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经过连续4 a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7 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 cm含水量增加2.46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18 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 g·kg-1~0.55 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 g·kg-1~1.36 g·kg-1,有效氮增加4.5 mg·kg-1~18.5 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3.46 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岷江柏木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岷江柏木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2.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林业产品的需求。以普查、重点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在大渡河干旱河谷区丹巴县布设调查样线61条(线路总长度130 km),对全县12个乡(镇)的林木种质资源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灌木、竹类和木质藤本等木本植物共计543种,其中灌木328种,占比60.40%;乔木175种,占比32.23%;木质藤本33种,占比6.08%;竹类7种,占比1.29%。(2)蔷薇科为区域最大优势科,共99种,占比18.23%;豆科31种,占比5.71%;忍冬科30种,占比5.52%;杜鹃花科27种,占比4.97%;杨柳科25种,占比4.60%。(3)从垂直分布来看,海拔2 500 m以下,以旱生植被为主,适合发展林果产业;海拔2 500 m以上,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建议加大乡土树种、经济良种、彩叶树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不同用途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种质保存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借以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所含有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有高的活力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如果某个离体培养的基因型或物种目前需求量不大,但今后有推广的可能性,就可以把它们的培养物做为种质资源保存起来,从而可以节省采用连续继代或重新培养所需的时间和经费。我们实验室本着节约成本的理念,对仙人掌和草莓的种质资源做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4.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是园林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岷江上游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历时2a的调查研究表明,该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仅在此次调查中就涉及到54科174属546种,分别占该区已知雏管束植物总科、属、种数的34.8%、29.1%和27.8%,其观赏特性与园林用途多种多样,区系分布表现出极高的种群多样性。资源分布总体趋势为低海拔地区多于高海拔地区,但不同观赏特性的植物资源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某些观赏植物种群分布范围狭窄或处于濒危状态;一些植物拥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在不同海拔地区针对植物资源建立一定数量的自然保护区,并深入开展资源调查研究工作,探索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合理模式,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为发展园林产业和其他生物产业提供可持续的供给源泉。  相似文献   

5.
能源植物是开发生物质能的基础.对岷江上游能源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能源植物种类涵盖30科44属54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6科12属18种,被子植物22科30属34种.植物类型以乔木为主,占该区所有被统计能源植物的81.48%,灌木和草本分别占11.11%和7.41%.资源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某些物种分布范围狭窄或处于濒危状态.一些植物拥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在不同海拔地区建立一定数量针对植物资源的自然保护区,并深入开展资源调查研究工作,探索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合理模式,为21世纪开发生物质能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和对比试验林,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对引进的各柳树品种(品系)的生长量、形态、抗性等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表明,旱×白606,蒙×旱330表现出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及抗性,可以作为用材树种予以推广,其余品种(品系)经过较长时间栽培,基本能适应本地气候,但生长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7.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历史和国内外现状,介绍和评价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原境保存、异境保存、设施保存三种方式、并展望了林中质保存的发展真挚。  相似文献   

8.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种质资源不断丢失。作者介绍了国外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并展望了林木种质资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交汇融合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开发,及国家对盐碱荒地等生态修复、后备土地的利用等需求,以白蜡为主的耐盐碱苗木应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大。文中介绍了白蜡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并对参试的5个品种做了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于2009-2012年先后从云南、贵州和福建等省采集秃杉优良种质100份,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嫁接保存秃杉优良材料86份,建立秃杉种质资源库,嫁接单株1347株,目前保存种质资源67份,单株994株。种质保存率77.91%,单株保存率73.79%。对3年生种质资源库嫁接成活母株进行每木调查和分析得出,3年生种质资源库地径、树高、抽梢长度、冠幅和当年抽梢长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33 cm、2.85 m、2.16 m、1.58 m和0.45 m,变异系数分别为45.02%、29.82%、37.04%、27.22%和42.22%。种质资源库总体生长表现较好,不同种质资源间生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通过设置不同海拔梯度,对土壤水分、岷江柏生理生化及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干旱河谷区主要造林树种对逆境的响应,为这一地区岷江柏人工林的营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岷江柏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的蒸腾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则是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从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看,岷江柏在海拔2 200 m~2 300 m之间生长最好。因此,在该区营造人工岷江柏林的时候,应该优先选择这一地段。  相似文献   

12.
白水江干旱河谷区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脆弱区域之一,该区域植被恢复尤为因难。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下通过多年造林试验,岷江柏、侧柏造林成效较好,刺槐造林成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上游水源涵养型流域植被恢复重建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石羊河上游水源涵养型Ⅱ级小流域为试验示范单元,遵循近自然林业理论和生态经济规律,集成运用封育保护、抚育促优、灌丛改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造林营林、流域治理等生物、工程与农业技术措施。恢复重建乔、灌、草复合植被群落,提高林草覆盖度,改善河道水域生境,形成结构相对稳定的水源涵养综合防护体系,提升高原山地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工程区内人工林资源和现行采伐管理政策的分析,探讨了对人工林实施商品性采伐的必要性、政策建议和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2年ETM+卫星遥感图片解译结果并结合实地调查,对雅砻江上游地区的景观生态系统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本区的景观类型主要由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大系统构成。前者稳定性较差而后者稳定性较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该区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为:森林群落乔木层树种比较单一;灌丛群落类型多样,多样性较高;草句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多样性。(3)该区的景观斑块数量特征为:林地、草地、耕地、水域、城乡、村落用地、未利用地分别占总面积的19.B9%、66.50%、0.82%、0.37%、0.03%和12.40%。草地是该区整体景观的基质,对景观的影响最大,林地类型在整个景观中零散、破碎。(4)该区景观类型面积多样性指数为0.9137,类型周长多样性指数为1.0224,类型斑块数多样性指数为1.2556。表明流域景观类型面积分布最不均匀,相反,景观类型斑块数分布相对较均匀。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柏木人工林分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量的结构特征指标、生长分析法研究分析柏木林生物量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柏木人工林合理生物量结构指标:NMR=0.88,BNI=0.24,CRR=5.6,F/C=0.14;林分净生产量△W与叶面积指数NAI关系密切(相关系数(0.85),同净生产率NfR关系较小(r=0.06)因此影响林分生物量主要是叶量大小,而不是叶的机能(净生产率NfR);叶的净初级生产力最高,其次为干材和枝量,40-50年枯落物年平均达到7.04t/hm^2。立地条件较好的柏木林在40-50年达10t/hm^2以上。灌木层年净初级生产力达0.13t/hm^2,草本层0.44t/hm^2。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经过连续14 a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 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19倍;每株幼树施20 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7 cm~120.2 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74 cm~3.83 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7 cm,地径生长量提高3.0 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1 cm、地径生长量提高2.54 cm;(3)辐射松1 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 a生时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