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省许多市县和农场都结合大面积高产公关及自身特点,总结出许多标准化栽培措施,得以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顺利实施. 1.播前准备技术要点 1.1 建立健全合理的六区或三区轮作体制;麦一麦一豆一麦一杂一豆.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将各项生产技术优化组合,规范化生产,提高优质小麦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增效。1、建立健全合理的六区或三区轮作体制麦一麦一豆一麦一杂一豆。2、查看地块根据秋整地质量、底墒以及冬雪情况,制定计划、采取措施。秋涝或年年春涝地块,在冬雪未化尽,视野内"花地皮"时,用轻耙掏雪泥土,加快化雪速度  相似文献   

3.
一、播前准备技术要点 1.建立健全合理的六区或三区轮作体制;麦-麦-豆-麦-杂-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同工酶技术研究了豆蚜种群消长与蚕豆苗生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接蚜初期豆蚜种群呈指数曲线增长。当豆蚜种群密度达饱和时,蚕豆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32.6%,同工酶谱在 C 区酶带增加一条,蚕豆苗生长受到影响,导致豆蚜种群呈指数曲线下降。当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52%,C 区酶带增加两条时,豆蚜几乎全部迁离植株,且不能回接。根据豆蚜与蚕豆苗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控制豆蚜与蚕豆苗生长的相互比例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5.
豆娘稚虫生活在水中,在我国广泛分布,其多样性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探究豆娘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素的关系,采集了芜湖附近农作区与公园环境的豆娘,比较了农作区与公园环境中豆娘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并检测豆娘生境中的水质状况(溶氧量、电导率和酸碱度),探究物种丰富度与水质数据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公园环境中的豆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农作区环境,且相关性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与温度和溶解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运用豆娘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豆娘物种的多样性与环境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庆阳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庆阳地区冬小麦或冬油菜收后复种夏大豆栽培技术,川区采用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麦-豆、油-豆轮作制,塬区采用油-麦-豆或油-豆-秋累作制;品种选用晋豆1呈,庆豆1号,锦豆35,吉林20,要求种植密度为37.5万-52.5万株/hm^2,每株结荚38个左右,平均荚粒数2.0们,单株粒重18g,百粒重21g,其平均产量2250.0kg/hm^2,最高产量可达3112.5kg/hm^2。  相似文献   

7.
通豆3号大豆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通豆1号为亲本,经系统选育而育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商品性优良,适合在淮南地区种植.该试验以播种密度为主区, 施肥量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播种密度和施肥量是通豆3号实现高产的关键,揭示了二者对通豆3号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最佳组合模式,提出了通豆3号高产栽培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胡萝卜、辣椒和空心菜根系发现一种线虫,通过形态鉴定,结合ITS1-5.8S-ITS2 r DNA区、28S D2-D3区、COⅡ/IrRNA线粒体基因和线粒体DNA 63 bp重复区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采用特异性引物Me-F/Me-R对不同田块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进行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空心菜为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新寄主;受侵染的番石榴可能是闽南地区蔬菜象耳豆根结线虫病的重要初侵染源.由此说明,象耳豆根结线虫已经成为福建省蔬菜上的重要病原物,对蔬菜产业发展具有潜在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9.
大豆的裂荚性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栽培豆中豆荚开裂特性的遗传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山东栽培豆(山宁11、山宁17、齐黄34、齐黄35和鲁0305-1)及山东野生豆(东营野生豆1、2号和山东野生豆1、2号)作为试验材料,根据已有报道,通过PCR扩增克隆了一个大豆抗裂荚基因SHAT1-5,并对该基因的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山东栽培豆和野生豆在SHAT1-5基因区约1 599 bp位置处,各自出现不同倍数的TAA重复。山东栽培豆与野生豆在SHAT1-5基因启动子上游4 kb关键调控区极度保守,栽培豆中不存在20 bp的缺失,这些结果与前人报道的东北栽培豆和野生豆中的情况有所不同。这表明,山东栽培豆与野生豆的裂荚性可能受其他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北方风沙区油莎豆防风固沙技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亦称油莎草,属一年生莎草科莎草属植物,其具有防风固沙及地力培育等生态修复功能,是一种脆弱生态系统生物修复先导植物。本文系统总结了油莎豆留茬覆盖技术、带状间隔免采收全株覆盖技术、油莎豆与豆科植物间作轮作模式、灌-草-豆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等多种以油莎豆为主体的防风固沙技术与模式,为北方风沙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与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播前准备 建立健全合理的六区或三区轮作体制;麦-麦-豆-麦-杂-豆。根据秋整地质量,底墒以及冬雪情况,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正常情况下在化冻初期进行耢压保墒;无秋整地基础的地块要根据“土平耙耢结合保墒,土湿耙地散墒”的原则适时及早动手,整理耙细。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于1978—1982年分别在江苏省长江以北的4个地区进行。用辛硫磷、乐果、氧化乐果、呋喃丹等药剂控制植株体内虫量,经盆栽试验、小区试验、大区示范防治,各项结果一致表明,防治豆秆黑潜蝇为害可较大幅度地使大豆增产。防治区豆株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英数都显著地较未防治区豆株为高。在盆栽条件下,未经防治的豆株其叶片蒸腾强度、豆荚呼吸强度较经过防治的豆株为高。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大豆区试品系丰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区试品系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决策性依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2009年和2010年贵州省大豆区试4个参试品系进行了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黔豆08002、黔豆08003在2种分析方法中的估测结果一致,均属高产稳产型品系,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黔豆08001为高产不稳定型品系,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有望获得高产;安06158丰产稳定性较差。综合认为,黔豆08002、黔豆08003丰产性、稳定性好,适应范围广。建议,在试验区域进行生产试验示范,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豫豆10号,原名郑8431,是新选育的高产稳产抗病大豆新品种。1985-1989年相继完成了省、国家级区试和良种示范。198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豆10号,并推荐在全省推广。现对其产量表现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合理栽培和利用该品种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分析数据来自1985-1987年河南省大豆区试和1987-1988年黄淮夏大豆区试资料。利用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对豫豆10号的高产稳产性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潜江市北部旱田区豆+菜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豆、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低温胁迫下白银豆落花落荚率、离区生理特性及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高低温处理使白银豆落花落荚率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62.90%和202.69%;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下降了34.10%和43.33%;高低温处理后白银豆离区纤维素酶活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且与高温处理相比,低温处理下酶的活性均较高,同时落花落荚率也较高。解剖学实验表明,高低温胁迫条件下白银豆离区细胞膨大,细胞间出现空腔,这可能有利于维管束的断裂脱落。  相似文献   

17.
油莎豆新品种苏油莎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莎豆原产于非洲,喜温耐旱,主要收获地下核状根茎果,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能源作物.通过对从国内外引进的8个油莎豆新品种在江苏沿海地区射阳县沿海滩涂的种植表现,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油莎豆新品种苏油莎1号.该品种具有高产、耐旱、含油量高、病虫害少等特点,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能源和饲料兼用的植物之一.总结了该品种在江苏沿海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 豫豆8号(原名郑长叶豆)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高产、稳产尖叶型大豆新品种。1988年通过省品种审定,199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命名为“国审豫豆8号”(简称GS豫豆8号)。同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品种。GS豫豆8号先后经过河南省区试、国家级区试及生产试验152次,均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早熟、品质优等特点。一般亩产162.4公斤,比对照种跃进5号增产21.2%;比豫  相似文献   

19.
一、播前准备 建立健全合理的六区或三区轮作体制;麦-麦-豆-麦-杂-豆.根据秋整地质量,底墒以及冬雪情况,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正常情况下在化冻初期进行耢压保墒;无秋整地基础的地块要根据"土平耙耢结合保墒,土湿耙地散墒"的原则适时及早动手,整理耙细.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