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推动NRC(1998)猪营养需要模型在我国的应用,修订我国猪饲养标准,本文选用华南地区杜大长生长肥育猪,测定了其在20~100kg阶段的胴体指标,并用实测法和胴体指标估测法测定了猪的胴体无脂瘦肉生长速度。结果表明采用实测法所得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为302g/d,采用胴体指标估测法所得值为285g/d和292g/d。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NRC(1998)猪营养需要模型 ,进而建立我国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模型 ,本试验选用华南地区杜× (大×长 )生长肥育猪 ,测定其在20~100kg 的生产性能、无脂瘦肉生长速度 ,并预测其营养需要量。结果表明 :①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为737g/d、1883g/d和2.56:1。②采用剥离胴体瘦肉实测的胴体无脂瘦肉生长速度为288g/d ,采用胴体指标估测的值为285g/d和292g/d。③用实测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建立了赖氨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 :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 (mg/d )=7652.7059 +115.36W +1.1718W 2-0.01882W3+36W0.75。  相似文献   

3.
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研究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Lys)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基础饲粮中Lys消化率采用迴直吻合术猪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饲粮Lys水平的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增加(P<0.01),料肉比降低(P<0.05),当总Lys为0.75%(基础饲粮Lys0.56%)时最佳。肥育猪生产性能在Lys为0.548%(基础饲粮Lys0.47%)时较佳,进一步提高Lys水平无明显改善作用。消化试验测定生长猪和肥育猪基础饲粮中Lys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2.49%和79.78%。以上结果提示,生长猪(36—60kg)和肥育猪(60—90kg)的可消化Lys需要量分别为0.656%(总Lys0.754%)和0.453%(总Lys0.548%)。  相似文献   

4.
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NRC( 1998)生长猪营养需要模型 ,进而建立我国生长猪营养需要模型 ,本试验在较高营养水平下研究测定了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指数。全期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下 ,公、母猪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公猪日增重有高于母猪日增重的趋势。胴体品质上 ,公、母猪热胴体重、瘦肉重、背脂、瘦肉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通过测定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脂得到瘦肉生长指数为 :去势公猪 2 78g/d ,母猪 2 82g/d ,公母平均 2 81g/d。通过测定热胴体重 ,第 10肋背脂、第 10肋眼肌面积得到的瘦肉生长指数为 :去势公猪 2 56g/d ;母猪 2 72g/d ;公母平均 2 64g/d。将瘦肉生长指数、温度、饲养密度等参数输入NRC( 1998)模型得到的营养需要量估测值有一定实际意义 ,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有待进一步评估验证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80头体重为4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59%、0.67%、0.75%、0.83%、0.91%的等能(14.21 M J/kg)、等氨基酸模式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通过对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来确定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当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75%时,平均日增重、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最低,差异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最低,差异极显著(P<0.01)。可消化赖氨酸的不同水平对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没有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40~70 kg生长猪的可消化赖氨酸和总赖氨酸需求参数分别为0.75%、0.84%。  相似文献   

6.
为修订我国猪饲养标准,选用华南地区杜大长生长肥育猪,测定了其在20~100kg阶段的胴体指标,用无脂瘦肉生长速度预测了赖氨酸需要参数。结果表明应用实测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预测的赖氨酸需要参数与生产实际接近。用实测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建立了赖氨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mg/天)=7652.7059+115.3600m+1.1718m^2-0.0188m^3+36.0000m^0.75(m为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率和采食量的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生长肥育猪的管理是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一项重大挑战。生产一头肉猪,其生长肥育期内消耗的饲料,占其出生到屠宰整个期间所需饲料总量的80%左右。降低这一阶段生产成本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饲料转化为活体重的效率。影响商品猪场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是所用猪种的遗传潜力,猪的饲养环境,以及所采用的营养方案。这些因素相互间是密切关联的;在任何一种特定情况下所用的营养方案,都取决于所饲养的猪对养分的需要量,而这一需要量又决定于猪的遗传潜力和其所处饲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的主要因素是猪体蛋…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麦麸、花生粕、羽毛粉基础,研究在亚热带条件下服育猪蛋氨酸Mct需要量,生长猪基础饲粮(DE12.97MJ/Kg,CP14.4%,Cys0.31)含Mct0.20%,肥育猪基础饲粮(DE13.11MJ/kg,CP12.5%Cys0.21%)含ct0.18%。两种饲粮均以0.04%的梯度添加DL-Met共得5个Mct水平,参试猪为三元杂变猪生长期每个Mct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头猪;肥育期  相似文献   

9.
肥育猪消化能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体重约52kg的杜× (大×长)猪60头 ,分为6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2个重复 ,分别饲以含消化能浓度不同的6组饲粮(各组饲粮中DE与CP、Lys、Met +Cys比例相同) ,研究52~90kg肥育猪DE需要量 ;同时采用体重71kg 的阉公猪36头 ,每组6头进行消化试验 ,测定各组饲粮的DE浓度及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组饲粮DE浓度分别为13.18、13.59、13.99、14.39、14.79、15.20MJ/kg。粗脂肪消化率随DE浓度的提高而极显著提高(P<0.01) ,当DE浓度从13.18MJ/kg 升高到14.39MJ/kg时 ,能量和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氮消化率和氮存留量显著提高(P<0.05) ,采食量和日增重趋于提高(P>0.05)、DE日摄入量极显著提高(P<0.01) ,进一步提高DE浓度 ,能量、干物质和氮消化率降低(P<0.05)、氮存留量趋于提高(P>0.05)、生产性能未能提高 ;氮存留效率和料重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E浓度14.79MJ/kg组和15.20MJ/kg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 ,DE浓度13.18MJ/kg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DE浓度13.18MJ/kg 组屠宰率略低于其它组(P>0.05)、胴体脂肪率极显著低于13.99MJ/kg 和14.79MJ/kg 组(P<0.01) ;13.18MJ/kg 和14.39MJ/kg组瘦肉率显著高于14.79MJ/kg 组(P<0.  相似文献   

10.
用怀孕母猪(68头)和泌乳母猪(138头)及肥育仔猪(60头)进行了几次试验,研究日粮中蛋白质和赖氨酸,对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体重约20.4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猪96头 ,分为3个处理 ,每个处理4个重复 ,分别饲喂3种营养需要模式的饲粮 ,生长期猪体重为20~50kg,肥育期为50~92kg,研究3种营养需要模式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胴体瘦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饲养生长肥育猪 ,获得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胴体瘦肉增重和无脂瘦肉增重以及胴体瘦肉成分与采用NRC(1998)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相近 ,而且20~90kg 期间无脂瘦肉增重已达到NRC(1998)认为的具有中-高瘦肉生长速度。采用中国(1987)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饲养生长肥育猪 ,其生产性能、胴体瘦肉增重和无脂瘦肉增重都极显著低于上述两种营养需要模式的饲粮 ,综合胴体品质也较差。从本试验结果看来 ,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可满足杜×(大×长)生长肥育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应用部分扣除饲粮氨基酸(AA)的氮平衡试验法研究了大白×长白猪生长阶段(35~60kg)和育肥阶段(60~90kg)的可消化赖(DLys)、蛋 +胱(D -SAA)、苏(DThr)、色氨酸(DTrp)平衡模式。每个阶段各用18头猪进行N平衡试验。每个N平衡试验均设6个处理组 ,即高蛋白基础日粮组(BD)、低蛋白加合成AA对照组(PC)、在PC基础上分别将研究的扣除25 %4种氨基酸的其它4个试验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 ,每重复1头猪。饲粮为玉米—豆粕—玉米蛋白粉型。所有饲粮等能(3.40McalDE/kg) ,基础饲粮CP与DLys水平相应为161g/kg、5.28g/kg。试验结果表明 ,按单位代谢体重的N沉积与可消化氨基酸摄入量计算 ,大长猪生长阶段DLys、D -SAA、DThr、DTrp的平衡比例为100 :49 :72 :19 ;育肥阶段为100 :34 :64 :23。表明氨基酸平衡模式因猪的体重阶段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3.
3.8~8kg断奶仔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60头14日龄的三元杂交[杜×(大×长)]断奶仔猪 ,研究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Lys,1.05 %、1.15 %、1.25 %、1.35 %、1.45 %、1.55 %)对3.8~8kg 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血清尿素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饲粮赖氨酸水平升高 ,仔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降低(P>0.05)、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 ,但Lys1.45 %组和1.55 %组仔猪生产性能很相近(P>0.05)。以上结果表明 ,满足3.8~8kg 超早期断奶仔猪生长的总赖氨酸需要量为1.45 %。以回—直肠吻合术猪测定基础饲粮各种饲料的赖氨酸的回肠消化率 ,计算出表观可消化和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1.30 %和1.38 %。  相似文献   

14.
大豆黄酮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60头体重约50kg的犤杜×(大×长)犦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分别饲喂含不同剂量大豆黄酮(0、5、10、15和25mg/kg)的同种饲粮,试验结束时采血制血清,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大豆黄酮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大豆黄酮使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P>0.05)、料重比降低(P>0.05);血液T淋巴细胞CD8+亚群比例显著降低(P<0.05),CD4+亚群比例显著提高(P<0.05),CD4+/CD8+比值也显著提高(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P<0.05),血清T3、T4含量升高(P>0.05);血液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GSH-Px的活性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5.
选用长雅和长约去势公猪各12头 ,按2×2因子设计 ,每头每天分别注射基因重组猪生长激素4mg或0mg28天 ,测定生长激素对组织中IGF -ImRNA和IGF -I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因重组猪生长激素分别提高长雅和长约去势公猪血浆和半腱肌中IGF -ImRNA含量53.38 %~97.50 %和40.47 %~106.79 % ;分别提高血浆和半腱肌中IGF -I含量44.21 %~72.04 %和56.03 %~58.32 %。血浆与肌肉中IGF -ImRNA、IGF -I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源生长激素对肌肉中IGF -ImRNA和IGF -I的影响 ,具有显著的杂交类型效应  相似文献   

16.
抗热应激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取体重约60kg[杜× (长×大 )]杂交猪50头 ,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 ,每组2个重复 ,每重复5头 (其中一重复3公2母 ,另一重复3母2公 ) ,每重复单栏饲养 ,试验期间舍内最高温度39℃ ,最低温度23℃ ,平均温度30℃ ,平均湿度73 %。各组分别饲喂不同抗热应激剂的饲粮 ,对照组仅喂基础饲粮 ,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VC500mg/kg、VE200IU/kg、大豆黄素10mg/kg 和牛磺酸400mg/kg,试验期39天。试验第36~38天 ,以Cr2O3 作外源指示剂 ,以每重复为单位收集粪样 ,测定各组饲粮干物质、粗脂肪、氮和总能的消化率。探讨不同抗热应激剂在高温条件下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验期内 ,VC组和VE组猪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第4周时达显著水平 (P<0.05) ;各组试验猪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 (P>0.05) ,VC组优于其它各组 ;VC组饲粮的干物质、总能、氮和粗脂肪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其它各组干物质、总能、氮和粗脂肪消化率均低于或接近于对照组 (P>0.05) ;从血清生化指标来看 ,各组间血清BUN值差异不显著 (P>0.05) ,试验组血糖均低于对照组 (P>0.05) ,VC组、VE组和牛磺酸组血清HCO3- 值、缓冲总碱和剩余碱值较对照组有所提高 (P>0.05) ;各试验组  相似文献   

17.
生长育肥猪后肠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及微生物发酵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严格厌氧微生物学方法 ,对生长肥育猪的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总厌氧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和VF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盲肠和直肠内容物中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显著高于结肠(P<0.01) ;盲肠内容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高 ,其次是结肠 ,直肠最低(P<0.05) ;直肠和盲肠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结肠(P<0.05) ;盲肠、结肠和直肠的总VFA含量分别为82.79、154.47和143.80mmol/L ;乙酸的摩尔百分比为盲肠>结肠>直肠 ;丙酸的摩尔百分比无明显改变 ;丁酸的摩尔百分比为盲肠<结肠<直肠(P>0.05)。本试验证明 ,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生长肥育猪后肠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纤维分解菌 ,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分别占可培养微生物区系的8.6 %、3.1 %和22.1 %。后肠微生物发酵类型为乙酸发酵型。  相似文献   

18.
为评定膨化全脂大豆的营养价值及膨化加工的最适条件参数,以豆粕加油日粮为对照,分别用130℃、140℃和150℃膨化全脂大豆(北京建中机器厂“B99-1”干法挤压膨化机生产,螺旋转速450~550r/min,大豆水分含量13.1%)替代对照日粮中11%的豆粕和全部豆油为试验日粮,同时配制以140℃膨化全脂大豆为唯一蛋白质来源的半纯合日粮,用5×5拉丁方进行了5期消化代谢试验,检验上述膨化全脂大豆对生长猪(18.5±1.5kg)氮平衡和日粮氨基酸及脂肪酸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日粮处理间干物质消化率基本无变化。与豆粕加油日粮相比,130℃、140℃和150℃膨化全脂大豆组猪的氮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3.7%、2.4%和3.1%;氮利用率分别提高3.3%、3.9%和5.1%;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7.2%、5.7%和5.4%。140℃膨化全脂大豆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精氨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5.1%、87.6%、70.8%、65.3%、88.2%、95.5%和97.7%。用膨化全脂大豆替代生长猪日粮中部分豆粕和全部豆油,可改善除缬氨酸和亮氨酸外其它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