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眼荔枝卷叶蛾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对广西南宁市、崇左市的部分龙眼荔枝园调查后获知,为害龙眼荔枝的卷叶蛾20多种,其中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tttes leucaspis)、灰白条小卷蛾(Dudua aprobola)、圆角卷蛾(Eboda cellerigera)、褐带长卷蛾(Homona coffearia)等为优势种。卷叶蛾的多种种类既为害龙眼荔枝,又为害柑桔等作物。我国对为害柑桔卷叶蛾类的灭敌种类调查,  相似文献   

2.
江西樟树上的3种卷蛾(茶长卷蛾 Ho-mona magnanima Diakonoff、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slexst-amm、龙眼裳卷蛾 Cerace stipatana Walk-  相似文献   

3.
<正>刺蛾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茶树刺蛾主要有扁刺蛾、绿刺蛾和黄刺蛾等,对茶叶造成一定的为害,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1发生与为害1.1扁刺蛾扁刺蛾以幼虫取食叶片,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桑、苹果、柑桔、蓖麻、豆类等多种植物。1.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8mm,翅展26~35mm,  相似文献   

4.
宁波地区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十字花科蔬菜最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保护和利用寄生性天敌是控制小菜蛾的重要手段。为有效控制小菜蛾在蔬菜上的为害,减少农药用量,作者于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对宁波地区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其田间自然被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共有8种原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东方长颊姬蜂Macromalon orientale、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无脊大腿小蜂Brachymeria excarinata、齿唇姬蜂Campoletissp.、弯尾姬蜂Diadegmasp.)、1种兼性寄生蜂(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和5种重寄生蜂(盘背菱室姬蜂Mesochorus discitergus、粘虫广肩小蜂Eurytoma verticillata、稻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oryzae、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和啮小蜂Tetrastichussp.),其中优势种为菜蛾啮小蜂和菜蛾盘绒茧蜂,分别占62.23%和31.19%,同时,小菜蛾幼虫期田间自然被寄生率普遍高于蛹期。另外,菜地蔬菜品种的多样性有利于寄生蜂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寻找小蛹(棉褐带卷蛾)所花费的时间。雌蜂多戮从寄主的腹部爬上蛹,其次为胸部和头部。88%的雌蜂产卵管插入蛹的位置与上蛹的部位一致。蜂龄(2-6天龄)对雌蜂接受寄主的行为无明显影响。雌蜂对寄主蛹龄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第7天龄粘虫蛹中产的子蜂数明显减少,对第9天龄的粘虫蛹雌蜂虽作刺探,但未见寄生。随着寄主密度增加,平均每雌寄生的蛹数和产的子蜂数均相应增加,而寄主蛹的寄生率却逐渐下降。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雌蜂在寄生(平均1.74±5.05分.秒)和未寄生(平均2.90±6.50分.秒)寄主中产卵管插入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寄生(平均每蛹为182.20± 85.06头)和未寄生(平均为87.80±69.50头)寄主中产的子蜂数则有明显差异(P<0.02)。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蔺草是草编工艺品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建湖县特种经济作物的支柱品种。但蔺草螟虫发生为害较为突出,导致减产、降质,严重阻碍着蔺草生产的发展。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为害,近几年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观察和探讨,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1 发生规律蔺草螟虫,其学名为尖翅小卷蛾(BactralarcealanaHübner),属鳞翅目卷蛾科,是一种专门为害莎草科植物的钻蛀性害虫。1.1 生活习性及为害损失 尖翅小卷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飞行能力弱,白天在无惊动的情况下停息在蔺草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7.
正草地贪夜蛾,又叫秋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主要为害玉米、水稻等80余种作物,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一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一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8.
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 botrana(DenisSchiffermüller,1775)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目前尚未传入我国,为了解该害虫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根据该物种在全球已知的最新分布情况,利用CLIMEX 4.0.2在考虑灌溉条件的情景下,预测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显示,葡萄花翅小卷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较广,我国的主要葡萄产区均为葡萄花翅小卷蛾的适生区,且随着气候变化,至2030年,葡萄花翅小卷蛾在我国黑龙江、青海、四川省的部分适生区有所增加,适生程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应加强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检疫力度,防止其传入我国,保护我国葡萄种植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省农产品贸易的开放,大量的新鲜水果从上海口岸入境,口岸截获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频次也随之增加。2006年(至7月),上海口岸从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省贸易入境水果中截获检疫性实蝇类害虫已达18批次。其种类包括:橘小实蝇、番石榴实蝇、菲律宾实蝇、木瓜实蝇、三带实蝇等。三带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umbrosa(Fab-ricius)]又称面包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离腹寡毛实蝇属(Bactrocera),是首次从泰国贸易入境的菠萝蜜上截获的。现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介绍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特征:中等大小。额褐黄色,具2对下侧额鬃;颜面褐黄色,具1对圆形的黑色颜面斑。胸部黑色;肩胛下方、中足基节上方、侧后缝黄色条下方及之后、沿中胸背板缝、背侧板胛周围、肩胛褐背侧板胛背面到背侧板缝之间、肩胛内侧、一条沿中胸背板前缘到小盾前鬃水平线上的宽中纵带(此带常变异,有时为一狭窄的黑色带划分为两狭窄的带),均为褐色。侧后缝黄色条宽,在上后翅上鬃或就在此鬃之后终止。小盾片黄色,具一狭窄的黑色基带。足黄色。翅前缘带宽,烟褐色,与R4 5脉汇合,终于R4 5和M1 2脉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在3个不同水稻品种上,研究江西南昌晚稻田内两索线虫对不同翅型和性别褐飞虱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在同一水稻品种上,两索线虫对不同类型褐飞虱的寄生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寄生率的大小顺序为:短翅型雌虫长翅型雌虫短翅型雄虫长翅型雄虫。其中,在短翅型雌虫体内,最高寄生率达45.16%;而在长翅型雄虫体内,最低寄生率仅为2.15%。在水稻品种株两优120上,两索线虫对短翅型雌虫的寄生数量达3头的占9.68%,对短翅型雌虫和长翅型雌虫寄生有2头的分别占6.45%和8.33%;在丰华占和合美(丰)上,对短翅型雌虫寄生数量最多为2头,寄生率分别为5.25%和4.35%;对不同类型褐飞虱的寄生数量为1头的均较高。可见,两索线虫对田间褐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可有效抑制褐飞虱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1.
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国内分布较广,能为害苹果、海棠、杏、枣、柿、核桃、柑桔以及杨、榆、柳、桑、刺槐等20多种植物,是林果上重要害虫之一。在山东主要为害枣和杨树。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仅剩叶柄和叶脉。刺蛾体表遍布毒毛,人体皮肤触及,立即引起红肿,痛痒异常。1981年8月作者在山东惠民县沙窝林场杨树林发现罹病死亡的幼虫,经分离镜检其病原体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12.
苹浅褐卷蛾原产澳大利亚,目前仅分布于少数地区,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英国等国家多种经济作物上的重要害虫,苹浅褐卷蛾形态具有多态性,对其形态鉴定一直非常困难,由此也增加了该虫在口岸上的入侵风险。本研究使用DNA条形码技术(barcoding)测定了采集自新西兰5个不同地区苹浅褐卷蛾种群26个样本的细胞色素酶I(COI)序列。研究表明,苹浅褐卷蛾种内COI序列差异远小于3%,而与BOLD数据库中卷蛾科其他种类的种间差异约为7%~16%,远大于3%。该结果肯定了条形码技术能够成为口岸快速、准确鉴定苹浅褐卷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14.
正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15.
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botrana(Denis&Schiffermüller)是新入侵我国吐鲁番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为揭示葡萄果实表面多发的霉菌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生长发育的响应,将霉烂葡萄中的霉菌分离培养,接种至新鲜葡萄上,待其长出霉层后单头饲养葡萄花翅小卷蛾,测定幼虫、蛹的生长指标、各虫态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等。灰霉和黑曲霉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生长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4龄和5龄;不论雌蛹还是雄蛹,取食灰霉和黑曲霉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蛹的各项生长指标都显著高于健康葡萄上的,且前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灰霉和黑曲霉饲养的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健康葡萄饲养的个体,但成虫历期和雌雄成虫寿命的结果则与之相反,雌雄性比方面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用灰霉饲养的葡萄花翅小卷蛾单雌产卵量(32.40粒)显著高于用黑曲霉(24.15粒)和健康葡萄(27.3粒)饲养的个体;并且3龄和5龄幼虫对灰霉感染的葡萄趋性更强。灰霉和黑曲霉都可以促进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的生长,但只有灰霉的存在会促进成虫产卵量的增加,并且幼虫对灰霉的趋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山东烟区烟青虫和烟蚜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山东烟区 ,烟蚜主要发生于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烟青虫种群数量在 6月中旬至下旬较高。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虫蝽、隐翅虫和蜘蛛 ,但是发生数量低、数量高峰明显滞后于害虫数量高峰。优势寄生性天敌有寄生于烟蚜的烟蚜茧蜂和寄生于烟青虫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及中华卵索线虫。烟蚜茧蜂和烟蚜种群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5月底到 6月中旬益害比大于或接近 1 ;齿唇姬蜂对烟青虫 1~ 3龄幼虫的寄生率 6月份为 74 0 % ,7月份为 4 9 8% ;中华卵索线虫仅发生于 7月中旬 ,对 3龄以上烟青虫幼虫的寄生率为 35 2 %。  相似文献   

17.
记述寄生于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幼虫的姬蜂科1新记录种:亮栉姬蜂Ctenoplma luciferum(Gravenhorst),对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及寄主进行了记述,并对该姬蜂的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马来西亚进口木材中检出木索实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索实蝇Sophira mantissa Hering,隶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索实蝇属(Sophira)的一种。本种的特征主要是:头部和体肢主要为黄色;颜面具1对大黑斑;触角第3节带褐色;胸部色略带褐红黄,中胸背板上隐约可见暗色纵色条,翅基后各具1暗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大埔县地处岭南的粤东北,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域。近年首次发现苹果透翅蛾(ConopiahectorButler)在新兴果树毛叶枣上严重发生,给生产造成了损失。1发生为害情况苹果透翅蛾又名苹果透羽蛾、苹果小透羽。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多在长江以北的温带地区发生为害。据文献记载,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及山东、陕西等地。曾是苹果的主要害虫之一,也为害桃、李、海棠、樱桃、花红等。在南方较少发生,仅江苏、浙江有发生为害的记载。但在气温高、雨量充沛的岭南地区未见该虫发生的报道。近年来,我们已证实该虫在大埔县发生为害。目前已在毛叶枣…  相似文献   

20.
荞麦钩翅蛾(Spicaparallelangula Meyer)属钩翅蛾科,是荞麦的主要害虫,在延安市北部发生普遍且严重。1为害情况调查荞麦钩翅蛾以幼虫为害荞麦的叶、花、子粒,对产量的影响极大。1983~2003年在本市吴旗县金佛坪山地荞麦田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0%~15%,个别田块高达35%以上。根据多年调查分析,荞麦钩翅蛾为害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大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出现绝收田块。如1983、1985、1995、1997、1998年大发生,使吴旗、志丹、安塞等县70%的荞麦田块绝收。2生活习性观察荞麦钩翅蛾在本市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6月下旬至8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