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宋时期的畲田与畲田民族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雄生 《古今农业》2005,2(4):30-41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此背景之下,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的南方畲田民族和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汉民族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使得曾经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畲田,沉寂数千年之后,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将畲田民族的历史放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主要内容包括畲田的耕作方式,地区和地理分布,作物种类,唐宋时期畲田民族与后来畲族的关系,以及畲田民族的历史走向。指出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剧了原本就因刀耕火种而不断迁徙的畲田民族与周边民族(主要是汉族)的冲突,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农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论唐宋水利事业与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事业是传统农业经济中自然因素与人力因素结合的最佳方式。唐宋时期的自然环境变化,主要是气候、河流变化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水利事业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局面的最终确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丰富的水资源,鱼虾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在捕捞野生鱼类资源的同时,皖江地区的人工养鱼技术也有发展。随着捕鱼业与养鱼业的发展,渔业在本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不但扩充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成为朝廷的贡鱼区,还有力地促进了本区渔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为元明清以降本区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茶叶制造需要经过捣、拍、研、焙,茶叶煎煮饮用之前,则需要进行碾磨.研茶、碾茶在唐宋时期的茶叶制造和饮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茶是制茶工艺,对饼茶,特别是贡茶的外形和内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条形绿茶逐步取代了饼茶,揉捻工艺也就取代了研茶工艺.碾茶是唐宋时期茶叶煎煮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通过碾磨、筛分,然后煎煮或者烹点,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饮茶和茶叶一起饮用.随着冲泡饮用茶叶方法的出现,碾茶的过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孙洪升 《农业考古》2005,49(2):244-249
唐宋时期,伴随着茶业经济的崛起和茶叶市场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饮茶啜茗,茶叶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商品之一。学术界对唐宋的饮茶风习多有论述,但对茶叶消费的主体及他们各自的茶叶消费情况的探讨似不够深入。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唐宋时期的浮梁茶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茶业勃兴于唐代,在此之后成为经济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唐宋时期的浮梁茶曾有较大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但至今无人作出较为全面的论述,因此本人不揣浅陋,写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有必要说明的是,在此论文中所述浮梁茶定义不限于饶州浮梁一县所产,还包括邻境歙州的祁门、婺源二县以至更广阔的地域,其中原因在下文中会有具体阐述,将浮梁茶作此定义不一定严谨,但方便了行文叙述.  相似文献   

7.
论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与茶文化的发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升 《古今农业》2006,1(4):89-100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异军突起,获得了快速发展,茶业遂成为传统社会中新兴的、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茶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商品茶,满足了社会城乡居民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促使自唐代以来的饮茶风习日炽,茶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生活必需品。唐宋茶叶消费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茶文化由此发端并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皖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成为上贡朝廷的贡品,并行销到京师及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宋明清时期更是行销天下的名茶.本文对本区唐宋时期的茶业史进行考察,敬请批评指正. 一、皖西茶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原产于我国西南的云南地区.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传说人物,实际是对茶史起源的一种假托之词,因为古代人常将一种事物的起源附会于某些传说人物.《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代的"荼"与"茶"字通.  相似文献   

9.
周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93-196
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即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地区 ,唐宋时期取代了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生产力发展 ,经济发达 ,具备了经济区形成的有利条件 ,江南经济区最终形成并在形成中具备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孙洪升 《农业考古》2004,3(4):184-192
法国学者费尔南·布罗代尔曾对商业资本的作用有精彩的论述 :“商品从生产者转到消费者的手里 ,要经过地理空间和时间的双重过滤。这个特性使商业变成为一种必须积累和使用巨额资金的经营活动。在活动空间极其有限的封闭性经济制度下 ,商人必须发展一种复杂的资本流通渠道。就地区间贸易和远程贸易而言 ,没有资本更是寸步难行。从商人最初出资收购产品 ,发运货物 ,送往远方市场出售 ,直到收回本利 ,这一段时间也正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1) 唐宋时期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 ,茶叶消费量的增加 ,茶叶市场有了很大扩展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茶叶市…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隐逸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合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同处特定历史时空,共存共融、互动互构:一方面,隐逸文化重心向“生活之隐”转向,其物化载体的选择、社交需求,促进了茶诗、茶礼、茶事等茶文化的全面发展,使得茶成为真正的国饮;另一方面,茶以“南方之嘉木”的自然物质属性、“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人格化精神属性,成为推动“生活之隐”的最佳媒介,最终使得隐逸精神沁入国民人格之中。  相似文献   

12.
唐宋之际的竹政制度可分为竹木资源的管控与竹税的征收两大部分。对竹木的管理在宋以前一直以司竹监为主要载体;至宋代,朝廷为加强资源的管理调配,对竹材的抽税转运设计了竹木务制度,又以监的形式采取行政手段管控司竹监辖区的竹木产出,企图从生产、运输到售卖各环节建立起国家行政控制下的竹木管理体系。但实际运作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商品经济的冲击,又使得制度设计多有变动,难以贯彻,朝廷逐步丧失了对竹木资源的管控。元代正式废止了司竹监,又以货币竹税完全取代了实物税,标志着竹木资源正式摆脱了朝廷的支配,完成了商品化的蜕变。  相似文献   

13.
王立霞 《农业考古》2019,(4):176-182
宋元时期,产自南方偏远地区的橄榄广泛流行于当时的日常生活,时人对橄榄本身及其功用等都有了进一步认识。宋元时期橄榄的广为流行,主要得益于宋元时期统一政局的实现与南北经济、文化、士人交流的加深,宋元时期饮食业的高度发展与饮食日用的广受关注,以及当时茶文化盛行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阿拉伯农作物和药材品种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毅 《古今农业》2005,(4):22-29
唐宋时期,中国和阿拉伯诸伊斯兰国家展开了频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交流。随着回回民族的东来,阿拉伯珍贵的农作物和药材品种,也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入到我国。这些由阿拉伯民族新输入的经济品种,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和药材的种类,而且也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的茶叶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茶叶广告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茶叶生产繁荣,茶叶贸易发达;区域乃至全国茶叶市场出现;茶商势力兴起,市场竞争加剧。茶叶广告在原有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茶肆开始取名,注意利用悬物广告、名人广告;悬挂灯笼,夜间点烛放亮,起招牌广告和悬帜广告的作用;广泛使用招牌,注明店名从业性质,作为招牌广告;注重门面修饰,努力创意;利用音响、说书手段,增设娱乐项目。唐宋茶叶广告的发展促进了茶叶贸易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汉代、唐代乃至以后的宋元明清各代,亩产均记为当时的一石,这是个有趣的现象。粮食亩产量、度量衡制、亩制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三者的变化要一定的规范,在变化中是相互关照的。“石”本为重量单位,但在亩产量上也为容量单位,度量衡在设定时就已照顾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历代存在着以黍粒检校度量衡的制度,这种制度又必然与黍粒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