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时至3月初,农民的春耕活动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活动不仅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也关系到农资企业一年的成败,意义重大。所以春耕市场走势如何成为当前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在中国农资流通协会2012年春耕市场分析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对春耕市场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与判断,中国农资传媒记者特意整理收录,望给读者对春耕市场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宋安勇 《中国农资》2014,(35):19-19
<正>2014年是中国农资行业最艰难的一年,也是最能显现企业发展能力和企业家商业智慧的一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农资交易的各种矛盾愈发显得突出。记者在浙江省金华市农资市场就发现,金华市其他农资经销商觉得东阳市方圆农资连锁总公司涉嫌垄断,而方圆公司自己的零售商觉得总公司管制太严厉,方圆公司更是郁闷,自己专心建设的连锁体系,为什么会招来这么多抱怨。  相似文献   

3.
郑敏 《中国农资》2011,(30):11-11
《中国农资》记者:您对今年上半年的农资行情怎么看?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20,(13):7-7
肥料市场在经历了3月份的价格上扬之后,目前市场逐渐回归平稳。根据《中国农资》记者的采访,目前除尿素价格小幅下滑外,其他肥种市场报价暂无波动,基层市场保持平稳态势。尿素方面,国内尿素价格稳中下滑,需求疲软,市场缺乏利好支撑;磷肥方面,随着湖北工厂陆续复工复产,目前国内磷铵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回落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2012人民大学农资MBA(山东站)市场分析会在济南召开。来自近10个班级的70多名人大MBA学员参加了会议,并针对今年的行情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大家普遍认为2012年农资市场仍然处在稳中有升的态势,总体还属于温和的行情,作为厂商上半年适合做短线,下半年适合做长线,寻找适合企业的规律和机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资》1999,(6):21-24
<正> 前不久,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在京举办了“2000年农资市场分析预测研讨会”,会上来自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家石化局、气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就今年的农资(主要是化肥)市场形势和2000年农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2010年的低迷与煎熬,2011年的化肥市场将会呈现如何景象,成为行业关注的第一热点。《中国农资》记者与业内专家、企业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对于2011年的化肥市场,从宏观政策到行业内因,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化肥市场已经走过艰难时刻,2011年的中国化肥市场将趋向理性平稳。  相似文献   

8.
<正>春耕在即,广大的化肥经销商朋友也摆脱了冬天的困扰,准备在春天大干一场。然而面临日益加大的竞争,他们能否从容对待市场的诡谲多变呢?近日,《中国农资》记者深入基层调查农资市场,发现基层农资经营的难度在日益增大,影响经营的因素也在增加,市场亟待厂商协力重修渠道、保障畅通。  相似文献   

9.
<正>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市场概况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资产品综合市场始建于1999年,2000年正式挂牌为黑龙江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市场,2002年经农业部批准,成为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并成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第一届理事单位。年  相似文献   

10.
<正> 从国发39号文件进行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农资市场特别是化肥市场逐渐从混乱走向有序、从动荡走向平稳。营销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化肥生产厂家和农资流通企业所接受。几乎所有的农资企业都在致力于拓展市场,将市场做大,而管理工作却往往滞后,以致于留下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农资市场,总体上就两个字——“低迷”。从农资生产企业到农资批发商,再到农资零售店,完全看不到往年的激情澎湃。当然,不排除局部市场比较火爆,但放眼全国,农资流通行业仿佛陷入了一种“魔咒”,破咒突围者寥寥无几。疲软的市场也影响了农资市场正常的循环轨道,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往年扎堆的各式产品订货开始明显减少。有基层农资店感叹,往年每到农闲之时就会被厂家邀请参加一些订货会,无论会议规模大小,只要有足够的促销政策,就会有不错的收获。但今年不同了,2019年农资市场三大痛点无论是会议数量、规模还是促销力度都小于往年,因为厂家清楚,即使花巨资招待大家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不如能省则省。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入世在即,农资流通业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发展市场网络,提高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中农集团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一、发展区域网络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区域建立中农集团直属的市场网络,在实力较弱、销售能力强的县级区域内建立固定市场,同时在区域内发展流动市场或连锁市  相似文献   

13.
<正>产能过剩、天灾人祸、政策控制……很多悲观的词汇都出现在这两年的农资圈中,几乎每个农资企业都备感市场的压力,大家已经不再说"看不懂市场"。而是开始学会习惯农资市场的平淡。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农业版图中,河南是毋庸置疑的核心区域。而在中国农资人的眼中,河南更像是盘中的肥肉——都想分一杯羹,都避免不了盘中夺食。想在河南农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无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拥有更多"才艺",不只需要实力,还要更多勇气。近两年的河南农业,生产模式升级步入快车道,农资销售的传统渠道也受到不同程度冲击,河南农资经销商站在了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8月中旬,记者先后走访河南周口、驻马店、南阳三地,与当地经销商谈趋势、话烦恼,对豫南地区基层农资市场及基层农资经销商生存现状有了更深一层认识。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国化肥产量持续增长,供给总体充足,市场运行比较平稳,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呈持续下跌态势。后期受国内产能过剩、国际市场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中国化肥货源将更加充足,价格仍将下行。建议进一步提高农资综合补贴金额,适当促进化肥出口,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6.
<正>嘉宾观点:下半年尿素供大于求200万吨,但下半年秋季用肥、低关税期间出口、行业新变化等也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机遇,出口方面或将量高价低;秋季磷肥市场降价空间有限,有望以稳为主,可能会出现小幅上涨;钾肥国内行情将保持稳定,进口白钾需求增多;复合肥产量下降,市场仍将持续低迷。《中国农资》记者:目前煤炭市场低迷,国际尿素市场过剩进一步加大。请您谈谈下半年尿素供需的状况以及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陈少华 《中国农资》2002,(1):14-15,31
<正> 一、九十年代以来农资市场经历了两次重大整合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资市场发展将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理清农资市场发展的脉络,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应是有益处的。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基本同步,农资市场以发挥市场机制作为主线,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整合。 农资市场第一次整合,主要以199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0号)为契机,市场经营机制开始进入农资市场,农资专营体制开始松动,农膜、农药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化。国发[1992]60号文件规定,“农业三  相似文献   

18.
<正>迈步乡村农资市场,林林总总的农资经营商店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各式各样的店牌竞相吆喝;四面八方的农资争夺市场;同质同类的农资一店一价;五花八门的品牌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科学》2004,(6):46-47
中国广大农村将成为未来的消费重点。我国农资消费每年已超过1000亿元,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全国农村种子市场容量将达到800亿元,加上其它农资产品的需求,预计我国每年农资市场的需求总量在1500亿元左右。那么,在切分农资市场“蛋糕”过程中,新型农资经营模式与变革中的供销社,究竟谁能成为流通领域的领先者?  相似文献   

20.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下的新农村要以农民的增收为核心.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资经营市场存在面积广销售点过多的问题,对于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少、任务量较重.怎样建立起农资市场健全的长效管理机构,是现在农业主管部门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就针对这一现象做出几点分析和解决方法,同大家一起探讨现在农资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