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用土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用土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试验用1800羽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只鸡进行90d试验。处理1为笼养(对照组),处理2为放养,处理3先笼养30d再放养60d,处理4先笼养45d再放养45d,处理5先笼养60d再放养30d,处理6先笼养75d再放养15d。在本试验条件下,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时间长可提高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腹脂率,放养时间长有利于腿肌率、胸肌率的增加。②笼养和放养对肌肉pH值、肉色、肌肉蛋白质无显著影响;全期放养(处理2)的肌间脂肪、嫩度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而肌肉水分显著低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鸡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青脚麻鸡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散养和笼养,在36周龄时对其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青脚麻鸡多项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化学成分指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饲养管理方式影响了青脚麻鸡鸡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放养方式对青脚麻鸡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季节室内、外饲养方式对黑脚麻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在冬季、夏季各选用180只35日龄的黑脚麻鸡雌雏,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进行室外放养和室内平养。在49、63、77、91日龄分别对黑脚麻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体效价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试验期室内平养的黑脚麻鸡体重均大于室外放养,冬季两试验组均差异显著(P<0.05),夏季仅在77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其余日龄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夏季室外放养组黑脚麻鸡平均日增重(ADG)高于冬季室外放养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冬季室外放养组(P<0.05),而室内平养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ADG在两个季节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在免疫功能上,冬季室内平养黑脚麻鸡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ND)抗体效价均大于室外放养组,而夏季室外放养组部分免疫器官指数和禽流感H5亚型(AI(H5))、ND抗体效价高于室内平养组;冬季两种抗体效价均高于夏季。综上所述,气候和季节是影响放养黑脚麻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1日龄青脚麻鸡公雏1 200只,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进行地面平养和笼养的生产性能比较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笼养组末重比平养组显著提高4.00%(P<0.05)。在1~10、61~70日龄时,笼养组日均增重分别较平养组有显著提高(P<0.05)。在21~30、41~50日龄,笼养组饲料增重比分别较平养组饲料增重比降低6.64%、5.38%(P<0.05);1~70日龄时,笼养组平均日增重较平养组增加3.88%(P<0.05);平均日采食量、饲料增重比分别比平养组显著低3.57%、7.14%(P<0.05)。两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笼养对青脚麻鸡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胫长、胫围没有影响(P>0.05);笼养组半净膛率比平养组半净膛率显著提高3.28%(P<0.05);但同时腹脂率较平养组显著提高40.08%(P<0.05),笼养组胸部囊肿比例比平养组高5.82倍(P<0.01)。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周龄北京油鸡公鸡1 200只,体重(561.75±7.39) g,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为集约化笼养(笼养组),试验组为林下放养(放养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9~14周龄和15~20周龄2个阶段,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结果表明:1) 14周龄,笼养组北京油鸡活体重与放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20周龄,放养组油鸡活体重较笼养组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油鸡腿肌率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20周龄,放养组胸肌和腿肌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下降(P<0.05),而腿肌b*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20周龄,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较笼养组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4)北京油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放养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林下放养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新型健康的东兰乌鸡养殖模式,试验将适龄东兰乌鸡随机分为全程圈养(模式1)、圈养-放养(模式2)、圈养-放养-笼养(模式3)3组模式进行饲养,145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10只东兰乌鸡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并取胸肌鲜样送试验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养殖模式对东兰乌鸡的生产性能、胸肌率、腿肌率、肌肉粗蛋白影响不显著(P0.05);模式2的屠宰率显著高于模式1(P0.05)和模式3(P0.05);模式3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模式1(P0.05)和模式2(P0.05),全净膛率显著高于模式2(P0.05),腹脂率和肌肉粗脂肪均极显著高于模式1(P0.01)和模式2(P0.01);模式2和模式3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模式1(P0.05)。总体来看,在东兰乌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质风味方面,模式3优于模式2,模式2优于模式1。东兰乌鸡在生产上采取阶段养殖方式有机结合的模式优于采取全程单一养殖方式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饲养方式对鸡肉品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试验以快速型、中速型、优质型 3种青脚麻鸡商品代为试验材料 ,分别在笼养、平养和放养 3种方式下饲养 84d ,测定其常规肉品质和部分屠宰性能。结果表明 :(1)鸡种对肉pH值、胸肌率、半净膛率影响显著 (P <0 .0 5 ) ,对嫩度、活重、全净膛率有极显著影响 (P <0 .0 1)。 (2 )饲养方式不同对肉色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对嫩度有极显著影响 (P <0 .0 1) ,而对pH值和失水率影响不显著 (P >0 .0 5 )。在屠宰性能方面平养鸡的肉用性能整体较高 ,笼养鸡次之 ,放养鸡最差。 (3)性别对活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对失水率、pH值、嫩度有极显著影响 (P <0 .0 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方式下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广西黄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与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健康状态良好的广西黄鸡3 300羽,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30羽。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试验组(基础饲粮+500 g/t丁酸梭菌,制粒后活菌数≥2.88×105CFU/g),分2个阶段进行饲养试验:第1阶段35~49日龄,笼养方式;第2阶段50~80日龄,转换为地面散养方式。结果表明:1)35~49日龄笼养阶段,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广西黄鸡的生长性能影响不大,但具有提高广西黄鸡平均日增重以及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5)。2)35~49日龄笼养阶段和50~80日龄散养阶段,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显著降低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3)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下,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P0.05),有提升梭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的趋势(P0.05);且笼养转散养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P0.05)。综上所述,在不同养殖方式下,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不同日龄广西黄鸡的生长性能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有提高平均日增重以及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可以促进广西黄鸡肠道形态的发育,提高盲肠菌群的相对丰度,且笼养转散养后,盲肠菌群的相对丰度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对饲喂低能量水平非常规日粮中的43~65日龄广西麻鸡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3日龄的广西麻鸡肉公鸡800只,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正对照组(PC组)饲喂正常能量水平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在PC组饲粮的基础上降低1.04 MJ/kg能量水平的饲粮;3个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饲喂在NC组饲粮中分别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l、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2、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3的饲粮,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结果表明:(1)与负对照组相比,正对照组与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1~3组试验末重和料重比均显著增加(P<0.05)。与正对照组相比,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3组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1组和2组与正对照组相比,日增重与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2)与负对照组相比,正对照组和酶制剂2、3组全净膛率显著增加(P<0.05)。试验结果表明,43~65日龄广西麻鸡饲喂非常规日粮中添加NSP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能够替代饲料1.04 MJ/kg的代谢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京星黄鸡103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49日龄京星黄鸡103公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为20只鸡。对照组(笼养组)为笼养,试验组(散养组)为林下散养,2组饲粮一致。试验鸡120日龄时,对2组的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散养组的腹脂率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腿肌率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笼养组的活体重和胸肌率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2)散养组的胸肌亮度值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黄度值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3)笼养组的胸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γ-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散养组(P <0.05或P <0.01)。4)散养组的胸肌十四烷、正十九烷、3-甲基十五烷、苯甲醛、十二醛、正十八醛和正十七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或P<0.01),正己醛、反式-2-癸烯醛、癸醛、1-辛烯-3-醇、2,6,10-...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不同放养日龄对土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30日龄2 400只雄性土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作为研究对象。1组为对照组圈养,2、3、4组为试验组分别在30、50、70日龄进行放养,为期70 d。结果表明,30、50日龄进行放养的效果较好,日采食量、日均增重、料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比较30、50日龄放养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冠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屠宰性能比较只有腹脂率在30、50日龄放养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外,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比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灰分含量比较30、50日龄放养组分别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考察,土鸡50日龄开始放养效果较好,外观较优、成活率高、腹脂沉积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糖萜素对广西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选取1200只36周龄的广西麻鸡为试验动物进行为期7周的抗饲养试验。试验鸡群随机分为3组,每组两个重复。对照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B组和试验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糖萜素300和500mg/kg,结果表明:B组和C组的产蛋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不合格蛋数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糖萜素具有显著提高广西麻鸡产蛋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比较了笼养、地面散养及林间放养三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公鸡10周龄体重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5),12周龄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P0.05),14、16周龄体重笼养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14、16周龄笼养母鸡体重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笼养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地面散养和林间放养高2.23 g和2.30 g。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0日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成2个组,笼养组蛋鸡采用笼养,平养组蛋鸡为地面平养,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两组蛋鸡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间测定150日龄和180日龄的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结果显示:笼养组蛋鸡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组蛋鸡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蛋鸡蛋黄颜色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蛋白高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80日龄笼养蛋鸡鸡蛋哈夫单位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血清IgA、IgG和IgM含量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笼养蛋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结果提示:笼养模式下蛋鸡的产蛋性能最佳,但平养模式有助于增强蛋鸡免疫机能并提高蛋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体重14 kg左右的藏香猪16头,随机分成2组(圈养组和放养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比例一致,两组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放养组采用“圈养+林中放养”结合模式,圈养组采用全圈养模式,试验期172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3头试验猪进行屠宰测定,取样检测背最长肌化学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圈养组、放养组的日增重分别169.99 g、199.06 g(P>0.05);料重比分别5.17、5.00(P>0.05);瘦肉率分别为47.84%、48.32%(P>0.05);屠宰率分别为62.83%、61.23%(P>0.05)。圈养组熟肉率比放养组高2.99%(P<0.05);放养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比圈养组均提高9.43%(P<0.05);放养组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29.71%(P<0.05)、42.86%(P<0.05)、77.78%(P<0.05);背最长肌蛋氨酸、赖氨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5.17%(P<0.05)、1.57%(P<0.05);粗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圈养组相比有下降趋势(P=0.06),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上升的趋势(P=0.06);同时,放养组鲜肉必需氨基酸得分均高于圈养组。综上所述,圈养和放养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放养模式有利于改善肉色和大理石纹,圈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熟肉率。放养模式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有利于形成脂肪酸理想比例和促进氨基酸平衡。说明在南方丘陵地区采用圈养和放养模式饲养藏香猪都是可行的,同时放养更有利于改善藏香猪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400只22周龄如皋黄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室外林地放养,每组200只,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期为126d(3-7月),饲养至40周龄时进行蛋品质测定。结果表明,126d饲养期内,放养组产蛋数和产蛋率均显著低于笼养组(98.61vs106.5,78.3%vs84.5%;P〈0.05);280日龄放养组鸡蛋的蛋形指数为1.35,显著高于笼养组的蛋形指数1.30(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方面,放养鸡蛋和笼养鸡蛋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组鸡蛋的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显著高于笼养鸡蛋(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东涛鸡的体尺和屠宰性能,本试验以150、400日龄的东涛鸡和广西麻鸡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尺、屠宰性状,以及脏器重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体尺性状中,150日龄的东涛鸡活重、体斜长、龙骨长、髋宽、胸宽显著低于广西麻鸡(P<0.05);而400日龄的东涛鸡的龙骨长、胫长水平显著高于广西麻鸡(P<0.05);150日龄和400日龄东涛鸡胫围均显著高于同日龄广西麻鸡(P<0.05)。在屠宰性状中,150日龄东涛鸡胴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腿肌率显著低于广西麻鸡(P<0.05),但屠宰率、半净膛率却显著高于广西麻鸡(P<0.05);400日龄东涛鸡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广西麻鸡(P<0.05);150日龄和400日龄东涛鸡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显著低于同日龄广西麻鸡(P<0.05)。在脏器重量中,150日龄除东涛鸡的心脏重和睾丸重显著(P<0.05)低于广西麻鸡之外,其它脏器在两个品种中差异不显著(P>0.05);400日龄东涛鸡肝脏重、脾脏重、肌胃重显著(P<0.05)高于400日龄广西麻鸡。由此可见,东涛鸡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测定了放养与笼养条件下126日龄太行鸡活重、平均日增重、屠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剪切力、肌苷酸、肌内脂肪、pH值及肌肉颜色、肌纤维密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太行鸡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放养太行鸡公母鸡活重、平均日增重稍低于笼养鸡(P0.05);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而屠宰率、全净膛率无论公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肉品质方面,除笼养太行鸡母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颜色黄度值明显高于放养母鸡外(P0.05),其它同性别之间肉质指标均无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柴鸡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孵化场来自放养华北柴鸡和笼养华北柴鸡不同季节种蛋孵化性能调查,并进行饲养试验比较两种来源种蛋后代饲养效果.结果表明:放养鸡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极显著低于笼养鸡种蛋(P<0.01),死胚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种蛋;季节显著影响种蛋受精率(P<0.05)、受精蛋孵化率(P<0.05)、入孵蛋孵化率(P<0.05)和健雏率(P<0.01);季节和种蛋来源对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存在互作效应(P<0.05).但是,放养条件好的情况下种蛋也可以达到种鸡场种蛋一致的孵化性能效果.不同来源种蛋对雏鸡的生长性能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养鸡种蛋影响孵化性能,但对雏鸡饲养效果没有影响,管理条件好的放养鸡可以留作种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高温条件下麻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健康麻鸡12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在气温为28~32℃条件下,Ⅰ组饲喂麻鸡常规营养水平饲粮,为对照组;Ⅱ组饲粮能量水平提高5%;Ⅲ组饲粮能量水平提高10%。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嫩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说明在高温环境下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以提高麻鸡生产性能,并能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