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区域、龄组对桢楠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影响,从土壤养分探讨区域尺度上桢楠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为桢楠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立地质量精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四川省不同区域、林龄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形取样法对不同土层(0~20?cm、20~40?cm)进行养分试验研究,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桢楠(Phoebe zhennan)是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植物,为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其文对桢楠播种育苗及营造人工林技术做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辽阳地区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阳地区不同杨树人工进行胸径测量,观察林缘到林内方向上胸径的变化趋势,结合人工密度,计算其边缘深度,分析杨树人工林不同方向上边缘效应的大小、不同面积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大小以及同一林地不同杨树品种的边缘效应大小,从而为杨树人工林的合理栽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辽宁杨、9年生3930杨和8年生3930杨3个样地中,东部方向上表现出的边缘效应最大,北部次之。②面积最大(50hm^2)的3930杨树林边缘效应最显著。③同一林内行状混交的3个杨树品种中,108杨的边缘效应最显著,其次为107杨,最小为3930杨。  相似文献   

4.
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30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杨树人工林边缘效应显著。杨树人工林的边缘效应率达1.26,边缘效应深度达林内30 m,边缘部分杨树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林内,多出108.6%。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显示,土壤养分含量随着边缘的深度不断深入,表现为先降低后增高,并随着边缘深度的增加,升高的趋势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5.
吴生广 《防护林科技》2013,(7):10-11,49
通过辽阳地区不同杨树林地不同方向上的边缘效应对杨树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2年生辽宁杨、9年生3930杨和8年生3930杨3个样地中,皆以东部方向上的边缘深度最大,表现出的边缘效应亦最大,北部方向次之。实践中,可通过增加东部方向上杨树的株数,使杨树林东部边缘部分在整个林子中的比例增大,可显著提高杨树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对土壤动物分类及其作用以及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土壤动物群落、区系组成、空间分布、季节动态以及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等方面,报道了我国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研究状况,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N0(0kgN·hm-2a-1)、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和N3(240kgN·hm-2a-1)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探讨亚热带森林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采取2种施氮方式,即在缓冲区采取1年1次性施入氮,而在中心区每月施入等量氮。结果表明:缓冲区1次性施氮后30天内每10天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和中心区按月施氮后酶活性动态均表现为N1始终促进3种酶活性(相对于N0处理);N1和N2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依施氮时间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异,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增加或抑制作用;随土层深度增加,3种酶活性均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土壤含水率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种群数量的影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中国沙棘人工林持续4年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克隆种群数量、母株种群数量以及子株种群数量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均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规律;随着年份增加克隆种群数量、子株种群数量最大值时最佳含水率不断升高;在同一土壤含水率情况下,母株存活数量和存活率则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的生长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以1年生桢楠幼苗为材料,设置5个氮水平CK(0)、N1(5.7 g·m-2·a-1)、N2(11.4 g·m-2·a-1)、N3(19.0 g·m-2·a-1)和N4(38.0 g·m-2·a-1),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均促进了株高、地径和叶面积的增长,株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和叶面积均以N3处理最高,分别为CK的3.93、1.51和1.33倍;不同施氮处理均提高了幼苗的生物量,各施氮处理下整株鲜重分别较CK提高了22.15%、31.53%、96.45%和45.82%,以N3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幼苗的总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均先升高后降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N3处理的桢楠幼苗质量最佳,说明适度氮沉降能促进幼苗生长,但更高水平的氮沉降可能会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1.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楠木人工林培肥土壤功能,结果表明:营造楠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楠木人工林比杉木能更好地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2.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L16(5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桢楠幼苗生长量、生物量及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配比对一、二年生桢楠幼苗的苗高、地径、叶干质量、枝干干质量、根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基质配比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4∶6∶2∶1∶4,表现均衡,综合评定结果最好,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5.18 mm,苗高增加50.23 cm;其次是基质配比为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6∶6∶1∶3∶2,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4.06 mm,苗高增加45.99 cm。不同基质成分中对桢楠幼苗生长的影响大小为泥炭土>农林废弃物>腐殖土>油樟叶>椰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湖南省楠木次生林林分断面积与蓄积相容性生长收获预估模型,为林分的生长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1989—2014年6期一类清查样地中的楠木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的联立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样地效应,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联立方程系统.[结果]基础模型包括3个含林分变量的...  相似文献   

14.
于洞口县花古乡园艺场鸡公坳选用3年生2次移植苗和1年生非移植苗进行楠木造林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2次移植苗平均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0.4%,比1年生非移植苗平均造林成活率(42.6%)提高了47.8个百分点;2种苗木的造林成活率差异达到了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楠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四川农业大学实习林场50~58年生的楠木人工林实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研究楠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4年生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63 m,20年生时树高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7 m,与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16年生时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64 cm,22年生时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6 cm,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54年生时材积的平均生长量最大为0.008 9 m~3,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此年龄可认为是楠木的数量成熟年龄;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之间的生长关系可用三次多项式y=a_0+a_1t+a_2t~2+a_3t~3(y表示树高、胸径、材积,t表示树龄,a_0、a_1、a_2、a_3分别为模拟曲线的系数)描述,其适合优度99%.  相似文献   

16.
四川桢楠生长特性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桢楠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了桢楠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四川省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桢楠生长,90年树高平均可达33.80 m,胸径(去皮)平均可达43.10 cm,材积(去皮)平均生长量达2.236 m3。Logistic曲线对桢楠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35.117/(1+9.466×e-0.059x),y=54.937/(1+15.921×e-0.045x),y=4.029/(1+67.750×e-0.048x)。桢楠平均生长量高峰的出现以树高,胸径,材积为序,符合一般林木的生长规律;桢楠在前50年左右材积生长缓慢,之后进入快速生长期,90年左右时生长速度仍未见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7.
楠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都江堰灵岩山楠木人工林纯林为基底,在林内选设标准地(20m×20m),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楠木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层现象明显,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大于灌木层,水麻和小竹叶菜分别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优势种群;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随楠木人工林种植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同时,不同楠木种植密度下草本层的各指数均高于灌木层,表明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高于灌木层.  相似文献   

18.
四川桢楠生长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四川盆地区域内的桢楠资源进行调查,其主要以半自然散生状态保存在"四旁"和寺庙,成片的人工林相对较少,而且造林成效较差。在自然状态下桢楠林分直径分布规律明显呈正态分布规律,径阶分布离散程度大。在四川盆地发展桢楠人工林时,大面积宜采用桢楠与杉木、马尾松等针叶树种混交方式,"四旁"栽植则采用单行或双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1989—2014年6期一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筛选出楠木株数占比大于20%的55块样地共299组年龄-胸径值,编制了楠木次生林地位指数表,为湖南省楠木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用10个常用的数学模型对胸径生长进行拟合,理查德模型的相关系数最大(R^2=0.956),残差平方和最小(SSE=3.950),将其作为导向曲线方程,表达式为D=15.6829(1-e^-0.0457A)^1.0597。以40a为基准年龄,3cm为地位指数级距,得到9、12、15、18和21cm共5条地位指数曲线,分别采用标准差调整法、变动系数调整法和相对优势胸径法进行胸径地位指数表的编制,其中标准差调整法所展开的地位指数表落点检验精度高达(98.96%),不跳级比率为76.67%,且无跳2级或以上的现象,因此以该方法来展开湖南楠木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以胸径评价林分立地质量,编制胸径地位指数表,其精度高,适用性强,能较好地反应林木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套盆法对1年生宜昌楠幼苗进行完全不浇水(W1)、每天浇水(W2)、隔天浇水(W3)、水位位于苗木土表1/3(W4)、水位位于苗木土表1/2(W5)、水位位于苗木土表处(W6)共6个处理的水分胁迫试验,测定宜昌楠苗木的若干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供试幼苗的叶绿素有明显的影响;宜昌楠苗木的SOD活性,W1处理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W2、W3处理变化不明显,W4处理9 d后出现降低,W5、W6处理在第3天后升高然后呈现下降趋势;宜昌楠体内的MDA含量W1、W2、W3处理变化不显著,W4、W5、W6处理均呈上升—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宜昌楠具有一定的耐涝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