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目前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尚未成熟之际,本交及鲜精人工授精仍然是羊场主要的繁殖方式.但因为鲜精保存技术领域发展滞后,传统的稀释方法因保存时间短、稀释倍数低,严重影响种羊利用效率及良种覆盖率.笔者探索羊鲜精稀释液科学配方,拟在不改变原精生理环境前提下,加入精子可吸收能量及营养物质,为精子运动补充能源,同时保护精子少受损伤,抑...  相似文献   

2.
山羊、绵羊的冻精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已经开展20多年,但在生产实践中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其主要原因就是应用冻精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始终不高,徘徊在3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要。羊本交的受胎率在80%-90%,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8):52-54
为了研究使用性控冷冻精液(以下简称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对青年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10名输精员和6头公牛性控冻精对1851头青年奶牛随机进行人工授精,第1次人工授精时全部使用性控冻精,返情的母牛分别使用常规精液和性控冻精人工授精,统计分析妊娠率、产犊数、母犊数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性控冻精人工授精后代母犊率显著高于常规精液人工授精后代母犊率(P0.05);不同公牛性控冻精和不同输精人员的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存在差异(P0.05);性控冻精人工授精对青年奶牛流产率、产犊率和犊牛初生重等没有显著影响(P0.05)。青年奶牛第1次人工授精配种适合选择性控冻精,能显著提高后代母犊率。  相似文献   

4.
性别控制技术是继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动物繁殖高新技术之后的又一次动物繁殖技术革命。人为地进行动物性别控制是人们一直追求的梦想,性控冻精的出现使这一愿望变成现实。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性控冻精的研制及推广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以XY种畜(天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性控冻精生产企业应运而生,其生产工艺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5.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是对奶牛正常生殖过程进行人为干预,使之按人类的愿望繁衍所需性别后代的生物技术。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流式细胞分离法分离XY精子,再生产性控精液的技术。利用性控精液通过人工授精方式,使奶牛提高母犊率,从而达提高繁殖效率的目的。笔者通过对几家牧场的使用性控冻精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该技术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工授精是发展我国畜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进行人工授精所使用的精液多数是细管冻精。细管冻精的使用提高了优秀种公畜的利用率,促进了品种改良的速度,提高生产性能,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可以大幅度减少种公畜数,节约开支。细管冻精与颗粒冻精相比,细管冻精使用便捷,并且可减少精液的浪费和微生物的污染,且受胎率高。细管冻精能否被充分利用,其保存、取放是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冻精配种技术是肉牛养殖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育种和保种的基础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促进冻精配种技术在广大基层地区的应用,从种牛的选择、精子的冷冻复苏和母牛发情的鉴定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冻精配种技术的因素,并从准确鉴定繁殖母牛发情、找准繁殖母牛最佳人工授精时间和规范直肠人工授精技术3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8.
实际生产中奶牛繁殖可分为自然繁殖(自然交配)、人工受精、胚胎移植三个方法。目前,奶牛的人工授精可分为两种方式:常规普通冻精受精、性控冻精受精。各国奶牛的人工授配种技术流程基本相似,体现出先进与落后差异的主要节点是对操作细节的规范与把控。现借国外奶牛人工繁育资料,整理出奶牛人工配种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9.
从散养牛冷冻精液的保存和解冻、发情鉴定、输精器械、人工授精、配种登记、妊娠诊断全过程等方面规定了散养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要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规程适用于细管冻精和性控冻精的牛人工授精操作。  相似文献   

10.
规范操作就是按照人工授精所制定的规程操作。它贯穿冻配的全过程。1 冻精保存 冻精从冷冻站购取,一般均符合部颁标准。在保存过程中始终保证液氮面覆盖冻精,生产中取用冻精不能高于罐口并在1~2s返回液氮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和安格斯牛冻精,进行母犏牛人工授精配种。母犏牛平均发情周期22d,发情持续期20~36h。平均怀孕期274.9±28.31d。人工授精受胎率76.26%,繁殖成活率63.3%。  相似文献   

12.
马匹冷冻精液配种,是近几年马匹繁殖改良所采用的一项新技术,是马匹人工授精技术的又一创举。马的精液冷冻及冻配技术经过几年试验,现在已广泛应用于生产。望奎县家畜繁育指导站,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于1984年开始进行马的精液冷冻试验,当年即试冻成功。1985~1989年,累计冻精配马17024匹,受胎12645匹,受胎率74.3%,得改良马驹9763匹,达到了鲜精水平。这项成果,在国内居领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性控冻精对荷斯坦牛配种效果、后代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及生产效益等的影响,应用同一头荷斯坦种公牛的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通过人工授精方法对青年母牛配种,记录母牛妊娠率、流产率、难产率及犊牛出生后性别比例、体质差异等参数,比较性控精液对荷斯坦牛繁殖性能及子代体征的影响。结果发现,性控精液母牛妊娠率有降低趋势,但后代雌性比例显著提升,对流产率、难产率、后代体质参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用性别控制冻精繁殖奶牛技术是当前提高母牛繁殖最先进、最现实、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繁殖潜力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技术在奶牛生产中得到应用,能使母牛在配种前胎儿性别得到控制,从而使母牛连续多生母犊,母牛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成本和怀孕时间,用性控冻精人工授精,可以大量繁殖优质高产母牛后代,最终使母牛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实现缩短改良周期、快速扩群,为养牛业提供优质高产奶牛,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奶牛养殖业大发展具有十分宽广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性别控制繁育技术是继常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之后,家畜繁育改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目前,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当前提高母牛繁殖最为先进、最为现实,而且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繁殖潜力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技术有利于奶牛育种计划的实施,对改良奶牛的遗传性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种公牛的利用率。把握好奶牛X性控冻精在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8头18月龄以上弗×西种公牛,用优化冻精生产工艺生产冷冻精液,与优化前3年86头次本站饲养的肉用种公牛冻精生产情况进行比较,并分别用其冷冻精液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观察其繁殖情况。结果显示:优化冻精生产工艺后弗×西种公牛平均初采月龄比优化试验前肉用种公牛提前,但2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鲜精活力、冻精活力及复苏率3项指标弗×西种公牛比优化试验前肉用种公牛有所提高,但2者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鲜精密度优化试验前肉用种公牛比弗×西种公牛有所提高,2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次均采精量:优化冻精生产工艺后弗×西种公牛为4.85 mL,试验前为4.46 mL,弗×西种公牛提高8.74%,2者间差异显著(P0.05);头年均冻精生产量:优化冻精生产工艺后弗×西种公牛为15 736剂,试验前为14 272剂,弗×西种公牛年均冻精生产量提高10.26%,2者间差异显著(P0.05);优化冻精生产工艺使弗×西种公牛采精量和冻精生产量显著提高,冻精活力比试验前提高3.5%,其平均活力超过国家合格标准26.6%。2组种公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输配试验,受胎率均较高,分别为81.82%和77.68%,但2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犊率分别为71.72%和70.11%,2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种公牛冻精在纳雍县进行人工授精输配试验,受胎率较高,分别为82.81%和76.92%,2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犊率分别为73.59%和71%,2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应用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是加快高产奶牛繁殖的主要渠道。在临床应用中,情期受胎率偏低,以及操作技能不熟练,都是影响性控冻精颗粒,造成浪费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关于性控冻精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操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奶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并从奶牛的繁殖机能、母牛的管理、发情鉴定、冻精质量检测、冻精解冻温度和时间、适时输精、输精技术、早期妊娠诊断和繁殖疾病的治疗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奶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提高母兔的繁殖效率是养兔业的主要目标,而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母兔繁殖效率、实现规模化和工厂化养兔的必要手段。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实现兔批次化生产,支持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人工授精的关键技术环节主要包括母兔的同期发情、公兔采精、精液检测、精液稀释、母兔输精和输精后处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前,牛的冷冻精液技术(特别是细管冻精)已在国内外奶牛生产中广泛的应用,敦化市从1990年以后也普遍推广细管冻精。正确使用好细管冻精,则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问题,就如何正确使用细管冻精,笔者有以下体会:1 与颗粒冻精比,细管冻精好一般1头种公牛利用细管冻精配种1年能配3000~4000头母牛,多达10000头以上,比鲜精人工授精,特别是比完全自然交配(散交乱配)的公牛能提高十倍到百倍以上。同时细管冻精不受地区、季节、公牛年龄的限制,运输方便,而且细管冻精有效保存时间长,有的保存时间超过25年,一般可保存10年以上。我市利用细管冻精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