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茶叶》2011,(1):27-27
2010年11月22日,浙江余杭区蒸青茶业协会组团赴越南茶叶研究院和茶叶生产企业考察越南茶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08,(2)
我省蒸青茶生产有多年历史,已具相当规模。但近年来,由于生产规模发展过快,加上国际市场发生变化,严重影响蒸青茶产业,给企业造成不少损失,农民生产积极性也受到挫伤。为此,我会组织  相似文献   

3.
日本薮北茶的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启华 《中国茶叶》2008,30(6):27-28
随着这几年我国蒸青茶生产的发展以及出口日本市场竞争的加剧,适合日本消费者的高品质茶叶无疑更受市场的欢迎。引进日本茶树品种进行种植、培育,是提高蒸青茶品质的有效途径。10多年来,浙江省绍兴市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大力引进日本茶树品种,特别是薮北种进行大规模培育,为生产优质蒸青茶提供了有力的原料保证。  相似文献   

4.
曹跃生 《中国茶叶》2007,29(1):29-30
蒸青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蒸(杀)青-叶打-粗揉-揉捻-中揉-精揉-烘干。这种有别于炒、烘、晒青茶的工序,形成了蒸青茶特有的品质,即干茶深绿油润、汤色浅绿清澈、叶底翠绿、滋味醇和、香气鲜爽、条索细直紧圆形似松针。蒸青茶的品质与工艺参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目前蒸青茶多采用连续化生产,确定了工艺参数往往在一天的生产中都不作大的改变。进厂的鲜叶质量水平虽然当天相差不多,却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鲜叶的新鲜度和含水量都会有较大的变化;一天中不同时间生产车间的温度、气压也有不同;且不同班次,不同操作工人的操作习惯也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对产品质量有所影响,因此加强在制品的审评,及时发现某项因子的缺陷从而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对确保整体产品质量的稳定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10,(3)
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业种植、生产销售、精深加工、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服务于一体的丽水市重点农业骨干龙头企业。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示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9月 1 9日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蒸青茶分会成立大会在杭州市瓶窑大厦召开。 46位会员出席。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费根楠会长到会祝贺并讲话。大会审议通过了孔祥法同志作的《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蒸青茶分会筹备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蒸青茶分会工作规则》、《行业自律公约》和《会费交纳及费用管理规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并推举出名誉会长。孔祥法当选为会长 ,冯泉林为名誉会长。孔祥法在致辞中说 ,蒸青茶分会的成立是我省蒸青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  相似文献   

7.
傅伟炎 《中国茶叶》2011,(10):33-33
经过企业自主申报,地方商贸部门推荐,由浙江商务厅对茶企销售规模、盈利水平、网点状况、品牌建设和信息技术等因素的考量。于9月初,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品牌专卖连锁建设试点企业。  相似文献   

8.
6CZS30型蒸汽杀青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海 《中国茶叶》2000,22(5):16-17
蒸青茶起源于中国唐朝,后传入日本。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均采用手工制作蒸青茶,无大批量机械化生产。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研制蒸青绿茶机械,60年代初基本定型为滚筒式蒸汽杀青机、叶打机、粗揉机、中揉机、精揉机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地区先后从日本引进了十多条蒸青绿茶生产线,生产的蒸青茶几乎全部销往日本。但进口日本设备,价格昂贵,以日本几家茶机生产企业为例,120K为180万美元,非一般企业所能投资,国内很难普及。 蒸青绿茶生产有两个技术难题:一是蒸汽杀青,另一是蒸青茶鲜叶…  相似文献   

9.
国产蒸青茶设备制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鹤清 《茶叶》2003,29(4):226-227,235
蒸青茶要求水色绿,口感好,香气正(青香),本文介绍国产蒸青茶流水线设备制茶技术,供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茶叶》2011,37(4):F0004-F0004
浙江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2年,位于浙江绿谷松阳县绿色工业园区,是集茶叶、水果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股份制企业。公司现有机茶基地一个,无公害基地二个,  相似文献   

11.
李佳讯 《中国茶叶》2007,29(3):37-37
本刊讯 由浙江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印度塔塔茶叶公司共同投资的“浙江塔塔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合同签字仪式于5月8日在浙江安吉隆重举行。这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产茶国之间,规模最大、生产技术最先进的茶叶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 雄鸥牌”蒸青绿茶的生产为实证,通过分析蒸青绿茶生产工艺流程。构建了绿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实现茶叶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并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追溯查询信息。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浙江茶叶出口摩洛哥市场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叶》2013,(12):8-11
茶叶一直是浙江省出口传统优势产品,被誉为浙江出口金名片。近几年来,浙江茶叶出口一直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和金额分别为31.3万吨、10.42亿美元,浙江省茶叶出口量和金额分别为15.4万吨和4.76亿美元,出口量占当年全国的49.2%,全国前五大茶叶出口企业中浙江占三家,其中浙茶股份为全国之首。浙江又是全球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浙江绿茶出口量占全国的68%,主要品种为珠茶、眉茶和蒸青茶,位居前五位出口市场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其中向非洲国家出口的绿茶占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10,(3)
浙江越玉兰茶叶有限公司(原松阳县越玉兰茶业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绿谷之一松阳县新兴绿色业园区,是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股份制企业。其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5.
浙江茶叶生产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毛祖法 《茶叶》2008,34(1):1-2
一、2007年浙江茶叶实现"三增长" 茶叶生产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实现"三增长",茶园面积257万亩,比上年增长2.9%;茶叶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长5.3%;茶叶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国内市场继续保持供求基本平衡和产销两旺的态势;国际市场由于日本蒸青茶进口大幅度下降和部分国家绿色壁垒门槛进一步提高,浙江绿茶出口已连续二年保持高位滞长.可以说,一个以栽培集约化、加工清洁化、产品品牌化的生产格局,以政府重视、财政扶持、企业带动的产业格局,以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协同发展的现代茶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6.
浙江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勍  张哲 《中国茶叶》2006,28(4):22-23
浙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历来就是产茶大省,龙井茶更是享誉海内外。据业务统计,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48.3万亩,居全国第二位;茶叶产值49.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名优茶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共出口茶叶18.96万吨,创汇2.93亿美元。浙江省现与世界上约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主要出口珠茶、眉茶、蒸青茶等。浙江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全国其他茶区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国海 《中国茶叶》2006,28(6):34-35
蒸青茶类主要有蒸青条茶、蒸青碎茶与蒸青碾茶几大类。前两类茶的加工设备国内已有生产,而蒸青碾茶成套设备目前国内无厂家生产,当前虽有几家中外合资企业已从日本进口四五条流水线,但设备单价为30万美元左右,国内茶厂多无力购买,使该项技术难以国产化。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10,(3)
浙江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2年,位于浙江绿谷——松阳县绿色工业园区,是集茶叶、水果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股份制企业。总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现有有机茶、无公害等各类生产  相似文献   

19.
陈席卿 《茶叶》2002,28(4):199-200
1 概 况 浙江三明茶业有限公司是由浙江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茶叶试验场、浙江省南湖林场与日本三明株式会社于1986年3月投资组建的,注册资本420万美元。1999年2月,合资公司的外方投资者变更为日本茶友株式会社。国内资金占控股地位。 公司下设杭州工场和南湖工场2个工场,先后引进日本先进的蒸青煎茶生产流水线15条(含全自动流水线1条),年生产能力达3500吨。公司租赁了全国先进的大茶园640公顷,为提高肥培水平,加强采摘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建设现代化茶园以及生产有机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蒸汽热风混合型蒸青机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1,23(5):20-22
最近,一种使用蒸汽和热风的混合气进行蒸青,并采用蒸青与脱水联合作业的新型蒸青机组,由浙江衢州上洋机械有限公司开发成功并投放市场.这是一种工作原理新颖、适于中国绿茶加工,并在国内外首次出现的蒸青机形式.本文特就该机组开发的重要性和机组的主要结构、原理及应用前景等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