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俗称光鱼、溪魁、粗鳞,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为淡水中下层 相似文献
3.
4.
5.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进行了以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为母本与其父本及黑脊倒刺鲃雄鱼的种间杂交实验,获得4个杂交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在(27±0.5)℃温度条件下,对其F1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子代早期形态特征与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胚胎发育及其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以中华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差异不显著;以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在多细胞期时差异不显著,在耳石期时,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卵膜径显著大于母本(P<0.05)。杂种F1的受精率、孵化时间与母本差异不显著,畸形率显著高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的孵化率较高,与母本差异不显著(P<0.05)。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的孵化率与母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倒刺鲃♀×黑脊倒刺鲃♂F1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仔鱼早期发育阶段存在死亡高峰期,成活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种间杂交和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杂种F1既具有父本特征,同时又具有母本特征,初步证明倒刺鲃属种间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次异名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娟、娟中,主要分布于闽江、钱塘江、珠江、沅江、洞庭湖、元江、海南岛及台湾等水系,是一种江河经济鱼类。光倒刺鲃肉味鲜美,体型较大(可达5kg以上),是北江(属珠江水系)名优鱼类之一。我所自80年代末以来对其进行了驯化和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进行了以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为母本与其父本及黑脊倒刺鲃雄鱼的种间杂交实验,获得4个杂交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在(27±0.5)℃温度条件下,对其F1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子代早期形态特征与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胚胎发育及其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以中华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差异不显著;以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在多细胞期时差异不显著,在耳石期时,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卵膜径显著大于母本(P<0.05)。杂种F1的受精率、孵化时间与母本差异不显著,畸形率显著高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的孵化率较高,与母本差异不显著(P<0.05)。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的孵化率与母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倒刺鲃♀×黑脊倒刺鲃♂F1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仔鱼早期发育阶段存在死亡高峰期,成活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种间杂交和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杂种F1既具有父本特征,同时又具有母本特征,初步证明倒刺鲃属种间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光倒刺钯俗称光鱼、匡鱼.栖息于山涧或水清、流急的江段,为杂食性鱼类。光倒刺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汤具清凉、解毒之功效。是著名江河鱼类,具有较高养殖价值。本单位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梧桐长泰洋养鳗场开展光倒刺鲍池塘微流水人工养殖试验,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5尾倒刺鲍,经过18个月养殖,亩产达4795千克,成活率达92%,平均体长29.5cm,平均体重500克,最大个体重750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把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俗称光鱼、溪魁,隶属了鲤形目、鲤科、囟巴亚科、倒刺鲃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江河中,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优点,是我国的名贵鱼类之一,深受群众喜爱。目前,其人工批量育苗技术现已基本成熟,可为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优质苗种。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倒刺鲃,又名青波、青板、乌鳞,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因其个体大、抗病力强、生长快、食性杂、饲料来源广等特点而成为池塘、网箱养殖推广的优良新品种。 1 苗种的生活习性刚出膜的鱼苗体全长约0.6 cm,体色呈淡黄色,常伏于池底,惧光;2日龄鱼苗开始平游:5日龄鱼苗卵黄囊已被吸收完毕,已能摄食桡足类和枝角 相似文献
12.
黑脊倒刺鲃又名刺鲃、光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因其背鳍基部前方有一埋于皮下的平卧倒刺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兰溪、交溪、漳江等水系,长江、钱塘江、海南省和台湾亦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Bleeker)]福建地方俗称光鱼、溪魁,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体长形,侧扁,中部稍高;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口吻部有两对触须;背鳍基部之前有一根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最后一根硬刺后缘有锯齿。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河溪流中,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优点,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近年因捕捞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天然捕获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中华倒刺童巴成为近年淡水养殖的新宠,随着人工育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鲍亚科、倒刺鲃属,俗称光鱼、溪鱼匡、溪魁、粗鳞,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福建闽江等水系。其食性杂、个体大、抗病力强,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烹调时不用括鳞,鱼汤具有清凉、消署、解毒等药用功效,深受养殖业者和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已成为我县新兴的淡水名优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5.
散鳞镜鲤(♀)与团头鲂(♂)亚种间杂交获高成活率杂交后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鳞镜鲤(Cyprinu carpio L.mirror)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分属鲤科中的不同亚科,这两个亚科之间的杂交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以29尾3龄散鳞镜鲤(9,体长34.0—36.5cm,体重3.0—3.8kg)与33尾3龄团头鲂(6,体长28.0—33.6cm,体重1.4—1.6kg)进行人工催情与干法授精。2次实验共获得受精卵2020万粒,受精率平均为84.2%,孵出鱼苗1700余万尾。取子一代与亲本各15尾进行26项形态学指标测定与比较,其中,有20项指数为负值,6项为正值;在负值中有14项指数偏向母本,有6项指数完全偏向母本;在正值中,有4项指数偏向父本,2项指数完全偏向父本,表现出偏母遗传的特性。根据其形态学性状遗传表现,既有来自母本的遗传性状,又有来自父本的遗传性状,初步判定本实验所得子一代为杂交种F1,但该种的染色体倍数尚需进一步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DNA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中华倒剌鲃俗称青波,属鲤科,鲃亚科,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是重要名贵经济鱼类。2004年我们开展了80:20青波池塘成鱼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研究卵子排放后的时间、精子排放后的时间、授精精子浓度、胰蛋白酶、钙离子、pH和水温等因子对杂色鲍(Haiotisdiversicolor,以下简称S)与盘鲍(H.discus discu,以下简称J)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子排放后的时间和授精精子浓度是影响杂交受精率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与自繁组合相比,正反杂交受精率均较低且下降速度快得多。水温21.5℃时,两亲本自繁对照组中,卵子排放1 h对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而SJ杂交,卵子排放时间2 min时,受精率为55.9%±8.1%,4.7 min时受精率已下降了50%;JS杂交,卵子排放时间为4 min时,受精率为31.5%±9.7%,10 min时受精率下降至4 min时的29.1%。相比之下,精子排放时间对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小得多,3 h内对正反交杂交受精率没有显著影响。杂交适宜精子浓度约为母本自繁的100倍,其中SJ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6.0×106~2.4×107mL-1,JS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3.8×107~7.5×107mL-1。水温对于杂交受精率也有影响,短时间内将水温控制在26~29℃可以得到较高受精率。其他实验因素,如添加胰蛋白酶、Ca2+或改变授精体系pH对杂交受精率均无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nersis 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地方名叫乌鳞、青波、青板等,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上游干支流域中的一种温水性名优经济型鱼类,其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上佳食用鱼类,该鱼具有个体大,生长较快,食性杂,以高等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饲料来源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20.
光倒刺鲃原系江河野生经济鱼类,近几年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南方各省的新兴养殖对象,随着养殖的发展,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断显现,为了更好地指导光倒刺鲃鱼苗对溶氧、PH值、温度等几个主要水质因子的适应性测试,并结合鱼苗培育问题进行技术探讨,现将测试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