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85年临安县饲养春用蚕种,占全年发种总盒数的98%,因而使夏秋茧的茧质接近和超过春蚕水平.我们认为这是提高夏秋茧茧质的一个成功的尝试.从表1可见:临安县春蚕茧质基本上和全省平均数接近,而夏秋茧的茧质则显著高于全省水平.从表1和表2,还可看出:临安县全年饲养春用种,既为丝绸工业提供优质原料茧,又提高蚕茧生产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我县是一个山区,全年饲养春用种有一定的自然优势.通过多年实践,现就如何发  相似文献   

2.
<正> 蚕茧是缫丝的唯一原料,其质量好坏,对丝厂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省蚕茧质量从总体水平上讲是中等水平,但按地区比较差异甚大,需作一些研究,以制订对策措施,尽求在增长数量的同时,提高蚕茧质量,为振兴川丝作出贡献。一、茧质现状根据四川省丝绸公司丝绸检验所1983—1985年检测资料比较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蚕茧的上茧率,出丝率,茧解舒,在衡量茧质的经济指标中一向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茧质,是蚕茧生产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于茧质问题,涉及方面较广,内受种质支配,外受环境影响,但对同一蚕种来说,当以环境对茧质关系为大,其中蚕茧生产中的上簇环境,可能是影响茧质的主因。在此设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蚕桑生产承包到户,蚕农分户养蚕、分户投售.由于分户饲养量少,加上农村道路和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日益改善.蚕农为寻求售茧方便,常以蛇皮袋装茧,挂在自行车两旁,送茧站投售.这种运茧方法,在途中鲜茧受震动大,蛇皮袋内鲜茧又易蒸热,以致内印茧、出血蛹、轧瘪茧增多,影响茧质.1985年春期、早秋、中秋三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丝茧育茧质优良,蚕种生产上对原种种茧实行品质检验制度,即对原种的茧层量,茧层率等规定一个合格标准,不合格者不能制种.但根据遗传学原理,茧质优劣,除受遗传因素支配外,还受当代环境的影响.因当代环境影响,茧质表现不好而遗传基础优良的种茧,其下代一般仍有良好表现.为了查明原种茧质优劣与下一代杂交种茧质表现的关系,特作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茧质与蚕品种关系密切,同时也受环境条件(催青、饲育、上簇等环境与技术、桑叶饲料的质量)的影响,这是决定茧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对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夏茧品质、提出几点看法。一、蚕品种对茧质的影响 (1)蚕品种与茧质的关系蚕品种是蚕茧丝质量的基础,不同系统及不同化性类型的蚕品系和品种其丰产性能及茧质均有不同,即使系统及化性类型相同,也可能因选育亲本来源不同,选育方法不同而所培育出的蚕品系和品种的丰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 蚕茧茧质是影响出丝率的主要因素。而茧质的提高,除了茧层率主要受蚕的品种和蚕的饲养条件决定外,上茧率、解舒率的高低则主要受蔟具结构的优良程度、上蔟方法的好坏、蔟中营茧期的小气候等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8.
1994年12月22日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公布了“1994年早秋蚕和晚秋蚕收茧量”,加上9月已经公布的春蚕收茧量,因此可知1994年蚕茧生产情况。现将概要介绍如下(表1、表2所示)。  相似文献   

9.
桑蚕鲜茧从收购进站到头冲进烘这一段时间内,鲜茧的茧质由于堆贮时间、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而起一定的变化。为了解鲜茧在堆贮过程中茧质的变化情况,笔者在湖州市城区“五一”茧站于1986年春、夏、早秋、中秋收茧时对鲜茧茧层含水率、下茧率、内印茧等项目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1986~1988年全国蚕茧收购取得了巨大成绩。加盟共和国蚕茧产区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交售国家的蚕茧15.854万吨,超额完成五年计划中头三年任务的12%。其中1988年产茧量为5.3341万吨,超额完成22%(如表所示)。收购的鲜茧质量也得到改善提高。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上车茧为83.2%,其中上茧和1、2级茧占50.5%;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分别为85.7%和58.5%;1986~1988年则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