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田间种植的方法,通过调查田间白粉病防效和黄瓜品质指标,筛选在赤峰地区采用生物农药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最适稀释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生物农药处理均可降低黄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和田间发病率,其中,稀释67倍和稀释40倍时防治效果较佳,分别达到23.66%和25.23%,与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浓度生物农药处理均对黄瓜品质有一定影响,稀释67倍时黄瓜单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3 kg、3.61%、2.63 mg/g。因此,稀释67倍为本试验筛选的生物农药最适稀释浓度,可用于赤峰地区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利用Recharge+Dynamic F、百净(3.0%氨基寡糖素AS)、百勇(25%己唑醇SC)对黄瓜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几种杀菌剂(菌肥)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防治黄瓜白粉病提供依据。结果表明:Re-charge 500倍+Dynamic F500倍溶液与百勇750倍溶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3次施药后7d防效达70%以上,推荐使用;3.0%氨基寡糖素水剂750倍溶液对黄瓜白粉病效果一般,连续3次用药后防效为48.96%。  相似文献   

3.
<正>白粉病是广大蔬菜种植护经常遇到的作物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北方温室和大棚内最易发生此病,其次是春播露地黄瓜,而秋黄瓜发病较轻。阜蒙县地区高温干旱亦是白粉病发生的诱因条件。因白粉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黄瓜生长后期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叶片受害最严重,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  相似文献   

4.
以生防菌TY-1以及新型农药50%凯泽悬浮剂为供试药剂,于黄瓜白粉病发生初期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TY-1能降低黄瓜白粉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达62.79%,仅次于50%凯泽悬浮剂1 200倍液处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白粉病的病原菌和传播途径、发病条件等,并针对白粉病对黄瓜的严重危害性,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黄瓜白粉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及其防治方法,为黄瓜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发掘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对黄瓜白粉病根际土壤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盆栽活体生测方法对白粉病拮抗细菌进行筛选,发现1株对黄瓜白粉病生防效果较好的细菌SDNY-038。经过菌株鉴定以及进一步的生测验证表明,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7、14 d后生防效果分别达到78.00%、84.67%,与阳性对照药剂相比,防效施高55.93、66.37百分点,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生物农药的潜质。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通浓度50%硫磺悬浮剂进行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1hm2用50%硫磺悬浮剂(有效成分)1500~1875g兑水750kg,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间隔期为7d,共喷2次。药后7d各处理防效为80%以上,对黄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9.
枯萎病是黄瓜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在一些大棚内,由于连年栽植黄瓜,枯萎病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黄瓜产量的重要因素,而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通常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重,造成黄瓜的产量损失,甚至提前拉秧。一、黄瓜枯萎病1、危害症状:该病从黄瓜幼苗到生长的后期都能发病,在低温、潮湿的土壤中,开始结瓜时,发病重。幼苗期发病,茎基部变褐缢缩倒伏,维管束变褐色;成株期发病,下部叶片叶脉逐渐退绿,叶片呈掌状黄色病斑,黄叶逐渐向植株上  相似文献   

10.
黄瓜白粉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瓜白粉病的症状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在生长后期发生严重.但如果有原存在的病菌或在条件较为特殊的情况下,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白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叶柄及茎.成株及幼苗均可染病.  相似文献   

11.
黄瓜白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是我省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病害。温室大棚内一旦发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提早死亡,对黄瓜产量影响很大。此病除为害黄瓜外,还为害西葫芦、甜瓜、南瓜、西瓜、冬瓜、丝瓜等。  相似文献   

12.
黄瓜白粉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俗称"白毛病",是瓜类蔬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黄瓜、南瓜、西葫芦、冬瓜等。一、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和叶柄上也可发病。发病初期叶面和叶北面上出现白色小霉点,以叶正面为多,后渐渐扩展为不规则的霉斑。发病严重时霉斑连成大片白粉区,或扩大到全叶。后期白粉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后期有时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子囊壳)。白粉病多从下部叶片先发  相似文献   

13.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各地均有发生,是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4.
15.
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植株叶片、茎和叶柄。发病最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75%。温度高于30℃,湿度超过95%,则病情受到抑制。病害先出现在下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表现为白色小粉点,后扩大为粉状圆形斑。受害的叶柄和茎,症状与叶片基本相似。黄瓜植株感病越早,受害越重,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病。2防治措施2.1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农13、津春3等。2.2 浸种消毒。在播种前用1%抗枯宁悬浊液20毫升,加水10公斤浸种1小时,可彻底根除种子上所带的白粉病菌。2.3 减少病菌寄生环境。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第…  相似文献   

16.
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ncearum DC)俗称"白毛",与霜霉病同为温室黄瓜的二大病害。其为害性虽不如霜霉病之可怕,但如防治不当时,亦常招致产量的重大损失。苗期发病,影响植株生长,而成株上发病则影响瓜的品质。本病适于较高温的条件,因此在北京郊区温室中,3—5月间发病最严重,蔓延亦极速,叶背叶面以至于叶柄和茎上均满生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的叶片变黄枯萎,以致植株干枯。京郊菜农对于本病的防治曾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白粉病是危害黄瓜产量、品质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抗白粉病材料的发掘与研究,可以实现从根本上解决病害问题。对获得的‘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分析,旨在筛选出黄瓜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丰富育种群体。【方法】对400份‘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苗期接种白粉病菌试验,通过叶片病斑观察结合病情指数分析,初步筛选出抗病材料,将筛选出的抗病材料在大田环境下自然发病进一步观察表型。对初步筛选出的抗病材料进行苗期生理鉴定,测定并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进一步筛选抗病材料,并测定其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及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激素含量,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叶片中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木质素、病程相关蛋白等防御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感病材料相比,抗病材料的表面菌斑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优于对照‘长春密刺’,胞间CO2浓度低于‘长春密刺’。在防御激素方面,抗病材料的乙烯、茉莉酸、水杨酸含量同样优于感病材料,而在成熟期叶片的防御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上,抗病材料的表达高于感病材料。通过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和田间自然发病综合筛选出了两份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Mu-86-2、Mu-58-9。【结论】通过对突变体库的筛选可以获得抗白粉病新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得对黄瓜抗白粉病的遗传研究和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棚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白粉病是近年在安徽包河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发生的一种常见病症.大棚基质栽培和水培均有发生,尤以水培黄瓜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了黄瓜的生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北方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区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浙江地区黄瓜白粉病发生盛期主要4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危害保护地黄瓜,长江流域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亦有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验证了25%乙嘧酚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5%乙嘧酚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使用浓度为60g/亩~100g/亩,防治效果达90%~95%左右。建议防治策略上一般连续喷施1~2次,间隔7-10d,同时注意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内与其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