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甘肃省生态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建学  韩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16-10817
基于生态贫困的内涵,研究了在甘肃省这一特定区域内的生态贫困问题,主要包括甘肃生态贫困的特征,建设性地提出了缓解甘肃生态贫困的一些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3.
甘南州舟曲县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和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分析舟曲县的贫困现状,从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权利不足等方面探讨了舟曲县贫困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县具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特色农业是文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农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不断造福于文县人民,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空间贫困理论的视角,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发生之间的关系,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2006—2012年新疆17个边境重点贫困县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发生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理条件对农民收入和农村贫困率有显著影响,政府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可以缓解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效应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贫困率的减低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2.7万亿元人民币。按照2017年12月31日的汇率来计算,超过1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位于中西部的甘肃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一个省,2018年上半年的GDP总值仅为0.35万亿元,居于全国的倒数第四位。因此,针对甘肃省的贫困分析研究及相关对策建议是较为典型的,而"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我国针对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发挥政策的作用,通过对甘肃省的贫困县--庆阳市庆城县曹塬村的收入、支出、扶贫状况等进行分析,以点到面,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扶贫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村信息贫困的安徽农村信息环境调研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农村信息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素质、信息资源等三个方面对安徽省280户农村家庭的信息环境进行了研究,探究农村信息贫困在农村信息环境方面的成因,提出合理的改善农村信息环境问题的措施与建议,为解决农村信息贫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是河北省最为贫困的地区,也是全国范围内贫困县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而且,贫困势态愈演愈烈。在众多的贫困成因中,京张生态关系对张家口贫困影响最为深远。从京张生态关系、张家口市工农业生产发展及资源开发受限、与周边地区的政策反差、京张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等角度,分析了京张生态关系与张家口贫困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9.
袁奎明  宋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13-8015,8019
通过对山东"十二五"期间全省集中扶持的3 000个重点贫困村的调查摸底,汇总分析了贫困村的基本贫困状况,并对这些贫困村的区域分布和致贫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临沂、滨州5地市及沂蒙革命老区,地理环境主要为山区、库区、湖区、滩区、盐碱涝洼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致贫因素主要是人多地少、土地瘠薄、资源条件差、交通闭塞、观念落后、公共设施不足等。为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了5个方面政策建议:一是落实部门分工责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强化产业扶贫开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实施整村易地搬迁,根本消除生存困难;四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五是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健全社会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民视角下的贫困问题——甘肃省贫困县农民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甘肃省3个贫困县农民的原始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出影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因素和贫困地区农民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劳动力转移困难,信息闭寒,贷款困难等.提出了解决缺水瓶颈,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及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对策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甘肃省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壶关县精准扶贫的成效,从山西省壶关县脱贫攻坚的现状出发,提出当前山西省精准扶贫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包括人口文化水平不够、缺乏长效机制产业、天生困境难以改变、个别情况需要保障。并探讨了主要解决措施,即教育解决代际脱贫、产业解决稳定脱贫、搬迁解决异地扶贫、保障解决兜底扶贫。  相似文献   

12.
张辉  雒佩丽 《江西农业学报》2012,(11):145-148,154
对河南省黄淮四市相对贫困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黄淮四市相对贫困的现状、特征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地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唐莎  刘强 《农学学报》2016,6(12):56-59
为了科学判断贫困地区致贫原因,找出贫根,避免盲目扶贫行为,精准制定扶贫对策,更好实现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以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为依据,以九寨沟县为实证,基于经济学的分析逻辑,提出因病因残致贫、资源条件致贫、农民教育水平偏低是贫困地区贫困的3 个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政府兜底和创新保险政策、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力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贫困问题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贫困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特别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此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贫困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自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出现了持续下降趋势,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但在中国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还处于尚待解决的阶段。云南省是中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对云南省兰坪县河西乡普米族进行实地调查,阐述了普米族农民的贫困现状,并且针对普米族摆脱贫困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向长明 《北京农业》2011,(18):199-201
探讨了木里县扶贫开发的现状以及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给出了扶贫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县域贫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准确地刻画贫困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影响机制是制定区域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县域为单元,在对黑龙江省贫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贫困程度的影响因素,揭示县域贫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均值为3.92%,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均值分别为8.98%和1.19%,县域贫困发生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干旱盐碱区、漫川漫岗区、低山丘陵区和偏远农业区。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影响因素包括县域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温度、坡度、水田比率、耕地质量等别、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垦殖率和中小学在校生比例,其中,前6项指标呈负相关,后3项呈正相关。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经济因素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与短期性,而气候和地貌等自然地理状况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间接性与长期性。因此,黑龙江省应结合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状况,充分挖掘贫困县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能够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区域贫困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分析县域相对贫困度对更好地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经济发展水平测量河北省县域相对贫困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空间特征,基于此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区域贫困影响因素,为加快县域脱贫步伐、精准脱贫建议的提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河北省县域相对贫困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相对贫困度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冀西北、冀中和冀中南地区,且区域内有少数潜在贫困县分布,相对贫困度较低的县主要分布在冀东和冀中部分地区;②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社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7个因子对县域相对贫困度影响显著,且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明显;③区域发展过程中,在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下,应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扶贫策略,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