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拟穴青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45%,36.37%,41.55%,46.13%,51.72%和56.86%的6种等能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1.86?0.11)mg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进行为期3周的养殖实验,考察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拟穴青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拟穴青蟹幼蟹饲料蛋白质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拟穴青蟹幼蟹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先显著升高(P0.05)后稍有下降,最大值出现在蛋白质水平为51.72%的实验组;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幼蟹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后趋于稳定,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灰分含量先显著升高(P0.05)后显著降低(P0.05),水分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幼蟹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组脂肪酶活性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条件下,饲料蛋白质水平在41.55%~56.86%,拟穴青蟹幼蟹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水平的回归分析表明,幼蟹饲料蛋白质适宜水平为49.03%。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枯草芽孢杆菌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及体成分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25.74±0.51)mg的拟穴青蟹Ⅰ期仔蟹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和0.5%的枯草芽孢杆菌制成3种试验饲料,饲喂幼蟹3周。试验结果: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组,拟穴青蟹幼蟹的终末平均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个不同添加量试验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强了幼蟹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P<0.05),对幼蟹的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5%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组,幼蟹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拟穴青蟹幼蟹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体粗脂肪含量也有显著影响,添加0.1%~0.5%的枯草芽孢杆菌对拟穴青蟹幼蟹有较好的促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对海区甲壳类生物的急性致死效应,笔者通过室内模拟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设计3×12的正交试验,研究温度和游离余氯耦合、温度和化合余氯耦合下对拟穴青蟹幼蟹死亡率的影响。试验水温为25、30、35℃,初始游离余氯质量浓度为5.0、6.0、7.0、8.0、9.0 mg/L,以砂滤海水为对照组;化合余氯质量浓度为30.0、36.0、42.0、48.0、54.0 mg/L,以1.575×10-3 mg/L NH4OH为加氨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单一温度胁迫对拟穴青蟹幼蟹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耦合下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对拟穴青蟹幼蟹的致死率进一步提高。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且均在35℃时达到最低,35℃时其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55 mg/L和27.290 mg/L,每1℃温升和1 mg/L余氯增加导致死亡率分别提高了0.316%和0.027%。同时,确定了25~35℃游离余氯安全质量浓度为0.446~0.544 mg/L,化合余氯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4.
5.
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盐度20、温度28.0±0.2℃条件下,采用密封流水方法进行了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拟穴青蟹Ⅴ期幼蟹的平均耗氧率高于Ⅵ期幼蟹,Ⅴ期幼蟹的窒息点也高于Ⅵ期幼蟹。其中,当蟹苗体质量为1.00±0.22 g时,耗氧率为0.437 2±0.083 mg/(g.h),耗氧量0.423 7±0.080 mg/(ind.h),窒息点为0.716 0±0.017 mg/L;当蟹苗体质量为1.81±0.30 g时,耗氧率为0.381 6±0.081 mg/(g.h),耗氧量0.671 7±0.140 mg/(ind.h),窒息点为0.698 7±0.011 mg/L。实验发现,拟穴青蟹幼蟹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具有比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其峰值出现在20∶00及02∶00左右,谷值出现在08∶00及16∶00。研究结果可为拟穴青蟹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苗种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北方地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有效养殖周期短的难题,本实验通过对拟穴青蟹幼蟹进行中间培育,以促进拟穴青蟹幼蟹的蜕壳生长,从而缩短拟穴青蟹在北方地区的养殖周期。试验分别设计了常温、20、24、28、32℃五个水温组作为拟穴青蟹幼蟹中间培育试验组,经过25 d的培育试验,结果显示:水温28℃试验组的生长指标、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比其他试验组要高,而且存活率也较高。试验表明,水温28℃可以作为拟穴青蟹幼蟹中间培育阶段的温度,有利于促进青蟹的生长蜕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低盐度养殖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影响,分别对在盐度0、10(低盐)和盐度20养殖30 d后幼蟹肌肉和肝胰腺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氨基酸(T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在肌肉中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盐度20>10>0(P<0.05),肝胰腺中为盐度10>0>20(P<0.05)。低盐下肌肉中NEAA降低量、肝胰腺中NEAA增高量均大于必需氨基酸(EAA)。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肌肉中含量由高到低为盐度0>10>20(P<0.05),肝胰腺中为盐度20>10>0(P<0.05)。综合各盐度组两组织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总和得出,与盐度20组相比,盐度10组肌肉和肝胰腺中氨基酸总含量增加0.36%,脂肪酸总含量降低25.61%;盐度0组氨基酸总含量降低8.14%,脂肪酸总含量降低42.51%。综上所述,在本实验低盐条件下,拟穴青蟹肌肉和肝胰腺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产生了显著变化,肌肉中氨基酸含量下降,而肝...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6~30℃,盐度18~22条件下,初始体质量(0.012±0.000)g的拟穴青蟹仔蟹饲养在底铺1~2 cm细沙、边缘放5 cm^2瓦片的塑料水桶(直径20 cm,水深20 cm)中,投喂以葡萄糖、蔗糖、糊精、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糊化木薯淀粉和糊化玉米淀粉为糖源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养殖3周,研究不同糖源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糖源显著影响拟穴青蟹仔蟹的生长性能(P<0.05);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依次为糊化木薯淀粉>糊化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葡萄糖试验组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不同糖源对拟穴青蟹仔蟹体组成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仔蟹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糖源对3种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拟穴青蟹仔蟹对大分子糖源的生物利用度要大于小分子糖源。在本试验的研究条件下,7种常见糖源中糊化木薯淀粉是拟穴青蟹仔蟹的最适糖源。 相似文献
9.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短尾亚目(Brachyur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是我国传统珍贵海产品(林琪等,2007)。拟穴青蟹作为一种我国南方沿海主要的海水捕捞和养殖的对象,具有食谱广泛、生长繁殖快、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全国养殖面积3余万hm2,年产量15.19×104 t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8)。 相似文献
10.
《福建水产》2020,(4)
本试验评估了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池塘混养模式的影响。经过5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与冰鲜饵料组抽样青蟹的平均规格、形体学指标、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青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青蟹胃蛋白酶、肠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胃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饵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磷酸盐和总有机碳指标均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在属水平上,冰鲜饵料组水样中的海命菌属等7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底泥中的地杆菌属等8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每667 m~2总产量(蟹+虾+贝)和利润分别为374 kg和6 210元,比冰鲜饵料组分别增加5.9%和42.6%。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拟穴青蟹围塘养殖效益,具有推广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苗种培育过程中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基础理论数据,采用投喂-饥饿和饥饿-投喂的处理方式对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分别开展营养储存饱和点实验(PRS)和不可恢复点实验(PNR),研究饥饿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蜕皮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眼幼体的PRS实验中,投喂时间≤2 d时,大眼幼体的蜕皮率为0;投喂时间≥4 d时,大眼幼体的蜕皮率和发育时间与连续投喂组(F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投喂4 d-饥饿组(F4S组)大眼幼体蜕皮后Ⅰ期仔蟹的增重率和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F组(P<0.05)。大眼幼体的PNR实验中,饥饿2 d时大眼幼体的存活率仅为(30.00±13.23)%。Ⅰ期仔蟹的PRS实验中,连续饥饿组(S组)Ⅰ期仔蟹的蜕皮率为0,而投喂2 d-饥饿组(F2S组)、投喂3 d-饥饿组(F3S组)和F组3组Ⅰ期仔蟹的蜕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投喂1 d-饥饿组(F1S组)和F2S组Ⅰ期仔蟹蜕皮后Ⅱ期仔蟹的增重率和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F组(P<0.05),且F1S组Ⅰ期仔蟹的发育时间显著延长(P<0.05)。Ⅰ期仔蟹的PNR实验中,除饥饿1 d-投喂组(S1F组)外,F组Ⅰ期仔蟹的蜕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各组Ⅰ期仔蟹蜕皮后Ⅱ期仔蟹的增重率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而发育时间却与饥饿时间呈正相关;饥饿时间≥2 d时,Ⅰ期仔蟹蜕皮后Ⅱ期仔蟹的个体大小明显变小。拟合分析结果显示,大眼幼体的PRS;值是3.57 d,Ⅰ期仔蟹的PRS;和PNR;值分别是0.90 d和2.01 d。研究结果表明,新蜕皮的大眼幼体必须给予充足的饵料才可确保高的存活率,大眼幼体投喂6 d后可以适当减少投喂量,短期饥饿对Ⅰ期仔蟹蜕壳和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Ⅰ期仔蟹的耐饥饿能力强于大眼幼体。 相似文献
12.
13.
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初始体重为 1 13± 0 3 5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0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 /豆油 (2∶1,W /W )为脂肪源 ,以不同胆固醇的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虽然各实验组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利用率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但在饲料中添加 0 2 %胆固醇时 ,实验组幼蟹的增重率和对饲料的利用率明显优于其他组。这说明在饲料中添加 0 2 %胆固醇可促进幼蟹生长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消化酶活力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组的蜕壳间隔和肝胰腺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3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组、F2组和F4组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肝胰腺和肌肉中的亚油酸(LOA)(C18:2n-6)、亚麻酸(LNA)(C18:3n-3)、EPA(C20:5n-3)和DHA(C22:6n-3)等主要脂肪酸含量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正相关关系,F1组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F2组的LO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F3组的LN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以50%的豆油或亚麻油替代鱼油能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但可能使幼蟹的成活率降低。以豆油或亚麻油替代鱼油会影响幼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和肝胰腺、肌肉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DHA与EPA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初始体重为 ( 1 .37± 0 .46)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 ,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 60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 /豆油 ( 2∶1 ,W/W)为脂肪源 ,以不同DHA与EPA的水平 ,配制成饲料脂肪含量为 8%的 3种等氮、等能饲料 ,用于研究饲料中DHA与EPA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DHA与EPA为美国阿拉斯加生产的浓缩深海鱼油 ,每克深海鱼油含EPA为 1 80mg ,DHA为 1 2 0mg。实验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 0 .30 %的DHA与EPA时 ,实验组幼蟹的增重率和对饲料的利用率明显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明蟹公寓养殖模式下,高蛋白配合饲料替代杂鱼饲喂对拟穴青蟹菌群的影响,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组拟穴青蟹的肠道菌群结构。结果显示,各饵料组中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操作分类单元总数85.84%以上。不同饵料组共有细菌操作分类单元(695个)占总数的18.92%,其序列数占总序列数的95.39%。主坐标分析显示不同饵料组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未产生显著分化。共现性网络分析显示,随养殖过程推进,微生物互作网络复杂度降低。功能预测分析显示,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转运和分解代谢等功能主要在养殖前期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养殖后期饵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蟹公寓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会对拟穴青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与杂鱼组相比,高蛋白配合饲料在维持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未显著影响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拟穴青蟹又称青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沿海地区。2020年,福建省青蟹养殖面积约为6万亩,主要养殖模式以池塘养殖为主。近年来一蟹一盒的“蟹公寓”养殖模式有所发展,解决了池塘养殖条件下青蟹互相残杀、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和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但目前仅限于育肥、育膏、软壳蟹养殖等阶段。国内外学者关于盐度变化对青蟹存活的影响、甲壳动物的渗透压调节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研究,而盐度对青蟹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