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5型鸭疫里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1月至2000年10月,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0日龄患典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种鸭和商品鸭中分离到89株血清5型鸭疫里氏杆菌。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血清5型鸭疫里氏杆菌病在我国鸭群感染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白鼠无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各地分离力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和利福平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从扬州某鸭场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和玻片凝集试验确定其为ⅩⅤ型鸭疫里氏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鸭疫里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三种途径感染试验鸭,使攻毒鸭发生100%死亡,说明该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广东地区Ⅰ型鸭疫里氏杆菌流行分布情况及其分子分型特点。2007—2017年,收集广东地区病死鸭、鹅的脑或肝组织等样品,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及PCR鉴定等试验;采用玻片凝集的方法对鸭疫里氏杆菌进行Ⅰ型血清型鉴定,并进一步对血清Ⅰ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用BioNumerics 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同源性。结果表明:2007—2017年本实验室共分离保存220株鸭疫里氏杆菌,其中有119株为Ⅰ型血清型,占总分离株的54.09%。PFGE分型得到33种不同的PFGE分型图谱(以相似度≥85%为判断标准),可分为19个簇及14个单一型。血清Ⅰ型是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Ⅰ型鸭疫里氏杆菌分子型别呈现多样化,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差异较高,但存在小范围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4.
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及抗药性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2008年间从广东省规模化鸭场罹患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中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和抗药性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122个鸭场中共分离鉴定出鸭疫里氏杆菌86株。平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血清1型菌株有81株,占总分离株的94.18%;其他血清型有8型2株,4型、3型和10型各1株,提示血清1型仍是广东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以纸片法测定所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等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抗药性严重,其中仅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和氟苯尼考相对敏感,敏感菌株的比例分别为82.55%、77.91%、82.55%和81.39%,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抗性,75.58%的菌株同时对5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具有多重抗药性,且不同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氏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的鸭疫里氏杆菌主要外膜蛋白A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鸭疫里氏杆菌的PCR方法,对鸭疫里氏杆菌进行检测,结果能扩增出预期片段,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该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检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离菌株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6.
泰乐菌素系动物专用的大环内酯抗生素,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由支原体、巴氏杆菌、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呼吸道、肠道和运动系统感染。而该药对鸭疫里氏杆菌的抑杀作用未见详细报道,为此,我们进行泰乐菌素对鸭疫里氏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菌株5株鸭疫里氏杆菌是本中心从本省发病鸭场病死鸭中分离鉴定的菌株,分别用RA1、RA2、RA3、RA4、RA5简称之。其中RA1、RA2是从同一鸭场间隔1个月分离的2个菌株。1.2试验药物、药敏纸片及培养基酒石酸泰乐…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福建不同地区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茵感染病死鸭中分离到12株鸭疫里氏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采用微量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4种常用抗菌药物对12株鸭疫里氏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有2个菌株均对14种药物高度敏感,其MIC值均≤1μg/mL,其它菌株MIC值差异较大,所有抗菌药对Y4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较高,其MIC值均≥32μg/mL。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并进一步测定这些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本试验从广东云浮、广东开平、浙江常山3个地区疑似传染性浆膜炎病鸭中进行了细菌分离,通过鉴别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分离菌株对常用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3个地区共分离鉴定出16株鸭疫里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个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均对头孢类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多西环素、大观霉素比较敏感;对恩诺沙星,新霉素等其他受试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本研究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提供了系统方法,为临床选择合理药物防制鸭传染性浆膜炎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3):126-128
对广东某鸭场疑似传染性浆膜炎病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考察。从濒死鸭脑、肝脏和心血中进行细菌分离,通过鉴别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PCR检测进行细菌的鉴定,将最终确定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菌株进行扩增培养后,进行动物回归试验,考察其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到的3株细菌均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动物回归试验中试验组鸭均发病,并表现典型传染性浆膜炎症状,甚至死亡。表明所分离的3株鸭疫里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制备兔抗高免血清和平板凝集诊断抗原,对收集的2010年3月~10月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院就诊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例进行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同时,采集山东养殖量较大的9个县、市、区的13个养殖场372份鸭血清,利用平板凝集试验对3型鸭疫里氏杆菌的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39株鸭疫里氏杆菌,且19株为血清3型,占鸭疫里氏杆菌总数的48.7%;在采集的血清样本中,3型鸭疫里氏杆菌阳性率为21.7%。可见,3型鸭疫里氏杆菌在山东上述地区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12月从安徽省不同地区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病/死鸭中分离到26株鸭疫里氏杆菌,通过细菌形态、PCR鉴定、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各地区分离株表现为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6株鸭疫里氏杆菌进行了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26株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先锋噻肟、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受率最高,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新霉素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本研究为安徽省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宁波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迄今为止还主要靠药物治疗。了解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快速准确检测,其污染是控制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传播及其疾病治疗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对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做了总结概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鸭疫里氏杆菌病,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从重庆地区1999年自然发病鸭中分离的38株鸭疫里氏杆菌属于2个不同血清型,人工感染14日龄雏鸭均在120小时内致死全部试验鸭,并出现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理变化。SDS-PAGE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血清型不同,外膜蛋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疑似患有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病死鸭群中采取的肝脏、心脏、脑等病料中分离病原,进行生化鉴定,自6只病死鸭的12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6株鸭疫里氏杆菌。根据鸭疫里氏杆菌16 S 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6株鸭疫里氏杆菌进行PCR扩增,均能扩增出680 bp的特异条带;从凝胶中回收DNA目的条带并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鸭疫里氏杆菌相应序列相似率达到99.99%。  相似文献   

16.
从某发病的鹅场分离到 1株血清 1型的鸭疫里氏杆菌 ,与同地区分离到的 1株血清 1型鸭源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 ,分别经腿肌注射的途径攻雏鸭和雏鹅。结果表明鸭源分离株对雏鸭和雏鹅的致病性比鹅源分离株强 ,而且这 2株鸭疫里氏杆菌对雏鹅的致病性比雏鸭强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20,(2):87-90
为了解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菌株药物敏感性及鸭感染后组织的病理变化,对山东地区疑似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病鸭采取心、肝、脾进行病理学观察,细菌分离与鉴定,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药敏试验、16S rRNA测序等,利用纯化菌液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心外膜纤维素附着,肌纤维肿胀、变性、间隙增宽;肝细胞肿胀、水泡或脂肪变性,细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褐素沉积;脾脏充血,红白髓界限不清晰,网状细胞增生,浆液纤维素渗出,脾脏组织结构松散。经PCR鉴定和测序确定为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霉素、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庆大霉素低敏,对其他几种抗生素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敏感;人工感染动物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病变一致。本研究为鸭疫里氏杆菌病临床用药及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河北省某肉鸭场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固体两种方法增菌培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以0.5mL/只剂量经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并在河北省某发病肉鸭场进行了田间试验,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保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从山东部分鸭场分离到51株鸭疫里氏杆菌并用凝集试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山东存在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1型、2型、3型、7型、8型及血清未定型,其中血清1型和2型为主要血清型,占分离株的66.8%。将分离到的鸭疫里氏杆菌作成油佐剂多价灭活苗,其免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流行,选择鸭疫里氏杆菌3个不同血清型流行菌株GXRA01、GXRA07和RAGX09制备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对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剂量试验、安全性检验、免疫效力检测以及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每只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5 mL,能抵抗鸭疫里氏杆菌的攻击,免疫保护期为50 d,4℃~8℃疫苗保存期为6个月。研制的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