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高度出发,介绍了生态安全的定义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湖南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系统状况及特点,认为该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提出了兼顾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双重目标的综合发展对策,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特色经济;融合地理、人文优势和民族特色,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和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2.
以战略环境评价为依据,对耒阳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生态满意度指标体系,利用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发展度及社会、经济与环境综合指数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对耒阳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耒阳经济开发区生态满意度为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与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雪绸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6033-6034
分析了发展生态农业对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探讨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93-1495,1506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来度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足迹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大类,利用改进模型计算分析了2004~2006年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安全,国防安全,金融安全都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了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关系。分析了西部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一种新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借鉴"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作为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输入参数并进行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并通过GIS技术将吉林西部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评价能力,评价结果可为当地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谈生态园林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凯 《现代农业科学》2008,15(11):67-67,72
在分析生态园林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构建生态园林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和灰色关联度的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都出现了增长,但生态足迹增长的速度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发生了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草地、水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湖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湖南省农村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包括加强农村生态规划和设计,树立健康可行的农村远期发展目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的建设和实施;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生态化为目标,实现湖南农业生产的综合现代化与湖南乡村生活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等内容,旨在为湖南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传统安全观、发展现及发展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和严重缺陷,介绍了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和深刻内涵,以及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目标、领域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西部区域图书馆发展中的非生态因素,运用生态化理论探究其生态化发展问题。在阐述区域图书馆生态化发展涵义、特征和目标的基础上,构建西部区域图书馆生态化发展体系,以期为中国西部区域图书馆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宝鸡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对宝鸡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0 a来宝鸡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生态安全等级属于Ⅳ安全级,宝鸡市生态系统所承受压力偏大;提出了加强宝鸡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连云港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8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6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2倍。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全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的1.33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又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700 hm2),这反映出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影响了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是基于生态生产面积来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南省平江县2009~2014年近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地人均生态足迹从2009年的1.818221364 hm2增长至2014年的1.878043008 hm2,增幅为3.30%。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9年的0.603669045 hm2增加至2014年的0.619426861 hm2,增幅为2.61%。人均生态赤字从2009年的1.214552319 hm2增加到了2014年的1.258616147 hm2,增幅为3.63%。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009年的1.956722615 hm2/万元降低到2014年的1.071649702 hm2/万元。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2004-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辽宁省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2.587 5 hm2/人增加到2007年的3.340 1 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0.565 2 hm2/人降低到0.559 0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则由2.022 3 hm2/人增长到2.781 1 hm2/人.高额的生态赤字反映出辽宁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赤字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发展中应涮整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迎春 《北京农业》2011,(30):178-179
主要针对湖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合作医疗在湖南省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安全的灰关联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灰关联方法应用于生态安全评价,分别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的参考序列、比较序列和评判等级.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例,通过计算确定其生态安全等级,直观地得出各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8.
熊春梅  贺玉龙  任挺  覃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91-22693,22696
结合绵阳市相关统计数据,计算2000~2009年绵阳市的生态足迹,分析在此期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对绵阳市经济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测度绵阳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9年绵阳市生态足迹平均为1.192hm^2/人,生态承载力平均为0.5803hm^2/人,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2.05倍;近10年生态赤字逐年上升,平均每年上升13%。对绵阳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表明绵阳市经济发展模式已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作为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指标,对赣南地区2005—2015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并对当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研究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赣南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整体都呈现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0.307hm~2增加到2015年的0.341hm~2,其中2005—2011年赣南地区一直出去生态赤字状态,2012—2015年赣南地区的区域发展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生态状况明显好转,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整个研究期间赣南地区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0.8,属于不安全状态,生态占用指数处于1级很贫穷的状态,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等级也是处于协调性很差的1级。以上数据表明赣南地区的生态安全不容乐观,生态压力较大,结合赣南地区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豫北低山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豫北低山丘陵区近30 a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压力和保护整治能力方面对这一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1995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下降;2000年后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指数开始缓慢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1975年以来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指数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这一指数在1985年和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稍有降低.随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的变化,农业生态安全度指数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0以后开始缓慢上升.在分析各指数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