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O_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原料之一。温室及塑料大棚内的CO_2含量远不能满足作物光合需求,生产中常用通风法补充CO_2。通风往往削弱了大棚和温室的保温效果。因此,掌握CO_2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恰到好处的调节,对充分提高大棚和温室的经济效益是很重要的。目前,一般单位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不能进行CO_2浓度的测定和分析,实践中往往凭经验或盲目地进行调节,这是温室及大棚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分析和研究作物群体的生产力形成过程及与环境因素问的生态关系既是现代作物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建立科学种植制度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本文根据作者于1984~86年在甘肃省定西县旱作农田所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从作物生产力形成角度,对比分析了旱地春小麦、豌豆、扁豆,莜麦,谷子、胡麻,马铃薯及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等十种作物的第一性生产力及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们在干物质积累动态、净同化率以及叶面积动态等方面的差异性,为研究何以提高旱作农田作物生产力寻求理论依据。研究认为: 1 在黄土半干旱区,多年生豆科牧草初级生产力高于粮食作物,二者平均生物产量之比为1.5∶1,群体生长率之比约为2∶1,叶面积指数之比也为2∶1,故可认为,牧草群体光合面积大,生长速率快是其生产力较高的重要本质原因。而且,牧草具有较为显著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尤其在于它可以保持土地较长时期的覆盖。因此,提倡科学合理地退耕种草,增加草地面积对于增加旱作农田生态系统总生物量,拓宽物质循环规模及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是有其科学根据及积极意义的。当然,牧草初级生产力的更大经济—生态效益必须源于畜牧业的二次转化利用,实现以牧促农的良性循环。所以,当前乃至今后,旱区种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逐步建立粮草轮作,农牧结合式的农田种植布局,这方面的有关基础性研究应予加强。 2 关于提高农田生产力的途径问题。本试验通过不同作物生产力特征的初步分析认为,增加农田群体叶面积,争取较高叶日积应是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方向。从技术角度而言,围绕这一方向必须适当增加作物密度,改善农田水肥条件,实行精耕细作。在有灌溉条件且热量资源相对丰富的川谷地区,也应当因地制宜地推广作物间套种或作物一绿肥轮作,以延长光合时间,获取较高叶日积,从而提高单位土地生产力。 3 关于旱地施肥增产机制问题。近年颇受重视,相继提出了“以肥调水”、“以肥促根”等重要观点,但关于水肥因素与植物地上光合生产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的深入研究尚不多见。据本试验初步研究认为;旱地增施化肥并没有显著改变作物净同化率,而是极大地提高了群体光合面积,增加了叶日积,为作物光合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因此,以肥增产的机制相当复杂,并非一言而定。但以肥促根,以根促苗,以苗增叶、以叶增产的结论更切乎作物产量形成的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就要引起作物群体株间CO_2浓度的变化,通过对各种条件下作物群体株间CO_2浓度的测定,可以随时了解作物群体光合能力的变化,从而比较各种栽培等措施的优劣,为丰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在植物生理、生态、农业气象等的研究中,都需要经常测定CO_2浓度的变化,目前许多精密的CO_2分析仪器,由于种种原因,不便于带往现场测定使用,我们于1980年开始设计使用了测定作物群体内CO_2浓度的分光光度计法,它是把田间自然条件下作物群体株间的空气采集带回室内用72型或721型分光光度计测  相似文献   

4.
正作物光合能力的提高是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重要途径。二氧化碳(CO_2)气体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起着与水肥同等的作用,CO_2供给不足会直接影响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自然界大气中的CO_2浓度一般在330~340μmol/mol,这是维持植物生长的一个基本量,目前冬季设施栽培环境中,设施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根据测试,在温室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认为,农林复合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同单一的农业系统相比,作物层附近白天 CO_2浓度略有减少,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10~13时。在系统内,由于农林结构与配置不同,CO_2浓度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均匀,无论系统内或外,CO_2垂直通量白天多表现为向下,早、晚则相反。从平均情况看,系统内 CO_2通量稍大于旷野农田。尽管系统内有上述 CO_2浓度的变化,但系统内作物光合强度仍高于旷野农田。  相似文献   

6.
正室通风是通过通风口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可以排出多余热量,降低温度、抑制高温;补充CO_2,维持作物生长需要的CO_2的浓度;降低温室内湿度,减轻作物病虫害;同时促使室内空气流动,促进植物群落中的气体交换,促进作物良好的生长;通风是温室环境调控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通风设施的机械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光温室的发展水平。所以温室通风是日光温室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发酵CO_2施肥及促光合诱抗剂使用技术",通过在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进行连续3年的定点跟踪示范,生物质发酵CO_2施肥可提高冬天夜间温室内CO_2浓度并维持在800 umol/mol以上,释放周期达20天,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并使温室内温度上升1~2℃,以达到提高产量20%~50%、有效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而促光合诱抗剂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对低温、高温、干旱、盐分等不良环境的抗性;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10%~15%;提高植物免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轻农药产生的药害,促进农药残留的分解,降低农残30%以上。  相似文献   

8.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CO_2浓度([CO_2])不断攀升,正驱动着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作物对高[CO_2]响应的主要研究技术手段,以及作物对高[CO_2]响应的机理研究,并进一步梳理了当前全球关于[CO_2]升高对作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环境控制试验系统,开放式试验系统(如开放式CO_2控制系统FACE)由于其能更加真实地模拟自然条件下作物对未来高[CO_2]的响应和适应情况,被公认为是目前研究作物对高[CO_2]响应的最理想手段。[CO_2]增高会增加C3作物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作物对大气[CO_2]的升高存在光合适应现象,当作物长期暴露在高[CO_2]条件下时,高[CO_2]对作物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缓。近10年的FACE试验发现,对高[CO_2]出现高应答的水稻品种,其光合速率和产量在高[CO_2]下的增加幅度比早期的主要粮食作物FACE试验结果平均高出两倍。此外,高[CO_2]会明显降低大部分非豆科C3作物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如锌、铁)以及部分维生素的含量,加剧目前全球约2亿人由于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缺乏导致的健康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未来高[CO_2]实现高增产的同时,减缓粮食养分下降的负面影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环境控制系统封顶式生长室(STC),研究CO_2浓度升高(850μmol/mol)对高原湿地优势挺水植物水葱光合特性、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_2浓度使水葱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降低;水葱株高和基径在高CO_2浓度下表现出株高降低而基径增加的趋势;CO_2浓度升高使水葱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根冠比明显提高,生物量增加有助于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增加湿地碳输入。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气候室作物群体光合作用测定分析体系研究了CO2、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巨峰葡萄花期、膨大期群体总光合速率(Pgc)的影响。无论花期还是膨大期Pgc都随CO2浓度及温度升高呈线性增加;温度对巨峰葡萄群体光合作用影响明显,高温降低了初始光化学效率(αc),在低CO2浓度下提高了巨峰葡萄群体的最大光合速率。初步确定了CO2浓度为400mmol·L-1时,不同光照条件下获得最大群体光合速率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1.
12.
水分胁迫对不同生态型小麦旗叶CO2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各生态型小麦品种旗叶一生CO2导度的变化及水分胁迫对CO2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条件下,随着生育进程,旗叶的气孔导度(gs)和叶肉导度(gm)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则呈上升趋势;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各生态型品种旗叶的gs、gm均较正常供水条件下有所降低,而Ci表现则因品种而不同,冬性品种京冬8号和半冬性品种河农859的旗叶Ct较正常供水的升高,而春性品种扬麦158的旗叶Ci则较正常供水略有下降:这表明,水分胁迫对不同生态型品种旗叶的CO2导度参数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免耕对旱地春小麦成熟期CO_2和N_2O排放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黄土高原旱地进行为期7a的免耕和常规耕作条件下春小麦成熟期农田生态系统CO2和N2O排放通量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成熟期CO2和N2O的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CO2排放通量明显表现为常规耕作免耕(除16∶00时观测值外),日最高排放值出现在14∶00,最低排放值出现在3∶00;N2O排放通量在10∶00、18∶00、22∶00时,表现为常规耕作免耕,其余观测时段均表现为免耕常规耕作.CO2和N2O排放通量均与地表温度、5cm地温和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常规耕作与免耕处理条件下,CO2排放通量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最高,均为0.95,呈指数函数关系;N2O排放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86和0.88,呈线性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日光温室茄子'茄杂一号'和'黑贝一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CO2浓度与叶温组合下光合对光强响应特性参数,包括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光合效率AQY、光合光转化效率LCE。结果表明,LSP随着环境CO2浓度和叶温的增加而增加;LCP随着环境CO2浓度的降低和叶温的增加而增加,LCP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在饱和CO2浓度和光合适温下的AQY较高,AQY日变化曲线呈现单谷型曲线而且受温度和CO2浓度的影响较大;与CO2浓度和叶温的其它组合相比,在CO2浓度1000μL/L和叶温30℃下的LCE较大、Lopt较小。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初步研究了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及大田应用技术。多效唑有抑制小麦胚芽鞘、地中茎和株高的效应,并可增加单株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培育壮苗、壮株和防止倒伏。多效唑可提高小麦植株的生理活性,使茎叶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这种生理优势可一直维持到成熟。浸种和根施的适宜浓度为50~100PPm;叶面喷洒浓度以100-200PPm为宜;浓度过高,抑制过甚,对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对小麦的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和调节功能,它可以使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升高。光合强度大;使穗长增加,穗粒数增多、灌浆速率明显增强、穗干重增加快。而且这种刺激作用和调节功能具有稳定性和再现性。通过二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出了最佳施药浓度即250ppm,以此浓度在小麦上进行了青霉素对小麦的增产作用及应用前景的对比示范试验,其结果是:各项指标都表现出喷药田优于对照田的趋势,其中以单产的增加更为突出,增产幅度达23%,可以看出,在小麦上喷洒250ppm的青霉素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栽培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氮气(N_2)、二氧化碳(CO_2)贮藏鸡蛋,主要研究了贮藏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这两种气体不能抑制蛋中微生物的繁殖。本试验筛选出了气藏条件下所使用的抑菌剂,即混合杀菌剂(1500 ppm 脱氢乙酸钠和1500 ppm 山梨酸钠混合溶液),并得到气体贮藏蛋的最佳条件:50%CO_2,50%N_2,贮藏温度15℃,相对湿度75%,鸡蛋贮藏前用1500 ppm 混合杀菌剂浸泡杀菌。贮藏6个月可以得到高于81.5%的好蛋率。  相似文献   

18.
用含有矮生和不含矮生基因的8个小麦品种盆栽,定量浇以不同浓度的BR和GA_3,观察小麦初期生长反应。GA_3对供试品种芽鞘和叶的生长促进与矮生基因有关,即高杆种比矮杆种更敏感。BR对芽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叶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且均与矮生基因无关。GA_3既不促进各供试品种根的生长也不促进根的分化。BR在高浓度下对根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但对某些品种初生根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亚硫酸氢钠和氯化钾对枣树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用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和具有可增大气孔开张度的氯化钾处理枣树叶片,抑制光呼吸并增大气孔开张度,促进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提高了光合效率。结果表明,用500ppm 的亚硫酸氢钠光合效率可提高76.35%,用1000ppm 的氯化钾光合效率可提高72.93%,用300ppm 亚硫酸氢钠加1000ppm 氯化钾可提高92.04%。  相似文献   

20.
使用芳氧基乙酸万酯类化合物AoBe处理不同生育期春小麦,在低浓度条件下有促进幼苗生长、提高田间出苗率、刺激增产等生理作用,在高浓度条件下有抑制生长和致死作用。可见,AoBe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作用特性。AoBe刺激增产作用的适宜处理时期和浓度范围是:浸种和挑旗期为0.01ppm,分蘖期为0.1ppm,拔节期为1 ppm,抽穗期为100ppm左右。以0.01ppm浸种和0.1ppm在分蘖期喷施为最佳组合。1000ppm处理春小麦种子则表现为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