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拮抗链霉菌NW136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产抗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2.0%,葡萄糖1.5%,淀粉1.5%,K2HPO40.05%,CaCO20.5%.NW136菌株在28℃条件下采用接种8%量,发酵初始pH值为7.5.在一定通气量下.经过108 h振荡培养(210 r/min).,其抑菌率可达86.26%.  相似文献   

2.
研究大球盖菇液体菌种适宜的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蔗糖2%,麸皮4%,KH2PO40.15%,MgSO40.05%;最适培养条件是初始pH6,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6d,250ml三角瓶装液量80ml,摇床转速160r/min,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考察了黑曲霉L菌株发酵豆渣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和酶解京尼平苷的特性.结果表明:2%豆渣适宜作为实验菌株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浓度大于每毫升2 x 105个时,菌株产酶受发酵温度、装液量的影响显著,而不受接种量、摇床转速的影响,培养基初始pH值1.5时,菌株仍能正常产酶;优化的产酶培...  相似文献   

4.
以B′yond混合菌剂作为液态发酵菌剂,使用MRS液体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对其进行了培养,以菌剂生长量(OD600nm)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方法,探寻最佳培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检验混合菌剂对养殖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24h、摇床转速为180r/min、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时,发酵液中菌的含量可达1.8×107 CFU/mL。对养殖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当投菌量为10×10-6、曝气处理3d时,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87%、45.82%、75.66%。  相似文献   

5.
以杨树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为供试菌株,采用L<,16>(4<'5>)正交试验法对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pH纸色谱、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方法及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法对该内生菌的抗生物质进行理化性质初步分析;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及平板抑菌法检测分析该菌粗提液的活性成分及对杨树腐烂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抗生物质液体培养的主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培养基配方为:1%葡萄糖,1%蔗糖,0.5%牛肉膏,0.02%硫酸亚铁,0.01%维生素B<,1>,pH值为7.球毛壳ND35菌株的抑菌作用分为活菌体的抑菌作用和代谢活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液体培养后的菌丝胞内和胞外均产生抗生物质,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该抗生物质pH值为7,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球毛壳ND35抗生物质在221 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该抗生物质有4个组分,均对杨树腐烂病菌有抑菌活性.生长动力学表明,在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球毛壳ND35抗生物质的产量、吸光值、pH及其抑菌率是连续变化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考察了黑曲霉L菌株发酵豆渣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和酶解京尼平苷的特性。结果表明:2%豆渣适宜作为实验菌株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浓度大于每毫升2×105个时,菌株产酶受发酵温度、装液量的影响显著,而不受接种量、摇床转速的影响,培养基初始pH值1.5时,菌株仍能正常产酶;优化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豆渣1%、米糠1%和Tween 800.1%,初始pH值5.5;菌株在发酵温度28℃、装液量50 mL(250 mL摇瓶)、摇床转速150 r/min的发酵条件下发酵120 h,发酵液酶活为(200±10)U/mL。所产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京尼平苷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2.5、最佳水解时间15 min;在该条件下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为1.35 g/L,最大水解速率(Vmax)为26.45 g/(L.min.mg),酶活半衰期为15 min,50℃时大于60 min;酶的水解活性受Na+、Ca2+的显著激活,受Mg2+、Ba2+、Cu2+、Fe2+、Hg+、Zn2+、Mn2+等离子(10 mmol/L)和葡萄糖、乙醇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14种不同成分培养基对红绒盖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液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蔗糖2%、玉米粉2%、黄豆粉1.5%、酵母膏0.5%、MgSO40.05%、KH2PO40.1%。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硅类消泡剂对红绒盖牛肝菌菌丝体生长没有影响;液体发酵的适宜初始pH为5~6;液体培养周期为10 d,菌丝体生物量可达5.7 g/L。  相似文献   

8.
董贞君  刘洋  汪苹 《绿色科技》2013,(2):134-137
从处理吗啉废水的成熟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了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命名为PY6。选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实验表设计了实验,研究了吡啶初始浓度、温度、摇床转速以及pH值4个因素对菌株PY6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吡啶初始浓度为40mg/L、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60r/min、pH值为7.5时吡啶去除率最高,达91.64%,说明此菌株为1株高效吡啶降解菌。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我国 13个省份的松杉球壳孢 (S .sapinea) 4 9~ 5 5个菌株进行生长适应性研究。在 6种培养基质、系列温度梯度和系列pH值梯度条件下 ,各菌株的生长适应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在Czapek培养基上 ,有些菌株存在明显的营养适性分化。运用高次多项式数学模型拟合方法构建出各供试菌株 0~ 72h的生长量随系列温度、系列pH值的变化曲线 ,从而确定了各菌株的平均最适生长温度为 2 6 .8℃ ,其中最低值为 2 3.1℃(ZJ2 ) ,最高值为 2 9 6℃ (F1) ;平均最适生长pH值为pH5 .6 ,其中最低值为pH4 .4 (F7) ,最高值为pH6 .7(F5 )。地理来源及其生境对松枯梢病菌菌株间的适温性变化似有一定影响 ,但与该菌对基质pH值变化的适应性似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优化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液中功能菌的活菌含量,以期为大规模生产复合微生物菌肥奠定基础。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的方法,以菌体生长量(OD600)为测定指标,对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中的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论:①固氮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2g、MgSO4·7H20.5g,最佳pH值6.8,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②溶磷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6.4,最佳接种量为3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③解钾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甘露醇7.5g、牛肉膏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7.6,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11.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建立了荻植株再生体系。荻成熟种子经20%“84”消毒液处理20min,接种于MS+4%蔗糖(pH5.5)培养基中培养5d,萌发率为92%,褐化率为8%,污染率为0。萌发种子继代转入愈伤诱导培养基MS+lmg/16-BA+1mg/12,4-D+0.5mg/lNAA+4%蔗糖(pH5.5),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6%,黑暗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64%。荻愈伤组织在Ms+1IYlg,L6-BA+0.1mg/L2,4-D+0.5mg/LNAA+4%蔗糖(pH5.5)进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发生率为91%。无根丛生芽继代转入不定根诱导培养1/2MS+0.25mg/LIBA+0.25mg/LNAA+4%蔗糖(pH5.5),5天可见不定根形成,15天后不定根发生率为92%。研究还发现,荻种子萌发后可直接继代转入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形成健壮不定芽,不定芽诱导率为9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缩短枸杞育苗周期,加快繁殖速度,寻找适宜的扦插基质,通过设5种基质配比S1(细绵沙1∶森林土5∶黄绵土1)、S2(细绵沙1∶森林土4∶黄绵土2)、S3(细绵沙1∶森林土3∶黄绵土3)、S4(细绵沙3.5∶森林土0∶黄绵土3.5)、S5(细绵沙0∶森林土0∶黄绵土7)试验,观测统计扦插苗的生根时间、萌芽率、成活率、新梢生长量及苗干基径等成活及生长指标,比较分析5种基质配比对枸杞硬枝扦插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棚条件下,枸杞硬枝扦插适宜的扦插基质为S1(细绵沙1∶森林土5∶黄绵土1)的无菌营养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获得较为纯化的木麻黄总黄酮的便捷有效方法,研究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木麻黄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选择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液料比20∶1(黄酮粗提液∶大孔吸附树脂,mL.g-1);吸附液pH为2;解吸液pH为11;最佳静置吸附时间为90 min;乙醇洗脱体积分数为80%;洗脱液料比为20∶1(80%乙醇溶液∶大孔吸附树脂,mL.g-1)。分离到的总黄酮对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证明了气质联用不适于鉴定黄酮类大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层平板法对已分离出的15株油茶根际解钾细菌进行筛选,获得3株解钾能力较强的菌株CoPDB 6、CoPDB 13和CoPDB 15,并对3个菌株的培养基、pH、装液量、接种量、温度和摇床转速等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解钾细菌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基A(蔗糖5.0g,磷酸氢二钠0.5g,云母粉1.0g,M...  相似文献   

15.
蒋凡  蒋细旺 《广东园林》2010,32(5):70-72
用含不同浓度的NAA、6-BA的培养基对15个地被菊品种的叶片进行快速繁殖研究,筛选出地被菊叶片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5 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是1/2MS;用含不同浓度的NAA对地被菊品种的试管苗进行生根研究,筛选出1/2MS是地被菊的生根培养基。即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都用1/2MS,简化了培养基,且长出的幼苗茎粗状、叶片大、叶色浓绿、生长快,增殖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防治人参土传病害的生防菌B59和X1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B59菌株培养基成分和最适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5g/L,牛肉膏5.0g/L,NaH2PO4+Na2HPO45g/L,pH8,250mL三角瓶中装入25mL培养基,接种量为1.5%,30℃,160r/min培养。X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5g/L,牛肉膏+酵母膏(1∶1)10.0g/L,NaH2PO4+Na2HPO42.5g/L,pH8,250mL三角瓶中装入25mL培养基,接种量为1%,25℃,160r/min培养。优化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X1和B59菌株对人参腐皮镰刀菌抑菌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1INTRODUCTIONElaeagnusangusifoliaLisahighlytolerantnativewoodyspeciesinsouthernEuropeandAsia.Itmaybeusedinreforestationandsoil-waterconservationandforanexcellentwindbreaktoarrestwind(Bertrand,1985;LiShaozhong,etal,1997),materialsoffragranceandmedicineandnutritivefood(ChangZhaofeng,etal,1994;Goncharova,1997;Rasekh,1999;Ahmadiani2001;JiangFashou,etal,2002).Insomepreviousresearches,BA,2ip,KN(Bertrand,1985,Economou,1988)andBA(Iriondo1995;Mariella,1996)wereusedinshootmultiplicationofE…  相似文献   

18.
以风箱树(Cephalanthus occidentalis L.)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6-BA、IBA、NAA)对试管苗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一套风箱树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启动最适培养基为MS0;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5mg/L+IBA 0.2m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4MS0;诱导率可达73.3%,增殖系数可达3.55,生根率89.47%,移栽成活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对大花蕙兰的无菌播种及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花蕙兰无菌播种采用0.1%升汞溶液灭菌10 min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改良MS+6-BA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对假鳞茎诱导原球茎效果较好,其原球茎诱导率可达86%;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NAA 0.5 mg/L,此配方对大花蕙兰的壮苗生根同样合适;采用固、液培养基交替培养(振荡转数100~110 r/min)能有效地促进原球茎增殖;移栽基质配比为腐殖土∶棉籽壳=1∶1时,移栽苗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