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报导上海地区患暴发性病毒病的中国对虾肝胰脏病理变化的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变化方面,肝胰脏呈以弥漫性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在肝胰脏的上皮细胞核内见到2种病毒颗粒,还见到2种球形包涵体,其浮尔根染色反应为阳性。生化病理变化方面,病虾肝胰脏的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减弱,表明病虾代谢功能与免疫功能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上海地区患暴发性病毒病的中国对虾肝胰脏病理变化的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变化方面,肝胰脏呈以弥漫性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在肝胰脏的上皮细胞核内见到2种病毒颗粒,还见到2种球形包涵体,其浮尔根染色反应为阳性。生化病理变化方面,病虾肝胰脏的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减弱,表明病虾代谢功能与免疫功能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3.
患暴发性病毒病的中国对虾肝胰脏病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导上海地区患暴发性病毒病的中国对虾肝胰脏病理变化的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变化方面,肝胰脏呈以弥漫性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在肝胰脏的上皮细胞核内见到2种病毒颗粒,还见到2种球形包涵体,其浮尔根染色反应为阳性。生化病理变化方面,病虾肝胰脏的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减弱,表明病虾代谢功能与免疫功能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4.
对自然发生的斑节对虾烂鳃病进行了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虾由杆状细菌感染造成鳃丝萎缩、坏死,鳃小片呼吸上皮脱落,鳃血中有菌团存在,而且病虾的肝胰脏、胃、肠、心脏等器官组织受毒素影响而发生组织变性坏死。证实斑节对虾烂鳃病由杆状细菌感染引起。本文对细菌引起虾体的损害及对虾的防御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斑节对虾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鳃呼吸功能障碍和细菌毒血症造成肝胰脏功能障碍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6.
文内报导了引起中国对虾“红腿病”的两种新病原菌,这两种菌均从患“红腿病”病虾的心脏、血淋巴液或肝脏中分离获得,经系统分类法及DNA分子中(G+C)mol%测定分别隶属于哈氏弧菌和需钠弧菌。感染试验证实这两种菌均能侵入虾体引起红腿病并导致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在感染死亡虾体内可再次分离到与感染用菌形态相同的菌体。 相似文献
8.
实验条件下,人工注射乙酸钙不动细菌感染正常牛蛙.表现出典型的红腿病症状.通过组织病理学研究.可以观察到皮肤水肿、充血、肺炎、肌肉蜡样坏死、细菌栓塞性肝炎、胃肠炎、细菌栓塞性肾小球肾炎、细菌栓塞性脾炎、急性心包炎等病理变化.病蛙因浓毒血症而致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虾养殖过程中红体病的诊断和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测定健康和患红体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的肝胰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3.2.1.52,NAGase)的比活力及其性质差异。[结果]2种来源NAGase的比活力、基本酶学性质等均存在差异。对虾患红体病后,肝胰腺NAGase的比活力和最适温度下降,但催化反应动力学常数Km、Vm值和活化能上升。[结论]该研究表明NAGase与对虾患病可能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三唑磷对斑节对虾肝胰腺和鳃的氧化胁迫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测定了三唑磷(Triazophos,OP)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96 h LC50值,同时研究了低(0.3 μg·L-1)、中(0.5 μg·L-1)、高(1 μg·L-1)浓度OP 胁迫1、3、7、14 d和清水恢复7 d后斑节对虾肝胰腺和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胁迫期间SOD、GPx活性都受到了显著的诱导和抑制,呈一定的变化规律;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显著升高。肝胰腺T-AOC在低浓度OP胁迫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高浓度则显著下降;鳃T-AOC显著升高,而随胁迫时间延长,T-AOC显著降低。经清水恢复7 d后,各浓度组肝胰腺SOD活性仍然显著低于空白组,MDA含量和T-AOC显著高于空白组。低浓度组鳃SOD、T-AOC显著高于空白组,MDA含量和中、高浓度SOD能恢复到正常水平,T-AOC则显著低于空白组。肝胰腺和鳃GPx活性变化情况相同,均为低、中浓度显著升高,高浓度显著下降。上述结果显示,OP 对斑节对虾的抗氧化系统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组织特异性,肝胰腺对OP较为敏感。斑节对虾对一定浓度OP所带来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在短期内无法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肝胰脏、胃、肠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55℃和40,40,5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62,59,63℃和58,52,69℃。脂肪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5,35,40℃和35,40,4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0,50,53℃和51,52,53℃。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30℃和30,30,2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42,45,45℃和40,45,45℃,中国对虾、日本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28份供试红、黄肉甘薯的主要性状、食味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南方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甘薯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度;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薯块主要营养成分间及其与熟食食味间的相关性。【结果】桂粉1号、维多丽、广薯79和心香可作为优异食用甘薯种质;与鲜薯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茎径和茎叶鲜质量,与薯干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株型和大中薯率;干物率与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与β-胡萝卜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较粗的茎径、较大的茎叶鲜质量和大中薯率,可作为选育高产甘薯品种的重要依据;评价甘薯块根熟食食味最主要的营养指标为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4.
春季马唐-秋季冬萝卜红壤和黄壤中尿素氨挥发损失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耕作红壤和黄壤上施用尿素轮作马唐和冬萝卜,研究了春秋两季两种土壤尿素氨挥发损失的状况.结果表明,红壤和黄壤尿素氨挥发通量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其最大值分别均出现在春季基肥的第7~8 d,秋季基肥的第7~8 d,模拟降雨追肥的第1~2 d.同种施尿素氮水平和养分管理下,氨挥发春季高于秋季,黄壤高于红壤.其中春季氨挥发红壤和黄壤分别为0.67和7.84 kg·hm-2,占施用氮素0.42%和4.90%;秋季氨挥发红壤和黄壤分别为3.04和3.75 kg·hm-2,占施用氮素的1.21%和1.50%.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春季红壤与黄壤氨挥发通量差异达到比较显著水平(P<0.1),秋季基施和追施红壤和黄壤氨挥发通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三角帆蚌胚胎在外鳃育儿囊内形态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角帆蚌胚胎在其外鳃育儿囊内的形态变化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0℃-23℃时,受精卵发育为膜内钩介幼虫需11d;受精卵吸水后,卵膜膨胀,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其大小无显著变化,但膜内胚胎生长明显;整个发育期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经过这4个时期,胚胎最大长度增长了82.8%,生长速度在后期快于前期,并且以原肠期和膜内勾介幼虫期增长速度最快。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与外鳃特征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乙醇加热纯化提取的方法,从大黄鱼鱼卵中提取磷脂,研究乙醇含量、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含量为92%、料液比1∶8、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20 min、浸提3次,在该条件下产品的提取率可达47.73%.采用薄层层析法结合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大黄鱼鱼卵磷脂含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为69.38%、4.14%、8.52%、7.24%、10.72%. 相似文献
18.
以克氏原螯虾太湖群体为基础群体,采用1雄对5雌进行定向交配,研究克氏原螯虾家系建立技术。共配48组,获得105尾抱卵虾,抱卵率(30 d)为44.2%,单个配组最高抱卵率为100%,孵化率为72.74%,幼虾培育成活率为96.25%±2.58%,建立了77个全同胞家系,其中父系半同胞家系有66个。以构建的家系为基础,进行雌雄亲本体长、体重和头胸甲长与幼虾数的相关性分析,分析虾苗2月龄养殖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相关性,选取23个家系在温室内进行标准化养殖和幼虾生长情况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雌雄亲本的体长、体重和头胸甲长与幼虾数的相关性不显著;2月龄养殖成活率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温室内幼虾培育成活率为39%±8%,多数家系间幼虾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家系内的体长差异系数较体重差异系数小。本研究积累了克氏原螯虾家系构建的相关技术,为进行克氏原螯虾家系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增效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治疗仔猪黄白痢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增效多硫酸黏菌素口服液对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疗效,选用自然感染仔猪黄白痢患病仔猪为试验对象,以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的疗效为对照。结果显示,增效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对仔猪黄白痢的治愈率分别为90.0%、83.3%、53.3%,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6.6%和76.6%;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83.3%;试验药物高、中剂量组对仔猪黄白痢的治愈率与对照药物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增效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对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硫酸多黏菌素口服液,建议推荐剂量为每次0.2mL/kg,每天2次,连用2d。 相似文献
20.
针对毛乌素沙地土壤肥力低下、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以中科羊草为指示作物,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1∶2,即EC-T1、1∶1,即EC-T2和2∶1,即EC-T3)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改善风沙土物理结构。与对照相比,EC-T1、EC-T2和EC-T3处理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7.55%、2.04%和0.93%,容重分别降低4.13%、4.65%和2.46%,孔隙度分别提高6.79%、5.10%和3.95%;②施用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改善土壤化学性质。与对照相比,EC-T1、EC-T2和EC-T3的pH分别降低1.27%、2.51%和2.33%,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98.33%、148.33%和133.33%,速效钾分别提高49.58%、66.73%、41.09%,有效磷分别提升38.92%、64.32%、58.38%,水解氮分别提升148.82%、150.39%、196.20%;③施用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能显著增加中科羊草株高、生物量及叶面积。与对照相比,EC-T1、EC-T2和EC-T3株高分别提高5.36%、11.37%和11.71%,生物量提高9.03%、42.88%和73.86%,叶面积提高54.09%、57.55%和96.86%。④施用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的处理得分均高于CK,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配比2∶1的处理综合改良效果最佳,得分为2.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