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针对采摘执行器在采摘过程中无法控制采摘压力导致水果受损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TRIZ的矛盾冲突理论和物场模型的采摘执行器.通过TRIZ系统组件分析和功能模型进行问题分析,找出采摘执行器的有效功能和不足功能;运用TRIZ的技术冲突理论、物理冲突理论以及物场模型分析得出各种解决方案,经综合比较,最终运用分割原理方案实现执行器...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无纺布育苗容器制作流水线,设计研发一种能进行自动装盘作业的设备,改善传统人工装盘作业的方法,实现自动化装盘.文章运用TRIZ理论找到装盘装置的技术冲突,并利用机械替代原理解决该技术冲突,得到了最终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设计要点.实践证明,自动装盘装置装盘可靠、快捷,效率大幅提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我国甘薯收获机的作业效果,降低伤薯率,提高明薯率及工作效率,本文以杆条式薯土输送分离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法建立仿真模型,以杆条升运器线速度、倾角、振幅为变量,利用EDEM对机构进行单因素仿真分析;以甘薯所受碰撞法向力和输送效率为指标参数,分析仿真结果。得到薯土输送分离机构最优工作参数:线速度为2.1 m/s,倾角为18°,振幅为10 mm。以线速度为变量进行单因素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线速度为2.1 m/s时,机具作业效果较好,与仿真结果相符,证明了利用离散元法对薯土输送分离机构作业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的可行性。为解决薯土分离过程中伤薯不可控的问题,进一步降低甘薯的损伤率,增强输送分离过程稳定性,本文结合TRIZ理论对伤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两段式薯土输送分离机构。通过仿真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两段式输送分离机构作业效果明显优于原输送分离机构,一段作业机构平均减损率高达73.9%,二段作业机构平均减损率达11.0%,验证了两段式输送分离机构的可行性及TRIZ理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TRIZ理论喷雾器开关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用喷雾器开关体中零部件复杂、维修难度大和报废几率高,以及直接影响喷雾器开关的制造成本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应用TRIZ理论对喷雾器开关体进行创新设计研究。运用TRIZ理论将开关体问题转化为矛盾矩阵,并结合相应原理对农用喷雾器开关体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维修方便的开关体结构,并建立新型开关体的Solidworks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茧机采茧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基于TRIZ理论设计一种采茧机器人。采用九屏幕分析法、组件分析法和因果轴分析法,得出采茧机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存在下茧、适应性不足、顶杆维修效率低等;运用技术矛盾法、物理矛盾法和物—场模型法对采茧机存在的问题进行求解,创新设计执行器、姿态转换器、仿形压头及剔茧装置等关键部件,并结合实际工况完成采茧机器人的整机设计。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顶杆与仿形压头采茧试验,分析蚕茧的变形和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采用仿形压头采茧,蚕茧总变形最大值减少96%,等效应力最大值减少91.7%,等效弹性应变最大值减少88.2%。  相似文献   

6.
梁爽 《农机化研究》2022,44(5):227-231
传统精量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存在漏播、重播、播种效率低,以及工作稳定差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播种作业的质量和农作物产量.为解决播种机的播种难题,引入TRIZ理论对精量播种机的功能进行创新设计,在深入研究分析TRIZ理论的基础上,将播种机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矛盾矩阵,通过分析矛盾矩阵,完成播种机的冲突解决原理优化设计,并对播种...  相似文献   

7.
将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技术冲突解决原理应用于一种新型节能装置的研究,首先对现有的节能装置作了调查,对其节能率低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各节能增力设备的需求,基于TRIZ理论的技术矛盾分析解决理论,分析、选择、确定了可行的发明原理,给出了重力节能装置的创新性设计方案,从而显著提高节能效果.实现能量的高效节省,最后对该节能装置的应用价值及前景作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8.
当前,刺梨采摘环节存在采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了提高刺梨采摘的整体作业效率,运用TRIZ理论设计了一款集自动采摘、输送、收集为一体的刺梨自动采摘机。运用TRIZ识别工具功能分析构建了采摘装置的系统功能模型图,分析矛盾冲突,选用合适的发明原理设计出最优解决方案。运用UG软件建立刺梨自动采摘机三维模型,并对主要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将TRIZ理论运用到刺梨自动采摘机设计过程中,验证了创新设计构思的可行性,为农业装备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T RIZ理论的创新设计方法,将其中的矛盾解决矩阵、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等与人体体验机理相结合,对折叠沙发机构进行分析,再借助于UG、Adams导入信息链,以此建立三维模型,探索出改进的新型折叠沙发.  相似文献   

10.
基于TRIZ进化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基于不同视角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统一模型,并将TRIZ进化理论集成到产品创新解的产生环节.利用TRIZ进化理论,确定产品进化较差的进化路线,预测未来技术的可能结构状态,指导设计者沿着正确的方向产生创新解,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创新设计.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实际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方法.同时,对其中阿奇舒勒矛盾解决矩阵、物质-场分析进行了说明,并全面地应用该理论进行了杨树扦插作业装备的创新设计.在对实际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功能分析以及矛盾的根本原因分析,通过技术矛盾定义和创新原理应用、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的应用、物-场模型建立和标准解法应用,确定了装备中分苗机构和扶苗机构等主要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TRIZ理论的红花丝盲采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红花花球分布层次不齐造成机械采收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红花丝盲采装置。通过分析人工手采摘红花丝的过程,利用TRIZ理论,建立红花丝采摘的物质-场模型,得出红花丝最佳采摘方案为利用采摘齿与红花丝碰撞的盲采。采用凸轮机构作为红花丝采摘的驱动机构,利用TRIZ理论的冲突矩阵对应的发明原理,对凸轮机构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凸轮机构完成红花丝的夹紧与拉拔两个驱动。设计了一种新的弧形采摘齿,解决了红花丝漏采难题。利用Creo软件建立红花丝盲采装置的三维模型,并研制样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该装置前进速度为0.5 m/s,采摘齿转速大于6 r/s时,红花丝的采摘效果最佳,采净率约为90%。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的气吸式谷子精量排种器在播种作业时容易堵孔,导致穴粒数不准确及窝眼式谷子精量排种器在排种区种子在窝眼内堆积致使排种困难和高速作业时充种效果差等问题,应用TRIZ理论将现有的谷子排种器所出现的问题转化为矛盾矩阵,并运用39个工程参数以及40个发明原理,结合谷子精量播种技术对谷子精量排种器进行创新设计,设计了一种结...  相似文献   

14.
基于TRIZ理论的D型打结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赛  李凤鸣  钱旺 《农业机械学报》2018,49(S1):327-331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是指导人们进行发明创新、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化的方法学体系。打结器是捡拾打捆机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包络草捆的捆绳打成牢固可靠的绳结。针对捡拾压捆机打结器架体在损坏后拆装麻烦、难于维修更换,生产率急剧下降的问题,应用TRIZ理论对打结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描述,利用鱼骨图进行因果分析,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通过功能分析法找到初步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应用矛盾分析法得到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试验证明,新型打结器平均每11.5万捆损坏一次,超出了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圆捆打捆机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且便于维修,不足之处在于圆捆机作业时,当成捆室物料增多,成捆室压力逐渐增大,在压力作用下后仓出现一定的打开现象,从而导致草捆密度下降,成捆效果不好.该文结合圆捆机的结构,分析物料在圆捆机成捆室的成捆原理,运用TRIZ矛盾矩阵和创新原理对圆捆机成捆室结构和液压控制方式进行改进,提出两种提高物料...  相似文献   

16.
基于TRIZ理论与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木薯种茎切割机进行优化设计.优化方案采用多融合方法进行研究,使用TRIZ理论与Adams虚拟样机搭建虚拟优化平台对实物样机进行优化设计.使用Adams和因果链分析法查找问题中的主要矛盾,运用TRIZ理论发明创造性原理解决主要矛盾,获得最优设计方案.木薯切种机优化后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基于TRIZ理论的秸秆好氧-厌氧联合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RIZ理论设计秸秆好氧-厌氧联合发酵工艺,并研究不同供气方式及加入菌剂对其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好氧发酵后,各组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曝气混菌组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最高,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6.3%、40.4%和8.2%。利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和一级反应方程对累积产甲烷量的拟合结果较好,R2均大于0.97,曝气混菌组累积产甲烷量的试验值可达294.38 m L/g,利用两个方程拟合数值分别为279.58 m L/g和320.11 m L/g,而经巴斯维尔公式计算得到的理论产甲烷量为424.7 m L/g,曝气混菌组的试验值仅为理论产甲烷量的69%左右,仍有31%左右的物质没有被降解,因此巴斯维尔公式对惰性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理论计算结果偏高。好氧敞口组、曝气木酶组、曝气黑曲霉组、曝气混菌组及搅拌混菌组总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分别比直接厌氧发酵组高15.99%、35.47%、37.99%、54.68%和40.92%,曝气供氧方式的效果优于搅拌供氧,曝气供氧方式下添加混菌的效果优于添加单一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