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牛羊养殖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微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牛羊极易感染乳房炎。乳房炎是牛羊较为高发的一种疫病,牛羊一旦感染该病,不仅会对产乳量及产乳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自身生长、发育产生严重抑制。因此,养殖户必须对牛羊乳房炎加强防治。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牛羊乳房炎的主要类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展开探讨,供参考。1牛羊乳房炎的类型由于致病原因不同,导致牛羊乳房炎的类型会有较大差异。根据牛羊乳房炎的致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大致可以将牛羊乳房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减少哺乳母猪疾病对生产的影响,需要正确、客观的分析母猪乳房炎发病原因,提出治疗措施。1 母猪乳房炎的发病原因1.1 在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母猪的乳房炎向来都是让养猪户头疼的问题,作为比较常见的病症,其主要是由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而导致乳房发生病变,因此乳汁分泌减少,且乳汁成分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母猪乳房的体积相对较大,加之于母猪的腿部短小,因而时常会导致乳房和地面产生摩擦,这就很有可能在长时间摩擦下导致母猪发生乳房炎。如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有关,还与奶牛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分析奶牛乳房炎产生的原因,根据临床治疗经验阐述治疗措施,同时总结了预防奶牛乳房炎发生的方法。奶牛乳房炎是由于奶牛乳腺受到物理、化学、环境、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的一类炎症。奶牛乳房炎能降低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延迟奶牛的发情期,降低其受胎率,直接关系着奶牛的产奶效益。因此,发展奶牛业就应做好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有关,还与奶牛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分析奶牛乳房炎产生的原因,根据临床治疗经验阐述治疗措施,同时总结了预防奶牛乳房炎发生的方法。奶牛乳房炎是由于奶牛乳腺受到物理、化学、环境、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的一类炎症。奶牛乳房炎能降低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延迟奶牛的发情期,降低其受胎率,直接关系着奶牛的产奶效益。因此,发展奶牛业就应做好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1病因乳房炎是因为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了奶牛的乳房中,导致其发炎,比如在挤奶的时候由手部进入到乳房中,这些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在进行饲养的时候,应该要对养殖场的环境和卫生制度进行管理,避免因各类因素而导致奶牛乳房炎的产生,及时消除养殖场内的杂物、杂草、灌木,保持牛舍的通风,控制相对湿度,保证合理养殖密度,积极预防。2症状奶牛乳房炎临床中可以分成临床型和隐性两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但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因.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对于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均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就奶牛乳房炎病菌种类、特点及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患病后产奶率下降,传统的治疗方法导致的乳房炎阳性奶和药物残留问题都给奶牛饲养造成很大的损失。我国的中医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有很多优点。具体说来有四大优点。  相似文献   

8.
许艳 《兽医导刊》2022,(2):109-110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离不开畜牧业的支持,动物疾病治疗方面的工作非常关键,始终都是阻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如在治疗牛羊乳房炎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减少牛羊乳房炎疫病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本文以牛羊乳房炎类型为切入点,结合牛羊乳房炎发...  相似文献   

9.
正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主要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侵入所引起的,严重威胁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因此做好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1病因奶牛乳房炎属多因素性疾病,通常是由微生物、饲养管理及奶牛自身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1微生物因素奶牛乳房炎发生主要是因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使乳房内的微生物种类增多而导致的。目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多达150多种,有球菌、杆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的炎症,其发生与病原微生物、奶牛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是奶牛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同时治疗乳房炎时使用抗生素,可能诱导产生抗菌药菌株,并且带来抗生素残留问题。所以有效控制乳房炎对于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大意义。1流行病学特点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饲养管理中饲养环境状况、挤奶卫生条件、程序、及护理措施的规  相似文献   

11.
<正>乳房炎是牛羊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不管是对牛犊、羔羊的喂养,亦或是乳产品的生产,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在牛羊养殖工作中提高对于乳房炎的重视程度,在根本上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避免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牛羊乳房炎的发病原因通过研究和分析牛羊乳房炎的发病机理,中西兽医学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从兽医角度出发,乳房炎也被称之为乳痈,是因为在牛羊养殖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喂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非特异性微生物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奶牛乳房炎在奶牛饲养中普遍存在,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差、挤奶操作不当、应激等因素都可诱发本病。发病时,病牛乳房肿胀、疼痛,泌乳量减少,乳汁中含有白色或黄色的絮状物。预防奶牛乳房炎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牛羊乳房炎多是由于外伤,药物刺激乳房,乳头或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乳房不洁,某些化脓性疾病等均可引起乳房炎。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工作近20年,共收治黄牛乳房炎26例,治愈26例。羊乳房炎28例,治愈26例。有2例由于治疗不及时,延误治疗而导致乳房化脓破裂且形成瘘管难以  相似文献   

14.
乳房炎是国内外奶牛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和饲养密度的增加,奶牛与诱发乳房炎的微生物接触机会增加,乳房炎的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由于病原菌的免疫抑制特征和日益严重的耐药性,导致奶牛乳房炎治愈率低和复发率高。本文从病原、发病机理、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了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软膏治疗奶牛临床乳房炎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很快,但很多养殖场饲养管理不科学,疾病防治技术落后,致使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经常发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目前基本上都是使用抗生素治疗.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造成许多病原微生物耐药,给乳房炎的治疗带来较大困难,有的抗生素通不过乳房屏障,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奶牛使用抗生素以后,乳中残留的抗生素对人体也是有害的[1].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指奶牛的乳房受到了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炎性疾病。在基层奶牛养殖中,该病发病率较高,据调查约40%~60%的产奶牛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乳房炎。奶牛乳房炎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多因病原微生物感染、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营养搭配不合理、挤奶操作不规范、干乳不当或奶牛自身因素等。要针对病因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临床型患牛乳房间质、实质炎症,具有乳质汁变性、乳房肿胀、乳汁中出现絮状物等特性,隐性无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挤奶操作与饲养管理不当也可导致乳房炎,可采用乳房内注入药液、封闭疗法及中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奶牛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年来,在奶牛乳房炎治疗过程中,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而产生耐药菌株,同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此外,由于治疗不良造成乳房萎缩、瞎奶头,降低奶牛饲养价值,最后导致被淘汰[1].本文对发生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进行血液学检测,以期为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乳房炎又名奶牛乳腺炎,是由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刺激奶牛乳腺所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该病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也给乳品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普遍使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但滥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药物残留、公共卫生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奶房炎同样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本文着重仅就奶牛乳房炎的几项预防措施阐述如下。1保持环境卫生和消毒有效地减少、杀灭饲养和公共区域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数量,是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关键。卫生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特征是乳腺叶间结缔组织或乳腺发炎,或者两者同时发炎。乳房炎可引起泌乳量下降、乳汁变质,严重者乳腺发生硬块、萎缩,甚至化脓坏死,完全丧失泌乳机能。有资料表明,乳房炎占整个生产奶牛中的78%以上,其中隐性占33%。在治疗上往往是时间长、耗资大,而效果又不太理想。笔者在多年研究探索中发现,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比较理想。1病因引发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饲养管理不良、牛舍潮湿、粪尿不能及时清除、洗乳房时用水不洁、挤奶方法不当等因素,使乳头、乳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