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分析四川丘陵典型农区种养格局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于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四川丘陵区中江县选择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和流域内4个研究点,研究了种植区、养殖区和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水体CODCr、TN、NO3--N、NH4+-N和T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地表水质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枯水期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4+-N和TP,且分别比年平均值提高15.67%、59.35%和12.83%;丰水期主要污染物为TN,比年平均值提高19.27%。种养格局影响地表水中TN、NO3--N、NH4+-N和TP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养殖区种养混合区种植区;与种植区相比,生猪规模化养殖废污排放是造成种养混合区地表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其CODCr、TN、NO3--N、NH4+-N和TP浓度分别提高了17.79%、198.15%、132.10%、219.85%、567.57%。规模化养殖显著提高了地表水总污染指数,改变了地表水污染类型,种植区地表水污染类型为兼有CODCr污染的总氮污染型,而养殖区和种养结合区地表水均为兼有总磷污染的总氮污染型;种植区和种养混合区水质均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种植区地表水为轻度污染,养殖区和受养殖业污染影响的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均为恶性污染,生猪集中养殖特别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废污排放加剧了受纳水体的污染程度。从水体污染治理角度,在种植区开展水土养分流失特别是氮素流失控制的同时,亟需加强区域生猪规模化养殖业粪污的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促进四川丘陵区规模养殖业健康发展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流域治理后地表水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截流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地表水的p H值、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了评价。测定结果显示,截流村小流域上游和中游地表水中TN、NH+4-N和TP浓度雨季大于旱季,下游TN、NH+4-N和TP浓度旱季大于雨季;地表水TN、NH+4-N和TP浓度空间上旱季为上游中游下游,雨季为下游上游中游;地表水CODMn浓度旱季和雨季均表现为上游大于中游和下游,但不同部位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截流村小流域地表水水质均属于轻度污染,污染程度旱季下游中游上游,雨季中游上游下游。研究表明农田面源污染是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源,建议加大流域内梯田和防护林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研究了利用固氮植物满江红对模拟的不同磷浓度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在各种磷浓度下,满江红对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结束的时候,溶液铵态氮、硝态氮去除率分别达94.04%和95.46%以上。磷的去除率随污染水体磷水平提高而增加,在处理前水体磷污染水平分别为0.1,0.4,1.6 mg P/L的条件下,其去除率分别达到87.0%,96.8%,99.0%。在磷污染水平提高时,满江红的生长量均有增加。满江红的生长量、植物体氮和磷浓度均随水体中磷的水平增加而提高。研究表明,满江红对富营养化地表水营养盐去除效果较好,可作为富营养化地表水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4.
低温条件下满江红对地表水氮磷的去除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研究了利用固氮植物满江红对模拟的不同磷浓度地表水的氮磷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在各种磷浓度下,满江红对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结束的时候,溶液铵态氮、硝态氮去除率分别达94.04%和95.46%以上。磷的去除率随污染水体磷水平提高而增加,在处理前水体磷污染水平分别为0.1,0.4,1.6 mg P/L的条件下,其去除率分别达到87.0%,96.8%,99.0%。在磷污染水平提高时,满江红的生长量均有增加。满江红的生长量、植物体氮和磷浓度均随水体中磷的水平增加而提高。研究表明,满江红对富营养化地表水营养盐去除效果较好,可作为富营养化地表水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污染日益严重,Ⅰ类地表水地区较少,目前可供饮用的Ⅲ类水成为研究土壤地表水体系污染状况的热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4种母质(河相、湖相、海相沉积物和沟沟堆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通过加入不同量的外源铜、锌金属培育污染土样,使其分别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0.25、0.5、1.0、1.5、2.0、2.5倍。在此基础上研究雨水和模拟酸雨条件下,对模拟污染的土样进行解吸,并对解吸曲线进行拟合,在基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铜、锌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计算了4种土壤在不同情况下的土壤环境容量,并通过探讨国家土壤标准的吻合性,提出针对不同母质的土壤,对其重金属的土壤污染临界值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Ⅲ类水标准,保障人类的安全与健康。结果表明,在模拟雨水情况下,基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4种土壤的环境容量分别为:SEBC-06:铜10002mg·kg^-1,锌848.1mg·kg^-1;SEBC-19:铜1162mg·kg^-1,锌612.9mg·kg^-1;SEBC-20:铜9796mg·kg^-1,锌1047mg·kg^-1;SEBC-25:铜720mg·kg^-1,锌180.2mg·kg^-1。  相似文献   

6.
陕北油田土壤和地表水石油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北黄土丘陵区大规模油田开发产生的石油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油田开发区(油区)石油污染特征,选取陕北油田开发体制不同的2个典型流域燕沟和巴家河,对油区土壤和地表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油区井场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石油污染含量为5.5~131.2 g/kg,其中原私人开发的巴家河油区污染更严重.采用单井脱水工艺的巴家河油区水体石油类污染指数严重超标,采用集中脱水工艺的燕沟油区水体则没有受到明显的石油污染,采油废水进入水体是前者石油类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N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水化学与NO-3-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探讨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硝酸盐污染状况,为理解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特点和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地表水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占总氮78.38%,浓度为0.75~6.40 mg·L-1,从上游到下游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在S6采样点达到最高值6.40 mg·L-1;地表水中NO-2-N所占比例仅为0.78%,且沿河流变化较小;由于施用化肥肥料和有机氮的矿化作用,下游地表水Cl-浓度和NH4+含量增高。太子河流域地下水NO-3-N浓度普遍高于地表水,NO-3-N浓度为0.57~55.78 mg·L-1,平均20.26 mg·L-1;NO-2-N浓度为0~0.04 mg·L-1,平均0.017 mg·L-1。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NO-3和NO-2污染状况较重。NO-3-N同位素结果显示,地表水的δ15N为-0.74‰~13.27‰;上游NO-3-N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矿化,中下游受农业化肥和人畜粪便共同影响。地下水δ15N为5.7‰~17.5‰,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人畜粪便堆肥和农业化肥的渗漏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宿迁市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查找造成宿迁市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分析改善宿迁市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存在的困难和压力,并结合宿迁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宿迁市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简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过程,减少公众对水质评价的认知难度。[方法] 应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SWQI),通过对陕西省地表水监测网2015—2019年1.83×105个监测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78.7%的样本SWQI指数落在2.5~8区间,点位最为密集;各水质类别中,SWQI指数各区间样本个数均近似正态分布或半正态分布。[结论] ①用统计方法得到SWQI定性评价Ⅰ—Ⅵ级阈值(≤3.5,≤5,≤6.5,≤8,≤10,>10);②分级阈值在断面、河流、区域3个层次上的验证显示了与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使用SWQI指数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实现与现行评价办法的对接过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004—2011年滹沱河流域忻州段地表水水质的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2004—2011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方法。[结果](1)滹沱河忻州段近8a的地表水水质变化可分为持续恶化和快速改善两个阶段,2007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两个阶段有机污染综合指数(T值)分别为5.51和2.85。(2)自然因素方面,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社会因素方面,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施用化肥量、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有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p0.01),0.633(p0.01),0.465(p0.05)和0.905(p0.01)。[结论]2009年后虽然生活污水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但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污水处率是今后该地区水质持续改善的前提保障。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并未给水质带来压力,而且经济发展已成为改善水质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表水污染的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s,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he statu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over thepast ten year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ve been assessed. The water quality of large rivers is still verygood but most of the medium-sized and small rivers have been very seriously polluted. The appearance of black and odorous conditions in rivers in the urban areas has increased due to serious pollution by organic matter with consequent high oxygen demand. Annual increases in N and P concentrations in lakes haveaccelerated eutrophication. The water quality of rivers in small towns is rapidly deteriorating. The mainsources of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include industrial and domestic sewage, animal manures, chemical fertilizersin farmland, and polluted sediments in rivers and lakes.Counter measures against these sources of pollution are presented. Reg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protection of surface waters and their enforcement are urgently required. A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gency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construc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of varying capacity must be accelerated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sewage treated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eated effluent. Animal wastes must be recycled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and the application rates of fertilizers and manures must be balanced with crop nutrient requirements to prevent diffuse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f medium-sized and small rivers should be intensified, and the delim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areas used as sources of drinking water should be strengthened.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源污染是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的主要威胁。为了探寻陕西省丹汉江流域面源污染的总量及其组成,采用统计调查、参数计算、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目前陕西省丹汉江流域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入河量及其贡献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汉江流域CODcr、氨氮、总氮、总磷的年入河量分别为103 053,19 851,213 453和39 838t。生活污水及人粪尿是产生CODcr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水土流失是产生氮磷污染的最主要来源。面源污染物入河量与污染源的基数、污染物含量、污染物分散程度等因素有关。建议在治理面源污染过程中采取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开展新农村建设和推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陵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目前日愈衰竭的水资源,如何才能提高水质及其利用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就杨陵地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选取不同的断面,实际采样并监测分析。其监测项目涉及到NH4+、NO3-、NO2-、PO43-、F-、S2-、Cr6+、Cu、P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密云水库流域的水质保护规划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密云县北庄镇为试验区对水源涵养林进行调查,对地表水进行监测,分析水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自2000年密云水库流域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减少了由于农田施肥造成的非点源污染,使地表水水质的浑浊度和氨氮指标有所下降。以油松林和板栗林为例,对降雨流经森林生态系统各环节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说明密云水库流域水源涵养林与降雨之间的淋溶、交换、吸附等过程对降雨具有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人为污染对地表水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本研究通过野外定点采样对浊漳河干、支流21个监测断面的COD、BOD5、石油类、挥发酚、NH3—N等项目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①浊漳河21个断面中,有18个断面的水质未能达到功能利用要求,其中9个断面水质属劣Ⅴ类;②浊漳河流域地表水体中石油类、NH3—N、COD、BOD5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石油类污染物在18个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4.8倍;③工业点污染源是造成浊漳河流域地表水体严重污染的主要因素;④城镇、工矿区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非点源污染也是造成研究区地表水体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研究区下一步地表水体治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阐述了各种水体的光谱特征、水污染遥感监测常用方法。着重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水体悬浮物浓度、油污染、城市污水、水体富营养化等监测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目前水体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对东平湖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水利枢纽 ,其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对整个工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水土流失是产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东平湖为例 ,分析了东平湖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对水质产生的影响 ,探讨了有效防治湖泊水污染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资源财富损失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地分析了水污染损失研究的历史过程及其研究意义,以渭河流域为例,在分析渭河流域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由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污染导致水资源财富损失估算模型,对渭河水资源财富损失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污染造成水资源财富的损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