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繁育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广二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广东蚕业研究所于1992年育成的夏秋用四元杂交种,1992年至今一直是“两广”的当家品种。“桂蚕一号”是我站2000年育成并开始推广的一对强健性高产型新蚕品种,该品种比“两广二号”茧形大、产量高、茧丝长、丝质优、抗逆性强,最适宜“两广”地区春、秋季饲养。我们通过这几年农村较大面积的饲养及丝厂丝质调查,结果表明“桂蚕一号”主要经济性状已全面超过“两广二号”。因此“桂蚕一号”蚕种深受蚕农欢迎。然而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桂蚕一号”蚕种供不应求的现象,严重制约新品种“桂蚕一号”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新品种“桂蚕二号”原种比现行推广品种“桂蚕一号”、“两广二号”原种好养,公斤茧制种量与“桂蚕一号”原种相当,比“两广二号”高10%;“桂蚕二号”普种在农村试养结果比“桂蚕一号”茧形大、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3.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3,40(1):15-17
试验背景:“两广二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蚕业研究所于1992年育成的夏秋用四元杂交种,一直是两广的当家品种。“桂蚕一号”是我站2000年来新推广的又一对强健性高产型新蚕品种。笔者从事蚕种生产和销售十余年,耳闻目睹着广西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蚕种生产销售及蚕茧生产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如有的蚕农不愿养新品种“桂蚕一号”,认为新品种不好养,抵抗力差;有的地方收茧站收“桂蚕一号”蚕茧时压级压价,比“两广二号”蚕茧低1.0元/kg左右,认为茧层较薄;有的蚕农不愿饲养反交种,认为反交种难养,蚕茧比正交种小个;2002年广西大多数蚕种场生产的“两广二号”正交种可以说供不应求,而反交种却严重“过剩”而报废;“桂蚕一号”正反交种都出现低价倾销的现象,蚕种场损失惨重,致使有的蚕种场不愿繁育“桂蚕一号”蚕种;饲育原种时,中系与日系比例差距悬殊,大的有2:1,目的是多生产正交种,少生产反交种,结果造成雄蛾严重不足,影响正常交配,出现多次交配现象,给蚕种产量、质量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为纠正这些不良现象,笔者在同一农户做了上述两品种及其正交种和反交种的对比饲养试验。  相似文献   

4.
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广西蚕业指导所在全区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所调查市县的蚕农普遍反映该品种蚕好养,1-4龄蚕眠起齐一,产量高,茧大均匀,茧厚,茧色白,产量高达42-50公斤/张左右;比同期的“两广二号”增产7公斤/张左右,5龄经过长0.5-1天,蚕农普遍喜欢饲养。但部分新蚕区因品种性状不了解,饲养技术不到位,蚕农粗放饲养,蚕座过密,食桑不足,滥用蜕皮激素等,导致蚕发育不齐,大,小蚕,茧不匀,薄皮茧等,不能发挥“桂蚕一号”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5.
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是近几年广西蚕区的主要推广品种,总结了一套适合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广西家蚕主推品种高效繁育技术,包括建立高标准原蚕基地、精准制定繁育计划、原蚕高产饲养、高效制种、蚕病综合防控、保持稳定化性等技术。该高效繁育集成技术在蚕种场推广后,各品种蚕种繁育系数比应用前提高了3%以上,蚕种质量和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证明该套技术值得推广,可在广西及亚热带地区其它蚕种场推广。  相似文献   

6.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适合我区的抗血液型脓病较强的强健性夏秋用四元杂交桑蚕新品种,2013-2014年示范推广4.5万张,通过两年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繁育生产及农村饲养成绩调查及专家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农村饲养现场测产。结果表明:"桂蚕N2"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对血液型脓病具有较高的抵抗性,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丝质稳定等特性。全年不同季节饲养,年平均蚕期发病率"桂蚕N2"比两广二号降低5.45百分点,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8.79百分点,平均单张(标准张25 000头)产茧量32.93 kg,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相比,张种平均增产3.47kg。高温季节饲养,平均蚕期发病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1.53百分点,平均张种收茧量比两广二号张种增产8.19 kg,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9.31百分点;在茧丝质量方面上车茧率、解舒率高,高温季节丝质成绩比两广二号稳定。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稳定,适宜亚热带蚕区夏秋期应用,可在长江流域夏秋、华南省区全年应用,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芙蓉×湘晖”是一个优良的夏秋蚕品种,茧丝质量好,比我省现行当家品种“两广一号”优,深受广大蚕农和丝厂外贸部门的欢迎,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是由于芙蓉、湘晖原蚕饲养比新九、7532较困难,担茧制种成绩较低,繁育芙蓉×湘晖比繁育两广一号,其经济效益大大降低;也就是说,大量繁育芙蓉×湘晖会导致蚕种繁育经济亏损,广大原蚕户亦不愿意饲养。我场于1990年秋试繁芙蓉×湘晖,今年秋第三次饲养芙蓉、湘晖原种,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桂蚕8号新品种杂交原种的繁育性能,2021年选春期、夏期、秋期进行调查,将桂蚕8号与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的杂交原种繁育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桂蚕8号”的原原种“锦“”绣“”壮“”丽”的克蚁收茧量均高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克蚁收茧量最高为“丽”3.75 kg/g,比最低的“7532”3.19 kg/g高17.55%;死笼率均低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死笼率最低为“丽”1.57%,比最高的“湘晖”低4.51%。桂蚕8号的4个原原种平均制杂交原种“锦·绣“”绣·锦“”壮·丽“”丽·壮”的克蚁制种量均高于两广二号4个原原种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但各品种间除“丽·壮”与“7532·湘晖”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品种间没有差异;桂蚕8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为38.68张/g,比两广二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高7.83%。桂蚕8号的中日系杂交原种平均折净率为82.41%,比两广二号中日系平均杂交原种折净率高6.18%。新品种桂蚕8号杂交原种繁育的主要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已经达到蚕种生产实用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天然彩色茧品种湘彩黄1号的示范与推广,于2019年秋季开展了该品种的原蚕的对比饲养与一代杂交种繁制。结果表明:新品种湘彩黄1号的原蚕发育经过略长于对照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g蚁收茧量也略高于对照品种,平均制种系数为g蚁制种8.7盒,与对照品种相仿。新品种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符合国家蚕种质量检验标准。新品种的一代杂交种繁育性能达到了常规性品种的实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章佩祯研究员育成的一对夏秋品种。该品种于199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国家蚕品种的审定,并开始在生产上繁育、推广,1996年桐乡引进试繁,当时白玉(AB)×秋丰(AB)一代杂交种深受蚕农欢迎。但在繁育和推广初期遇到的问题是:蚕种场,原蚕难养,繁育系数低,克蚁制种量仅4~9张;中系秋丰化性不稳定,生种和再出卵多,日系白玉大肚蛾多,残存卵多;蚕农喜欢养白玉×秋丰,因为秋丰×白玉是限性斑纹,易发蚕病,因而蚕农争养反交(农民称之为白蚕),而不愿养正交(农民称之为花蚕)。  相似文献   

11.
"雄蚕1号"、"雄蚕2号"是我站新育成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三元杂交雄蚕品种,为进一步探讨雄蚕品种的良繁技术,了解良繁效果,在实验室开展小批量繁育试验。结果显示:"雄蚕1号"、"雄蚕2号"一代杂交种正交的克蚁制种量分别为11.67张、12.20张,公斤茧制种量分别达3.72张、3.64张,达现行常规品种两广二号的良繁效果。但因反交不制种,种茧的总体斤茧制种量只有2.5张,较常规品种的明显偏低,有待探索有效的途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广西蚕业》2007,44(Z1):17-17
"桂蚕一号"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于1998年育成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茧形大、茧丝长、解舒好、繁殖率高等特点的四元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12年秋—2015年秋4年春夏秋多月份共11批次对家蚕新品种桂蚕N2的杂交原种进行饲养繁育一代杂交种,探讨该品种的繁育效果与技术。结果表明,原种茧平均死笼率NC99R·NC9C、NJZ·NJ7分别为3.09%、5.39%,NC99R·NC9C与同期两广二号中系原种932·芙蓉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NJZ·NJ7与同期两广二号日系原种7532·湘晖相比差异不显著;张原种制种量正交种为61.89张,比同期两广二号提高14.85%,正交品种间有极显著提高,反交种为35.41张,反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正交种、反交种分别为3.36张、2.66张,与同期两广二号相比正交种差异不显著,反交种差异显著。只要根据新品种的特性要求进行繁育,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掌握好对交品种的出库、收蚁日差(日系比中系早3~4d);加强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稀座;良桑饱食;中系品种提早1 d收茧、削茧;适量投蛾,加强巡蛾等,就能获得良好的繁育成绩。  相似文献   

14.
<正> 家蚕新品种陕蚕二号、陕蚕三号都是大茧形、高茧层的优良品种,好养、高产、质优。陕蚕二号已在我省大面积推广,成为目前的当家品种;陕蚕三号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正在试繁阶段。我们在杂交种繁育过程中,观察到陕蚕三号饲育组的制种量高于陕蚕二号(见表1)。为了比较这两对品种的制种量,于1989年中  相似文献   

15.
“桂蚕8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家蚕优良新品种,为了解其对广西高寒山区环境与饲养条件的适应性,在高温多湿的早秋季选择地处高寒山区的凌云县养蚕农户进行新品种“桂蚕8号”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桂蚕8号”具有以下优点:产量高、茧质优,张种产茧量较对照品种“两广二号”增产5.80%,平均茧层率提高1.10%,且茧形大、茧色洁白,上车茧率97%;体质强健,死笼率较对照品种减少3%;容易饲养,蚕体壮,食桑旺,眠起、老熟齐一,对高温多湿环境及不良叶质的适应性较强。根据试养结果初步认为,“桂蚕8号”能适应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环境和较粗放的地面片叶育饲养模式,可作为高寒山区更新换代的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2013年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常规条件下饲养7批试验结果表明:在夏秋养蚕季节,桂蚕N2蚕茧产量和质量等经济指标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4~5龄第5天血液型脓病平均发病率比对照种两广二号低0.12%.桂蚕N2死笼率比两广二号低5.24%,该品种的抗病性较好.农村示范推广普遍反映蚕病少、稳产高产,深受广大蚕农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家蚕新品种“芙.桂×朝.凤”(芙.10×7.11)是广西蚕业所参加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新品种,于2000年5月正式经国家审定通过。该品种利用成对的配合力优的强健性品种与茧丝质优的品种通过高温多湿定向选育,活蛹缫丝,配合力测定、组配、筛选、鉴定而育成的四元杂交品种,具有强健、高产、优质、易繁等优点。经五省联合鉴定,与全国有代表性的三对夏秋用品种“苏3元”、“芙蓉×湘晖”、“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相仿达93%,万头收茧量、茧层率均超过三对对照种,增产幅度5%~13%,单茧丝长1100米以上,解舒率75%以上,净度93分左右,在广西农村夏秋饲养,张种单产达35.8公斤,增产9.5%,种场繁育公斤茧制种4.31张。该品种可供长江流域夏秋期和华南两广地区春秋期使用。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春季繁育新品种“桂蚕一号”原蚕,体会到其蚕儿具有好养、体质强健、种质好、高产等特点,但在技术处理上,比繁育“两广二号”要求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原蚕区繁育雄蚕品种如何选择原蚕户,秋·华和平30的原种性状、饲养标准、发育经过和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杭州蚕种场在燕上原蚕区繁育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的生产实践证明,雄蚕品种可以在原蚕区繁育,结果显示,2012—2015年共繁育5个批次的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40 644盒,平均公斤茧制种量2.33盒,平均克蚁制种量11.63盒,雄蚕杂交种母蛾检验平均无毒率达到84%;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成品卵的平均良卵率99.07%,平均实用孵化率61.35%,达到了专业蚕种场的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20.
桑蚕夏秋用新品种“两广二号”的育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蚕夏秋用新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是广西蚕业指导所和广东蚕业研究所于1989年开始合作选配的夏秋用四元杂交种。于1992-1993年广西、广东两省分别通过品种省级审定,主要经济性状成绩超过两省的现行推广品种“桂夏二号”(广西)、“两广一号”(广东)。其主要优点:强健、高产、优质、易繁、适应性广,平均单产25-27公斤;茧层率21-22%;单茧丝长1052米,解舒75%,净度92分左右,干茧出丝率40.27%。据统计至1994年已累计推广300多万张,其中广西累计200多万张,占全区发种量80%,广东累计75万张左右,其它四川、海南、福建等省累计25万张,到1994年累计该品种所增总产值达2亿元(其中广西1.4亿),现己为两广新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