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白姜花二倍体和四倍体切花为试材,通过蒽酮比色法、酸性茚三酮法和透射电镜法比较切花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和显微特征,解析影响白姜花切花衰老的生理机制,以期进一步了解白姜花切花衰老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瓶插时间延长,二倍体花瓣和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四倍体保持相对稳定并高于二倍体;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四倍体含量高于二倍体;花瓣脯氨酸含量呈现升高趋势,二倍体花瓣脯氨酸含量高于四倍体。花瓣和花冠管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花瓣丙二醛含量高于花冠管;二倍体花瓣和花冠管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四倍体。花冠管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发生早于花瓣,四倍体花瓣和花冠管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发生晚于二倍体。在萎蔫期花瓣细胞出现空腔化,各种细胞器结构消失,出现小泡或囊泡。综上,细胞自噬是花瓣和花冠管细胞膜透性增加的原因。较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花瓣和花冠管细胞质膜破坏推迟等是小花弯颈和花瓣萎蔫延迟的因素之一,有利于切花寿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2.
荷花为单生花,由萼片、花瓣、雄蕊群、雌蕊群组成。一般认为荷花具有四枚萼片,但萼片与花瓣之间没有明显定界,其间有萼片状的花瓣。  相似文献   

3.
香石竹花朵花器组织乙烯生成主要是由花瓣和雌蕊产生的,但按单位鲜重来计算,花柱又占主要地位。花瓣中以花瓣基部的乙烯产生较多。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ACC是由雌蕊合成经花托运至花瓣的。  相似文献   

4.
香石竹的乙烯产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石竹花朵花器组织乙烯生成主要是由花瓣和雌蕊产生的,但按单位鲜重来计算,花柱又占主要地位。花瓣中以花瓣基部的乙烯产生较多。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ACC是由雌蕊合成经花托运至花瓣的。  相似文献   

5.
香石竹花瓣衰老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姜微波 Mayak  S 《园艺学报》1997,24(4):369-372
当乙烯处理香石竹花瓣使之发生衰老时,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进行乙烯处理的12h内,花瓣中各蛋白质组分及35S蛋氨酸标记蛋白质的降解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在乙烯处理花瓣引起衰老的起始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不是主导因素,而是衰老过程中的继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邓必忠 《花木盆景》2005,(12):14-15
现代月季是近代杂交育种的优秀月季,如何鉴定品种品质的优异?美国全美月季评选协会(AII AMERICA ROSE SEIECTIONE)的标准是:1,花型25分,2,花瓣或质感20分;3,色彩25分;4茎和叶20分;5,花的大小10分,总分100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在花瓣衰老中的作用机制,以月季‘Samantha’为材料,在花瓣中克隆了MeJA生物合成关键酶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jasmonic acid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JMT)基因RhJMT。同源蛋白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RhJMT具有保守的Methylyransf_7超家族结构域,属于SABATH蛋白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RhJMT的表达量在花瓣进入衰老期后显著升高。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对RhJMT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沉默RhJMT显著延缓花瓣衰老,外源施加MeJA能够抵消沉默RhJMT对花瓣衰老的延缓作用。以上结果说明RhJMT能够促进花瓣衰老,可能是通过控制MeJA的含量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月季切花瓶插期生理变化与衰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高勇 《园艺学报》1990,17(1):71-75
月季切花瓶插期间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在瓶插初期增加,后期下降。采后花瓣中总游离氨基酸和游离碱性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游离酸性氨基酸在瓶插前期变化波动不定,但当花瓣衰老时急剧增加。保鲜剂处理(2%蔗糖 250ppm8-HQ 500ppm柠檬酸 25ppmAgNO3)能降低氨基酸的上升幅度。花瓣衰老过程中游离氨含量和组织pH值上升,花青素含量下降,保鲜剂处理能阻碍游离氨和pH值的增加,但加快了花青素下降的速率。本文还讨论了切花衰老时花瓣蓝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耧斗菜(Aquilegia vulgaris)叶态优美,形似蕨类植物,花形独特,花瓣基部生有管状的“弯距”,犹如可集水的漏斗,又称漏斗花,花色多样,是人见人爱的宿根花卉。欧美地区的私家小庭园内广泛栽培,尤其在美国和英国十分流行,在品种改良上也非常突出,新品种不断上市。  相似文献   

10.
王娅丽  贾巧霞  李毅 《园艺学报》2020,47(12):2463-2464
‘森淼金粉冠’是从文冠果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树势强健,花瓣颜色随开花时间的延续而变化,花瓣中部至先端由花苞期的柠檬黄色渐变为初期的浅黄色,渐变为中后期的浅粉色;花瓣基部由黄色渐变为粉红再渐变为红色;花瓣边缘有不规则流苏状锯齿;果实为桃形,单果平均种粒数为13,成熟种子褐色,千粒质量920 g,适宜在宁夏、内蒙古、陕西等文冠果主要种植区进行园林或生态景观种植。  相似文献   

11.
切花菊试管苗形态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个菊花品种86─61、59─19再生植株的大量田间形态调查,来研究菊花组培植株形态变异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在培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变异。试验最终结果表明:86—61品种幼蕾分别经过3个月、6个月的继代培养形成的再生苗,花瓣数、花径、花梗长、叶面积(用叶长×叶宽来表示)等主要形态指标发生了显著性变异,花瓣数减少一半,花径明显变小,花梗长缩短,叶面积明显变小,同时叶色变浅,叶表面腊质变薄,茎棱数减少,花露心,观赏价值降低。86—61品种中以幼蕾作为外植体的少数单株开花特别早,花瓣畸形率高,中心花瓣短而卷曲。芽继代的再生植株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9—19品种在主要形态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花瓣畸形机率提高,同时处理植株花瓣质地变硬,易脱落。  相似文献   

12.
《蔬菜》2014,(2):32-32
<正>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园艺学家约翰·多利和约翰·威廉森博士发现,一种芹菜基因可帮助玫瑰花摆脱采摘之后导致其萎谢的花瓣枯萎病。他们从芹菜中提取出一种名为"甘露醇脱氢酶"的基因并将其注入玫瑰花中,让玫瑰花能对抗花瓣枯萎病的威胁。经过基因改良后的玫瑰花在外观和气味上与正常玫瑰花并无差异。科学家正在研究这  相似文献   

13.
沈大平 《花卉》2009,(1):6-6
密花连翘,为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株高1.5-2米,常呈丛生状。叶长椭圆形,先花后叶,花朵对生,常成对开放,有花托4片,花瓣4枚,花瓣狭长,先端钝圆。花色金黄,花期3-4月,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4.
以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二倍体和四倍体切花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小花花冠管发生弯颈和花瓣开始萎蔫为标志,小花发育进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苞裂期、初开期、盛开期、弯颈期、初萎期和萎蔫期。小花花冠管弯颈发生早于花瓣衰老,花冠管细胞衰老早于花瓣细胞。四倍体小花花冠管直径极显著大于二倍体,花冠管伸出苞片的比例显著低于二倍体。在瓶插期间,四倍体切花处于净吸水状态的时间比二倍体延长,花茎基部导管的堵塞频率变化较为平稳。四倍体花冠管弯颈发生、花冠管细胞和花瓣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均晚于二倍体。总体上,小花弯颈发生是白姜花切花衰老开启的标志;白姜花四倍体切花寿命显著长于二倍体,可能与四倍体具有较粗的花冠管、苞片对小花提供较强的支撑作用、花冠管和花瓣细胞的衰老推迟以及花茎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抗堵塞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一、红山茶品系1.艾美特Emmett Pfingstl叶片深绿色,有光泽,质硬,长椭圆形,叶齿浅钝,先端短尖;花深红色,具白色斑块,玫瑰重瓣至牡丹型,花径约12厘米,外轮花瓣略起伏呈轻微波浪状,瓣缘具凹缺,内轮花瓣直立扭曲,并与少量黄色雄蕊混杂。花期1~3月。美国育成。2.白绫Bailing  相似文献   

16.
花瓣营养成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菊花、玫瑰花、百合花、木棉花、山茶花、唐菖蒲花等6种名贵花卉的植物学性状,花瓣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pH和SOD活性。结果表明:菊花花瓣高蛋白质、玫瑰花瓣高还原糖、百合花瓣高SOD和总糖、木棉花瓣高VC、山茶花和唐菖蒲花瓣可溶性固形物高,证明6种花卉的花瓣可食用、药用、保健用,是原生态的食用珍品。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红蟠桃,原产美国,1999年春引进山东枣庄市栽培,2001年进入结果期,综合性状优良,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蟠桃品种。1 生长结果习性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较直立。一年生枝阳面呈紫红色。叶片较大,阔披针形,叶色深绿。大型花,花瓣粉红,花粉较多。自花结实。  相似文献   

18.
以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L.)为材料,克隆得到1个ERF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DcERF-1。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DcERF-1与拟南芥AtERF-1的同源性最高,属于Ⅸ(B3)亚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DcERF-1表达量在花中最高,且在花瓣自然衰老和乙烯诱导的衰老过程中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cERF-1定位于细胞核中。DcERF-1在香石竹花瓣中瞬时过量表达后,花瓣褪色速度明显延缓,离子渗透率明显降低;DcERF-1被瞬时沉默后,花瓣褪色速度显著加快,离子渗透率显著升高,衰老标志基因Dc SAG12表达量显著上调。酵母单杂交试验证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核心转录因子DcEIN3能直接结合DcERF-1的启动子。双荧光素酶瞬时表达试验证明DcERF-1能抑制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ACC氧化酶基因Dc ACO4的表达活性。综合结果表明Dc ERF-1负调控香石竹切花衰老。  相似文献   

19.
番茄灰霉病是温室番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由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番茄果实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病菌由残留的花瓣或柱头侵入,引起果蒂部或脐部发病,进而导致果实腐烂。引起该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番茄蘸花后使其花瓣及柱头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20.
受病菌侵染的柑桔花开花后落果(PFD),花瓣上呈现橙褐色损伤,小果脱落或形成永久性花萼,通常称为钮扣状僵果。此病在美国大多数潮湿的柑桔园出现,Belize最先作了描述,1983年于佛罗里达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