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鱼类的养殖业,最初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投饵,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现在饲料的开发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任务。合成饲料的主要特点:根据各种鱼类种苗需求的营养来确定,如稚鱼的饲料对仔、稚鱼的营养要求量应当充分满足,为提高仔、稚鱼的消化能力,对饲料的要求,应易于消化吸收,适于摄取,并且在水体中不易分散的优质好嗜性饲料为佳。在人工合成饲料选择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生物饵料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海水鱼仔稚鱼摄食习性、消化系统发育特征和消化酶变化规律,阐述了海水鱼仔稚鱼营养生理及对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磷脂和维生素营养需求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了微粒饲料的类型、加工工艺与特性,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可为海水鱼仔稚鱼营养研究和微粒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西饲料》2003,(6):42-42
近日,笔者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海鱼微粒饲料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在青岛通过了专家验收。专家组认为,海鱼微粒饲料的成功研制,必将为今后我国海鱼生产性养殖的大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目前,鱼类大规模养殖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是养殖环境和饲料。我国养殖的名贵海鱼,如真鲷、黑鲷和牙鲆等,在生性育苗过程中,仔稚鱼容易发生大规模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20%,仔稚鱼从吸收卵黄内源营养,转变为摄取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或人工配合微粒饲料等外源营养后,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和不足是导致仔稚鱼大量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该项目成功研制出…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物饵料依然是仔稚鱼的主要营养来源,商业化生产这些生物饵料需投入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而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所以难于保证培育苗种的需要。因此,大力研究开发营养全面,价格低廉,适合水生动物幼体摄食与消化的人工微粒饲料,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活饵料,对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多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仔稚鱼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阶段死亡的原因、仔稚鱼对氨基酸和脂肪酸的需求研究及消化系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解决在育苗过程中早期仔稚鱼死亡的难题,有利于提高育成率及推广鱼类的工厂化养殖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泥鳅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包括泥鳅对蛋白质、脂肪、能量、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需要量,并介绍了泥鳅的替代蛋白源、非营养性添加剂、仔稚鱼营养研究及其配合饲料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7.
蛋氨酸是鱼类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必需氨基酸,仔稚鱼时期常常用卤虫作为仔稚鱼的开口饵料,但卤虫的体内的氨基酸不平衡,尤其是蛋氨酸缺乏难以满足仔稚鱼的营养需求,因此蛋氨酸对卤虫的营养强化有很重要的意义。蛋氨酸是常用的营养强化剂,文章综述了蛋氨酸强化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讨论了影响蛋氨酸营养强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是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存在苗种存活率降低等问题,研究罗非鱼仔稚鱼营养至关重要。本文就罗非鱼仔稚鱼的脂类营养需要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日本理研维生素株式会社现已开始出售与仔稚鱼初期饵料有关的产品一强化生物饵料营养用的“理研乌贼乳化油”。该产品含有丰富的W3hufa精制乌贼肝油乳化油脂,适合改善轮虫、卤虫的营养价。主要特征如下:①该产品是一种天然乳化油(自身乳化型),对仔稚鱼没有不良影响,髓增强  相似文献   

10.
牙鲆仔稚鱼微颗粒配合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梁德海 《饲料工业》1998,19(5):35-36
本文报道了5种微粒配合饲料的组成及用其饲育牙鲆仔稚鱼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试验各组与对照组(日本农产株式会社生产的海产鱼用初期饲料)相比,其增长和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同等水平。其中3号饲料的饲育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各组,生长最快,仔鱼从平均体长46毫米,经36天长到平均体长161毫米,平均每天增长032毫米;成活率最高,达到512%。我们认为,本试验中所研制的牙鲆仔稚鱼微粒配合饲料,可以完全替代进口海产鱼用初期饲料,并建议在牙鲆等鱼类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厂化、集约式养鱼的发展和名贵鱼类的养殖,苗种的培育将突破季节的限制而进行高密度养殖,其关键问题取决于仔稚鱼由内源性营养转变到外源性营养初期的食料,即“开口饲料”问题。尤其是一些名贵养殖对象,如真鯛、比目鱼、河豚、(鱼师)鱼、香鱼、鳗鱼和对虾等育苗期的开口饲料,过去主要依靠人工培养或捞取天然的卤虫、褶皱臂尾轮  相似文献   

12.
牙鲆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牙鲆属鲽形目 ,鲽亚目 ,鲆科 ,牙鲆属 ,是鲽形目中一种底栖肉食性鱼类 ,我国仅有牙鲆一种 ,沿海均产之 ,黄海、渤海产量较多 ,由于其肉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深受人们喜爱 ,市场需求旺盛 ,经济价值较高 (张辉等 ,1 998;李爱杰等 ,2 0 0 1 ;魏万全等 ,2 0 0 1 ) ,成为海产鱼类中重要的捕捞对象。与此同时 ,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污染、病害频发等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另外 ,牙鲆营养特别是仔稚鱼的营养与饲料问题较突出 ,高效优质的人工配合饵料还没有开发出来 ,很多养殖单位育苗时不得不依靠进口饲料。我们将牙鲆对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等物…  相似文献   

1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鱼类特别是海水鱼类的正常繁殖、生长、发育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因子,因而是培育和引进发展新渔业品种必须首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重点综述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海水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以便掌握规律和调控机制,有效地应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提高海水仔稚鱼的成活率和促进健康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汉江上游翘嘴鳜(Siniperca chuasti)苗种培育效率,本研究以鲢(Hypophthalmichehys molitrix)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作为翘嘴鳜仔稚鱼饵料,对翘嘴鳜仔稚鱼昼夜摄食节律、日摄食强度、其规格与最大可摄食饵料规格的相关性以及翘嘴鳜仔稚鱼同类相残等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翘嘴鳜仔稚鱼属于晨昏摄食型;(2)翘嘴鳜仔稚鱼对饵料鲢日均摄食范围为48.75%~53.75%;(3)翘嘴鳜仔稚鱼规格与摄食麦穗鱼规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y=0.4146x+0.9256(R^2=0.9869);(4)在饵料缺乏情况下,不同规格翘嘴鳜仔稚鱼均进行同类相残,小规格翘嘴鳜仔稚鱼(1.5~2.0 cm)的相残率为3.33%,大规格翘嘴鳜仔稚鱼(3.0~6.5 cm)的相残率达到15.83%。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相同水温条件下,3种不同的开口饵料对施氏鲟(♀)与欧洲鳇(♂)杂交仔稚鱼开口期(3-15日龄)生长、成活率的影响。开口饵料分别是丰年虫、水蚯蚓和微粒配合饲料,试验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日龄仔鱼3500尾。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鱼苗成活差异显著。水蚯蚓组稚鱼成活率为99.3%;丰年虫组稚鱼成活率为93.2%;微粒饲料组稚鱼成活率为75.9%。提示:水蚯蚓、丰年虫等天然饵料作为鲟鱼仔鱼开口饲料更具有适口性,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6.
<正>(上接2015年6期《新饲料》第31页)2鱼类小肠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研究一般来说,理想的氨基酸组成能够满足机体生长和代谢的最低需要,尤其对于海水鱼仔稚鱼来说,机体代谢强度很大,因此对食物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尽管很多研究结果已经显示,可以用配合饲料作为仔鱼的饵料[43],但是目前仔鱼培养仍然脱离不了活饵料,仔稚鱼配合饲料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黄鳝仔稚鱼对不同饵料的适应性,以便找到黄鳝稚鳝合适的开口饵料,从而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培育提供大批量的黄鳝苗种。本试验通过给全长25mm~100mm的稚鳝投喂鳗鱼饵料、血虫、水蚤、鲢鱼糜、水蚯蚓、配合饲料六种不同的饵料来分析其各项生长性能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水蚯蚓可以作为黄鳝仔稚鱼最合适的开口饵料,同时可以配合投喂含有诱食剂的人工配合饲料能够取得较好的增长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4海水鱼仔稚鱼微粒饲料微粒饲料(Micro-practical diet,MD)也称微颗粒饲料、微粒子饲料或微型饲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人工饲料,用以代替生物饵料作为水产养殖苗种的开口饵料。英国Jones博士在1974年首次用界面聚合法生产了尼龙蛋白膜微胶囊饲料  相似文献   

19.
1对水产动物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用添加质量分数5%大豆磷脂的精饵料喂养真鲷仔稚鱼,实验组在体质量、体长、成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饲喂大豆磷脂的电鳗仔稚鱼在体长和成活率方面优于对照组。有人在尼罗罗非鱼饵料中添加质量分数2%的改良大豆磷脂,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增重率提高43%,蛋白有效率提高31.3%,日增重提高66.1%,饲料系数降低31.4%。大西洋鲑鱼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和胆碱,试验组的增重比对照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奥尼罗非鱼仔稚鱼饲料中适宜脂肪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奥尼罗非鱼仔稚饲料中最适脂肪水平,采用脂肪水平分别为3%、5%、7%、9%、11%和13%的6种饲料投喂奥尼罗非鱼仔稚鱼28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脂肪含量从3%上升到11%,增重率先升高,在11%到达最高值,随后又逐渐下降,1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特定生长率、成活率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相似,饲料脂肪水平不影响鱼的肥满度。饲料脂肪添加水平和增重率的二次回归分析表明,饲料脂肪含量在10.98%时,罗非鱼仔稚鱼有最大的增重效果。(2)鱼体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体脂肪随饲料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3)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脂肪含量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脂肪酶活性则随饲料脂肪含量升高而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