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和收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收获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点内容。针对丘陵山区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对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进行了探析。同时,阐述了当前丘陵山区水稻联合收获机械的使用现状和性能特点,并提出了加快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提高水稻生产能力,对促进丘陵山区水稻稳产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湖南省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现状,对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农机具进行分析,明确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分析了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机设备关键技术、农机农艺融合及装备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丘陵山区水稻产业机械化设备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和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作为铜仁市主要粮食作物,其常年种植面积在155万亩左右,年产稻谷56.41万吨左右,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51%以上。近年来,随着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水稻钵体穴盘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应用,水稻栽插机具的使用范围也从坝区逐步扩展到丘陵梯田。一、铜仁市山地水稻机械化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林果生产机械化的实现可以改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果农收入。蒙阴县作为丘陵山区的林果生产大县,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一、现状蒙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丘陵、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全县小麦种植面积为5.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为8.9万亩,而丘陵山区蜜桃、苹果等林果面积达125万亩,北部几个乡镇为无粮乡镇。  相似文献   

5.
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和整地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整地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首要作业步骤。针对丘陵山区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对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阐述了当前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性能特点和应用优势,并提出了优化改进现有稻田埋茬整地机械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目前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和农业“机器换人”对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探索一条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道路,本文利用SWOT法分析影响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因素,通过国外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经验,总结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浙江省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并给出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两融”、“两适应”为主要路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技术和工作等各种措施,加快全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属丘陵山区的县级行政区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50%以上,但GDP只占全国的30%.丘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糖料、烟叶、蔬菜、瓜果生产基地,水稻种植大部分集中在丘陵山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我国耕种收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57%,平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多数已经进入中级阶段并在加快发展;而丘陵山区明显落后,多数仍处初级阶段,特别是南方丘陵山区综合机械化率还不到10%.如果丘陵山区机械化不能取得重大进展,那么我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历史使命就会推迟完成.所以,全国总体上进入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以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都更有条件支持农业机械化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推进.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和12月,我们两次深入基层联系点——贵州省惠水县羡塘乡红旗村,重点围绕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农机合作社、农户,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座谈交流,充分感受了农业机械化在推进丘陵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巨大作用,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一、惠水县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其水稻年产量在1400万吨左右,占全省粮食作物总产的4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小麦、玉米相比,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特别是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滞后,成为粮食生产机械化最薄弱的环节。"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速,2014年水稻种植机械化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底,水稻种植机械化面积1423.5万亩,比2010年增长2.15倍,种植机械化率达  相似文献   

10.
<正>1发展现状江西省常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占42%。水稻是我省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维持在5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1﹪。目前,水稻机耕和机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2004年,该省开始推广机插秧,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机械化种植率仅为34%,是制约该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分片  相似文献   

11.
就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发展思路,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生产能力以及综合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江西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评价分析江西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综合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江西丘陵山区水稻生产存在小型农机具数量多、机具质量较差及大中型农机具少等问题,并选取水稻机插秧模式和人工抛秧模式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者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模式省工、节本增产效果明显;同时,提出丘陵山区下一步应在推广应用现有农机具的基础上,加快推广适合丘陵山区水田作业农机具,使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成为丘陵山区主要推广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一、适用范围 本模式适用于广西适合柑橘果树生长、种植于丘陵山区、水源条件较好,且可满足中小型农业机械作业、规模化生产的广西丘陵地区柑橘种植地区. 二、模式概述 "丘陵山区柑橘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主要针对丘陵山区果园机械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宜机化改造、机械化种植、管理、运输、冷藏保鲜为主要环节,依区域地形特点,完...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是济宁市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亩左右,占全省种植总面积的1/3以上。现济宁市小麦、玉米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相对来说,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耕、种、收三大重点环节中,除了耕地基本实现机械化外,其他两个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栽植环节机械化发展严重不足,并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稳定水稻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0引言镇江市丹徒区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扬丘陵山区,粮食生产以稻麦为主,全区水稻种植面积1.63万hm2。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是本区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一个难题。为此,广大农机、农业技术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引进了手动插秧、机动插秧等多项技术,但这些技术要求高、推广难度大。水稻机械化旱直播以它省工、节本、节水和节省秧田等优势,在我区被广泛采用,并已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水稻机械化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目前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和农业“机器换人”对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探索一条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道路,利用SWOT法分析影响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并给出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两融”“两适应”为主要路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技术等各种措施,加快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长清区丘陵较多,主要分布在五峰山、马山、张夏、万德及双泉街镇,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花生、核桃等为主.近年来,长清区积极推广适用于丘陵山区地形特点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全面提升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有效促进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丘陵山区,浙江第二大河瓯江中游。水稻是主要农业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hm2左右,因此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水、旱轮作,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玉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其中适宜机械化生产面积约400万亩。按品种类型分,春玉米面积占30%左右,夏玉米占70%;按区域分主要集中在江苏省苏北五市,种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5%。截至到2015年底,全省玉米主产区种植面积增加到629万亩,适宜机械化作业连片种植面积为428万亩,全省完成玉米机播390万亩,机播率为90.9%;机收360万亩,机收率为84.2%,玉米机播、机收环节基本实现了玉米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20.
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丘陵山区,浙江第二大河瓯江中游.水稻是主要农业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 000 hm2左右,因此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水、旱轮作,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