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以宁夏不同生态立地分布的野生酸枣为材料,对宁夏境内4个野生酸枣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宁夏野生酸枣资源可持续原位保存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宁夏选取4个地域代表性的不同野生酸枣种群,从中分别随机选取植株30棵树,采集其叶片,采用新型的基因组及分子标记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宁夏4个野生酸枣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SNP标记评价宁夏野生酸枣种群的遗传特性,地理分布上可分为两个主要地理类群,分别代表宁夏中部和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吴忠红寺堡种群,北部地区包括中卫日照山、灵武白芨滩与贺兰山滚钟口种群;野生酸枣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表现为贺兰山滚钟口种群与灵武白芨滩种群更接近,而中卫日照山种群和吴忠红寺堡种群各自单独成一类。中卫日照山种群与灵武白芨滩种群遗传分化程度最高,其Fst值为0.191,分化程度较大,分化程度最低的是宁夏贺兰山滚钟口种群与灵武白芨滩种群,其Fst为0.084,属中等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宁夏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宁夏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1基地建设现状 苹果产业是宁夏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产区为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的引(扬)黄灌区,包括银川市的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市、红寺堡开发区、同心县;中卫市的沙坡头区、中宁县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野生秋子梨果实形态、香气物质及糖酸组分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为野生秋子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迁地保存圃的35个野生秋子梨实生株系的果实为试材,以‘小香水’梨、‘京白’梨和‘南果’梨3个秋子梨栽培品种为对照,测量果实的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及单果重,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性、定量分析果实的糖酸组分和香气物质。【结果】 野生秋子梨各实生株系果实大小、香气成分总含量、各类香气成分种类数及其含量、主要香气成分分离比率与具体含量、各糖酸组分的含量、总糖以及总酸含量等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均在17%以上,各株系间差异明显,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与3个栽培品种比较发现,野生秋子梨的果实纵径、横径及单果重均小于3个栽培品种,但果形指数比较接近;野生秋子梨平均每个株系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明显高于栽培品种的平均香气种类(25种);野生秋子梨平均香气成分含量为9.44 μg•g-1,显著高于3个栽培品种的平均含量(5.71 μg•g-1);野生秋子梨与栽培品种相比,含有酸类和烃衍生物类2类特有化合物,含有酯类等9类111种特有成分;野生秋子梨与3个栽培品种共检测出16种特征香气,其中1-己醇和己醛等8种化合物为野生秋子梨与3个栽培品种共有的特征香气,乙酸己酯和乙酸戊酯等8种特征香气为野生秋子梨特有;35个野生秋子梨实生株系和栽培品种中几乎均能检测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3种糖组分以及苹果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6种酸组分,且均以果糖和苹果酸含量最高;野生秋子梨中酒石酸及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种,其他糖酸组分、总糖及总酸含量最大值均高于3个栽培品种。【结论】野生秋子梨在果实形态、糖酸组分及香气成分上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参试的35个实生株系间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并且含有酸类和烃衍生物类2类特有化合物和111种特有成分,进一步挖掘利用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对选自邢台、石家庄和保定山区的11个野生酸枣资源,在河北平原区的献县进行引种栽培,对其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研究和测定.结果表明,11个野生酸枣资源种间单果质量、核仁比、单仁率、多仁率、果实出仁率及核出仁率等性状指标有显著差异.单果质量和核肉比可作为果肉加工类型酸枣品种的预选指标,11个酸枣资源的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为26.0...  相似文献   

5.
当前,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存在生育期植株各部位养分分布不均,不能及时供给果实有效养分,造成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为此,以6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酿酒葡萄初果期开始,按时采取4个产区的酿酒葡萄植株的根、茎、叶和果实,测定分析赤霞珠在全生育期中植株各器官的全氮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氮含量在各器官大小分布为果实>叶片>茎>根;红寺堡产区根器官全氮含量最高,4个产区整体上植株全氮含量不足。今后应在酿酒葡萄花期前叶面喷施氮肥,以提高葡萄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6.
对60份酸枣资源的7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果实风味、果实颜色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酸枣果实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发现单果重、淀粉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部分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酸枣果实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可以反映单果重和果实纵径,第2主成分可以反映单核重和可食率,第4主成分可反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计算出了各酸枣资源的各主成分得分,以供选育良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60份酸枣资源的7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果实风味、果实颜色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酸枣果实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发现单果重、淀粉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部分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酸枣果实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可以反映单果重和果实纵径,第2主成分可以反映单核重和可食率,第4主成分可反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计算出了各酸枣资源的各主成分得分,以供选育良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93份崇明金瓜种质生长和果实性状进行研究,揭示金瓜生长及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并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优质种群.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40%,其中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6.31%,子叶长/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58%.聚类分析可将93份崇明金瓜种质分为三类,其中第Ⅲ类为优质种群.  相似文献   

9.
以林芝4个山定子居群为研究试材,研究其果实、叶片、花的相关表型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山定子果实性状以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在9.13%~29.36%,果梗长的变异系数次之,为4.67%~17.11%,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性状变异相对较小,果实颜色基本都是红色~深红;叶片性状中叶柄长的变异系数在6.72%~26.98%,为最大,其次为叶面积(最大为18.15%)和叶片厚度(最大为12.44%),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等变异系数基本小于10%;花性状中以花丝长的变异系数最大(最大为12.16%),其次为雌蕊长和花直径,雄蕊数和雌蕊数变异较小。总体来看,居群4(工布江达)的单果重最高达1.18g,居群3(布久)的花直径最大为39.77 mm;居群4(工布江达)的山定子年龄级结构分布最合理。  相似文献   

10.
野生马蹄金无性系构件种群组成及生物量结构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23份野生马蹄金的无性系种群构件数量、质量性状及生物量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群构件的表型性状与数量呈现出变异性。单叶叶面积和叶柄长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9.35%和39.01%;叶长与叶宽变异系数都在20%以上;叶柄直径和叶片厚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80%和16.29%;匍匐茎长度的变异系数为27.29%,分枝数变异系数高达67.46%,间隔子长度、直径和数目以及根系的深度、直径变异系数较小;生物量结构方面,单位面积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果实生物量的变异小,表明在一定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分析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繁育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我国分布区内7个野生华重楼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测量,利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其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除叶片数和花萼片数外,野生华重楼其他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52.19%)大于种群间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26.39%),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34.27%,种群内变异是华重楼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72%,变异幅度为6.83%~29.95%,花梗长、叶面积、花萼面积和株高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平均变异系数,叶片数、花萼片数、果球横径、果球纵径、果球横纵比和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异幅度远小于平均变异系数,表明华重楼花、叶的数量指标及果球、种子的性状稳定性大于叶片形态性状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表型因子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广东清远地理种群变异最为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12.
在对新疆4个天山樱桃野生居群16个表型性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性状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表型变异系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为裕民县野生居群最大,分别为21.15%、0.98和3.97,喀拉峻野生居群最小,分别为16.18%、0.82和2.31。16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67%~48.78%,其中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和种核质量的变异系数较高,花瓣宽、雄蕊数目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较低;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5.77%,表明居群内变异大于居群间变异。在阈值为5.27时,4个天山樱桃野生居群被分为3大类,特克斯与喀拉峻野生居群欧式距离最小(3.75),大西沟与裕民县野生居群欧式距离最大(7.16);16个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6.02%。裕民县野生居群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特克斯与喀拉峻野生居群遗传关系最近,果实纵径、果实横径、雌蕊长、1a生枝长度和花冠直径是天山樱桃进行表型观测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伯利亚白刺红果、黑果果皮转录组数据,本研究筛选并克隆获得一个与西伯利亚白刺果实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代谢相关的R2R3-MYB转录因子,命名为 NsMYB5。该基因ORF为840 bp,编码279个氨基酸, NsMYB5具有完整的SANT、MYB domain及HLH-MYB domain结构域,属于R2R3-MYB转录因子,与调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相关的香雪兰 FhMYB5同源性较高。过表达 NsMYB5烟草花瓣和雄蕊积累大量花青素,呈现深紫色,而叶片和茎仅有少量花青素积累,局部呈现淡紫色。转基因株系中花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结果表明, NsMYB5可以正向调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合成,这为西伯利亚白刺果实果皮呈色的分子遗传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 I gene)对宁夏地区粉虱进行分子鉴定。选取宁夏19个粉虱地理种群的77个样本作为试验材料,用Bioedit 7.2.5软件对COI基因序列进行读取、整合、对齐比对处理,用软件MEGA 7.0中的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并用邻接法(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用软件DNASP 5.10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用软件Network 5.0构建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77个样本中的46个为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31个为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表明目前Q型烟粉虱已经传入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等,亟需对其危害和扩散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省扬州高邮、苏州张家港、泰州海陵3个地区宽体金线蛭自然群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宽体金线蛭Cytb基因全长1 146 bp,样本的A、G、T、C平均含量分别为27.57%、15.77%、43.49%、13.17%,A+T含量(71.06%)明显高于G+C含量(28.94%)。在77个宽体金线蛭样本中,共检测到96个多态位点,其中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获得47个单倍型,共享单倍型数目1个。3个宽体金线蛭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9781、0.0133、15.20,其中泰州海陵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0.987 7)和核苷酸多样度(0.013 1)最高。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065 1~0.175 6,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11.13%的变异来自群体间,88.87%的变异来自群体内。用邻接法构建的单倍型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不同地理群体的个体呈交错分布,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谱系。中性检验和核酸不配对分布结果表明,3个宽体金线蛭野生群体总体大小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6.
利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菊黄东方鲀的人工选育群体(SH)和野生群体(YS)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进行了联合分析。SSR分析的结果显示,14个微卫星位点总共获得了146个等位基因,选育和野生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30 0和0.832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05 1和0.813 6;ISSR结果显示,选育和野生群体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67 2和0.282 3,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7 2和0.425 6,表明菊黄东方鲀选育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低于野生群体。此外,两种分子标记遗传分化的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分别为0.061 9(SSR)和0.061 5(ISSR),表明两个群体已经产生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综上,本单位菊黄东方鲀的人工选育群体仍然具有相对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以供进一步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籼稻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以198份籼稻种质资源为试材,进行SNP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种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从198份样本中共识别91 421个SNPs,杂合位点占5.85%。基于Nei’s的遗传距离在0.014~0.596,平均遗传距离为0.284。Bayes算法把198个样本聚为3个亚类。91 421个SNPs构成的总变异中,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10.98%、10.47%、4.81%。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33%和1.95。15个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在-0.55~0.92。15个表型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29.44%、16.63%、10.59%,对第一主成分贡献大的性状包括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8个性状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值绝对值都在0.6以上,是籼稻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表型的前5个主成分反映总信息量的73.003%,前2个主成分将198份资源分为2个亚组。Mantel检验表明,SNPs和表型性状的遗传距离矩阵之间的r为0.041。综上,SNPs和15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之间相关性很低,SNPs聚类比表型性状聚类更接近系谱分析。秦巴地区198份籼稻种质资源SNPs构成的群体遗传结构相对简单。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综上,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这8个性状可作为秦巴地区籼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分析枣镰翅小卷蛾对不同处理枣吊的行为反应,为生产上应用植物源引诱剂防治枣镰翅小卷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GC-MS,分析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物成分,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和Y-嗅觉仪,测定枣镰翅小卷蛾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木枣枝条的挥发物成分有9种,主要挥发性组分为萜类和酯类化合物;木枣不同处理枣吊共有的挥发物成分有17种,多为萜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健康枣吊、人工机械损伤枣吊和虫害枣吊相比,三者在挥发性组分组成及比例上均存在差异,并且在遭受虫害后,木枣枣吊可释放出虫害诱导型挥发物乙酸-4-己烯-1-醇酯。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对木枣的触角电位(EAG)反应表明,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对枝条有强烈的刺激反应,且雌虫的反应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雄虫。行为测试结果显示,当木枣枣吊受到机械损伤后,其对枣镰翅小卷蛾的趋向选择产生了驱避行为,而健康和虫害枣吊则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结论】木枣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物成分并不相同,在健康和虫害枣吊所释放的挥发物成分中,含有对枣镰翅小卷蛾起引诱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以阳新县经济林示范场的45个本地油茶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集成熟果实,测定分析了果实性状的13项指标;然后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DTOPSIS综合分析评价,以便为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这45个无性系的果色共有7种,青色、红色、黄青色、红青色、青黄色、红黄色和黄红色;果形有3种,卵形、球形和桔形;单果鲜重、鲜果含水率、干果出籽率和干籽出仁率分别为11.51 ~ 24.35 g,32.54% ~ 64.11%,34.40% ~ 66.96%和40.75% ~ 68.72%;种仁和鲜果含油率分别为17.57% ~ 41.45%和2.74% ~ 9.27%。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茶生产实际,选取了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水率5个指标,进行DTOPSIS综合分析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为:209> Y05> C02> A0801> 202> D36> Y11> 203> M1> 208。  相似文献   

20.
苦瓜核心种质资源构建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核心种质资源的优劣,选择能代表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为苦瓜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154份苦瓜种质的第1雌花节位、瓜纵径、瓜橫径、瓜肉厚和单瓜质量等5个性状的基因型值进行无偏预测;基于性状的基因型预测值,采用马氏距离计算苦瓜种质间的遗传距离;通过8种聚类方法和3种抽样方法,按照30%的抽样率构建苦瓜核心种质资源,评价不同聚类方法和抽样方法构建苦瓜核心种质的优劣。【结果】8种聚类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所有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原群体;最短距离法构建的苦瓜核心种质5个性状的方差和变异系数均高于原群体,明显优于其他7种聚类方法。优先抽样法和偏离度抽样法构建的核心种质的极差与原群体一致,但偏离度抽样法构建的苦瓜核心种质有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2种抽样法,表明偏离度抽样法略优于随机抽样法和优先抽样法;基于马氏距离、偏离度抽样法及最短距离法获得了46份苦瓜核心种质,其中,Y5、Y87、Y112和Y139为苦瓜骨干材料。【结论】基于马氏距离、偏离度抽样法及最短距离法获取的46份苦瓜核心资源能够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来源于印度及东南亚地区的苦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