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别从稻田选择、田间工程、蟹田管理、饲养管理等六个方面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进行系统研究。针对蟹田水质、病害防治、暂养管理等各方面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在成蟹科学养殖的基础上兼顾水稻种植,积累了稻田养蟹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稻田的选择和工程要求、投放蟹苗前的准备、蟹苗的投放、饲养管理、扣蟹的起捕、性早熟的控制等稻田养殖扣蟹技术,并阐述了养殖成蟹中的稻田的选择和工程要求、投放蟹种前的准备、蟹种放养、饲养管理、河蟹的病害防治、河蟹敌害生物防治、河蟹的收获暂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稻田的选择和工程要求、投放蟹苗前的准备、蟹苗的投放、饲养管理、扣蟹的起捕、性早熟的控制等稻田养殖扣蟹技术,并阐述了养殖成蟹中的稻田的选择和工程要求、投放蟹种前的准备、蟹种放养、饲养管理、河蟹的病害防治、河蟹敌害生物防治、河蟹的收获暂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盘锦地区"养大蟹"的河蟹养殖模式下,使河蟹的品质与产量得到提升始终是这个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经过多年的养殖实践与摸索,初步总结出环境、蟹种、饵料和管理等稻田养大蟹的关键因素,并从养殖田块的选择、田块规模、稻田工程修建、水质调控、蟹种选择、饵料数量及种类、投饵方法、放养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上述诸项因素在稻田养大蟹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为北方地区稻蟹种养模式的长足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养蟹稻田中水稻产量偏低的生产实际,提出了品种选择、种子消毒、旱育稀播育壮秧、早插秧、早放蟹苗等蟹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整地挖环沟、蟹苗暂养、加强饲养管理等河蟹高产养殖措施,为争取稻蟹双高产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养蟹稻田中水稻产量偏低的生产实际,提出了品种选择、种子消毒、旱育稀播育壮秧、早插秧、早放蟹苗等蟹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整地挖环沟、蟹苗暂养、加强饲养管理等河蟹高产养殖措施,为争取稻蟹双高产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孟建武  陈志清 《北方水稻》2010,40(2):46-47,54
稻田养殖成蟹融种稻、养蟹、蓄水、增肥地力为一体,既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为稻田省除草、减虫病,又增蟹、增粮,稻蟹共生互利,形成养殖稻田的局部良性生态循环,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容与统一。稻田养殖成蟹增产增收,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其配套技术易于学习,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8.
生物农药1%苦参碱水剂防治蟹田稻水象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与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生物农药1%苦参碱水剂防治河蟹养殖稻田稻水象甲效果较好,且对河蟹安全,可作为蟹田防治稻水象甲的理想药剂,在成蟹田和蟹花田的安全用药量分别为60 ml/667 m2和50 ml/667 m2。  相似文献   

9.
对盘锦地区稻田生态养殖成蟹的操作技术进行了总结:稻田的选择,放养前稻田内的准备工作,水稻的栽植及一龄扣蟹的放养,在日常管理方面强调了水质调节、饲料的投喂和河蟹的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模式利用稻蟹互利共生,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一地双收,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从稻田选择、稻田工程、蟹苗投放前的准备、蟹苗选择与投放、河蟹养殖与田间管理、稻蟹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鲁西南滨湖稻区稻田养蟹技术要点,为滨湖稻区及山东省同类地区稻蟹共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稻蟹共作模式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土壤、水环境和杂草防控三个方面,对目前我国稻蟹共作模式下田间生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几种目前比较常见的稻蟹共作模式,即有机稻蟹和常规稻蟹两种普遍模式.分析了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养蟹稻田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而总孔隙度及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显著增加;显著提高0~10 cm土壤脲酶、蛋白酶、脱氢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土壤根际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要菌群,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单作水稻;与常规稻蟹相比,有机稻蟹的土壤性状表现更好.稻蟹模式下浮游动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单作水稻,而水体中溶解氧(DO)明显偏低,硝酸盐、磷酸盐含量显著高于不养蟹稻田.稻田养蟹能够显著抑制稻田4种优势杂草的密度,对于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从稻田环境改造、水稻栽培管理、鱼螺的投放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稻+鱼+螺"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技术,并对该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以便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河蟹生产和市场疲软的状况,阐述了河蟹消费有面向大众的趋势,前景广阔。概述了河蟹生产情况,提倡大水面放养河蟹,鼓励稻蟹双收。指出了河蟹生产中存在着商品规格小、成活率低、单产不高等主要问题。提出只有狠下气力选培技术人才,按着河蟹生活习性创建良好的生态条件,加强科学管理,结合天时地利,河蟹生产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绿色有机水稻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分别从水稻生产的转换期、育苗材料的选择、本田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绿色水稻生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包括育秧准备、床土配制、种子处理、播种、秧苗管理、病虫害防治、起运移栽等,以指导水稻工厂化育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投放相同数量河蟹的基础上设置了“6比空”“12比空”和“18比空”3种水稻栽植方式,通过综合分析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河蟹产量等数据,明确适宜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下机械化操作的最优水稻栽植方式。结果表明,与普通稻蟹种养模式下的水稻产量相比,比空栽植方式通过边行效应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补充了一部分由于空行引起的水稻产量缺失,同时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了整精米率和河蟹的回捕率。综合水稻和河蟹收入,以“12比空”栽植模式的产投比最高,达到2.83,比水稻单一种植模式增收13 575元/hm2,比普通稻蟹种养模式增收3 120元/hm2,是稻蟹生态种养经济效益较优的水稻栽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丘陵地区马铃薯—有机稻—叶菜低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有机稻—叶菜低碳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将马铃薯、水稻、叶菜三类作物周年轮作的新型种植模式。2月份将马铃薯种摆放在水稻田里,覆盖稻草生产马铃薯,5月份收获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种植早中稻,1011月份收获水稻,保留稻草用于次年春季马铃薯种植。水稻收获后在水稻田内种植菠菜、芫荽、茼蒿等叶菜类蔬菜,叶菜在春节前后采收完毕。该方法将水旱轮作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产出,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选用优势强、品质优的杂交组合,早季中熟搭配晚季迟熟组合,培育壮秧,控制分蘖肥用量,增大后期施肥量,超前搁田控制苗峰,在一定穗粒基础上,实现总粒数、实粒数和经济系数的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稻田规格对河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宽度30m的水稻条田中,除挖蟹沟外,每隔10m左右搭一条埝埂,行人投饵,河蟹生长均衡,商品规格大,效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希望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方法】对稻田水生昆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3年的系统调查,以探明生态工程防控技术对水生昆虫的影响。【结果】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水生捕食性昆虫豆娘的数量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其他水生捕食性昆虫和中性昆虫等数量也有类似的结果,同时,靠近田埂的稻田区域豆娘和水生中性昆虫的种群数量也显著高于稻田中间区域。【结论】说明通过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水生捕食性昆虫及中性昆虫种群数量,这对提高水稻生长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