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是影响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病原细菌之一.作者对国内外关于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毒力因子、防治措施进行系统、深入的归纳总结,以期为掌握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日后研发高效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作为一种机会菌种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圆环2型病毒(PCV-2)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的情况下危害较大,主要影响从2周龄到16周龄的猪,特别是5~8周龄的保阶段的猪,发病率通常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左右。为了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解,笔者主要从其病原形态、血清学、基因型、流行状况、疫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该病是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在猪群健康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该病.猪处于亚健康状态及免疫抑制病(如:蓝耳病、圆环等)的存在,起到了推动作用,使猪副嗜血杆菌病成了易发疾病. 相似文献
15.
<正>1流行特点以30~60千克的仔猪和架子猪的感染较多,成年多呈隐性感染或仅见轻微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另外可通过创伤而侵害皮肤引起皮肤的炎症和坏死。 相似文献
16.
17.
1 临床症状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膘情、体况良好的猪,病猪体温升至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耳后皮下出血,眼睑水肿,出现神经症状,有的病猪跛行、关节肿大.慢性型主要见于保育猪,病猪被毛粗乱、不食、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至41℃左右,后期出现跛行、关节化脓、皮肤苍白等症状,濒死期出现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传统地认为与猪的多发性浆膜炎或 Glasser's 病有关。由猪嗜血杆菌和/或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 Glasser's 病发生于澳大利亚,而且是以急性多发性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和腹膜炎为特征。在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败血症多数报道中,浆膜的炎症不是一个突出的特征,只有一个报道确证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在这次暴发中,126头猪中有49头死亡,其主要的剖检变化是肾小球血栓形成,也可能看到局部 Schwartz-mann 反应。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一种非溶血性、NAD(类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称V因子)依赖型兼性厌氧细菌。近年来,众多的猪病临床检测与诊断报告显示,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和养猪新技术的推广以及PRRS、PCVD、MPS等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普遍流行,霉菌毒素和各类生猪远距离移动、混群等应激因素广泛存在,暴发流行HPS感染的机率与事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CSFV、PRRSV、PCV2等免疫抑制性"底色病"的作用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感染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也称革拉瑟氏病)的流行和致病不断加重,呈全球性分布.目前,HPS是哺乳和保育仔猪感染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感染后常引起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HPS对抗生素已耐药,免疫疫苗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成为了预防控制HPS感染的主要途径.由于HPS地方性流行特征明显,且血清型复杂,感染HPS后的猪群很难治愈.本文主要从HPS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耐药现状等方面进行概况,以期为更好地了解HPS及其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