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分析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明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金沙江干流水生生物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年春夏秋三季对金沙江中下游(河流水体和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功能群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下游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32科54属96种,以硅藻门(39.58%)为主,其次是绿藻门(31.25%),河流水体与库区在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上差异不显著;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42、1.81和0.9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3项多样性指数在各采样点之间、各季节之间无显著差异;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4种功能群,其中8种(D、P、X1、J、C、LM、F、G)为该区域的优势功能群。河流水体出现频率大于30%的浮游植物功能群有12种,主要优势功能群以D和P为主;库区有15种,主要优势功能群以D、J、P和X1为主。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温度、浊度、海拔、氨氮和硝态氮是影响金沙江中下游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2018年5月(春季)和2019年5月(春季)调查研究了对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理化特征,并利用香农威纳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两年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在小清河流域共鉴定出32和54种浮游植物;物种密度平均值分别为7.06×107和1.42×107cell/L;香农威纳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78和2.27;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59。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6类,2018年9类,2019年16类,代表性功能群为分别为Lo和MP。典范对应分析显示,2018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溶解氧;2019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总氮。综合分析认为,小清河流域水体质量一般,水体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分别对北运河水系40个站点进行了野外采样调查,分析了春、秋两季轮虫群落结构的特征,以此评价北运河水系的健康状况,并找出影响该水系轮虫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调查结果显示:北运河水系共鉴定出轮虫44种,主要以臂尾轮虫属为主;春季和秋季的物种数平均值分别为10.58种和6.55种,优势种分别为8种和3种,轮虫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03.43个/L和36.75个/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39和2.08,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64和0.59。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和总氮分别是春季、秋季影响北运河水系轮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北运河水系河流生态系统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长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浮游植物功能群落季节变化,探究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演替规律,为长寿湖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对长寿湖7个采样点进行逐月调查,优势度≥0.02的物种为优势种,采样点相对生物量20%的功能群为重要功能群,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寿湖有浮游植物7门11纲18目29科54属83种,其中45种浮游植物归入14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群为D、J、LO、MP、P、S1、SN、X2和Y。不同季节优势功能群存在明显差异,变化规律为:S1+Y→S1+SN→Y+J→D+Y,功能群Y是长寿湖代表性功能群,反映了水环境富营养化的特征。冗余分析(RDA)表明,长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变化受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透明度(SD)、水温(WT)、电导率(EC)、光照强度(LUX)、溶解氧(DO)和总氮(TN)是影响长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8月对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划分浮游植物功能群以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8种,各点位种类平均值为21.36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1.49×107 cells/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5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8。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2类,MP类物种数占主要优势,其中舟形藻属优势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总氮和总磷是影响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小清河流域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在汤浦水库流域布设6个采样点,于2012年每月中旬对浮游植物和环境指标进行一次采样调查。运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 FG)方法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汤浦水库共鉴定到浮游植物7门、117种,细胞密度月均值为9.37×10~6个/L,其中5月最高,极易暴发以硅藻和丝状蓝藻为主的藻类水华。按照功能群分类,汤浦水库浮游植物共划分出24个功能组类群,其中全年优势功能组类群9组,分别是C、D、F、J、L_O、MP、P、S2、X2;每月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组类群共15组,其季节演替趋势为C+P→C+D+S2→C+P+S1→L_O+P→F+J+S1→P+S2→D→MP+S2→C+MP+X2→C+P。RDA排序结果表明,空间异质性规律不明显,时间异质性呈现出一定的季节规律;其中,水温(WT)、水力滞留时间(HRT)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最显著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既可以反映水源水环境质量,也能指示水源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浙江温州珊溪水库为例,探究丰水期到枯水期水文情势变化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基于功能群分类体系确定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法研究水库不同生态区中浮游植物功能群、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生态健康指数(Q)的分布特征,采用冗余分析识别不同水文情势期下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探讨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演替、生长策略模式及其与驱动因子的互指示关系。结果表明(:1)珊溪水库浮游植物可分为19个功能群,功能群个数在丰水期最高,枯水期最低,其中M、MP、C、P为4个优势功能群;(2)珊溪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演替特征为MP→M→C;(3)Q指数为2.66~3.26,水体整体情况为中营养,其中丰水期和平水期的Q指数较枯水期更低,表明此时珊溪水库营养化问题更为严重,与功能群分布的动态变化特征一致(;4)氧化还原电位、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温为影响珊溪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和相关生物指标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5)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与关键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于2020年7月底调查分析了常德市周边东湖(N29°23’31"~29°20’14",E112°40’22"~112°37’15")、北民湖(N29°43’52"~29°41’30",E111°54’10"~111°51’28")、毛里湖(N29°28’58"~29°23’4",E111°58’30"~111°52’40")和安乐湖(N28°49’48"~28°47’47",E112°12’39"~112°9’39")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以及水体理化指标,以探究亚热带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营养状态。结果表明,毛里湖为中营养水平,安乐湖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东湖和北民湖均为富营养化状态;东湖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平均为23.69 mg/L,安乐湖最低,平均为6.71 mg/L;四个湖泊均以蓝藻为优势门类,其中北民湖和毛里湖蓝藻生物量占80%以上,安乐湖最低,约为39%。按Reynolds等的浮游植物功能群标准,可分为17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东湖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群有H1、S1、MP、P、C,北民湖H1、L...  相似文献   

10.
北运河浮游植物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运河水系是北京和天津的主要纳污水系,关乎着京津区域发展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2009-2010年对北运河水系浮游植物和水质进行了4次调查,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等以及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浮游植物有41种;其中,蓝藻门14种,占34.1%;绿藻门14种,占34.1%;硅藻门7种,占17.1%;裸藻门5种,占12.2%;其它种类2种,占2.5%。夏季以蓝藻为主,秋季、冬季和春季均以绿藻为主,整体表现为蓝藻-绿藻型,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绿藻门的耐污种;北运河的CODMn、NH3-N、NO3-N、TP和TN含量大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的2.12~9.79倍,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氨氮和总磷。北运河的水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为中污染,部分断面为重污染,水体质量在中-重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春季(5月),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不同类型水体中设置28个采样点(呼伦湖湖域17个,周围河流流域11个)调查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监测了水环境因子,探讨了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中共鉴定出7门80种浮游植物,其中呼伦湖中以绿藻门为主,而周围河流流域则以硅藻门为主。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共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X2、J和D为重要功能群。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RDA分析均表明: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是影响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最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功能群C和D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负相关,功能群J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而功能群X2受水温和溶解氧影响较大,同水温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用GB3838-2002评价标准评估各采样点的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呼伦湖内(M9、M16)水质极差,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均超过国家V类水标准(2mg/L、0.2mg/L、40mg/L);呼伦湖内西岸(M10~M13)、湖中心(M22~M24)以及周围水域的呼和诺尔(M3)、乌兰诺尔(M27)水中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极为严重。结果发现,周围河流水质明显优于呼伦湖内水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尔王庄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3月~12月进行逐月采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77种,划分了21组浮游植物功能群,以D功能群占绝对优势,代表种属为针杆藻属(Synedra sp.)。常见功能群为C、D、F、J、LO、X1,主要适应中到富营养、洁净、混合水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演替变化明显,夏季和秋季的功能群生物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变化特征为春季(C、D、E)-夏季(D、S1、WS)-秋季(D)-冬季(D)。  相似文献   

13.
济南南部山区夏季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5年夏季(8月)对济南南部山区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进行了野外采样调查。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分析了济南南部山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济南南部山区水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0种,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最多,蓝藻门密度最高。各位点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5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1。全地区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0类,MP类物种数最多和密度最高。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济南南部山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和10月对白云湖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池塘浮游植物数量及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并运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浮游植物数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数量与亚硝态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水温、硝态氮、总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营养盐含量、藻类现存量、有机物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中华鳖养殖池塘浮游植物数量的四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贵州草海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贵州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质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其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于2017年11月(秋季)对贵州草海16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密度、优势种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同时利用分层聚类分析、冗余分析(RDA)和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探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采样点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6属、139种;其中蓝藻门12属、22种,绿藻门28属、69种,硅藻门16属、29种,隐藻门2属、3种,裸藻门4属、11种,甲藻门3属、4种,金藻门1属、1种;其中绿藻为优势门类,占浮游植物总数的49.64%;硅藻次之,占20.86%;蓝藻居第三位,占15.83%,金藻最少,仅占0.72%。调查期间,样点6、7、11、12的叶绿素a含量较高,均高于5.0μg/L,细胞密度也较大,均超过了107个/L。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聚类分析表明,样点7、11、12聚为一类,其优势门类均为蓝藻,且位于靠近威宁县城的沿岸带。各采样点与环境变量之间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6、7、11、12号采样点主要受营养盐、总溶解固体和盐度的影响,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得出蓝藻受营养盐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威宁县城沿岸带的藻类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其它位点,其优势门类为蓝藻,营养盐是导致威宁县城沿岸带藻类细胞密度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赤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7-2010年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段进行浮游植物和水质监测调查研究, 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517(), 贡献率最大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占藻类总数比例平均为67.97%。繁殖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1.95×104~ 28.31×104 cell·L-10.36~0.94 mg·L-1; 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0.32×104~33.73×104 cell·L-10.25~0.60 mg·L-1; 越冬期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1.53×104~26.38×104 cell·L-10.39~0.76 mg·L-1。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4.426.930.84, 土城采样断面水体为轻度污染, 其他采样断面水体均无污染。物种环境典型对应分析(CCA)分析显示, 繁殖期群落结构主要影响因子为硝酸盐氮( -N)、亚硝酸盐氮(-N)、总氮(TN)等含氮营养盐类, 育肥期为镁离子(Mg2+), 越冬期为水温(WT)pH、溶氧(DO)、钙离子(Ca2+)。本研究通过分析这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并探讨赤水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因子的关系, 旨在为保护区赤水河段的水生态环境管理与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天津市河流、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9年5月、7月、9月对天津市的5条河流和4个水库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河流浮游植物为7门100种,优势种为绿藻、蓝藻;水库为8门81种,优势种为硅藻、蓝藻。环境因子在河流和水库间差异极显著的为透明度、pH、总磷和重碳酸盐碱度(P<0.01)。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河流依次为:浮游动物丰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碳酸盐碱度、磷酸盐浓度、总磷;水库依次为:重碳酸盐碱度、钙离子浓度、氨氮、透明度、溶解氧、水深、叶绿素(a、b)、总碱度、总硬度、pH。  相似文献   

18.
2017年7月,在西藏浪错(E 87°23′5.46″,N 29°12′33.45″)入水口和出水口,北侧靠西边小岛内侧等处共设5个采样站点,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3门12种(属),密度1.935×104~51.558×104个/L,平均密度17.188×104个/L,生物量0.003~0.2...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5?106 cell/m3,平均值为90.47?106 cell/m3。通过细胞体积生物量转换法,计算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平均值为4.41 mg Chl. a/m3,各站点间变幅较大,范围从0.02到34.08 mg Chl.a/m3。长江口外海区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冲淡水区最高,江苏外海居中,而近河口区和台湾暖区最低。转换生物量大于4.0 mg Chl.a/m3的高值区位于冲淡水区(3 m层)盐度为28.0的等值线两侧,且处于NH3-N和P的低值区。悬浮物浓度、温盐、水体稳定度和营养盐是影响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本次调查期间长江口外海不存在氮营养盐限制,冲淡水区存在明显的P营养盐限制,台湾暖流区存在潜在的Si营养盐限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主养团头鲂搭配少量鲢鳙鱼的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湿地运行期间调查了该复合养殖系统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91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而蓝藻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人工湿地运行期间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无显著变化,数量和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04×108cells/L,7.14×106mg/L,主要优势种有双对栅藻、四足十字藻、苇氏藻、微小平裂藻、点形粘球藻、泥污颤藻、优美平裂藻、微小色球藻、为首螺旋藻、不定微囊藻;池塘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3.27,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2.75~3.18,Pielou均匀性指数为0.45~0.55。同时将浮游植物种类丰度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池塘中绿藻主要受温度、溶氧、pH的影响,而蓝藻主要受pH和氨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