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探讨辽西干旱地区油松造林适合的穴植方式,试验设计了单株、双株和3株3种不同的穴植方式,比较了其造林的效果及成本,结果表明:造林当年,3种穴植方式造林成活率差别不大,造林2~3年后,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以3株穴植的保存率最高,达87.2%,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造林成本也以3株穴植的最低,为3750元·hm^-2。  相似文献   

2.
▲提高樟子松采伐迹地造林成活率的几点作法 1、苗木一律是2年生切根留床苗,高不得低于24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主根长14~15厘米,侧根长8~12厘米。 2、实行“交错式”造林,就是隔株双株呈狗咬纹状排开。第一行的第一穴植单株,第二穴植双株。第二行的第一穴植双株,第二穴植单株。配置点为2×1.5米、穴直径60厘米,双株间距20厘米,每公顷大约5000株左右。这样在3平方米的小区内就有  相似文献   

3.
油松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 ,为高大乔木。油松根系发达 ,抗早性强 ,喜光 ,耐寒 ,我国北方干旱山区多用其造林或美化城镇道路、环境。油松造林常采用植苗方法 ,包括穴植、缝植和容器苗造林等多种方式。现将常用的几种栽植方法介绍如下 :1 穴植法油松喜簇生 ,每穴可植 2~ 3株 ,植苗位置靠穴内壁或穴中心均可 ,然后分层填土踩实 ,覆土略高于原土印 ,做到根系舒展 ,不窝根 ,不露根。干旱地区均采用此方法栽植。2 缝植法与穴植法不同的是 ,缝植法多用于雨水充足、土壤湿润的地区 ,方法是用植树锹垂直或倾斜插入土中15~ 2 0cm ,稍加摆动取出 ,…  相似文献   

4.
以品种、密度和整地方式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各因素不同组合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和不同整地方式对刺槐成活率、苗木质量指标影响显著。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的首选培育方案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全面整地;其次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穴状整地植后扩穴。3种不同整地方式单位面积造林成本差异不大,以机耕整地造林成本最低,穴状整地栽植后扩穴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5.
立新林场位于太岳山麓,海拔高1460米,全年降雨量500亳米左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季直播造林容易遭受早害。为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初步掌握了提高油松栽植成活率的方法。一、春季油松栽植造林油松春季栽植,要求土壤稍解冻就进行,幼苗要随栽随取,苗根全,带母土,每穴放2~3株,苗靠坑的直壁放置,根系要舒展,填入湿土,用脚踩实。从一九六七年以来,在各种立地条件下,采用相同技术措施,油松栽植成活率均达90%以上(见表一)。我们认为早春顶浆造林,土壤含水率  相似文献   

6.
低产阔叶林丛植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低产阔叶林丛植改造技术试验 ,设置临时样地和固定样地的调查 ,分析低产林丛植改造的林分生长 ,经过 10年后调查表明 ,丛植比单株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2 0 %~ 30 %。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一穴双株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一穴双株造林试验研究徐志和(辽宁林校海阳实验林场113317)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已取代于油松成为辽宁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1972年我们搞了樟子松一穴双株和单株的造林对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网开槽低植与挖坑栽植两种造林方式调查,证明开槽低植造林对蓄水蓄肥、抗旱保墒,以及对杨树幼林生长、根系发育,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都好于挖坑栽植造林,是本区行之有效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采种、种子催芽、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土壤消毒、播种、苗期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油松的育苗技术,同时阐述了雨季穴状反坡整地、当地育苗当地栽植、直壁靠边栽植、深埋少露等造林技术,最后提出了幼林抚育、适时补植、专职管护等管理措施,以提高1年生油松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如何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泾川县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栽植时间、立地条件和苗木规格是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在油松造林方面,应注重调查规划,科学编制设计;选择阴坡和半阴坡立地类型,清明之前栽植,采用带土球或营养钵苗木,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防止樟子松生理干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樟子松造林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造林后易发生生理干旱,影响其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常规造林保存率只有5%。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生态学原理认识它并从改变环境因子去解决它,创造出“深穴法”和“深沟法”造林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方式效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年生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抚育方式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穴状和带状抚育幼林成活率最高,为92.15%,而对照仅为82.17%。整地规格、抚育方式及二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湿地松胸径、树高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整地、抚育方式湿地松生长量分析,结合经济评价,丘岗地湿地松造林以中穴整地、穴状和带状抚育为宜。幼林抚育能明显提高林地肥力,并且抚育强度越大,林地肥力恢复与提高越快;抚育能减少林地被种类、多度及盖度。  相似文献   

14.
红松直播造林与植苗更新的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松直播造林与植苗更新的试验方法。通过直播与植苗两种造林方式的对照分析,得出在天然次生林下直播红松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更新造林方法,它具有抗性强、免抚易管理的优点,与红松植苗相比既可做到免抚,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是加快恢复小兴安岭森林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辽西北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选取抗旱能力较强的侧柏为供试树种,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分别采用常规植苗造林、覆膜造林及客土袋造林方法进行造林试验,当年入冬前调查成活率,3年后调查保存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客土袋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确定客土袋造林方法为最适合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木荷营养泥团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长瑞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73-76,85
以木荷半年生、1年生大田实生裸根苗为试验对象,采用营养泥团苗秋植、裸根苗春植、裸根苗秋植3种不同定植方式进行造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泥团苗秋植、裸根苗春植成活率极显著高于裸根苗秋植;平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大小顺序为营养泥团苗秋植>裸根苗春植>裸根苗秋植,营养泥团苗秋植平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生物量极显著高于裸根苗春植、秋植.营养泥团苗秋植造林的成本虽略有增加,经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多目标综合评价,营养泥团苗造林是较佳的定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 1年生南酸枣和湿地松为试验材料 ,于沿海岩质典型岸段分别就种植穴大小和磷肥蘸根、ABT生根粉沾根、选用容器苗、覆草、集团造林等共 12个技术组合进行了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有利于提高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分别是集团造林、选用容器苗及磷肥蘸根 ;而有利于提高南酸枣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其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为截干和ABT生根粉沾根处理。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种植穴大小对南酸枣和湿地松的成活率及其 3年生幼树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19.
短叶省藤和黄藤组培苗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苗的适应性与保存率不低于实生苗,其造林的立地、整地、上层林木和种植措施等可与实生苗相同。黄藤组培苗能保持母株优良的生长特性,生长显著快于未经选择的实生苗。同时,组培丛芽苗的第1单芽的茎长生长快于第2单芽的茎长生长。短叶省藤的单芽高度与造林保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度大的单芽保存率高,反之则小。造林前的苗高分析表明,单芽苗和丛芽苗第1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5cm的比率接近,丛芽苗第2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0cm的比例接近,第3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5cm的比例接近。与黄藤相同,短叶省藤丛芽苗各单芽的生长速度也与造林前单芽的高度相关,苗高大的单芽生长快,苗高小的单芽生长慢。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成活率与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以来,辽西北地区出现持续春旱,致使各地春季造林成活率严重偏低。雨季造林成为辽西北地区造林的主要选择,因此,我们对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的成活率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年均降水450mm左右的地区,使用3~5年生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时间以6月中下旬为宜。适当深栽,留穴。雨季造林成活率预测:1~6月份降水与年平均降水之比率超过30%,造林成活率达不到国家标准。比率越大,成活率越低;比率越小,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