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绒螯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丹阳市现有河蟹养殖面积2万余亩,养殖水平差异很大,近几年来练湖河蟹养殖协会不断探索河蟹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模式,使其所在区域的养殖技术水平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现将其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户有所帮助。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1.1池塘的  相似文献   

3.
1病毒性疾病   呼肠孤病毒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幼蟹阶段.病蟹甲壳有褐色斑点,鳃呈红棕色,附肢颤抖甚至瘫痪,血液无法凝固,严重时病蟹呈昏迷状.通过放养前彻底清塘,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进行水质改良工作,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可以预防.但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仅对患病初期的河蟹采用酚皂溶液洗浴消毒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对二氧化氯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1-24℃时,中华绒螯蟹对二氧化氯在24、48、72、96h的LC50值分别为6.5、6.0、4.8、3.6mg/L,安全浓度值为1.58mg/L。中华绒螯蟹对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耐受性强于二氧化氯水溶液。  相似文献   

5.
在解剖、测量性成熟和未成熟中华绒螯蟹外部形态和性腺之基础上,试用“双百分率法”和“差异显著性检测法”对中华绒螯蟹的副性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成熟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均具有较明显的副性征。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种群差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的洄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叙述了中华绒螯蟹的洄游,包括索饵洄游和生殖洄游。  相似文献   

8.
新近在美国三藩市河口和附近水域发现大量中华绒螯蟹。这可能是有人故意放到河口去的,目的是增加蟹类资源建立蟹类水产业,有人则认为是船只排出压舱水时无意引入的。中华绒螯蟹是中国沿海各河口的一个水产品种,现在在三藩市湾、萨克利门托———圣琼奎三角洲和所有流向此河口的干、支流里都有了它们的身影,其分布和种群数量正日益扩大。这一品种在北美的崛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在北欧它们被认为是一大害。上世纪初偶尔引入德美,在20年代到30年代,繁殖扩散到所有欧洲河道和河口。它们入侵易北河、奥德河和莱茵河以及中欧的运河…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在欧州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中华绒螯蟹侵移欧洲的过程,介绍了该种群目前在欧洲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螯蟹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的受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近年来作者等对中华绒螯蟹雌雄两性配子以及受精的研究成果。成熟卵无受精孔;精子在卵的任何部位均可穿入卵内。精子在顶体的作用下进入卵内,虽多精着卵、数精入卵,但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在北美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并分析了中华绒螯蟹侵移北美洲的过程以及目前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 ;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研究方面 ,找到中华绒螯蟹区别于其他绒螯蟹的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 ,以及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由南到北的分子遗传渐变标记 ;在养殖性能方面 ,阐明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幼蟹和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 (包括蜕壳、生长、性腺发育、性成熟及生殖洄游等 )差异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我国淡水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严重困扰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中华绒螯蟹常见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的受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近年来作者等对中华绒螯蟹雌雄两性配子以及受精的研究成果。成熟卵无受精孔;精子在卵的任何部位均可穿入卵内。精子在顶体的作用下进入卵内,虽多精着卵、数精入卵,但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16.
郑串  潘连德 《水产科学》2017,(4):403-410
水温(20±1)℃下,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过氧乙酸对中华绒螯蟹Ⅲ期仔蟹、幼蟹、日本沼虾及伊乐藻、金鱼藻和苦草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对中华绒螯蟹Ⅲ期仔蟹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36、34.36、30.55mg/L和28.05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86mg/L;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3.55、40.70、36.53mg/L和31.6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0.67mg/L,过氧乙酸对日本沼虾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7.14、14.98、12.02mg/L和9.5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43mg/L。根据安全质量浓度可知,对过氧乙酸的耐受性顺序为中华绒螯蟹幼蟹Ⅲ期仔蟹日本沼虾。过氧乙酸对伊乐藻、金鱼藻和苦草的96h半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20.13、39.78mg/L和33.67mg/L,因此,在蟹塘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用量需控制在3.43mg/L以下,防止过氧乙酸的药害。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名贵的淡水养殖品种。随着养殖强度和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 ,水域环境日趋恶化 ,其病害愈来愈严重。特别是 1 995年以来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市的养蟹区暴发的“抖抖病”,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据有关资料报道 ,1 998年暴发“抖抖病”,江苏通州、浙江绍兴、江苏宝应养蟹损失都在 1 0 0 0万以上 ,估计全国范围内造成 1 0亿元以上的损失。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历史较短 ,有关其研究大多集中于形态、生理、生化、生态、营养、养殖等方面 ,而对其疾病病原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较少 ,因此…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自然状态下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成蟹血淋巴和大眼幼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成蟹血淋巴中均检测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为182.96±45.66 U/mL(n=29),而在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亦检测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为94.29±15.65 U/mL(n=4)。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河蟹的自身防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半精制饲料及实用饲料对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进行饲养试验,以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中蛋白源的适宜含量为 40% ~42.5%,碳水化合物为 15% ~20%,能量蛋白比为30.61~32.99kJ/g蛋白,脂肪含量为 3.6%,各类矿物质的适宜含量分别为:钙2.17%、磷1.33%、铁 100mg/kg、铜 100mg/kg、硒0.1~0.3mg/ kg,无须添加钾、镁,钙磷比为1.63∶1。  相似文献   

20.
蟹服康成分A对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温和产气单胞菌、豚鼠产气单胞菌4种菌株的MIC分别为0.78、0.39、12.5、0.78μg/mL,MBC分别为0.78、0.39、25、0.78μg/mL;蟹服康成分B对4菌株的MIC分别为0.20、1.56、0.78、0.39μg/mL,MBC分别为0.39、3.12、0.78、0.78μg/mL。2种成分联用对4菌株分别表现为相加作用和协同作用。蟹服康防治有效率达90%以上,治愈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