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南地区4种林分改造树种的叶片养分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叶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为幼林养分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了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黎蒴Castanop-sis fiss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林的叶片氮、磷、钾的季节动态.鲜叶叶面积用微电子面积测量仪测定.叶片N含量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的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年中不同季节 的动态变化,为山核桃经济林的施肥、管理、低产林的改造及该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环江县 的 10 个核桃园分别选取 20 株山核桃,采集叶片和土壤,测定叶片养分(全碳、全氮、全磷、全钾、钙、铁、 锌、硼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速效硼、速效铁、速 效锌、速效钙含量),分析叶片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结果】随着山核桃植株的生长,叶片氮含量逐渐减 少至 13.59 g/kg,而硼、钙含量则逐渐增加;叶片铁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磷含量则相反;7 月、10 月的叶片钙 含量约是 4 月(13.54 g/kg)的 2 倍;山核桃林地土壤交换性钙、有效硼含量变化则先增加后减少,全钾含量逐 渐增加至 8.84 g/kg,4 月的有效锌含量(8.46 mg/kg)是 10 月的 6.9 倍;山核桃叶片各养分均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 土壤养分中除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外,其余养分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相关性分 析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铁 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山核桃花期,应加强钾肥施用;在果实生长期,应注重氮肥、 钾肥施用,提高大量元素的有效性;在果实成熟期,应补充磷肥和钙、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叶片氮(N)和磷(P)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不同树种对平原造林地生境的生态适应及养分利用机制。  方法  以刺槐、千头椿、旱柳、毛白杨、白蜡和油松等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新鲜叶、凋落叶的N、P含量,计算叶片N、P再吸收率并分析其与叶片、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  结果  刺槐的叶片N含量最高,旱柳的叶片P含量最高;白蜡叶片的N∶P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 < 0.05),毛白杨叶片的N∶P最低,刺槐、千头椿、旱柳和油松之间叶片N∶P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凋落叶N、P含量及N∶P与新鲜叶养分相关性不同。刺槐叶片N再吸收率和千头椿叶片P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多数树种的叶片N再吸收率或P再吸收率与其凋落叶养分含量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结论  刺槐、旱柳、白蜡和油松的生长受到 P 限制,千头椿和毛白杨生长受到 N 限制。树种能通过叶片N、P再吸收来适应养分限制环境。建议在平原林养护中加强林分结构调整、凋落叶归还林地、人工补植补造等措施以改善平原林养分限制状况。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间伐后林下植被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杉木林林下植被的生长与发育,对林地地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定位试验地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营养元素地分析,研究了杉木林间伐后林下被营养元素含量与积累状况,结果表明:营养元素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是不同的;间伐区灌木层和草本导植物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积累量大于对照区,草本植物中营养元素积累泊增长度不如灌木层植物大;间伐后林下死地被物中大多数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利用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l)、黎蒴(Castanopsis fissa)、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is)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对杉木林进行改造,从2008年4月到2009年4月,对5种改造林分的土壤养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的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4.3~5.1,属强酸性土壤,一般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红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火力楠林、黎蒴林和山杜英林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下降后上升,其他均为下降、上升后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夏季(7月)较高,秋季(10月)较低。土壤有效钾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个林分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为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7.
不同海拔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漳州南靖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的海拔效应。结果表明:①在0m海拔和100 m的林地中马尾松成熟针叶的N含量要显著高于海拔为200 m和300 m的含量,马尾松成熟针叶中P和N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马尾松叶片的N/P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表明该立地条件均存在磷限制。②20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针叶中N含量最低,而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叶中最高。随着海拔的升高,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10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针叶中P含量含量最高,而300 m海拔区的最低。③高海拔马尾松叶片的N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低海拔的马尾松,其中在200 m海拔时达到最大值;叶片P的再吸收效率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与N相似,在所有海拔林地内,P的再吸收率均要高于N的再吸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水曲柳及其混交树种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红松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动态,为水曲柳人工林的优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29年生水曲柳纯林、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红皮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为对象,利用野外取样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水曲柳人工林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1) 生长季内水曲柳叶片C、N、P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变化范围为556.71~446.15g/kg、32.61~18.74g/kg、3.62~1.26g/kg;C/N、C/P、N/P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升高,变化范围为17.06~23.81、150.60~350.56、9.10~16.98。(2)混交树种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C含量及红皮云杉与红松叶片N、P含量呈波动态势,长白落叶松叶片N、P含量逐渐降低;长白落叶松叶片的C/N和C/P平稳升高,红皮云杉叶片的C/N和C/P连续下降,红松叶片的C/N和C/P呈波动态势。长白落叶松和红松叶片的N/P先升高后降低,红皮云杉叶片的N/P先下降后平稳。(3)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叶片的N、P含量显著高于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的N、P含量,C/N和C/P显著低于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的C/N和C/P。结论培育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优于培育水曲柳红松混交林和水曲柳红皮云杉混交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在生长季初期保证林地氮肥的数量,中期注意补充林地的氮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9.
许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137-138
为了找出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营养元素的关系,对健康和黄化香樟叶片中N、P、K、Mg、Fe、Mn、Zn7种养分元素年变化动态及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叶片中N、P、Mg、Fe的含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理黄化香樟的叶片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3):137-138
为了找出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营养元素的关系,对健康和黄化香樟叶片中N、P、K、Mg、Fe、Mn、Zn 7种养分元素年变化动态及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叶片中N、P、Mg、Fe的含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福建三明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在0.3公顷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小湖地区格氏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份、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种,隶属于42科68属,其中单种属占67.6%,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87.3%.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垂直空间上常可分为三个亚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计算出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76,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闽北杉木二代种子园土壤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闽北杉木二代种子园的土壤N、P、K、Ca、Mg、B、Mo等主要营养元素和母株球果产量的关系,建立了种子园球果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分析探讨种子园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及与产量的关系、养分盈亏状况、适宜浓度范围及建议施肥配方。结果表明:P、Mg、B、Mo以及N-B、Mg-B、P-Mg、Mg-Mo的互作是影响杉木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因子,P-Mg和Mg-Mo的交互对球果产量有促进效应,而N-B和Mg-B交互对球果产量存在负增产效应。营养元素P与Mg、N与B和Mg与B相互促进,而Mg与Mo之间相互抑制;种子园土壤养分适宜浓度范围即营养诊断标准为水解N 41.196~60.504 mg/kg、有效P 4.420~7.100 mg/kg、速效K124.702~225.253 mg/kg、交换性Ca 34.166~75.827 mg/kg、交换性Mg 18.623~31.077 mg/kg、有效B 0.135~0.365mg/kg、有效Mo 0.513~0.847 mg/kg;种子园土壤速效P、交换性Ca、交换性Mg以及速效Mo含量总体偏低,处于缺乏或极缺乏状态;速效K、速效N、有效B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种子园建议施肥配方为:每株施P2O549.082~129.289 g、K2O 0~97.875 g、CaO 8.881~144.119 g、MgO 29.830~77.746 g、Mo 0.988~2.538 g,配比为P2O5∶CaO∶MgO∶K2O∶Mo=(0.5~1.3)-(0~1)∶(0.1~1.5)∶(0.3~0.8)∶(0.01~0.03)。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序列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南平地区,对8年、14年、21年、46年生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年、14年、21年、46年生杉木林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1.60、5.10、6.28、5.32 t/hm2。各年龄段杉木林凋落物均以落叶为主,8年、14年、21年、46年生杉木林叶凋落量分别占到年总凋落物量的61.9%、54.13%、61.9%、44.2%,落枝,杂叶和落果在凋落物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经方差分析检验,8年、14年、21年、46年生杉木林的落叶、落枝、杂叶、落果、碎屑等组分差异显著(P0.05)。各年龄段杉木林凋落物量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动态,8年、14年、21年、46年生杉木林凋落物量季节变化曲线均呈多峰型,均在3月、5月、8月、11月出现峰值;各年龄段杉木林的落叶、落枝、落果变化模式相同,均在3月、5月、8月、11月出现峰值,而凋落的杂叶和碎屑物变化模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福建地区杉木枝条基径最优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福建将乐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在福建省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中,选取杉木36株,对衫木枝进行数据解析,运用SPSS20.0对杉木枝条基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平均枝条基径预估模型。对枝条基径预估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选择改进的单分子Mitschelich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对线性模型、理论模型、复合模型(改进的理论模型)的拟合效果做出了比较。结果表明:以枝条着枝深度、胸径、冠长为变量的复合模型为预估枝条基径最优模型,模型的估测精度达到了91.33%。  相似文献   

16.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杉木纯林为对照 ,探讨了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2 7年生的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的养分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各树种、各组分凋落物中N、P、K平均质量分数大小基本上为N >K >P。混交林凋落物N、K平均质量分数大于纯林 ,P质量分数略低于纯林。观光木的N、P质量分数高于混交林和纯林杉木 ;K质量分数高于纯林杉木 ,低于混交林杉木。不同树种、不同组分间N、P、K质量分数的月份动态不同。混交林全年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N、P、K量分别为 4 8.5 2 8、2 .32 4、19.84 3kg·hm-2 ,纯林为 37.16 3、2 .339、18.4 0 6kg·hm-2 。混交林和纯林全年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在 3月份、8月份和 12月份出现峰值 ,N、P归还量以 3月份最高 ,K归还量以 12月份为最高 ;混交林归还土壤的N量明显高于纯林 ,K量也高于纯林 ,这对保持林地的长期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混交林中N总归还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冬季或春季 >夏季 >秋季 ;P总归还量季节变化为 :冬季、春季 >夏季和秋季 ;K总归还量季节变化为 :冬季 >秋季 >春季 >夏季 ,其动态与混交林杉木的动态一致  相似文献   

17.
胡永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47-13848,1385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地形因子对杉木叶有效养分的影响。[方法]以第3代杉木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和坡位杉木第3代种子园杉木当年生结果枝叶有效养分含量差异。[结果]同一坡向随着坡位上升,第3代杉木种子园杉木当年生叶有效养分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同一坡位不同坡向对杉木当年生叶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体现出较为复杂的规律。[结论]在杉木种子园施肥过程中应结合土壤状况、植株养分含量、不同地形因子等进行合理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8.
红锥杉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红锥杉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表明 ,杉木与红锥 ( 7杉∶ 3锥 )星状混交 ,7年生时 ,种间关系比较协调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且改土效果显著 ,明显地提高了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 42 .82 %和 5 7.0 8% .但现实保存密度偏大 ,种间竞争剧烈 ,混交林分结构不够稳定 ,急需通过适当的间伐以改善种间关系 ,调整林分结构 .杉木红锥人工混交是改造杉木低产林、防治地力衰退及扩大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种植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在适宜区进一步推广营造  相似文献   

19.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通过对杉木纯林、5杉木5木荷、5杉木5马尾松3种不同杉木造林林分林下植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木荷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纯林林下植被物种数分别为32种、27种、16种,其中杉木、木荷混交林最多,杉木纯林最少;3种林分中,杉木、木荷混交林H>杉木、马尾松混交林H>杉木纯林H,表明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比针叶混交林和针叶纯林丰富.  相似文献   

20.
由于树高测量中存在精度低、耗时长、难度大等问题,树高胸径模型常用来预测林木树高值。本研究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外31个常用的树高经验模型,采用福建杉木数据对所有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采用模型拟合效率、模型精度、模型偏度以及残差图对模型进行评估,初步筛选出4个性能较为优秀的模型,而上述评价指标不能甄别出最优模型。因此,结合16株解析木实测数据,采用交叉验证中的留一验证法,对初选的4模型进行进一步评价,最终确定Richards(模型23)为最优模型,为研究区域杉木树高精准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