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阶段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成效,关系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以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新疆南疆三地州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分析新疆南疆三地州扶贫开发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南疆三地州的扶贫开发绩效在逐年提高,但增幅在减缓,其中,社会发展水平年均增幅最高,其次是生产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而生态环境改善年均增幅最小。基于此,对新疆南疆三地州提高扶贫开发绩效水平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5.
以云南罗平县、寻甸县、东川区选取的80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A-F方法定量分析了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结果表明:8个贫困指标导致的单维度贫困发生率从高到低为生活水平、生产资源、收入、健康、教育、政治参与度、卫生设施、家庭资产,1~7维度导致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93.75%、83.75%、43.75%、27.5%、10%、3.75%、1.25%,而生活水平维度(尤其是住房条件)和生产资源维度对多维贫困的影响贡献率最大。据此提出扶贫工作应围绕多个维度展开,且要有所侧重,才能使农村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摸清民族地区贫困底数,提高帮扶精准度,利用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改进的Park瞄准数量缺口公式,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例,本研究首先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接着对贫困农户"五个一批"帮扶精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以社保和生活条件最为突出;2)家庭特征对多维贫困有重要影响,户主为女性,户主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口越多,贫困剥夺愈加严重;3)与汉族地区不同的是,民族地区贫困更多表现为绝对贫困,盲目外出务工非但没有减轻贫困,反而加重了家庭负担;4)容易出政绩和进入门槛较低的帮扶措施做得相对较好,瞄准精度较高;5)整体上看,贫困帮扶中漏出问题比渗入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接下来应有效衔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多维识别和精确帮扶,并重点解决好绝对贫困、脱贫能力不足、贫困渗入和漏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农地流转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基于农户具体行为的研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南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南疆三地州的入户调查发现,新疆南疆地区农地流转规模较小,以自发流转为主,流转形式多为转让、转包,流转期限较短,流转意愿并不强烈。由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农地流转后存在的农户生计风险、农户间潜在的纠纷及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针对新疆南疆地区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及加快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行标准下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将成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重点,因此发挥数字金融优势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A-F方法、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使用数字金融占比为39.7%,说明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以脆弱型和一般型相对贫困群体为主,发展能力已成为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维度,西部地区仍是我国相对贫困的集中区域。数字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对脆弱型多维相对贫困缓解效果更好,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金融对缓解发展能力贫困和经济能力贫困影响程度更深;进一步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农户金融素养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现象。从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金融能更好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发生概率。据此,提出继续推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建设,加强数字金融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与针对性指导,推进数字征信在农村地区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更准确、全面反映山西省三个贫困县农户贫困的现状,利用建档立卡系统数据计算出多维贫困指数并对其进行分解,进而分析三县多维贫困程度及各维度的贡献大小.研究发现,考虑4个维度时,平均多维贫困发生率为88.3%,远高于同期的收入贫困发生率;从各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来说,生产性固定资产及畜禽贫困维度最高,其次是卫生设施、成年人教育年限及耕地维度.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研究对象,结合通过调研获取的政府部门数据、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系统地分析了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农民培训开展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妇女多维贫困度,采用MPI指数的A-F方法,利用2015年福建省妇联"巾帼扶贫"五年攻坚计划专项调研数据,从11个维度对贫困妇女进行多维贫困测量,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福建省贫困妇女最为严重的贫困状况为9个维度同时存在贫困现象。社会关系、健康、教育、卫生设施、决策权这些维度对福建省贫困妇女多维贫困的贡献率较高。龙岩、泉州、漳州、南平等地区在不同维度取值下分别显示贫困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2.
贫困农户面临脱贫机遇和陷入极端贫困风险时的生产经营投入决策,对改变贫困状态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贫困地区农户的多期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二分变量Logit模型,分析贫困农户的生产投入决策对贫困状态转变的影响,探讨贫困农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摆脱贫困的方式,为贫困人口退出贫困的动力寻找理论源泉。结果表明,按照官方贫困线,样本农户的贫困发生率由2006年的20.7%下降到2009年的7.3%,每年的脱贫率为63.2%-71.7%。在农户的生产经营投入中,尽管对小商品经营活动的投入较少,但却得到较高的回报。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贫困农户,当生产经营投入转向高风险、高回报的小商品经营活动,或提升生产经营投入的多元化水平时,脱贫的概率会显著提高。小商品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增加1倍,其脱贫的概率大约会提高6%;生产经营投入由专业化转向完全的多元化,其脱贫的概率大约提高50%,但这些生产投入决策对那些处于极端贫困的农户却没有效果。研究表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贫困农户可以通过改变生产经营投入决策退出贫困状态。因此,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和信用支持,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基础的贫困农户进入高收益的生产经营领域,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极端贫困人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选取31省农村居民消费的8个维度,运用ELES方法测算出基本需求支出份额,建立多维贫困测度模型,进而计算出各地区不同维度的相对贫困指数和各地区多维贫困指数,并着重分析了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贫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区域的相对贫困指数与多维贫困指数都呈现出"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空间梯度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空间格局的主次因素,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区域农民收入水平越高、非农收入占比越大、文化教育程度越高,则区域总体贫困程度越轻。因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尤其是工资性收入比重,加大农村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有助于改善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社会资本及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缓效应,基于秦巴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在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和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流动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表明:1)农户主要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等福利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困现象;k=3时,农户多维贫困发...  相似文献   

15.
新疆的贫困问题不仅是一项经济社会课题,更是一项事关西北边疆安全与稳定的政治课题。该问题的有效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疆农村地区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基于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采用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测算了1988-2012年新疆农村地区的FGT贫困指数,分析扶贫资金投入对新疆农村地区的减贫作用。结果表明,新疆农村地区贫困程度波动明显,2012年新疆农村贫困广度为13.9%、贫困深度为6.7%、贫困强度为7.4%;贫困人口"被脱贫"现象仍然存在,贫困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疆农村Gini系数已达0.49,收入分配状况不容乐观;扶贫资金的投入对降低新疆农村地区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作用较为明显,而对贫困强度的改善作用比较微弱。今后扶贫工作中,更加注重精准扶贫和最贫困人口状况是提高扶贫资金减贫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库区留民经济发展状况低于迁移农民的发展。文章分析了留民发展滞后的原因,由此提出要发展留民经济必须进一步破解政策性、制度性的障碍,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济;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增强留民自身素质;以财政支付转移为手段,为创业留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南疆农业比较优势分析及其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计算分析了新疆农业综合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以南疆为重点,计算分析了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南疆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在各县域的分布,从而提出了优化南疆农业布局的思路和方案;并提出了发展南疆农业产业化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陕南地区林业扶贫贡献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林业扶贫贡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林下经济对家庭贡献的收益最高,其次是林业生态工程。使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多元回归统计,以受访者年龄、林地面积、是否发展林下经济、是否参与其他林业扶贫项目以及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变量实证分析了林业扶贫贡献中农户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大小和发展林下经济2个因素对林业扶贫贡献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认为国家实施的林下经济政策落实为林业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发挥了支撑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拥有社会资本的标志之一。长远来看,把发展林下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农户现有的林地,可有效提升林业项目产生的效益,增强林业扶贫的贡献,促进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