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地蜂群秋繁缺蜜粉源。2 0 0 1年 8月 2 7日 ,我的蜂群平均群势 2框 ,子不足 1框。从 8月 2 9日起 ,我用豆奶粉对等量的春油菜蜜调成浆糊状 ,每群蜂凡遇下雨天或阴天在框梁上饲喂红枣大的 2粒豆奶蜂蜜粉 ,10月 1日起增至每群框梁上喂红枣大的 4粒豆奶蜂蜜粉 ,10月 15日检查时 ,平均群势已达 6框蜂、 5脾子。从饲喂效果看 ,豆奶蜂蜜粉蜜蜂喜吃 ,第二天基本无剩余 ,天晴有少量自然花粉进巢时可不喂。饲喂后的幼虫光泽好、子密实 ,面积可占脾面80 %左右 ,新蜂出房时体格健壮活跃。此方法方便实用 ,豆奶粉在各地商店都能买到 ,每一大袋内装 6 0…  相似文献   

2.
早春定地繁殖蜂群,缺少了花粉就不可能繁殖好蜂群。当然,采取加入花粉脾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往往由于没有足够的花粉脾供用,只好采取加喂花粉或代用花粉的办法来弥补。据我多年的使用观察,早春加喂的花粉或代用花粉不但成本高,而且有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的缺点。近年来我试用代用花粉脾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工蜂、蜂王幼虫发育初期,体内含有少量的10 - HDA( 仅在普通王浆含量的13 % 以下) ,随日龄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停止进食后则很快消失。工蜂幼虫体内所含的10 - HDA 数量仅为相同日龄蜂王幼虫的1/8 ~1/5 。工蜂和蜂王幼虫一旦从卵中孵化出来,所吃的食物就不相同。利用幼虫体内10 - HDA 的含量及其他有关指标有可能判断幼虫的型别、日龄,还有可能判定其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工蜂和蜂王都大约在第9日龄(自卵产下开始计时)体重达到最大,此时蜂王平均体重约为工蜂平均体重的1867倍。蜂王在第7日到第8日龄期间生长特别快。蜂王的干物质、灰分含量比相应的工蜂要高,而总糖含量比相应的工蜂要低。工蜂、蜂王体内蛋白质的含量有波动现象,粗脂肪在工蜂、蜂王体内的含量及变化反映了蜂王的营养水平比工蜂高。意大利工蜂与蜂王的体重及干物质、灰分、总糖、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随发育时间变化规律都分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鲍敬恒 《中国蜂业》2004,55(5):17-18
根据我的观察,大群里的处女王(工蜂发声的情况较少见)发出"叫声"的情况较普遍.并且在蜂多于脾的处女王群才出现这种情况.脾多蜂少的处女王群未见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五)蜂王的诱入 当蜂王已经衰老或蜂群无王时,为了维持这一蜂群正常生活秩序,就必须给此群诱入一只蜂王或成熟王台。在诱入蜂王时必须注意:如果是给蜂群更换蜂王,要提前半天至1天将淘汰的蜂王从巢内提出;若给无王蜂群诱入蜂王时,要将巢脾上出  相似文献   

7.
工蜂产卵群的处理 工蜂产卵的蜂群,介绍产卵王根本不接受,介入王台也会常被咬毁,让人束手无策,只得将其合并.主要原因是工蜂的卵巢发育,根据国外资料报道:卵巢发育工蜂的记忆力已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8.
“工蜂移卵”育王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福仁 《蜜蜂杂志》2003,(11):13-14
关于“工蜂移卵育王” (暂且指西蜂 )之说 ,笔者持否定意见 :即工蜂没有这种能力。笔者认为 ,一些蜂友所见的情形是工蜂产卵所致 ,这种无王群台基内有卵的情况笔者也见过。工蜂与蜂王同是雌性蜂 ,只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食物及发育的场所不同而形成了生殖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工蜂及有完全生殖能力的蜂王。在蜂群失王后 ,工蜂虽不能产受精卵 ,但它仍然保留有维持种族延续的本能。在失王时间较短时 ,它们会向台基内产卵 ,“目的”是培育蜂王 ;在最终未果的情况下 ,才会出现大批工蜂代替蜂王产卵的现象。从本刊 2 0 0 3年第 7期 16页费起充老师《西…  相似文献   

9.
一、蜂群基础知识 (一)蜂群的组成 当你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观察蜂群时,你不难发现在蜂群中有形态各异的蜂王、雄蜂和工蜂三型蜂。 1.蜂王:蜂王(题图中)是蜂群中最长者,约20~25毫米,体重约300毫克。在正常的蜂群中只有一只蜂王。蜂王腹部比工蜂、雄蜂发达,而翅膀却短而窄,只能盖住其腹部的1/2~2/3。蜂王的口器已经退化,必须完全由工蜂来饲喂。  相似文献   

10.
看过本刊2006年第七期《蜜蜂也受贿》的文章后,使我回想起一件事。那是2002年“立春”前夕,我发现一箱蜜蜂饿晕,连蜂王也不能动了,但还未僵死。当时,我把这箱蜂先移人室内,在15℃的环境中,用25℃左右的蜜水喷淋蜂团。晕迷中的蜜蜂受到滋养,部分蜜蜂先苏醒了,随后蜂王及大部分工蜂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1.
张建国 《中国蜂业》2004,55(2):18-18
中蜂飞逃具有季节性和连动性.飞逃多发生在炎热的酷暑、天敌猖獗的夏季以及缺蜜的秋季.其中小群、交尾群会首先飞逃,只要蜂场有一群中蜂飞逃,不可避免地会诱引其它有飞逃情绪的蜂群连动式接二连三地发生飞逃.养蜂者在发现蜂群飞逃后,立即根据蜂场内具体情况,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蜂群大规模飞逃.  相似文献   

12.
13.
读了《蜜蜂杂志》2003年第7期《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习性》一文,我对“工蜂移卵”现象有和费起充老师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文章中谈到的“工蜂移卵”,是工蜂产卵,而不是蜂王产的卵被工蜂移进王台的。因为蜂群失王已久,巢内无虫、卵,工蜂卵巢已发育,后虽介绍新王,但新王被限制在“多用器”内,所以工蜂在王台内产卵。随着新王的存在,工蜂产卵逐步减少并消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非工蜂移了卵。因为工蜂产的全是雄蜂卵,所以大都在中途被废,数量虽多,不会有一只发育成蜂王。类似情况我见过2次:2001年8月,一继箱取浆群王台内无浆、有卵,但本…  相似文献   

14.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机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践证明,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一是群势过于强大;二是巢内闷热;三是哺育蜂过剩;四是巢内储存的粉、蜜过足;五是蜂王衰老,释放的“蜂王物质”减少;六是外界蜜粉源充裕,蜂群分出去不会…  相似文献   

15.
中、意蜂同场饲养的中蜂,会经常受到意蜂的攻击,只要有一两只意蜂进入中蜂群内作盗成功,便会很快领来成百上千只意蜂进入中蜂群内行窃,几十分钟内可将中蜂蜜盗光,许多工蜂被咬死,蜂王被围。若不及时解救,中蜂群即毁于一旦。对这样的蜂群应作紧急处理。立即打开箱盖,用小棍敲击箱壁惊动盗蜂,让其中大部分意蜂飞离蜂群;提脾找到蜂王,用铁纱王笼把蜂王扣在蜜脾上;盖上箱盖,很快把蜂箱搬到室内(在原址放1只空箱,箱内放几张空脾),打开窗户;逐一提脾清理剩下的盗蜂,用右手食指在盗蜂背部轻轻一按,意蜂即受惊起飞,从窗户逃走。意蜂清除完毕之后,将…  相似文献   

16.
吴学功 《中国蜂业》2009,(12):36-36
第一、二版蜂王盒是专门为中蜂设计的,第三版在底盒增设了二道意蜂工蜂出入通道,并将盒厚改为1.7cm,使之也适用于双王群使用。因此,第三版的蜂王盒既适用于中蜂,也适用于意蜂。  相似文献   

17.
蜜蜂性比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蜜蜂性比是指蜂群中雌性蜜蜂与雄性蜜蜂的比例。按亲属选择理论和性比原理预测 ,工蜂则可能对雌性性别更多地投资 ,这样蜂王和工蜂在决定性比问题上存在矛盾。本试验通过RAPD技术测定蜂王交配次数 ,并利用亲属选择和性比理论 ,研究了蜂群中的性比冲突问题。研究结果支持了工蜂调控蜜蜂性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7,(9):14-16
在高度社会性的蜜蜂中,蜂王通过释放信息素来表明自己的存在并影响蜂群的多种行为,如蜂王信息素可以作为性信息素吸引雄蜂、抑制新蜂王的培育及工蜂卵巢发育、吸引工蜂在蜂王周围形成侍从圈并饲喂蜂王等。东、西方蜜蜂是亲缘关系接近的姐妹种,两种蜜蜂的蜂王信息素类似,即蜂王信息素具有保守性,但两种蜜蜂的工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感受性是否存在种间差异尚不清楚。触角电位技术是一项用来测量昆虫触角敏感性的常用技术,通过测试工蜂触角对相同的QMP混合物的电位反应,就能得出工蜂触角对QMP的敏感性大小。结果显示,西方蜜蜂工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敏感性高于东方蜜蜂工蜂,说明东、西方蜜蜂对蜂王信息素的感受性确实存在种特异性,该研究有助于解释东方蜜蜂的工蜂卵巢发育水平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黑旋风”李逵勇猛过人,最厉害的就是他的“三板斧”。这三板斧一出,对手当即毙命。邓亚萍由于个子矮,跟个子高的运动员对垒很吃亏,于是她根据自身特点,练就了一身绝活,叫做打好“前三板”,从一开始就要稳、准、狠,在前三板内解决掉对手,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养好中蜂也有最关键的“三板斧”。养中蜂“三板斧”究竟是什么呢?第一“斧”——养王蜂群中的三型蜂,各司其职,但最重要的是蜂王。没有新的蜂王出生,蜂群无从分蜂。蜂王个体太小,产卵力高低,产下的工蜂抗病力强弱,决定了一群蜂群势大小,产量高低,分蜂多少。  相似文献   

20.
孙明舜 《蜜蜂杂志》2005,25(10):24-24
1被盗群失王是否是自群蜂保护性围王?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7期《盗蜂与“中蜂不攻王”原理》一文中,作者提出“由于中蜂被盗惶恐不安,于是工蜂立即保护性围王……终致围死蜂王”。这种说法笔者认为不一定正确。原因1:据笔者观察,造成中蜂惶恐不安的因素很多,例如活框饲养的中蜂经常被提脾检查、调整蜂巢、抖蜂割脾、取蜜等,几十年来我从未见1例蜜蜂保护性围王现象。但中蜂确有“怒杀”自群蜂王行为,但不是保护性围王所致。原因2:据笔者对盗蜂的观察:a.个别例:蜜源缺乏期,养蜂人开箱检查,提脾在手盗蜂即刻到,除拼命吸蜜外,若碰上蜂王,盗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