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为摸清天津地区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2014年1月至12月,共采集天津市10个区县种猪场、规模场和散养户的猪血清样品7 639份,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抗体水平合格的6 491份,合格率84.97%。种猪场、规模场、散养户合格率分别为93.37%、84.89%、82.68%,全年中5月份免疫抗体合格率最高89.91%,经产母猪、育肥猪、仔猪、保育猪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5.58%、88.13%、80.16%、75.38%。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株洲县猪场猪瘟免疫状况,选择株洲县12个规模化猪场、24个散养户、2个生猪屠宰场,随机采取456份血清样品,用正向间接血凝方法进行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化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猪群猪瘟抗体效价合格率分别为97.92%、94.10%和91.66%,平均合格率达到95.17%。母猪、保育猪、育肥猪和商品猪不同年龄段猪群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8.68%、97.36%、94.73%和92.76%。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4):104-106
为了解广西田东县猪群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2014年1—12月采集经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28 d后的猪群血清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对比不同规模不同猪群免疫效果,对比2种免疫模式的免疫合格率和抗体消长规律,确定生猪二免后抗体维持时间和三免日龄。结果:母猪、肉猪、仔猪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3.2%、75.8%和47.4%;规模场猪、散养猪免疫合率分别为81.9%和71.4%;2种免疫模式一免后30 d免疫合格率分别为59.1%、60.9%,二免后10、30、60、90 d均能达到免疫保护水平,且在二免后30 d最高,且可维持约60 d。结果提示:应加强散养户生猪的口蹄疫免疫;二次免疫合格率高于一次免疫合格率;生猪饲养周期过长,应在二免60 d后再次强化免疫,才能达到全程保护。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乐山市猪群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提供科学的防控数据和建议。2015-2017年期间,采用间接ELISA方法对乐山市不同来源、不同场点的3569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表明,2015-2017年乐山市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3.01%、88.28%和93.33%,3年平均合格率为88.46%,免疫效果良好。不同场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的总体趋势为:规模场>屠宰场>散养户。不同猪群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的总体趋势为:经产母猪>育肥猪>仔猪。结果提示,虽然乐山市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国家农业部规定的70%标准,但也存在不均衡性,应立即开展补免工作,加强监测,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应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新疆南北疆12个地(州、市)采集的1749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免疫抗体合格数为1247份,免疫合格率为71.3%;其中种言场、规模化养殖场、散养户、活畜交易市场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0.6%、82.3%、64.8%、62.3%。  相似文献   

6.
对瓮安县2012年上半年存栏生猪猪瘟普免情况进行抗体监测.随机抽查36个规模猪场和256户散养户的2 650头生猪,共采集血清2 650份(母猪血清1 325份、仔猪血清834份、育肥猪血清491份),规模猪场、散养户免疫抗体合格血清分别为2 100份和550份,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4.0%、84.9%.从监测结果看,规模猪场和散养户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了农业部规定的要求(≥70%).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南省某规模化猪场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PCV2)灭活疫苗后猪体内的PCV2抗体水平,随机采集90份免疫猪的血液样品(后备母猪、1胎母猪、2胎母猪、3胎以上母猪、3周龄、6周龄、9周龄、11周龄、19周龄猪各10份),通过ELISA检测PCV2抗体。结果显示,除3周龄猪抗体阳性率为90%以外,其他各猪群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猪群没有发生圆环病毒病和其他传染病,猪群生产性能正常。检测结果证明商品猪3周龄首免,3周后二免;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间隔3周二次免疫;经产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的免疫程序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2009年至2010年大通县群体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75.7%,均达到了农业部70%的标准。屠宰猪、种公猪、种母猪的群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53.6%、91.7%和62.5%。个体之间存在抗体滴度不齐整,高的个体抗体滴度可以达到2^1,低的抗体滴度只有2^1。乡镇间猪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较大,高的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高达100%,低的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只有50%。规模养殖场(户)近三年猪瘟群体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为64.6%,低于散养户(77.0%)1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7):108-110
为了解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的免疫效果,对试验仔猪在2835日龄进行了第1次免疫注射,在5835日龄进行了第1次免疫注射,在5865日龄进行了第2次免疫注射,并在二免后10、30、60和90 d采血,通过ELISA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二免后1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26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1.25%;二免后3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8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100%;二免后6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6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9.17%;二免后90 d的平均免疫抗体效价达到6.27 log2,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2.72%,说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能快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并且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在对仔猪进行疫苗的2次免疫注射时,观察并记录了仔猪的应激反应,结果显示仔猪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说明疫苗的免疫副作用小。在全区进行全覆盖推广应用时,随机共采样1 45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免疫抗体监测,其中规模养殖场监测了56户,采样数1 378头,平均免疫抗体效价6.42 log2,免疫合格率为95.23%;散养户监测了43户,采样数78头,平均免疫抗体效价6.31 log2,免疫合格率为93.1%。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的免疫效果较好,值得在全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小规模猪场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免疫效果,采用ELISA法对某个年出栏千头的自繁自养猪场的猪瘟、猪蓝耳病免疫抗体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54%,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65%。其中后备母猪和育肥猪的免疫效果较好,合格率均达采样数的83%;经产母猪免疫效果一般,猪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为其采样数的50%,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其采样数的67%;断奶保育猪的免疫效果较差,尤其是猪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仅为其采样数的13%,蓝耳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为其采样数的38%。建议错开猪瘟和猪蓝耳病免疫时间,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提倡福利养猪,及时进行免疫监测,确保猪瘟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口蹄疫病毒VPl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盒测定沈阳地区4家规模猪场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后猪只血清样品的免疫抗体水平,计算群体合格率,并与O型口蹄疫浓缩灭活疫苗免疫后的群体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灭活苗一免、二免后28d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为47.5%、92.5%;合成肽疫苗一免、二免后28d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为92.5%、100%。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猪口蹄疫的强制免疫效果,分析猪口蹄疫强制免疫工作中的难点和风险点,笔者对延平区峡阳镇7个村的4个规模猪场,10个专业户,10个散养户进行采样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规模场免疫抗体合格率最高为92%,能繁母猪、种公猪和后备母猪的免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免疫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摘要贵州省某规模猪场2013年春秋季两防后,对基础母猪群、基础公猪群和育成猪群(保育猪群、哺乳仔猪群均按滚动免疫程序执行免疫,不参与春秋两防)3个猪群进行随机抽样采集血清样本,O型口蹄疫春防满4个月时采样345头份、满6个月时采样295头份,秋防满3个月时采样318头份,共计958头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用Ns单抗竞争ELISA检测口蹄疫野毒感染抗体。结果表明该场口蹄疫秋防满3个月时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5.2%,其中母猪群合格率为83.0%、公猪群合格率为86.7%、育成群合格率为70.4%,只有公猪群与母猪群的抗体合格率达到了农业部要求的标准(大于等于75%)。而春防口蹄疫疫苗免疫后4个月时,抗体水平已下降,抗体合格率低于60%;到6个月时,抗体合格率低于40%,均未达到农业部规定的标准。所有血清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口蹄疫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猪场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对采自海原县某规模化猪场的315份血清进行了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有71份血清免疫抗体水平合格,免疫合格率为22.54%。其中,种公母猪、肥育猪及仔猪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38.24%、11.96%和9.20%。针对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和改进某猪场实施1年以上的猪瘟免疫程序,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哺乳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后备猪、肥育猪、种公猪等各阶段猪群猪瘟免疫抗体。结果发现除其他阶段抗体合格率高于70%外,3周龄哺乳仔猪和8周龄保育猪抗体合格率均低于30%。为调整起见,原免疫程序中妊娠母猪分娩前6星期增加1次猪瘟免疫,取消产后3星期的猪瘟接种。同时,将原程序断奶仔猪二免从出生后8星期提前到6星期,其他阶段猪群,包括断奶后到配种前母猪,均按原程序每年3月和9月各防疫1次。1年后,同法测得各阶段猪瘟抗体合格率均超过88%,证明新免疫程序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跟踪评价政府采购的不同厂家的猪0型口蹄疫疫苗在生产实践中的使用效果,选择在部分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开展试验研究,现场观察、记录免疫应激反应情况、临床发病情况,跟踪检测免疫抗体水平,并选择部分试验猪开展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中农威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个厂家的灭活疫苗和申联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的合成肽疫苗应激死亡率均在0.3%以下,二免后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75%以上,三免后均达90%以上;二免后攻毒保护率均达80%以上,三免后均达90%以上。表明,试验用政府采购的内蒙金宇、中农威特两个厂家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和上海申联厂家的合成肽疫苗应激反应小,攻毒保护率高,均为安全有效的疫苗,且育肥猪饲养周期超过180天的,建议二免后60天再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7.
集约化猪场猪衣原体血清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间接血凝试验对广东3个大型集约化猪场进行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共检测286份血清,总阳性率35.3%,其中仔猪、生长肥育猪及母猪的阳性率分别为15.6%、25.8%和47.4%,XG猪场有流产、死亡史母猪的阳性率(69.4%),显著高于正常经产母猪(45.5%);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衣原体病对广东集约化猪场母猪繁殖及其他猪的发育、生长已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鸡新城疫免疫效果,对全区规模禽场和散养户饲养的鸡随机抽查,共检测血清1079份。结果表明不同养殖类型的场、户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不一样,种鸡场免疫抗体水平最高,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5%以上;其他规模场中2个蛋鸡场、4个肉鸡场以及35户散养户鸡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70%,说明不同类型养禽场免疫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昌吉地区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猪PRRSV的抗体阳性率及免疫合格率,分别采集了昌吉地区4个免疫了弱毒苗的规模化猪场,和3个免疫了灭活苗的规模化猪场血清共1 036份,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经检测,4个免疫PRRS弱毒苗规模化猪场总阳性率为79.05%(468/592),平均KQ为49.63,标准差为39.41.3个免疫PRRS灭活苗规模化猪场总阳性率为62.61% (278/444),平均KQ为45.88,标准差为31.22.结果表明,在规模化养猪场使用灭活苗免疫预防PRRS感染作用不如弱毒苗,因此,建议临床应用中应选择弱毒苗为宜,结合检测结果、临床生产数据及猪场已采用猪PRRS免疫程序,建议商品猪在仔猪断奶后初免.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种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20.
车跃光  王佳 《中国猪业》2014,9(8):49-51
为掌握宿州市规模猪场口蹄疫免疫状况、评估不同厂家生产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宿州市16个规模猪场应用3个厂家(A厂、B厂、C厂)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后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在检测的467份样品中,有272份样品合格,合格率58.2%,各阶段猪群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40.9%~74.6%;使用三种疫苗免疫保育猪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31.2%~56.0%,育肥猪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57.1%~77.5%,后备母猪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59.4%~73.9%,经产母猪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64.0%~86.7%;按规定程序免疫2次以上猪群的抗体合格率达69.9%,免疫1次猪群的抗体合格率只有40.9%。结果表明3个厂家疫苗的免疫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各阶段猪的免疫效果表现为A厂>B厂>C厂;免疫次数对抗体水平有影响,免疫1次抗体合格率不能达到有效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