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的致濒因素,研究了其种子生物学、种子活力及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堇叶紫金牛果实纵、横径平均为5.85 mm、6.34 mm,千粒重为128.56 g;种子纵、横径平均为4.32 mm、4.81 mm,千粒重为66.78 g;种子吸水10h后达到饱和状态;不同方法测定的种子活力为80.7%~90.5%;温度为25℃条件下,堇叶紫金牛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达最大值,分别为85.6%,23.7%和3.5;一年生苗高为35.2 mm。综上可见,堇叶紫金牛的种子优良、萌发率高、苗木生长良好,种子并不是构成其濒危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测定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种子形态和千粒重的同时,研究了不同储藏方式、温度、赤霉素处理、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银缕梅种子呈长纺锤形,平均长径8.08 mm,平均短径3.79 mm,千粒重46.35 g;储藏方式对银缕梅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其次为温度,赤霉素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较小,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组合为常温沙藏、赤霉素浓度600 mg/L、温度20~25℃,发芽率达73.73%;适度光照可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发芽势.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11~5.46 mm,勐堆乡居群种子最长,勐罕镇居群种子最高,物茂乡居群种子千粒重最重;东面种子较北方种子圆,年平均温度越高种子越高,西南方种子最重;木棉种子第4 d开始发芽,最高发芽势为49.25%,最高发芽率为57.05%,种子萌发变异系数为53.20%~93.32%,居群间种子萌发差异显著;木棉种子越大,萌发时间越长,但发芽率越高和发芽较整齐;根据种子形态指标可将西南地区木棉种子分为6个种群,种子形态未随居群种子地理位置连续或就近原则分类。可见,木棉局域性居群环境因子形成种子特有形态,影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温度影响种子长、高及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朝鲜崖柏种子形态质量及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采集的朝鲜崖柏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对其种子形态、千粒重进行了观察、描述和测定,探讨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朝鲜崖柏种子长2. 20~3. 80 mm、宽0. 96~1. 31 mm、厚0. 15~0. 84 mm,种翅长3. 63~5. 25 mm、宽0. 49~0. 90 mm,千粒重1. 174 1 g,朝鲜崖柏种子在相对湿度75%、温度25℃下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花卉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inn)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广布野豌豆的种子长约2mm,扁圆球形,种皮黑褐色,千粒重为8.524g,属于小粒种子;其种子的休眠是由硬实性引起的,属于强迫休眠,破除休眠可采用浓硫酸处理,以酸蚀30min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91%、70%、18.85;其最适发芽温度为20~30℃;光照对其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映山红种子特性观测及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种源地及其迁地保护地的映山红种子的萌发特性,以安徽旌德丁家山地区采集的野生映山红种子和其迁地保护地江苏溧水的种子为试材,对其进行种子形态、千粒重、吸水率的观测,并研究不同光照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以及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映山红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采集地的映山红种子均细小,在大小、千粒重上差异不大,且其种皮透水性良好;适宜的萌发光照(12 h)和温度(25℃)条件一致;CA_3在200~1 000 mg·L~(-1)范围内均显著促进种子萌发,以600~800 mg·L~(-1) GA_3处理效果较佳。较之种源地,迁地保护地映山红种子扁化率和吸水率显著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提高。迁地保护有效提高了映山红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竹子果实形态及质量的观察和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3个属40种竹子果实的形状、颜色、长度、直径等形态特征以及竹子种子的千粒重、纯净度、含水量、发芽率和发芽势等质量指标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其中20个种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带壳颖果一般为椭圆形、圆锥形、卵圆形,颜色以灰褐色、紫褐色和黄褐色为主,长度、直径和千粒重分别为10~20 mm、2~6 mm、20~40 g.去壳颖果一般为卵形、纺锤形、椭圆形,颜色以黄褐色和紫褐色为主,长度、直径和千粒重分别为5~9 mm、2~5 mm、15~25 g.种子纯净度、含水量、病虫害感染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0%~95%、10%左右、低于10%、60%~80%、40%.坚果一般为墨绿色和褐色,种子长度、直径、大型坚果千粒重、小型坚果千粒重、纯净度、含水量、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10 mm以上、10 mm左右、500 g左右、低于200 g、90%左右、60%(较高)、80%左右、60%左右.梨果为绿色、褐绿色,种子长度、直径、千粒重、纯净度、含水量、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15~20 mm、14~18 mm、大于500 g、90%左右、60%左右、70%左右、4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华中樱桃种子萌发特性,提高华中樱桃萌发效率,本文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产当年生华中樱桃种子为材料,测定其长、宽、厚和千粒重;对种子采用不剥壳、剥壳、剥壳后破皮三种处理,测定其在不同处理下的吸水性能;用0、50、100、150、200 mg·L-15个浓度GA3溶液浸泡剥壳后种子和剥壳后破皮种子,对带壳种子用低温层积和交替变温层积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华中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华中樱桃种子平均长7.34 mm,平均宽5.33 mm,平均厚4.30 mm,平均千粒重68.54 g。(2)华中樱桃种壳和种皮对种子吸水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带壳种子、剥壳种子和剥皮后破皮种子分别在吸水32 h、50 h、52 h后达到吸水饱和状态,其饱和吸水率分别为34.31%、55.25%、63.85%。(3)剥壳加赤霉素处理可打破华中樱桃种子的休眠,剥皮后破皮种子在200 mg·L-1GA3溶液中浸种4 h后发芽率最高,为60.67%。(4)低温层积处理珍珠岩效果优于河沙,4℃珍珠岩层积90 d处理种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西伯利亚花楸和花楸树种子的形态特征、发芽率、萌发生理测定及萌发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花楸种子比乡土的花楸树种子稍大,千粒重比花楸树重71%左右,发芽率高出7%左右,日均发芽率及萌发速率都高于花楸树。  相似文献   

10.
以生长在川西甘孜州炉霍县的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Rehd.)Hughe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种子特性及萌发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变叶海棠种子属小粒种子,多呈圆锥形、肾形,种子长(4.330±0.23)mm,宽(1.980±0.18)mm,长宽比为(2.180±0.12),饱满种子千粒重为6.83 g,生活力较低(75%)。变叶海棠属于休眠种子,在一定范围内,低温层积(3℃~5℃)与赤霉素(GA)浸种处理都能促进变叶海棠种子萌发,其中低温层积时间以15 d效果为最好,种子发芽率达到94.53%,而300 mg·L-1GA浸种也能使变叶海棠种子萌发率达到82.59%。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黄檀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量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吉首,江西庐山,安徽皇甫山等4个种源地的黄檀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其种子的长、宽、千粒重等指标,并通过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黄檀种子变异幅度为长8. 28~10. 63mm,宽4. 89~5. 16 mm,千粒重33. 11~52. 43 g。新宁种子最长,为10. 63 mm,千粒重最大,为52. 43 g;皇甫山种子最宽,为5. 16 mm;新宁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8%;新宁幼苗株高最大,为7. 00 cm;新宁幼苗地径最大,为1. 67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长、宽、千粒重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有极显著差异,且发芽率及幼苗生长量均与种子长、千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水松种子在受控条件下基质对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松种子的千粒重为 6 .991g、含水量为 11.81% ;在受控条件下 ,水松种子的萌发率在 5 0 %~ 70 %之间 ,水松种子在人工介质和自然沙土两种基质中发芽历期均在 15~ 2 0天  相似文献   

13.
对马银花种子形态和不同培养基质、贮藏时间、培养温度对萌发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银花种子呈纺锤形,扁平,种子细小,千粒重为0.052 8 g;不同培养基质对种子萌发速度影响不大,11d子叶长出,但种子萌发率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贮藏时间种子培养8d后都开始萌发,种子萌发率间无差异;不同培养温度对种子萌发速度影响较大,16℃时种子萌发需16 d,25℃和28℃时种子萌发需8d,萌发率最高的温度是16℃,种子荫发率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文冠果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冠果种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百粒质量为64.66~66.78 g,直径为9.58~11.08 mm,长度为12.47~13.65 mm,含水量为11.78%~12.86%,生活力为93.76%~94.23%,萌发率9.62%~19.93%,通过测定认为文冠果种子存在一定的休眠性。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德宏州采集了9株千果榄仁的种子,分家系(株)对千果榄仁种子的饱实率、千粒重两性状进行了测定;并通过相关的试验,对千果榄仁种子的出苗率及其种子的出苗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测定结果表明千果榄仁种子的饱实率较低,且黄白色种子比粉红色种子的饱实率要高,种子的发育更成熟;种子千粒重的测定结果表明千果榄仁种子非常细小,且空壳较多,种子的千粒重不能直接表明其种子的好坏.种子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饱满的千果榄仁种子只要在适合的出苗条件下,基本上都能萌发出苗.其种子的出苗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后的盖土厚度应以基本能遮住种子为宜;播种密度以每平方米播种1万粒最好.采种后立即育苗,千果榄仁育苗期短,育苗3个月苗木平均苗高达28 cm,地径达3.4 mm,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岛油楠主要分布区6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种子性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及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油楠种子表型变异进行了讨论,运用相关分析对种子性状间及其与地理因子、种子萌发、幼苗发育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油楠种子性状在种群间及种群内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子各性状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4.45%,即群体内变异远大于群体间变异;种子性状与地理因子间相关性较差;系统聚类可将油楠划分为3类,且与各地理分布区有高度吻合性;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特征的种群间差异极显著,种子萌发率与种子性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种子千粒重与幼苗地径、苗高分别存在极显著、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种子千粒重越大,幼苗初期地径、苗高越大。本研究对油楠种质资源评价利用及苗木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种子是植物繁衍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探究元宝枫种子形态特征和萌发规律,以期揭示元宝枫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变异,为培育元宝枫优质种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松树山母树林元宝枫种子为研究对象,精确测定其长径、宽径、纵径、形状指数、大小指数、千粒重等形态特征指标,利用标准主轴估计法分析种子形态特征的异速生长关系;并通过培养皿纸上发芽方法进行种子萌发规律研究。【结果】元宝枫种子平均长径为10.20±0.76mm、宽径为6.77±0.40mm、纵径为4.32±0.58mm、形状指数为1.51±0.12、大小指数为69.10±0.51、千粒重为154.02±4.50 g,长径、宽径、长宽比以及大小指数均符合正态分布,种子宽径和纵径变异系数分别为6%和13%,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均未超出10%。种子长径、宽径和纵径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即随着长径的增大宽径相对增长速度下降;随着长径的增大纵径相对增长速度上升;随着宽径的增大纵径的相对增长速度上升,种子长度在种子形态特征中发挥相对主导的作用。元宝枫种子发芽率为90.75%±1.89%,种子发芽势为47.50%±4.80%,发芽指数为18.94...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集安产地的长白忍冬为材料,观测株间种子性状,结果表明:株间种子大小存在差异,长度值变动于3.0~5.0 mm之间,平均值为4.2 mm;宽度值变动于2.0~3.0 mm之间,平均值为2.8 mm.种子扁状椭圆形,发芽处微尖,一面有纵向微凸起,种皮无光泽,相对光滑,株间无差异.株间种子千粒重变化范围在4.4~6....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择了中条山区5个三叶木通集中分布区的野生单株,对其果实性状、种子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中条山区野生三叶木通单果纵径为88.0 mm~119.3 mm,横径为50.8 mm~66.3 mm,单果重为116.9 g~226.9 g,可食率为25.8%~40.9%,种子千粒重为55.4 g~96.7 g,果实营养成分丰富,综合性状较好。不同研究地果实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皋落林场、同善林场、南樊林场果肉可食率较高,种子饱满度较低;祁家河林场、太宽河保护区果实较大,果皮较厚,可食率低,种子饱满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光照、水分、基质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种子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性,设置光照、水分、基质等环境条件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进行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无显著性影响,种子萌发率为81.67%~83.33%,对幼苗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在持续黑暗胁迫条件下江南油杉幼苗均为黄化苗;间歇性光照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江南油杉种子在10%水分条件下不能萌发;在25%~30%水分条件下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75.00%左右;当基质中水分小于25%时江南油杉种子不能萌发或萌发效果不好,幼苗生长较差;当基质中水分大于30%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江南油杉种子在滤纸基质条件下萌发效果最好,种子萌发率为83.33%;在细沙基质条件下幼苗生长最好,胚芽长22.42 mm,胚根长53.08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