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水是生命的起源,从远古时期,人类就懂得逐水而居,生活在水源的附近。中国古代建筑更是将建筑与水融合,其中以苏州园林为代表。苏州园林是水与园林、建筑结合的完美模型。本文主要以苏州园林为对象,研究园林建筑与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传统园林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水体在其中起到怎样的影响。以及在设计园林时,水体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和制造手法。  相似文献   

2.
景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以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为探讨主题,简要分析景观空间的概念与分类,从扩大景观园林类型、丰富视觉体验及提升园林娱乐性等3方面阐述空间艺术的基本作用,从地形、植物、水体和建筑等方面总结空间设计艺术的具体应用与呈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城市公园空间特点和功能,从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地形、水体、道路、植物、色彩、建筑与建筑物等构成要素方面,探讨了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韦山 《花卉》2011,(4):11-11
园林素材中建筑、水体、园路等一旦建成。只能用文字来体现其意境或者立意,配上植物则可让其更加充实,饱满或鲜活起来。建筑物(构筑物)的周边配置各种合适的植物之后,生硬的建筑棱角顿时被遮挡住,使得建筑物与地面有了一个过渡的空间,让人感觉其不再是一个单调的、突兀的建筑物。而是融人了整个空问的场所。植物可以软化硬质景观、丰富景观层次。  相似文献   

5.
李丹 《花卉》2017,(18)
现代城市中,公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公园包括了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等基本形式,作为公园空间组成要素之一的园林植物属于空间最积极、最有活力的部分,它可以进一步丰富公园景观的空间层次,为公园注入新活力。本文对园林植物在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邱飞 《福建果树》2015,(2):54-57
文章以福州某居民住宅小区为案例,重点探讨住宅小区范畴内植物环境空间、水体环境空间、建筑小品空间等不同空间的构思与设计,强调通过3种空间的相互融合、有序衔接、交相呼应,以实现良好的住宅小区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太子湾公园入口处、琵琶洲、逍遥坡、望山坪等多个角度对其植物配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统计太子湾公园的上层、中层、下层植物,从而了解其优美的生态特征。太子湾公园的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化,巧妙的运用透景线,使植物在半围合空间下有一定的延伸性,加深空间的层次感。太子湾公园水体与植物、水体与山石、水体与建筑的联系精妙,使其景致动静结合,更增添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园林中空间划分丰富,空间层次较多,而分隔空间的园林要素即构成园林边界,边界同时又具有联系各个空间的作用。文章以古典园林中的廊和水体为例,通过对廊和水体的景观边界形式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园林景观边界地带或过渡区域特殊的营造手法,采用柔性化方法,利用景观边界将园林空间联系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9.
巩晓娟 《现代园艺》2014,(14):83-83
林是组织和引导游人观赏景物的驻足空间,与建筑、水体、山石、植物等造园要素一起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而园林道路又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及走向必须满足该区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探讨了南京寺庙园林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2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给现代园林建设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园林道路是组织和引导游人观赏景物的驱足空间,与建筑、水体、山石、植物等造园要素一起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而园林道路又是园林的脉络,它们的规划布局及走向必须满足该区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办公区空间景观是办公区建筑的衬托,两者相辅相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要求的提高,进而对景观要素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南方办公区空间景观的四大要素——植物、水体、建筑小品设施和铺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植物的配置、功能,理水的手法,建筑小品的作用以及如何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铺装进行了探讨,总结四大要素的功能特点和南方城市办公区空间景观要素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步道界面滨水步道的空间界面包括水体、建筑、植物等,主要是指滨水步道与两侧的实体要素衔接的界面。本文从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界面构成形式出发,着重探究城市滨水步道的空间界面的处理,以及城市滨水步道空间界面的特征,正确认识空间界面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意义及作用,结合城市滨水步道的设计手法和原则,推动城市滨水步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地形、植被、不透水面和水体是坡地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前提,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校本部为例,借助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从高程、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建筑指数、地表亮温和修正的水体归一化指数方面,进行了空间制图分析,以期为校园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于婷婷 《现代园艺》2014,(24):127-128
中国的园林艺术容纳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追求意境美为核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无论是造园历史,还是造园艺术,都堪为是世界艺术经典,因此,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是人造的空间艺术,在所创造的景观区域内,以地形为基础,以建筑和道路格局为骨架,按照园林设计思想,将山石、植物和水体相互交融,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形成相对于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当人们处于这样的园林空间内,就会在园林设计者空间观念的感染下感受到心境的放松。本论文针对空间观念与中国古典园林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着灿烂广阔、美丽富饶的土地,有着如此之多的山山水水,为园林建设提供了极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模拟对象。《园冶》中提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传统的景观规划技术注重手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以此创造出特有的意境。地形是园林的关键点,支撑园林建设中的建筑布局、植物配置以及对水体分布等。此外,其还对园林空间构成、空间感知、功能布局、景观效果等具有深厚影响,创造了一个具有自然景观的花园。因此,园林地形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塑造地貌,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使人们近距离地贴近自然、感知自然。旨在总结地形营造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为现代园林绿化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7.
画谈燮园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诠释,对燮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着重通过大小、虚实空间组合;竹子与水体、山石、景墙、建筑结合的造园要素塑造;动、静连续的空间转换;"曲折尽致"与"眼前有景"的原则;实现对障景、对景、借景手法的延续运用,从而达到对园林的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邱淑洋 《现代园艺》2019,(12):49-50
基于八境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水体、种植、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人文设施等5个方面进行提升改造,旨在优化公园生态环境,强化公园地域特色,丰富公园人文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9.
浅析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最终传达给人的综合感受和复杂意境受多种因素影响:文化、审美、空间、要素、主题……而作为抽象的、神秘的、变幻的存在,空间是一个百谈不厌的话题。中国园林空间的组成要素包括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和道路等,这些要素是营造园林空间的物质基础,其装饰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意义。空间的本质在于其可用性,即空间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校园水体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校园的风貌和特色。以桂林某高校校园水体景观改造为例,通过提出改造的理念与目标,阐述了校园水体改造景观营造的具体措施,丰富了校园水体景观改造设计的方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