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杂系列红菜薹新品种是武汉市科委下达的"红菜薹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优质红菜薹新品种"两个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共有4个杂一代品种,即红杂40、红杂50、红杂60、红杂70,均表现整齐一致,无苦味,很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红菜薹是湖北特产名菜之一,在武汉地区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种植范围和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33万hm~2(20余万亩)。仅武汉市郊就达200hm~2(3万亩),年  相似文献   

3.
随着红菜薹生产的发展,长江流域红菜薹品种逐渐增多,一般极早熟、早熟品种667m2产量1500~2000kg,早中熟品种667m2产量2000kg左右。为帮助广大生产者获得高产,提高经济效益,现将华中农大育成、由武汉隆平高科种苗有限公司推广经销的系列红菜薹品种的栽培要点综述如下。1品种特征特性①红杂50最新育成极早熟杂交一代品种,为目前主栽品种之一。株高45~50cm,开展度50~60cm,叶绿,叶柄、叶主脉为紫红色,无蜡粉。一般有基生莲座叶6~8片,上面几片叶尖形、稍小、薹叶尖小,一般每株抽生主薹1根,侧…  相似文献   

4.
红菜薹又叫紫菜薹,是武汉地区最具特色的蔬菜,也是湖北省秋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现已发展到湖南、四川、贵州、江西、浙江等省,品种由过去单一的十月红、红杂60等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个栽培品种,并在不断更新。现根据近几年在实际推广中的总结提炼,整理出一些适合广大农民朋友种植的优势潜力品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江夏区大桥街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光明、光星、豹山等村连片推行中稻(芋头)--红菜薹栽培模式,面积近万亩,667 m2经济效益4 000元左右,不仅致富了当地农民,同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了全区红菜薹的迅速发展,致富了一方农民.现将这一模式的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红菜?是人们喜爱的时令蔬菜,为了利用其杂种优势,华中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于1984年承担并开始了红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课题,到1991年初,已从123个杂种组合中筛选出比对照品种十月红一号增产20%以上的杂种一代15个,今年将根  相似文献   

7.
谢维 《长江蔬菜》2013,(24):43-43
红菜薹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中部,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其口感甚佳,脆嫩爽口,营养丰富,VC含量高,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近年来红菜薹作为优质高档菜被引种到全国各地栽种。九华红菜薹在湖南省种植历史悠久,其品质佳、产量高、外观好.是湘江中下游地区秋冬季节种植的特色蔬菜,湘潭市的栽培面积达上万亩,仅九华地区就达200多hm2。为了进一步提高九华红菜薹的品质、产量,提升菜农种植效益,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红菜薹是湖北省的特产蔬菜,品种较多,其中洪山菜薹为极品,原产于武昌洪山一带,因其花茎色泽鲜艳,脆嫩清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湖北省冬春两季的家常菜之一。洪山红菜薹原品种名为“大股子”,俗称“喇叭头”,在武汉的栽培历史悠久,但长期栽培后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严重,为此武汉市有关部门近几年进行了“抢救洪山红菜薹、保护名特品牌”的工作。武昌洪山一带的土壤类型为灰潮土,pH值6~6.8,  相似文献   

9.
从红菜薹的品种资源、遗传育种、良种繁育以及栽培生理、贮藏保鲜、品质安全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红菜薹研究的主要成果,可供今后我国红菜薹教学、科研和生产及宏观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对高山红菜薹生长周期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及遮光覆盖栽培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拔越高,红菜薹越易通过春化而提早抽薹,海拔1 600~1 800 m的高山地区更适于种植高山夏季红菜薹,采用全遮光覆盖栽培的红  相似文献   

11.
红菜薹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志彪  李汉霞 《园艺学报》1993,20(4):405-406
  相似文献   

12.
红菜薹新品种湘红2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朝林 《中国蔬菜》2002,1(3):53-54
 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相似文献   

13.
陈辉  宁斌 《长江蔬菜》2015,(12):37-38
红菜薹,别名紫菜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在湖北、湖南、四川都有栽培,尤以武汉栽培历史悠久。其茎薹紫红,开黄花,古诗云:“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骄”,剥去茎薹外表皮,露出清白如玉的肉质。红菜薹色泽艳丽、质地脆嫩、味甘爽口、风味独特,清炒菜薹和菜薹炒腊肉是武汉人的席上珍馐,待客佳肴。历代为皇室贡品,有“金殿御菜”之称。近年来,对红菜薹的研究不断加深,推出了许多优质的早、中、晚熟杂交品种,加之推广力度加大,红菜薹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红菜薹采收期长,可从国庆节开始上市,一直供应到次年3月。  相似文献   

14.
红菜薹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股子作转育亲本,转育波里马油菜雄性不育系,经4年6代的转育选择,育成原始不育系。进一步改育不育系的组合性状,再进行杂交一代组合筛选,用雄性不育系育成红菜薹新品种红杂50、红杂60红杂70s。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红菜薹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材料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培养方法和条件及提高小孢子胚产率和再生植株成苗率的主要技术路线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红菜薹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影响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红菜薹材料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很大;4℃低温预处理2h对小孢子胚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添加浓度过大时诱导率反而降低;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子叶型胚在15g/L琼脂的培养基上直接成苗率最高,达56.7%;再生植株在MS和1/2MS IBA(0.5mg/L)中的生根能力最好,1/2MS生根效果其次。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红菜薹不耐贮藏的难题,将红菜薹分别置于0、5、10、20℃条件下贮藏,测量其呼吸强度,并进行综合感官评价,研究了不同温度对3个品种红菜薹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菜薹最适贮藏温度为5~10℃,相同贮藏条件下,红菜薹品种耐贮性从大到小依次为:SYHYZHJHB。  相似文献   

18.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红菜薹材料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很大;4℃低温预处理2 h时小孢子胚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添加浓度过大时诱导率反而降低;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子叶型胚在15 g/L琼脂的培养基上直接成苗率最高,达56.7%;再生植株在MS和1/2MS+IBA(0.5 mg/L)中的生根能力最好,1/2MS生根效果其次.  相似文献   

19.
红菜薹的抗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份红菜薹材料为试材,将离体叶片组织经过系列冷冻低温处理后测定电导率,进而计算细胞膜伤害率,然后用Logistic方程拟合细胞膜伤害率与温度的关系,求出拐点温度来估计材料的低温致死温度。结果表明:拐点温度能准确估计红菜薹的抗冻性;红菜薹的低温致死温度因材料而异,在-5~-11℃之间;抗冻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表现为越晚熟抗冻能力越强,总莲座叶数越多抗冻能力也越强,同时也有植株越高大抗冻能力越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夏飚 《蔬菜》2012,(9):28-28
从种子选择、苗床选择、适时播种、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5个方面介绍了有机红菜薹微生物生态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