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了解引种文冠果种源的性状变异情况,从而为文冠果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引种的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并对其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种源内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文冠果果实和种子11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0.49%~25.70%,说明其表型性状的变异比较丰富;其中的单果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单果籽粒数是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6个重要经济性状指标,这6个性状指标与其他性状指标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杜仲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材料。[方法 ]基于我国18个省(市、区)331份杜仲种质资源,针对杜仲果实19个主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果实性状变异状况,评价并筛选优良种质。[结果 ]杜仲果实性状变异系数为4.64%~25.79%,平均变异系数为12.65%,变异系数较高的为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25.79%)、种仁百粒质量(22.32%)、种仁体积指数(22.02%)、果实体积指数(19.53%),变异系数较小的为亚麻酸(4.64%)、油酸(5.78%)、果型指数(8.04%)。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657 2~2.094 7,平均为2.023 4。果实百粒质量与果实体积指数、种仁百粒质量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杜仲橡胶含量与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果实侧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仁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杜仲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类群Ⅱ为中型果类群,类群Ⅲ为大果型类群,初步明确杜仲种质果实不同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5.169%,表明这7个主成分代表了杜仲果实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橡胶用和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结论 ]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变异,以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等产量指标变异最大,为杜仲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用途筛选的杜仲最优种质,为我国杜仲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优异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含油率和籽油脂肪酸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及变异规律,评估并筛选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方法】以广西乐业、田林、凤山、环江和贵州独山5个种源掌叶木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后,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种子、种仁和种皮含油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种子经济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各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基于脂肪酸燃料特性因子对各种源进行评估。【结果】1)各种源间的种皮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差异均极显著(P<0. 01),此5个性状在种源间变异系数均值为13. 7%,其中凤山种源除种皮含油率外,千粒质量(210. 02 g)、出仁率(68. 89%)、种子含油率[43. 23 g·(100 g)-1]和种仁含油率[56. 56 g·(100 g)-1]均最高。2)掌叶木籽油含有14种长链脂肪酸,包括6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质量分数高达94. 08%,种源间变异系数仅为0. 53%; 8种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1%)占籽油脂肪酸组成的98. 19%,它们在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均值为7. 21%,其中神经酸平均质量分数(7. 8%)排在已知含有神经酸木本植物第4位。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R=0. 997);除亚麻酸外,主要脂肪酸间均呈较多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脂肪酸按碳链长度22划分为2大类群,群内各组分相互促进,群间反促进;千粒质量与亚麻酸、出仁率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种子含油率与棕榈酸、亚油酸、芥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均呈极显著相关(P <0. 01),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3、-0. 964、0. 964、-0. 998、-0. 981、0. 995和0. 976;种子经济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种源被分为3组,其中,乐业和独山2个种源聚为一组,田林和环江2个种源聚为一组,凤山种源单独聚为一组。5)掌叶木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须分离木焦油酸和神经酸,且不能满足冷滤点-10℃要求,凤山种源各项评估数值均为最优。【结论】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籽油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籽油低温流动性较好,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在种源间离散程度和变异幅度均较小,性状稳定;种子经济性状受地理-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在种源间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且广西凤山为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  相似文献   

5.
无患子属种质资源种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及越南无患子属3种1变种的天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无患子属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方法】基于我国14省(市、自治区)及越南1地区的无患子、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及石屏无患子共200份无患子属种质资源,针对20个种实性状,利用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种实性状变异,量化评价各种质。【结果】 1)无患子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CV)在5.46%~38.19%,平均变异系数为17.42%,以果皮皂苷质量分数(CV=38.19%)、种仁百粒质量(30.23%)和果皮百粒质量(30.29%)变异较大,果型指数(5.46%)和种型指数(5.70%)变异较小。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47~2.04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5。2)果实百粒质量与果皮百粒质量( r^2=0.927)、种子百粒质量(0.768)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百粒质量与种壳百粒质量(0.863)、种仁百粒质量(0.635)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脂质量分数与果皮皂苷质量分数(-0.382)呈极显著负相关。3)聚类分析将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Ⅲ为中果型,类群Ⅱ为大果型。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Ⅰ,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石屏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Ⅱ、Ⅲ。类群Ⅱ集中分布于贵州、云南区域。4)针对无患子产业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开展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类无患子属优良种质各10份,主要为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种质,综合利用优良种质较平均水平增益36.85%。【结论】无患子属果皮皂苷质量分数、种仁百粒质量和果皮百粒质量为代表的产量指标变异幅度最大,为无患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无患子属对皂苷产物积累过程投入的增加要以减少对油脂积累的投入为代价,这体现了无患子属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权衡策略;筛选出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3类各10份无患子属最优种质,普遍分布于云南、贵州区域,推测这些区域拥有更适合发展无患子产业的优良种质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川西地区毛叶木姜子的表型性状调查,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探讨毛叶木姜子的表型特征,为川西地区毛叶木姜子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川西地区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6株毛叶木姜子实生单株,对果实、叶片、种子等13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川西地区毛叶木姜子表型多样性。[结果](1)从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结果来看,试验区内毛叶木姜子表型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变异幅度大。其中,果实百粒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5.93%;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31%。(2)在相关分析中,各性状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3)主成分分析显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百粒质量、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子百粒质量是影响毛叶木姜子表型多样性的主导因子。[结论]毛叶木姜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各不相同;表型性状间具有协调发育的特点;果实纵径等6个性状是影响其表型多样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文冠果种子产量低,这是制约其大力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为给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文冠果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160株文冠果单株的种子质量、结果个数、果实质量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0株文冠果单株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结果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98%;叶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7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质量与树高、地径、冠幅、果实纵径、种子长、单果种子质量、单株结果个数、单株果实质量、百果质量、百粒种子质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果皮厚度、单果种子粒数及种子宽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即单果产量、单株产量、果实产量、叶形、种形、果形、树形这7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693%;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单果种子质量大、单株结果个数多、单株果实质量大、叶长、种子长、果纵径长、冠幅大的单株作为优良高产植株。  相似文献   

8.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赣州油系列无性系的果高、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每500g鲜果个数、每500g鲜籽个数、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产果量、亩产油量、单株产油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等23个性状指标,依特征值大于1且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提出了4个反映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函数式。通过计算各品种的重要主成分值,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型相近似。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油茶无性系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评选是可行的,为油茶优良品系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给杂交榛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16个品种的杂交榛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内形态变异较小,形态性状较稳定。果皮厚度与果实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各品种出仁率均不到50%。百粒质量低的品种出仁率与百粒质量高的品种相差不大,有的甚至超过百粒质量高的品种的出仁率。82-4出仁率最高,为47.5%,其百粒质量却最低,为172.53 g。出仁率与果实厚、百粒质量、果皮厚和果实质量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山桐子是四川优良乡土木本油料树种,开展实生人工林生长和果实性状研究,为下一步开展人工林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川中丘陵区5年生实生人工林生长和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间产量变幅为2.59~26.75 kg,果实百粒重变幅为20.13~63.92 g,初选25个单株生长性状和果实表型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生长性状和果实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序重与果柄粗度有显著正相关;树高、胸径和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枝盘轮数和总的枝条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果序长、果序重和每串果序果实净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山桐子人工林单株间生长和结实性状差异显著,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对林口青山红松(Pinus Koraiensis)种子园29个无性系的种子形态性状调查与15个无性系的松仁营养成分检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无性系种子的球果质量、种子质量、出仁率、千粒质量、种仁质量、含水率、油脂、蛋白质、多糖在无性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红松无性系的形态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变异分析,表明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为优良性状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多性状综合选择出LK27、LK3无性系作为营建红松坚果林的优良无性系,为仁用红松优良种质的选育提供理论和优良种质材料,为坚果园和高世代种子园营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明确凤丹栽培群体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凤丹选育过程中的主要及次要指标。【方法】以河北地区栽植的239株凤丹实生苗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26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凤丹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及评选指标的筛选。【结果】凤丹不同单株间表型变异丰富,26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50%~57.39%,多样性指数为1.15~2.09,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果实性状的,而生长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果实性状的;由26个表型性状构成的两两组合中,4/5以上的组合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有23个性状与单株种子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平方欧氏距离为16时,26个表型性状被聚为6类,其中,冠幅、坐果数与单株产量性状构成1个分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实质量、单粒质量、单角质量、单角种子质量、复果种子数和角数均能与单株种子质量构成最优的回归方程;以单株种子质量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为评价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中反映果实性状的第1主成分,筛选出了12株优良单株,并确定以单株种子质量平均值+2倍标准差为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不同种源文冠果果实特征及种子含油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分布的4个种源的文冠果进行了果实特征和种子含油率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种源的文冠果种仁含油率最高,为63.4%,但平均结果量、种子千粒重、平均每果粒数、平均每株种子总重量和出籽率等果实特征表现最差,分别为2个/株、815.5 g/千粒、13.52粒/果、27.64 g/株、47.8...  相似文献   

14.
《林业实用技术》2021,(4):28-32
以40~43年生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8种果型品系的植株为试材,采用差异比较和方差分析方法,对试材的种实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不同果型与种实性状的关系,以期为文冠果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文冠果8种果型分别为桃形果型、小球果型、扁球果型、平顶长方果型、平顶正方果型、三棱果型、倒卵果型及长尖果型。以栽培常见果型(桃形果型)为对照(CK)。8种果型中,平顶正方果型鲜果和干果质量最高,分别为165.35 g和91.13 g。果型与果实质量关系主要表现为:平顶正方果型长尖果型CK倒卵果型平顶长方果型三棱果型扁球果型小球果型。长尖果型种子的质量和种仁质量最高,分别为2.08 g和1.57 g。果型与种子质量关系主要表现为:长尖果型平顶正方果型CK倒卵果型三棱果型平顶长方果型扁球果型小球果型。长尖果型的种果质量比率和千粒质量均高于CK,分别为53.37%和2 084 g。长尖果型在与CK的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的方差比较中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了解光皮梾木(Cornus wilsoniana)果实特征、利用优树资源选育良种,对来自江西省和广东省的光皮梾木优树及扩繁无性系的果实性状、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梾木优树的鲜果、种子平均直径分别为6.08、4.54 mm,光皮梾木优树的鲜果、种子平均百粒重为14.3、5.56 g,光皮梾木优树无性系的鲜果、种子平均直径分别为5.81、4.32 mm;光皮梾木优树平均鲜果直径、种子直径、种子百粒重与扩繁无性系的平均鲜果直径、种子直径、种子百粒重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8、0.681、0.774,呈显著相关(P<0.05);优树无性系的果实直径、种子直径、种子百粒重复力分别为0.9734、0.9740、0.9921;优树无性系的鲜果平均单株产量为620.0~2636.7 g,初选的优良无性系JX3、JX2、JX12鲜果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2661.4、2637.7、2320.0 g,比试验林全林均值1723.5 g分别高54.4%、53.0%、34.6%;优树无性系的鲜果平均直径与鲜果平均单株产量相关系数为0.431,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油茶干籽含油率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优质高产的油茶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湖北省25个油茶品系为研究对象,对油茶不同品系种子含油率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干籽含油率为17.4%~39.2%,品系间差异较大,不同产地油茶干籽含油率存在差异;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干籽含油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单株产量、冠幅、每平方米冠幅产量、种仁含水率。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合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文冠果优良种源,在达拉特旗对2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及发芽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和种源内文冠果种子百粒重均存在明显差异,种源内变异系数为3.47%~29.18%,种源间变异系数为15.52%;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发芽率均达到80%以上;发芽势变化范围为18.41%~74.80%,种源间变异系数为35.63%;发芽指数变化范围为16.72~32.49,种源间变异系数18.24%;发芽速度变化范围为3.47~7.01 d,种源间变异系数为20.74%。不同种源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平均发芽速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说明文冠果不同种源间种子发芽特性已明显分化。通过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特性进行聚类分析,将2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至少划分为3类,初步筛选种源地编号为NTB,NTK,NCH,NCK,SYJ的5个种子质量最优种源。研究结果可为文冠果良种选育和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山茱萸种质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选自河南山茱萸主产区8个居群的43份具有代表性的山茱萸种质资源的果实纵横径、种子纵横径、果实百粒质量、种子百粒质量、果肉干质量、出肉率、出药率等表型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变异系数和各个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测定结果显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柄长、种子纵径、果实百粒质量、种子百粒质量、果肉干质量和出药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0%,说明这些性状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多样性丰富;而种子横径和出肉率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说明这些性状的变异比较小,遗传稳定性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百粒质量和果肉干质量与果实纵横径的相关性较高,其中果实百粒质量与果实纵、横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和0.881(P0.01),果肉干质量与果实纵、横径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46和0.649(P0.01),说明果实纵横径是影响果实百粒质量和果肉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出肉率和出药率与果肉干质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0.605和0.536,P0.01),这表明果肉干质量是影响山茱萸出肉率和出药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浙江省柿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及柿果地理分布特点,为柿果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浙江省73份柿种质资源的23个果实性状测定,研究果实表型性状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及PCA得分图对果形进行分类,分析柿果地理分布特点。[结果]柿果表型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05%~48.45%,果实质量、果实体积、果实纵截面面积、果实横截面面积、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及果形指数均值分别为103.34 g、108.44 cm~3、26.58 cm~2、26.54 cm~2、5.91 cm、5.84 cm和1.03;单粒种子质量、单粒种子体积、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子长宽比、种子个数、种子占果实体积比均值分别为0.90 g、0.97 cm~3、21.80 mm、11.43 mm、5.07 mm、1.94、4.30粒和4.24%;髓心质量、髓心体积、髓心高、髓心顶宽、髓心基宽、髓心高顶宽比、髓心高基宽比和髓心占果实体积比均值分别为2.11 g、2.62 cm~3、28.65 mm、6.32 mm、12.16 mm、4.80、2.50和2.67%。果实、种子及髓心大小相关系数为0.36~0.78,果形指数与种子长宽比、髓心高顶宽比及髓心高基宽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90和0.88,表明果实各部分间的大小具有正相关关系,形状具有相似性。对16个原始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75.64%)可表示柿果表型性状的大小和形状指标。PCA得分图与表型性状各区间的重合率较高,可较好地表示果实表型性状的大小及形状指标,将柿果形状分为大果长形、小果长形、小果扁形和大果扁形四大类。杭嘉湖平原扁形果占66.67%,以大果扁平为主(41.67%),浙西丘陵地区以大果长形为主(41.67%),金衢盆地扁平果形占71.43%,浙南山地以小果长形为主(48%)。[结论]浙江省柿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丰富,柿果各部分之间大小和形状具有相关性,长果形主要分布在山区,而扁果形分布地较为平坦。  相似文献   

20.
无患子种实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无患子分布区7个产地的种实形态性状及种仁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实各性状在产地内单株间的变异程度不同,但多数性状在多数产地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在产地内进行单株选择是可行的.在不同产地间,无患子种实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西峡产地果实和种子较大,与其它产地间差异显著.无患子种仁含油率产地间变异系数最小,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种子质量、种子出仁率在不同产地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且与种实大小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选择较大的果实、种子来提高产油量.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无患子种实大小和种子出仁率有从低纬度产地向高纬度产地变大的变异趋势,因此无患子高产油单株的选择应重点在较高纬度产地果实、种子较大的个体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