造的酒样中香气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各处理组酒样中共检出9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1处理组共检出70种香气物质,且乙酸乙酯、异丁醇、芳樟醇、β-大马士酮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2.5倍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混菌发酵酒样的主体香气物质为α-松油醇、芳樟醇、香茅醇、异丁醇、月桂醇、1-癸醇、乙酸乙酯,可使酒体具有更浓郁的花香、果香味,与感官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将M.pulcherrima 346与S.cerevisia ES488以1∶1的接种比例进行混菌发酵,可有效提升美乐低醇葡萄酒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优选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对‘爱格丽’(Ecolly)干白葡萄酒的增香作用,优化干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方法】将发酵毕赤酵母菌株H5Y-28与酿酒酵母菌株F5以10﹕1、4﹕1、1﹕1、1﹕4、1﹕10比例接种,进行模拟葡萄汁的混合发酵,并以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发酵过程中监测酵母的活菌数、总菌数,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按相同接种比例进行爱格丽干白葡萄酒的发酵应用,以酿酒酵母纯发酵和添加发酵毕赤酵母胞外酶处理作为对照,酿造次年4月,对所酿葡萄酒酒样进行香气的感官分析和GC-MS分析。【结果】菌体生长动力学表明,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其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明显增加,但优选菌株H5Y-28的高比例(10﹕1、4﹕1)接种处理会降低酿酒酵母的最大生长数量。感官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有利于增强‘爱格丽’葡萄酒的果香和花香,尤其是热带水果香气,但高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10﹕1)会给葡萄酒带来较强的生青味,而酒样1﹕1、4﹕1仅引入较弱的生青味。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香气成分的含量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萜烯类和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此外,添加胞外酶能显著提高葡萄酒品种香气的含量,尤其是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含量(高于纯酿酒酵母发酵酒样90%)。混合发酵显著增加了酒样中发酵香气中的乙酸酯、C6-C12脂肪酸及其酯类、异戊醇与苯乙醇的含量。与单一酿酒酵母发酵酒样相比,1﹕1接种比例有助于提高酒样中26%品种香气成分和39%发酵香气成分的含量,尤其是显著地提高了中链脂肪酸乙酯的含量(40%)。【结论】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1﹕1接种处理不影响酿酒酵母生长,且具有较强的增香酿造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麝香葡萄酒中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本研究以‘小白玫瑰’‘玫瑰香’2种麝香葡萄为材料,于转色期在葡萄果实表面喷施10 m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成熟后采收、酿酒,测定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MeJA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玫瑰香’葡萄酒中总酸含量、酒精度和总酚含量均显著增加;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酒样中共检测出39种挥发性物质,处理组酒样中醇类、酯类、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以及香气物质总量均显著增加;酒样中共有的且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值大于1的香气物质包括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和芳樟醇,这些物质是麝香型葡萄酒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其中辛酸乙酯的OAV值最大,对葡萄酒香气贡献最大。在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葡萄酒的花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丁酸乙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芳樟醇、反式-β-罗勒烯和香叶醇,‘玫瑰香’葡萄酒的果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β-月桂烯、D-柠檬烯和香茅醇。综上,MeJA处理麝香葡萄果实可提高葡萄酒中香气物质含量,使葡萄酒的花香和果香更明显,本研究可为提高麝香葡萄酒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品质,本试验选用黑比诺葡萄为原料,采用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S. pombe)单一菌株接种发酵及与商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 cerevisiae)同时或顺序接种进行酒精发酵,并以S. cerevisiae单独接种完成酒精发酵后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的葡萄酒为对照,监测其发酵过程中苹果酸、生物胺等理化指标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S. pombe单独接种及与S. cerevisiae同时或顺序接种发酵的残糖、酒精度、总酸和挥发酸均符合国标GB 15037—2006《葡萄酒》对干红葡萄酒的要求;S. pombe单独接种及与S. cerevisiae同时或顺序接种发酵都能够完成酒精发酵;与对照相比,处理组的接种方式均能够显著降低葡萄酒中苹果酸和组胺的含量,其中,S. pombeS. cerevisiae顺序接种发酵的葡萄酒中苹果酸和组胺含量明显低于S. pombe单独接种及与S. cerevisiae同时接种发酵。S. pombeS. cerevisiae顺序接种发酵能够明显丰富葡萄酒中的醇类、酯类和萜烯类物质,使葡萄酒中具有浓郁的果香和花香。感官分析发现,S. pombeS. cerevisiae顺序接种发酵的葡萄酒感官品质较优于其他处理组。综上所述,在S. pombe的不同接种方式中,S. pombeS. cerevisiae顺序接种能够更好地增加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醇类、酯类和萜烯类物质含量及种类,降低苹果酸含量,能够提升葡萄酒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2.
遮光处理对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遮光处理对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葡萄酒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和蛇龙珠为材料,对其果实进行遮光处理,以常规管理果实为对照,分析遮光处理对干红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从葡萄酒中共检测出包括烃类、醛类、酯类、醇类、酮类、酸类、醚类等挥发性风味成分,其香气特点不是由某个或某类香气成分产生的,而是各种香气成分平衡作用的结果。[结论]遮光处理可抑制样品酿酒葡萄果实醇类物质的释放,促进醛类物质释放。  相似文献   

13.
酶解处理对'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酶解处理对‘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检索定性出未加酶‘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物质组分55种,加酶处理‘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物质组分68种,主要包括醇类、萜类、酯类、醛类、酮类及酸类化合物.经过AR2000糖苷酶处理后...  相似文献   

14.
黑比诺干红葡萄酒芳香物质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二氯甲烷和乙醚∶正己烷(1∶1)两种萃取剂提取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并用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前者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0种,后者检测出21种,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8.2%和84.55%左右。二氯甲烷萃取的主要化合物为芳香醇类、脂肪醇类、酯类、脂肪酸类等;而乙醚∶正己烷(1∶1)萃取的化合物为酮类、烷烃类、苯环类等。结果表明,黑比诺干红葡萄酒的主要芳香物质为苯乙醇、异戊醇、己酸乙酯、2,3-丁二醇、异丁醇、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1-己醇、辛酸、4-甲氧基甘露糖和3-羟基-2-丁酮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荔枝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和挥发酸的变化情况,并对荔枝酒进行了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低温能保证荔枝酒发酵平缓,进而有效控制发酵过程中挥发酸的产生,使发酵能够安全进行,并且低温发酵的成品酒香气最佳。  相似文献   

16.
8804果实和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8804新品系果实和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特点,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8804葡萄果实和干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应用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8804葡萄果实中共鉴定出29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7.77%)、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8.25%)、2-呋喃甲醛(7.10%)、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5.53%)、油酸(4.50%);干红葡萄酒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苯乙醇(26.78%)、2-甲基-四氢噻吩(12.04%)、辛酸乙酯(7.02%)、1,3-丁二醇(5.20%)、己酸乙酯(4.55%)。  相似文献   

17.
昌黎原产地域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对我国葡萄酒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剂微萃取法提取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用内标法对检测峰进行半定量分析,经气相色谱-质谱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共分离出43个峰,鉴定出35种香气物质,其中醇类、酸类、酯类分别为8,9,14种,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总量的52.12%,12.32%,33.52%;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苯乙醇、琥珀酸单乙酯、异戊醇、琥珀酸二乙酯、辛酸、2-甲基-1-丁醇、五氧四氢呋喃-2-羟基乙酯、2-羟基-3-甲基-琥珀酸二乙酯、3-甲硫基-1-丙醇、香草酸乙酯。35种香气成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下。说明采用的溶剂微萃取法准确度高,分析结果可靠,能真实反映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组成,适用于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干酵母对莲雾果酒酿造的影响,筛选出最适活性干酵母,为莲雾果酒生产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黑珍珠莲雾为试验材料,选用7种果酒活性干酵母发酵莲雾果汁,分别测定发酵过程中糖含量、酵母菌菌落总数、发酵能力和果酒总酸含量,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不同酵母菌的发酵情况.[结果]在发酵温度25℃、初始糖度25.5 Brix、酵母菌接种量0.1%的条件下,拉曼得系列Lalvin 71B降酸干酵母在莲雾果酒发酵阶段始终保持较高的酵母菌菌落总数,发酵速率较快,果酒总酸含量较低,所制备的莲雾果酒感官评分最高(92分),品质最佳,酒体颜色浅黄,澄清透亮,具有莲雾果酒特有的清香味,酸甜可口,回味甘甜,口感柔和;而法国K1酿酒酵母的发酵效果最差,果酒感官评分最低.[结论]拉曼得系列Lalvin 71B降酸干酵母发酵的莲雾果酒色、香、味俱佳,可作为酵母菌用于莲雾果酒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葡萄汁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s,包括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同时变化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胞内脂肪酸成分和酿酒香气的影响,为提高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美乐’葡萄(Vitis vinifera L.)汁为培养基,试验设置对照组(不添加UFAs,CK)、低浓度UFAs添加组(LFG)和高浓度UFAs添加组(HFG),比较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中3个处理组间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C1118)生长(OD600)、细胞内脂肪酸成分以及酿酒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提高UFAs浓度能够促进酵母细胞生长以及对UFAs的吸收,使胞内UFAs含量迅速增加,但抑制饱和脂肪酸(C4:0-C24:0)的合成。分析UFAs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发现,高浓度UFAs能够促进酵母高级醇和乙醇酯类(包括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香气的产生,但抑制了中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C4:0-C12:0)的产生,对来源于葡萄果实的醛类、单萜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的影响较小。【结论】提高葡萄汁初始UFAs含量能够促进细胞生长,提高葡萄酒发酵速度,有利于乙醇酯类香气物质的合成,从而增强葡萄酒的果香、花香和甜香特征。因此,调控葡萄或葡萄汁中不饱和脂肪酸浓度可以作为调控葡萄酒香气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