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夏梦  王浩  华予  陈晓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11-18413
通过对江浙地区山地景观地段内废弃石宕口景观改建的研究,指出科学合理地改造与利用这些废弃石宕口,营造新景观,使其在景观价值及环境效益上得到整体提升,利用外显的文化片段使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有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承载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载体,每一寸大地部或多或少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它的每一个片段都是人类宅贵的财富.这些片段无论在哪个角落,部值得人类珍惜.而对于那些工业利用后"废弃"的土地,我们却有些无所是从,是保留他们的原来而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利用,还是干脆就抹去它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而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文明瑰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刻不容缓,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钟萍 《古今农业》2007,(2):90-97
随着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日益为党和政府所重视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严峻局势,我们应怎样回应、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存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和传衍了内容极为丰富的民间原生态文化,这种建立在千百年农耕文明之上的传统文化,随着新农村规划热潮的到来,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是从物质基础建设上出发,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严重伤害了农村的精神生活习俗和农村特色。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相结合,使新农村建设既能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还能保持乡村历史沿革、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方式以及自身的文化优势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以及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展工作在我国开展30余年,宏观来看,目前的保护与开发取得显著的成效。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不断探索活态传承路径。本文以实地调研六盘水地区传统村落,以保护较早的"六盘水市六枝高兴村"为例,从保护机制、实效性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发展中活态传承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张燕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2):121-123
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但其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增值性的特性决定了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经济效益价值,更要体现历史研究价值、科学教育价值及艺术观赏价值,这样才能使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在开发过程中解决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制度与法律不健全和资金短缺与技术落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福建拥有深厚的非物质文化底蕴,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条件。新时代,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转化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本真性的前提下,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引进来"、"走出去"观念,加强城乡互联互动,并调动人民群众的智慧保障传承主体权益。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河南省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河南省在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凸显出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比如,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存在传承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对技艺的文化认同缺失,以至于面临濒危失传的困境;产业化水平低下等问题。而日本在非物质遗产保护方面有着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经验,因此,研究日本成功经验对河南省的借鉴意义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湖州绫绢产业由辉煌逐步走向萎缩,表现为规模小、分布散、价格乱、质效低,分析了湖州绫绢产业萎缩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梳理了湖州绫绢传统文化产业与绫绢传统文化(非遗)传播方式的传承与创新措施,提出了湖州绫绢产业转型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以期为传统产业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西安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重登录、轻保护以及非遗保护与乡村生活、旅游业逐步脱节等问题,首先从西安乡村非遗保护综合价值阐释出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旅游业发展需求,阐明西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与意义,其次对西安乡村非遗保护概况进行总结,指出西安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整体保护欠缺、濒临失传、与缺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加强调查整理、传承人保护、平台建设、教育推广、宣传普及等五个方面着手,提出西安农村地区非遗保护具体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就有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并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积累了朴素而丰富的经验,稻田养鸭就是其中一种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其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今后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旅游业发展的持续高涨等,中国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现了很多的困难,保护与利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中山市南朗镇及大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稻田养鸭进行实地调研与问题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促进其长久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记忆,人类不能随意对其遗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日渐消失的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龙潭四平戏的发展与困境为突破点,在挖掘我国现存古村落传统戏剧文化现实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乃至世界不同国家在法律制度、社会发展、传承人保护、市场化开发等角度上找寻传统戏剧发展的共通性和可行性,以期对我国乡村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佛山市非 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对佛山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佛山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蔡李佛拳)的价值特征;提出了佛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乡村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蕴藏了丰富的景观多样性.为了保护和利用乡村景观资源,该文以霞浦县盐田乡上村为例,在调查地形、农田、森林、水系和聚落等景观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利用的对策,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福州十番音乐是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器乐形式,也是一个历史积淀深厚、流传久远的传统乐种,具备鲜明的古韵和区域特色,被誉为"华夏正声、和色雅韵"。曾经穿越几百年的历史沉浮,以顽强的生命力仍然活跃在民间。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传统音乐面临普遍的危机,福州十番音乐存在同样的问题。由此,本文将主要以连江拱屿"纯如轩"乐队为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十番音乐的历史来源和现状,并对福州十番音乐保护和传承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成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旅游及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城区景观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首先要挖掘和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塑造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春玲  李婷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70-172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一直以来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探讨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途径及产业化发展,旨在使之成为发展保定经济的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根植于广袤的乡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也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张家界土家花灯戏为例,总结其保护利用的现状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促进作用,并立足于实际情况,分析其在现有保护利用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其能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