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scovy Duck Parvovirus,MPV)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新的疫病。特征病变是胰腺炎、肠炎和肝炎。多发生于1~3周龄雏番鸭。该病由我国林世棠等(1980)首次报道,当时主要发生于福建省莆田县的一些禽场和专业户饲养的雏番鸭群。1985年以后,福建省的仙游、安溪、福州和闽候等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的疾病。程由铨等分别从福州和莆田病死鸭的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两株病毒,根据病毒的形态结构、理化特性、血清学鉴定和动物回归等试验确定本病的病原是细小病毒科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番鸭发展很快,继而经常出现一种雏鹅、雏番鸭均易感的德兹西氏病(国外病名)其病原均为细小病毒.福建农学院1990年首先发表了雏番鸭小鹅瘟的诊断报导.目前,浙江省各地均有发生,余姚市某番鸭养户,于1991年连续饲养番鸭三群计2000余只,均在11-30日龄发病.金华县曹宅镇有番鸭饲养户20余户,1992年5-7月份暴发本病,每户均受不同程度病害.对8户12批3717只雏番鸭疫情调查,均在20-25日龄发病,其死亡2301只,平均死亡率为61.  相似文献   

3.
王永坤 《中国家禽》2004,26(2):35-38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雏番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3周龄左右的雏番鸭,具有传播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985年以来,福建、广东、浙江、山东、广西、江西、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均有本病的流行发生。法国学者(1991)报道了1989年在法国两个地区爆发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并从患病雏番鸭群中分离到两株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DucklingParvovirus,简称MPV)。番鸭细小病毒为球形、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单股DNA病毒;病毒颗粒大小:角对角直径为25nm,…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危害、病原学、疾病的诊断和防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该病的特征和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并对番鸭细小病毒新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鸭细小病毒病,也称“三周病”,它与小鹅瘟的发病周龄很相似,且在临床症状上都表现为以肠炎、腹泻和喘气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越早死亡率越高,一周龄以内发病的雏鸭往往呈急性型。在病鸭表现出不食、张口呼吸、拉水样粪便时,很快便衰竭而死,死亡率几乎在95%以上。药物对该病的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1发病情况我市一养鸭专业户,自养种番鸭200羽,每周一批孵苗鸭约300羽左右。前三批苗鸭经育雏后全部出售完约20d左右都健康,在第四批苗鸭出壳后前4d吃食等都很正常,第5d开始发现少数苗鸭不食、拉稀、精神差,有的呼吸急促,继而即发现死…  相似文献   

6.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雏番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三周龄雏番鸭,具有传播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雏番鸭日龄增长而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患病雏番鸭以腹泻、喘气和肠炎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在自然条件下青年番鸭和成年番鸭的感染常不呈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经排泄物传播疾病。盛佩良(1990),林世棠(1991),王永坤、孟松树(1991),程由铨(1992),王永坤、张建珍(1996)等分别报道1985年以来在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福州、闽候、安溪等市县…  相似文献   

7.
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人工感染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死鸭的心、肝、脾、肺、肾、胰、法氏囊和大脑等8种器官的显微结构和发病鸭的心、肝、脾、肺、肾、胰等6种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如下:1.显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器官的血管扩张、充血,以肺脏尤为严重,并见少量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同时心、肝、肾、胰和大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性;而免疫器官脾、法氏囊则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减少。2.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1)各实质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变少而或崩解,内质网减少,脂滴增多,部分细胞水肿坏死;(2)血管内皮均有不同程度的脂滴增多,水肿以至脱落;(3)吞噬能力加强,表现为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增多,吞噬细胞数量增加,其胞浆内含大量的吞噬体。  相似文献   

8.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番鸭细小病毒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引起幼龄番鸭的一种新的番鸭疫病。该病于1980年在中国首次报道。本病因日龄不同而异,3周龄以下的雏番鸭主要是急性感染,主要症状是喘气、厌食、腹泻、脱水、迅速消瘦、死亡率高,特征病变是胰炎、肠炎和肝炎。3周龄以上的番鸭主要是慢性感染。雏番鸭细小病毒怀小鹅瘟病毒均属于细小病毒科,其理化特性和基因组结构非常相似,常规的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区分雏番鸭细小病毒与小鹅瘟  相似文献   

9.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雏番鸭以喘气、腹泻、脚发软及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染性强和死亡率高㈣。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因此又称雏番鸭“三周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以上,是目前番鸭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5周龄的雏番鸭。该病传播迅速,致死率可达80%以上。是危害番鸭养殖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笔者自1995年至今,诊治过多例患此病的雏番鸭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中1个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汤海平 《水禽世界》2004,(11):36-37
小鹅瘟通常侵害雏鹅、小鹅。近几年来,该病是雏番鸭继番鸭细小病毒病(三周病)之后的又一大疫病熏而且经常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临床发病上不易鉴别,两者均主要侵害1月龄内的小番鸭,以传播快、死亡高、剧烈下痢、纤维素性肠炎、小肠后段内容物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目前该病已成为番鸭养殖户的主要预防疾病。2003年6月,某养鸭专业户饲养一批2000只本地番鸭,3日龄注射“三周病”高免卵黄(在饲养前3批番鸭中使用的是番鸭细小病毒病-小鹅瘟二联弱毒苗预防,从未发病),在15日龄时番鸭群开始发病,少数鸭出现精神委顿、不吃料、下痢,并伴有…  相似文献   

12.
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针对GPV非结构蛋白(NS)和MDPV NS2-VP1基因片段的2对引物GPV U/L和MDPV U/L,将GPV和MDPV提取核酸混合后作为模板,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这2种病毒的双重PCR。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引物GPV U/L仅特异性扩增出GPV-GZ1和GPV-GZ2株730bp核酸片段,引物MDPVU/L仅特异性扩增出MDPV的624bp核酸片段,双重PCR扩增出长度分别为730bp和624bp的2条特异性片段,而扩增鸭瘟病毒(DPV)和鹅副黏病毒(GPMV)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双重PCR能同时检测到14.4pg的GPV核酸和28.8pg的MDPV核酸。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PCR可用于GPV和MDPV的鉴别诊断和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6):14-19
为了分析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YL08株NS1蛋白(氨基酸序列全长627 aa)抗原表位,本研究设计了一套覆盖整个NS1蛋白的短肽,短肽长为30个氨基酸左右,有10个氨基酸重叠。为了表达这些短肽,共设计合成了31对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每对寡核苷酸片段5'端磷酸化。上述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后,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相应重组蛋白的表达。利用切胶纯化的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了纯化。应用MDPV YL08株人工感染番鸭血清对表达的31个重组蛋白的抗原性进行了检测,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7个融合蛋白NS(481-510)、NS(501-530)、NS(521-550)、NS(541-570)、NS(561-590)、NS(581-610)和NS(601-627)能被MDPV感染血清所识别,而其他融合蛋白不能被MDPV感染血清所识别。同时,上述7个表达的融合蛋白不与灭活MDPV免疫番鸭血清反应。综合上述试验结果,MDPV YL08株NS1蛋白的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区位于NS1蛋白的羧基末端481 aa~627 aa。Dot-ELISA试验表明,重组蛋白NS(501-530)的抗原性相对更强。本研究为建立基于抗原表位的MDPV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番鸭的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番鸭细小病毒型"白点病"主要侵害三周龄以内的雏番鸭。番鸭细小病毒型"白点病"通常与番鸭小鹅瘟以及番鸭"三周病"混合感染,且番鸭小鹅瘟与番鸭"三周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甚至造成误诊。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细小病毒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对细小病毒通用引物P1、P2;在番鸭"三周病"病毒的特异性区域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M1、M2;在番鸭小鹅瘟病毒的特异性区域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G1、G2。利用所设计的三对引物进行PCR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雏番鸭细小病毒型"白点病",以及与番鸭小鹅瘟或者番鸭"三周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雏番鸭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腿部肌肉接种10龄健康雏番鸭,复制番鸭"花肝病",并研究其不同时期诱导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雏番鸭在感染病毒后的12 h、24 h、48 h、72 h、144 h均能观察到胸腺、脾脏、法氏囊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在12~24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由此可知,雏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雏鸭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具有诱导作用.揭示该病毒致病机理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7):40-43
为明确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番鸭细小病毒(MDPV)黑龙江分离株YL08中扩增出VP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分析。基因测序结果表明:MDPV YL08株VP1基因全长为2 199 bp,编码732个氨基酸;MDPV YL08株VP1基因与国内外其他已发表的MDPV分离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2.7%~95.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DPV各分离株在遗传进化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本研究中MDPV YL08株与其他MDPV中国大陆分离株处于不同的分支,提示其可能具有独特的遗传起源。  相似文献   

17.
VP2基因是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其编码的VP2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本文对2008年~2009年从广东各县市分离、鉴定的11个MDPV野毒株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对获得的VP2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1个不同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100%;与6个国内外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7.7%-99.6%;所有毒株都含有4个完全相同的潜在糖基化位点;说明该病毒保守度高,仅有个别的点突变。将分离株SL2连续传70代获得致弱毒株SL-70,动物实验结果表明SL70株对雏鸭无致病力;经测序发现SL-70与其祖代分离株SL2的VP2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9%,仅发生了18个碱基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18.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番鸭病毒性传染病。自在我国发生以来,给番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为防制本病,我们用分离毒NH9908株作为种毒,研制成一种蜂胶佐剂灭活疫苗。试验表明该疫苗抗原性良好、使用安全和免疫保护效果确实。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用本疫苗免疫7d、14d、49d后攻毒保护指数分别为77.8、100、100。中试试验结果表明,保护率达95%。  相似文献   

19.
番鸭“花肝病”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9年初至今 ,在广东省的三水、番禺、南海、中山 ,福建莆田等地多处番鸭场均发生一种临床上以缩头、厌食、拉白(绿 )痢为特征的流行病 ,其病变为肝、脾出现坏死点 ,肾肿大出血等。该病潜伏期较长、病程不一 :发病率为 5 0 %~90 %,死亡率 60 %~ 90 %,给广大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据其病变特征 ,群众形象地称之为番鸭“花肝病” ,因其病原尚待确定 ,我们也暂如此称之。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类似鸭病。我们对该病的发病情况作了调查 ,并进行了治疗试验、病例复制试验和病原的分离等工作 ,现简报如下。1 发病情况调查在广东省的三水、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